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颖  朱毅 《心理学报》2016,(8):1026-1036
图片、文字是体验型产品网络评论的两种主要形式,但关于两者对消费者影响的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本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通过系列实验揭示了图片、文字评论在不同购买可行性情境下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及产品类型(怀旧/非怀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受文字评论的影响更大,而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受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实验1a、实验1b和实验2);(2)购买怀旧产品时,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仍受文字评论的影响更大,而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受两类评论的影响无差异;购买非怀旧产品时,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仍受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而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受两类评论的影响无差异(实验3)。本研究表明,当图片、文字评论与购买可行性在解释水平上一致时,影响力最大,且怀旧/非怀旧产品类型会调节这种效应。本研究还讨论了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此结论。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8,(3):140-147
本文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探讨了组合促销方式及思维加工模式对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及其中的内在机理。通过3个实验发现,在商家进行单店满减的促销活动时,与启动局部加工模式相比,启动消费者的整体加工模式会提高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在商家进行跨店满减的促销活动时,与启动整体加工模式相比,启动消费者的局部加工模式会提高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其中感知价值在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现有的组合促销和思维加工模式文献,并对企业在进行单店满减或跨店满减的促销活动时,如何提升消费者的冲动型购买意愿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析了消费者的思维聚焦(过程聚焦/结果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结果聚焦的消费者比过程聚焦的消费者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更强烈。同时,时间距离对这一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即时间距离远时,这一效应显著;时间距离近时,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时间距离较远时,消费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部分中介了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4.
王财玉  吴波 《心理科学》2018,(3):621-626
绿色消费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消费者的绿色承诺很难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出现了消费者的不作为现象。本研究试图探讨时间参照对消费者不作为的影响以及环保意识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这种不作为。研究发现,消费者在近期情境下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低于远期,出现了绿色消费不作为现象,即个体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尤为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对消费者不作为的弱化作用受制于个体的产品环境怀疑:产品坏境怀疑较低时环保意识的弱化作用明显,而产品环境怀疑较高时环保意识的弱化作用则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05,(6):1416-1421
绿色消费虽然备受关注但消费者积极性却不高,这可能和个体差异性有关。为了考察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本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引入购买时间距离这一变量,以揭示面对绿色产品的矛盾性消费者究竟更愿现在购买还是将来,决策模式是否会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时间距离调节绿色消费观与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而产品价值感知部分中介了该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绿色消费者不会受到时间框定的影响,而非绿色消费者则表现出时间框定效应即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这是因为绿色消费观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绿色消费者动机加工,使绿色产品的价值感知较为稳定,而非绿色消费者的价值感知则根据购买时间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研究结果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紧迫的当下培育个体绿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19,(6):1416-1421
绿色消费虽然备受关注但消费者积极性却不高,这可能和个体差异性有关。为了考察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本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引入购买时间距离这一变量,以揭示面对绿色产品的矛盾性消费者究竟更愿现在购买还是将来,决策模式是否会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时间距离调节绿色消费观与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而产品价值感知部分中介了该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绿色消费者不会受到时间框定的影响,而非绿色消费者则表现出时间框定效应即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这是因为绿色消费观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绿色消费者动机加工,使绿色产品的价值感知较为稳定,而非绿色消费者的价值感知则根据购买时间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研究结果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紧迫的当下培育个体绿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法分别从产品包装和广告两个方面,探讨积极表情符号对个体购买意愿的积极效应及其机制。研究1关注产品包装中的积极表情符号,发现积极表情符号通过提高消费者的卷入度促进购买意愿。研究2则关注产品广告,发现积极表情符号的积极效应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即相比实用型产品,享乐型产品广告中积极表情符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本研究证实了积极表情符号在产品营销中的有效性及内在机制,为产品营销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从过程追踪视角出发,运用信息板技术通过3个实验探讨调节模式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及信息加工方式(加工时间、加工深度、加工模式)与决策角色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调节模式影响个体的延迟选择,评估比运动模式者更倾向于延迟选择;(2)加工时间在调节模式与延迟选择间起中介作用;(3)决策角色分别调节了调节模式与加工时间、延迟选择的关系,即为自我决策时,评估模式比运动模式者的加工时间更长、更倾向于延迟选择,而为他人决策时二者的偏好无显著差异;(4)决策角色调节了加工时间在调节模式与延迟选择中的中介作用,表现为有调节的中介,即为自我决策时,评估模式比运动模式者的加工时间更长致使其更倾向延迟选择,而为他人决策时加工时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理解不同调节模式个体的延迟选择偏好及机制及如何根据不同调节模式消费者的差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均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庞隽  李梦琳 《心理学报》2023,(9):1558-1575
作者考察了社会身份冲突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偏好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6个实验,作者发现社会身份冲突提升消费者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的偏好,产品的自我验证功能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该效应受到购买目的和购买受益人的调节,即社会身份冲突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偏好的提升作用在购买目的是获取产品的功能价值(而非象征价值)以及消费者为他人(而非自己)购买时减弱。这些研究发现拓展了文化混搭、社会身份冲突和自我验证的相关文献,并为企业如何借助情境因素营销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首先编制了消费者自我概念量表,对高尔夫球会客人进行了消费者自我概念的测查,将高尔夫消费者划分为事业自我型、交际自我型、精明自我型、家庭自我型和表现自我型五大类,进而分析了这五类消费者在参与高尔夫球运动动机和购买高尔夫球会会籍动机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1)锻炼身体是消费者参与高尔夫球运动的主要动机。不同自我概念消费者参与高尔夫运动的动机的差异表现在事业自我型消费者与其他群体的差异显著;(2)商务交往是消费者购买球会会籍动机的主要动机,不同自我概念消费者购买球会会籍动机的差异表现在家庭自我型消费者与交际自我型、表现自我型消费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消费者社会需求层面,探讨在中国新奢侈品会给哪些人带来优越感,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带来优越感,以及为何会带来优越感等问题。本研究使用一个混合设计的实验,结果发现:(1)相比较非社会排斥状态,社会排斥状态增加了消费者的身份消费需求。(2)在产品炫耀性大时,相比较传统大众产品和奢侈品,社会排斥增加了消费者对新奢侈品的购买意愿。而在产品炫耀性小时,社会排斥的影响不显著;(3)社会排斥、产品种类和产品炫耀性三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是消费者感知的产品身份价格比。结论表明,相比较传统大众产品和奢侈品,炫耀性新奢侈品以相对低的价格满足了社会排斥消费者的身份消费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获得优越感的渠道。  相似文献   

12.
