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信上帝?是不是想要上天堂?或是害怕下地狱?或是你需要心灵寄托?或者你有困难需要他帮你解决?我说,都不是。那你又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被神的爱  相似文献   

2.
我过去有酒名,现在不喝。以后喝不喝,我也不知道。有关心我酒事的人发问:你不喝了?我说不喝了。问你真没喝?答真没喝。又问:你确实不喝了吗?我说我怎么才能让你相信呢?其实你信不信对我无所谓,我劝你认为我还在喝酒。这个人摇摇头,说,真不相信你不喝酒了。我说,我不能当着  相似文献   

3.
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获得一杯清水,你却给了我整个泉源!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获得一丝安慰,你却给了我全部应许!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获得一条小鱼,你去尸给了我整片海域!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  相似文献   

4.
老友相见,觥筹交错,我一面笑对酒局,一面偷偷看表——每过两个钟头,我就要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电话那头不是我的爱人,而是我的母亲,在家里随着时钟的滴答声而越来越惦记我是否平安的母亲。电话接通,母亲欣喜而急切的声音传来:"在哪儿?和谁在一起?几点回来?和谁一起回来?喝酒没有?打车吗?打车要坐后面,东西要拿好,手机没放桌上吧?"我需要认真而明确地回答以上问题。因为一旦含糊其辞,电话那头就会传来母亲略带埋怨的声音:"烦了吧?"这时,需要我马  相似文献   

5.
人言可畏吗?     
吉学军 《天风》1997,(7):32-32
常言道:人言可畏,流言销骨。 对于基督徒来说,人言可畏亦不可畏。面对人家攻击论断,乍听起来,实在不悦,令人沮丧。但心平气和地想一想,人家若说得对,感谢还来不及,还敢气恼?如果纯粹是流言蜚语,恶意中伤,那有什么可怕呢?一笑了之。因为别人攻击论断我,不会减少我什么,我就是我;别人吹捧夸奖我,也不会增加我什么,我还是我。最后审判权在天父手中,我又何怕之有?何忧之有?  相似文献   

6.
陈惠金 《天风》2006,(5):41
我牢记圣经教导,谁能使我与基督的爱隔绝?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 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哈利路亚,赞美主!是主拯救我从黑暗归向光明。  相似文献   

7.
怎样设计自己才算成功的设计?请听哲学家康德的理解,他认为,人的追求说到底就是四个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  相似文献   

8.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9.
我常常凝视一件简单的事物,直至进入尴尬境地。比如我的手指头——它动了,它为什么会动?这是个问题。你会告诉我,是我的大脑发出指令,要它动。但是,仅有这个指令就行了吗?手指的动力在哪里?就在手指上吗?我用我的大脑反复发出指令,于是,手指就反复地动。你会说我傻,但是,就算  相似文献   

10.
我是天津人,1969年5月随着知青下乡的人流,来到内蒙古喀喇沁旗。千里有缘来相会,已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四个年头。有人问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这么多年,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回答:“在我心中有一位从未见过的但却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大师——智然和尚。”大伙听后哈哈大笑,有人说:“你也想出家?那大嫂怎么办?”我说:“出家?恐怕我不够格。”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东方人、西方人,基本上皆是以身为人、以身为我,这就势必形成遍天下之人未有不是我的,遍天下之我亦未有不是人的。然则究竟什么是我?什么是人?人与我的实质为同?为异?这还是今天东方人、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一笔小小的糊涂帐。以身为人、以身为我,并不是现代人类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人言可畏吗?     
常言道:人言可畏,流言销骨。 对于基督徒来说,人言可畏亦不可畏。面对人家攻击论断,乍听起来,实在不悦,令人沮丧。但心平气和地想一想,人家若说得对,感谢还来不及,还敢气恼?如果纯粹是流言蜚语,恶意中伤,那有什么可怕呢?一笑了之。因为别人攻击论断我,不会减少我什么,我就是我;别人吹捧夸奖我,也不会增加我什么,我还是我。最后审判权在天父手中,我又何怕之有?何忧之有?  相似文献   

