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说正信正信,当然指信仰在先,但这种信仰应该是正确的正当的,不是盲目的糊涂的,否则就成了迷信了。佛教是正信的宗教,正信的宗教有以下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梅 《佛教文化》1996,(3):43-43
我有个朋友,最近被别人劝诫接受佛教密宗信仰,这位朋友觉得有信仰固然是件好事,总比浑浑噩噩要好。但是我的朋友也有很多关于宗教的疑问,而这些问题别人无法回答她。她追问得紧了,人家就说:咳,反正你信就好,总之对你人生有好处。我的朋友生活比较苦闷,内心常有凄苦之感,所以更有很多的迷惑,但不理解透彻了,是让她难信的。更何况她不是目不识丁的村民野妇,从小受的是无神论的教育,唱的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个知识分子是很难让她盲从的。她必须从理念上去接受佛法,才有可能笃信佛教,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她的自觉使然…  相似文献   

3.
赵朴初居士早就想要编一本科学常识答问的书。但据说他和个别科学家谈起这事时,他们觉得很为难。因为他们认为佛教与科学似乎是对立的。我想这些科学家实在是不大“科学”。(科学的定义是什么?或许大家看法不尽相同,此处暂存不议。)不少人常把科学与迷信作为一对反义词来说,而又错误地把宗教与迷信当作同义词,殊不知迷信一词本来就出自佛教,它的对面是正信,而正信与迷信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佛教中有正信与迷信之分,科学里也有正信与迷信之别。而正信的佛教与正信的科学是完全可以沟通的。在叶至善先生的帮助下,我们编了一本《科…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6,(3)
我们的邻居不仅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还有很多信仰佛教的国家,他们的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对于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推动,会推动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发展。我们不愿意隐瞒自己的缺点,而是告诉大家,让大家批评。在座的都是宗教家。宗教在教义上有某些积极作用,对民族关系也可以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11)
<正>赵朴初曾说过他心头有两个情结,一是不希望不知者误会佛教,认为烧香拜佛是迷信。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种表相,烧香拜佛其实只是信众对佛陀表达敬仰的行动。但烧香拜佛如果只是求自己有善报,不受恶报,虽然并不算错,但局限于个人,是不可能走向正信之路的。佛教是一种信仰,是要排除妄念,不盲目执着的。而佛教文化是以真诚、善良、美德使自己与众生得以教化,并以真、善、美移风易俗的,这又联系到了赵朴老的  相似文献   

6.
我常碰到一些人问:信仰佛教是否要吃素?我告诉他们说:“信仰佛教不一定要吃素,吃荤也是可以的。”他们反问:既然可以,为什么大多数佛教徒都吃素呢?我说,佛教是一个讲慈悲的宗教。佛教认为,凡是有情(有生命的)都有灵性,他们都贪生  相似文献   

7.
信是修习佛法的根本,没有信心,任何工作都做不成。信有正信和邪信之分,正信就是了解事物,明白真理后的信仰;邪信就是不辨别是否真理,盲从别人说教就产生信仰。正信能滋养一切善根,获得善果,圆满菩提;邪信能腐蚀善根,导致苦果,沉沦六道。在世间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佛教,时久弊生,这是自然的现象,现在要紧的是如何除弊更新还佛教以本来面目,进而振兴佛教。通过语言、文字和行动做好佛教与社会的沟通工作、宣传工作,把佛法融入生活实践中去,消除佛教和社会的隔膜。在此谈谈个人对发扬正信的佛教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义南 《天风》1996,(10):35-37
宗教与科学是不是对立的?在不信宗教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所以不信宗教就是因为他们宣称自己相信科学,而宗教是反科学的。他们不能既相信科学又相信宗教,他们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那么,在信教的人中是不是也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的呢?虽然我们没有听到哪一位信徒公开宣称自己反对科学,但却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信徒,他们认为,信仰越虔诚,就应该离开科学越远。譬如生了病,就应该只祷告,求神医治,至于看医生服药是没有信心的表现。鄙弃医生与药物,说得严重些,就是反对科学。信主的人生了病,当然应当祷告,但同时也应该相信医药的力量。《近代科学奠基者的信仰》一文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也是虔诚的信徒。他们不仅不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更认为科学是上帝给予人类奇妙的、莫大的恩赐。因此,宗教与科学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9.
<正> 佛教修行之关键,要在信解行证而已,于此次第修行,定入圣位,必得妙果。黄念祖居士是当代著名的净宗大德,内外兼学,显密同修,禅净具明,宗说皆通,其念佛法门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海内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法门之要,就在信深、解博、行专、证妙。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其超越一般宗教之处,在于破除了神力决定论,给人以自信,而与宗教相同之处,在于同样强调信仰为本。黄念祖特别强调信仰的重要性,以信深为入道之本。他指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大家都知道,伊斯兰教是信仰真主的宗教,但是,还要了解许多教义教理,学习许多知识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信仰真主。有信仰而没有知识,就很难做到正信正行。我认为正信中最重要的教理之一是: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为什么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埃及著名历史学家艾哈迈德·艾敏所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有一段论述,是对伊斯兰是和平宗教的一个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信仰的传承     
张浩明 《天风》2022,(10):45-45
每个人接受信仰的方式和原因各不相同,读到圣经《提摩太后书》1章5节"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提摩太的归主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家族就有信仰的传承.由此我就想起在我的信仰之路上也有像罗以一样的外祖母,在东北我们将外祖母称为姥姥,她就是我信仰的启蒙人.姥姥信主有40多年,虽然她没有上过学,但是对信仰很清楚,并承担起我们家族传福音的重任.正是因为姥姥的信仰,影响了我们家族里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敦伦堂”作为云南汉地的一个民间宗教组织,从其宗教仪轨来看更像民间佛教和民间道教,但它以“儒教”的名义面对大众,一方面表明云南汉地的民间宗教信仰本来就具有“三教合一”的传统,另一方面反映出“正信”的佛教、道教的“信仰供给短缺”.它被当地民众认同的程度表明,民间儒教作为与释道两教并立的“三教”之一,也可为百姓提供与佛教、道教相近的宗教服务,并且发挥着自己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1)
正所有宗教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修行方式。基督教的灵修与佛教的禅修就是这两个世界性宗教分别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两种特别重要的修行方式,并分别构成其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修行方式在远离世俗、默念信仰的神灵、追求心灵的清净与生命解脱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从宗教的修行方式、修行目标和宗教体验等角度对这两种修行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既可以解读基督教灵修与佛教禅修的  相似文献   

