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赵典来 《天风》1997,(3):2-3
“既转过来,就看见七个金灯台。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启1:12,13) “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启2:1)  相似文献   

2.
谢主恩 《天风》1995,(3):2-3
读经:启1:12—20,出25:31—40 启示录告诉我们一个奥秘,在七个金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他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眼目如同火焰,脚像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右手拿着七星。圣经说,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感谢主,圣经叫我们看见了教会的奥秘就是金灯台。 教会是神创业之前的计划。  相似文献   

3.
汪维藩 《天风》2013,8(8):32-33
(十一)右手拿着七星 "七星",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参启1:20)。七星是在基督的右手中(参启2:1)。  相似文献   

4.
经文:徒18:1—6,24—26;罗16:3—5 保罗第二次布道之旅,其传道队伍较之上次充实壮大了许多。不仅有西拉、提摩太、路加等人,后期又增加了亚居拉和百基拉一对夫妇。他俩虽说只是“平信徒”,但是,按其信心和爱心及其负担的圣工职责,实实在在是一对模范义工,更是两位教会使者(“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启1:20)。这对夫妻闯进保罗的生活,不仅为其圣工果效壮色增辉,并对保罗的后半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起初的爱心     
刘美纯 《天风》2017,(2):28-29
《启示录》2章至3章是主基督吩咐约翰写给亚细亚七个教会的信(参启1:4、11)。关于这七封书信的写作对象是谁,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最可能的是七封信确实是写给七个教会的,因为其中的信息针对的就是那七个城市的教会当时的问题。同时,七封信是作为《启示录》的一部分,在各教会间传阅,  相似文献   

6.
自牧(四)     
汪维藩 《天风》2008,(20):28-29
《启示录》称圣灵为“七灵”,不是说圣灵有七位,乃是说圣灵的作为有七个方面,有如七盏火灯,点燃在宝座之前(启4:5)。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以赛亚书》提及耶和华的灵住在基督身上时,也是使他具有七个方面的“灵”,这就是“敬虔的灵(和合译本缺),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  相似文献   

7.
全真道是大金定间成阳人王喆(号重阳)所创立的一个道教派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甘水仙源录》云:金大定中,王重阳“聚徒宁海州,立三教平等会,以《孝经》、《心经》、《老子》教人讽诵,而自名其教曰‘全真’。”王喆的七位弟子:马钰(丹阳)、谭处端(长真)、刘处玄(长生)、邱处机(长春)、王处一(玉阳)、郝大通(广宁)、孙仙姑(马钰之妻,号清静散人)合称“七真人”,亦即“北七真”。元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汉族的统治,大力扶持全真道,邱处机又仿效佛教,建立了全真丛林制度。  相似文献   

8.
第一幕:先知预言以赛亚先知有三个人扮演旁白:公元前八世纪,以色列先知以赛亚预言耶稣基督的降生。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赛6:8)三个人在一起举手仰目祈祷。(幕启)男声同诵:“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先知(甲):(赛7:14) 你们当听,你们当听,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12)
10月12日至18日(农历九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北京广化寺启建礼仟讲经法会。建国以来,这样持续七天的佛事活动,广化寺还是第一次。山门外,“佛日高悬光明世界,法轮大转普利人天”的对联,十分醒目;大殿前,“观音道场,和平法会”的横幅,主题分明。各个殿堂,香烟缭  相似文献   

10.
王芃 《天风》2002,(12):6-7
经文:约2∶1—11“变水为酒”就是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这是约翰记载的七个“记号”(神迹)中的第一件,约翰称之为“记号”和“标志”,是在提醒我们注意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神迹奇事的表层,更重要的是,要越过这样表层,看到其中丰富的内涵,因为每一个“记号”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基督论的含义。七个“记号”,有三个与“医治”有关(医治大臣之子,毕士大池边38年患疾病的人,生来瞎眼的人),有三个与对自然法的超越有关(变水为酒,给五千人吃饱,在海面上行走),这些是对自然法的超越,变不可能为可能。最后一个神迹带有总结性的意味,是生命的复活(拉撒路的复活)。因为这些“记号”带来的启示是,耶稣是万主之主,他胜过疾病,超越自然法,甚至胜过死亡。这是神迹或记号的真  相似文献   

11.
杜光庭(850—933) 唐末五代道士,字宾圣(一说圣宾),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一作长安(陕西西安)人。原习经史,工于词章。唐懿宗时入天台山(今浙江天台县境)为道士,师事应夷节,为陶弘景第七代弟子。既得茅山上清大法,也受过龙虎山天师道的法箓。僖宗时召为麟德殿文章应制,中和元年(881)随僖宗避难入蜀,遂留成都。后事前蜀王建父子,官谏议大夫,赐号“广成先生,传真天师”。对道教斋戒、醮仪、应验多所论述。一方面将道教斋醮仪式统一起来,加以规制化;另一方面将“表奏”、“词章”、“疏”、“启”、“颂赞”、“咒”、“愿”加以文饰,对醮仪敷衍以艺术内容。  相似文献   