13.
智慧来访     
正静静的夜里,智慧来了。她站在我的卧榻之侧,用母亲般慈爱的眼光看着我,为我拭去了泪水。她说:"我听到了你内心的呼喊,就来安慰安慰它。请把你的心儿打开吧,我会为它添满光明!你有什么就问吧,我将给你昭示真理之路。"于是,我的问题接踵而至:"智慧啊,请告诉我:我是谁?我怎会到这样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这些经天纬地的想法、卷帙浩繁的书籍、荒诞怪异的图画都是些什么?这些像鸽群掠过一样的思绪又是什么?这些令人倾倒的诗词、余音不绝的韵文是什么?这些既让人悲哀、又让人欢喜的结局是什么?它时常纠缠着我的灵魂、涌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4.
我没有亲历过任何一场死亡,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葬礼。一次,我梦见我的太姥姥,养育过我、临死前叫着我的名字的太姥姥。光头,短短的白发茬,目光平静如水地看着我。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他的葬礼、他们的葬礼?为什么我那么软弱,那么怯懦?为什么我自动过滤了让我悲伤的场面,屏蔽了让我震动的时刻?  相似文献   

15.
我问     
我问小小的千斤顶:怎样才能有千钧之力?千斤顶负着重压告诉我:给自己加压,有压才有力!我问潺潺的溪流:怎样才能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溪水撞击着山告诉我:一往无前,奔流不息!我问破土的春笋:怎样才能不被埋没?春笋指  相似文献   

16.
精神的试析     
我在本刊第一期发表了《身非是“我”论》,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证明了“身”非是“我”,身与我是有联系而实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我”是属于精神范畴的。日常生活中的事实,是一般人皆能共见共知的,既不深奥,更不神秘;如果读者能以自己的生活实践,对照、研究拙作的论点,为是?为非?是能马上得出结论的,用不着多所饶舌了。但精神是什么?我是什么?二者关系若何?特别是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证实了日常生活中的身、名、服饰冠履,本来皆不是我,完全是被执为我的。那么又是谁在执这些东西为我,为什么要执这些东西为我呢?有关这一类的问题,愿本探索佛学所得,联系人生实际,再作些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乐透彩券乐透了全台湾人的心,人人见面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了吗?”有一天,国小五年级的女儿看我紧盯着电视上公益彩券抽奖节目,问我:“妈,你买了吗?”见我点头,她竟皱起了眉头质问我:“你为什么要买?你已经很幸福了呀,干嘛还买?”她这一句话让我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18.
渊声 《天风》2009,(5):63-63
问:最近,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单位要裁员,已步入中年的我突然接通知被中止劳动合约了.现在,我很并不情愿地离开坚守了快半辈子的又熟悉得如同"第二个家"的工作岗位,我还有哪里可去?创业无资金,转行是"新兵",体力不如年轻人,我真是郁闷愁苦,甚至对上帝埋怨,为何我如此倒霉?有时,我想做人真是没啥意思,年届五十的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今晨让我们听主耶稣对我们每个人说:“我必帮助你。”“帮助你”,在我——你的神,实在是一件小事。你想想我已经为你所作的,还会不帮助你吗?我曾用自己的血把你买了来。为什么会不帮助你呢?我曾为你死,我曾为你完成了更大的事,还不为你作这小事,帮助你吗?  相似文献   

20.
无辜百姓     
晓豪 《天风》2003,(5):23-23
我天天看电视新闻,讲了一些伊拉克的百姓被美国大兵给打死了,为何美国大兵就不能放过这些无辜的百姓?难道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关心和忍让,非得用战争来解决吗?战争总是使百姓受到伤害,我看到电视上孩子哭喊着“妈妈”,我很难过,海湾战争已打了一次了,还要打几次才算结束?我想,人本来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何还要用战争呢?美国为什么连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孩子都不放过,我想战争应该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