14.
宗教道德化或道德宗教是一个再三出现的话题。近现代史上,曾有一些人陆续提出了理性宗教和道德宗教的概念,如康德的“道德宗教”(“纯粹理性界限”内的宗教)、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孔德的“人性宗教”和爱因斯坦的“道德宗教”等。这些尝试都希望摒弃宗教信仰的所谓荒诞色彩,但又意识到宗教的积极作用,因此创造出一种没有信仰基础的道德宗教。  作为一个宗教,首先要有信仰和宗教观念。没有信仰,没有宗教观念,也就无所谓宗教了。另一方面,宗教也要有一套保证信仰的道德戒律,但更有关于伦理道德的说教。没有一个宗教不要求信…  相似文献   

15.
徐晓望 《法音》2000,(1):86-89
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是中国宗教文化史上日益引起兴趣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福建自古以来浓郁的宗教气氛一直是区域文化突出的特点。不论岁月的变幻还是时代的兴替,民间信仰与佛教两大宗教文化,都以其炽热的温度,烘托着社会变迁的轨迹。因此,研究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福建区域是较为典型的。如果说佛教曾经是外来文化,那么,它在福建等中国南方的传播及其一度达到炽点的温度,都与南方长久的民间信仰传统有关。福建自古以来即是一个“信巫好鬼”的区域,这是培植民间信仰最好的土壤。对古代的闽越人而言,世界万物都是具有神…  相似文献   

16.
以勒 《天风》2007,(2):38-39
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为“基督教”。其中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信仰人数和地域分布情况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在我国通常所说的基督教是指基督教新教。古人有一句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可见,历史的作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名基督徒,从外在的角度,我们有责任了解教会的历史,了解我们所信仰的宗教从古至今是如何兴起和发展过来的,从而抵抗偶像膜拜的诱惑;从内在的角度,我们也有责任了解教会的历史,了解我们信仰的本质,从而避免信仰上的误区,并且从内心之中进一步坚固我们的信仰。基督教有着漫长和不寻常的历史,《天风》将为弟兄姊妹分享其中主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愿我们主内的同工、同道们能够通过对基督教会历史的了解,更好地体会我们的信仰。更好地信靠我们的上帝。因为,他的的确确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并且永远与我们同在的耶和华神。  相似文献   

17.
文殊信仰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一信仰形态历史久远,信民众多。文殊菩萨作为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而佛教的般若思想又是这一智慧的主要内容。文殊信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别的,对这方面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在佛教研究中很有意义,能为今天我们正确理解和对待佛教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绝大部分人都有明确的信仰。有的宗教哲学家和神学家,如雷蒙·潘尼卡(RaimonPanikkar)甚至认为,信仰是人的一个构成维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物的区别之一可以说在于人类具有信仰。这里的信仰不仅仅指宗教信仰,也包括世俗类型的信仰。但本文主要谈论宗教信仰。无疑,不同的宗教共同体,如佛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具有各不相同的信仰。即使在每一个宗教内部,也存在着极大的区别,以致于有的宗教哲学家不是从宗教、宗派、教派的角度区分人们的信仰,而是从人们的宗教实在观来分类。这样一种分析图式对我们深入认识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佛教事业亦得到了发达.据《中国日报》消息:目前我国有1亿人口信仰宗教,按信教人数多少统计,依次是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全同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个民族几乎全部人口都信仰某个宗教.现有八万人从事宗教职业,45所宗教学校,4万多个寺院、教堂.由此看出,佛教仍是人们的重点信仰对象.然而在众多的佛教院校中,能否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僧呢?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本篇亦想就僧伽培训班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纪华传 《中国宗教》2018,(10):24-25
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