12.
陈德群 《天风》2003,(1):24-24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3:16)。圣经是神写的话(太4:4),基督是神活的话(启19:13)。彼得写道:“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后1:20-10)注意:“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是指圣经上所有的预言,都不是出于先知或作者自己的观念、意见、想法或解释;它是源于神,是发自圣灵的感动,说出神的旨意、意愿  相似文献   

13.
钟素清 《天风》2006,(10):28-29
耶稣尝(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约19:30) 经文:约19:30 记得在读神学时,我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度过了三个非常感人而有意义的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然而,在那其间我们都要到教堂去晨曦默想。思想耶稣为人类的罪而受的苦难和十字架的爱。耶稣在十字架上说了七句话,也就是他在世上的最后七句话。在  相似文献   

14.
据《哲学问题》1977年第5期报导,1976年11月末,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所属“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综合问题学术委员会执行局召开例会,讨论两个问题:(1)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研究方面的当前任务(总结讨论上述问题的全苏第七次讨论会);(2)关于“实验——模式——理论”国际讨论会(1976年10月,柏林)的总结。 M.B.波波维奇和德施列维就第一个问题作了报告,萨奇科夫就第二个问题作了报告。波波维奇说,逻辑和方法论是一个鲜明地显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五好家庭”活动,天津市妇联于一九八三年夏,选取四个区、五个街的七个居民片,对一千户(共3963人)进行了一次调查。现根据调查资料,对“五好家庭”的形成条件作一分析。 1、五好家庭与户主品德的关系 调查的1000户中,“五好家庭”有164户,占16.4%。但在不同职业户主的家庭中,比例差别很大。请看下表:  相似文献   

16.
作完全人     
桑伟 《天风》2000,(10)
经文:太5:48;林后13:9,11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经上说:“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创6:9)“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1:1)。上述“完全人”、“完全”,均为相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1988年1期上于根元同志的《“用嘴讲!”》,列举了七个小说中出现的大实话例子,指出“这种语言现象很值得注意和玩味”,并简单地解释了这种语言现象的三种类型:a、“字面上根据要求回答”,而实际上是“用装傻来开玩笑”(发言者觉得无从说起,为难地自语式地问:“真没办法,这怎么讲呀?”——听众笑:“用嘴讲!”);b、答者“表示不屑认真回答或不愿回答”(“我们这样的三个人,上路怎么个走法呢?”——“一步一步走  相似文献   

18.
(一)本刊去年第九期有几个地方应作如下更正,請讀者注意: ①第五頁中間第六行“五年計划三年成”应改为“五年計划二年咸”; ①第七頁左十三行中,“二三千年以来”应改为“八百多年以来”;  相似文献   

19.
日内瓦国际討論会于1961年9月6日到16日,举行了第16届討論会,主題为“幸福的条件”問題。参加討論的有来自許多国家、代表各种流派的人士53人,会上有5个人作了专題报告:(1)季埃格萊(Henri de ,瑞士人):“幸福的光景及其源泉”;(2)杜巴勒神父(Le. R. P. Dominique Dubale,法国人):“幸福的哲学条件”;(3)拉加歇(DanilLagache,法国人):“从心理分析观点看幸福”;(4)沙夫(Adam Schaff,波兰人):“个人幸福的社会条件;”(5)朱維納尔(Bertrand de Juvenel,法国人):“理想世界”。此外:日內瓦市敎育局长波雷耳(Alfred Borel)和日內瓦国际討論会委員会主席迈尔(Louis Maire)也作了演說。 圍繞各个专題报告,又举行了七次各有一个中心問題的討論会:(1)“幸福和基督敎的价值”;(2)“有理性的人。”(3)“心理分析观点,”(4)“社会主义倫理学中的幸福問題;”(5)“現实的幸福和理想的幸福”;(6)“面对着幸福的青年一代;”(7)“为人服务的經济学家。”最后举行了总結討論会。在討論会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作报告的,只有沙夫一人。許多資产阶級学者对沙夫的专題报告提出了质詢,沙夫又作了答辩。討論会的全部专題报告、演說和討論記录,由該会編成一集,題为“幸福的条件”,由瑞士“Baconnier”出版社出版(法文)。本文是从这本汇編中譯出的。  相似文献   

20.
评价分类任务中的情绪启动效应有很多现象,如比例效应、反转效应、词频效应。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启动模型均无法解释所有的情绪启动现象,表明现有的模型均有理论不足。为此提出了四条定理,实验一证实了启靶一致RT(一致性期待时)<启靶不一致RT(不一致性期待时)<启靶一致RT(不一致性期待时);实验二证实了“启—靶”反应从快到慢依次是:N(负)—N、P(正)—N、N—P、P—P;实验三证实了在评价分类任务中准确性判断与速度判断出现了实验性分离。使用这些定理可以解释所有的评价分类任务中的情绪启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