周元元  胡杨利  张琴  赵彦成 《心理学报》2017,(11):1439-1448
本文研究时间压力下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怎样受参照组的影响。通过二手数据和实验的方法发现时间压力和参照组影响类型对冲动性购买具有交互作用:时间压力低,信息性影响更能激发冲动性购买;时间压力高,规范性影响更能起作用;即时喜悦和规范性评估起中介作用。而且不同的信息性影响类型也会产生差异:时间压力高,数量性信息更容易使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时间压力低,内容性信息更能起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冲动性购买的相关理论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努力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璐琼  郑毓煌  赵平 《心理学报》2011,43(10):1211-1218
在日常生活中, 消费者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我控制问题。当消费者有合适的理由时, 他们会放松自我控制。基于此, 本文经由三个实验探查了消费者努力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其中, 实验一和实验二通过操纵被试的相对努力程度, 发现努力会提高人们对于产品的购买意愿, 并且证明负罪感的变化是导致这一影响的内在原因。实验三通过改变产品品类, 证明相对于实用品, 努力对于人们对享乐品的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前营销科学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阶段的神经运作机制仍然缺乏准确的理解,本研究探索了大脑前额叶不对称性是否与消费者购买决策有关。采用田野实验方法,21名受试者在真实的在线购物中,分别对自己购物车里5件物品做出真实的购买决策,他们的EEG脑电图被完整记录了下来,共观察到104次购买决策过程。结果表明,在产品页面观看过程中,受试者的gamma频带前额叶不对称,与随后真实购买行为显著相关。alpha、beta频带额叶不对称与购买决策无关。结果还发现与商品的售价对beta和gamma不对称指数的调节效应,且调节效果正好相反。本研究发现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一种独特的EEG成分——前额叶gamma波不对称指数(PAIγ)与肯定的购买意愿和实际购买行为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江红艳  王海忠  何云  朱力 《心理学报》2016,48(1):95-105
由于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关系与人际关系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反映人际感知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为品牌感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然而, 以往研究多关注品牌感知两大维度--“感知能力”和“感知温情”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鲜有研究同时基于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考察品牌感知不同维度的前因变量及其交互作用机理。鉴于此, 本文实验1考察了公司形象/产品属性超越的不同维度与“感知能力”和“感知温情”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公司形象和产品属性超越对购买意愿的协同效应。具体而言, 当公司形象为能力型时, 产品享乐性(相对于功能性)属性超越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高; 当公司形象为诚信型时, 产品功能性(相对于享乐性)属性超越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高。而且, 品牌赞赏感在上述协同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实验2探究感知风险调节公司形象和产品属性超越对购买意愿的协同影响。文章最后讨论了本文的理论贡献, 对企业如何实现公司形象策略和产品属性策略的协同促进等方面的营销启示, 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已有触觉研究和已有新产品研究都不能回答是否先前触摸一个新产品会影响消费者随后对另一新产品的理解和评估。本文发现:事先让消费者触摸(vs.不触摸)一个外观极度不一致的新产品会促进消费者对另一外观极度不一致的目标新产品的评估和选择(实验1-实验2)。实验3进一步发现,当先前触摸的产品和随后评估的产品在外观极度不一致这一点上不具相似性时(如,当所摸新产品在外观上与常见同类产品一致),先前触摸将不再促进目标新产品的不一致解决,进而不再影响目标新产品评估。最后,实验4剥离了触觉和视觉的影响,发现实验1~实验3的发现受触觉(先前摸)而非视觉(先前看)主导。  相似文献   

17.
口碑追加形式对购买意向的影响:口碑方向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信  陈毅文 《心理学报》2016,(6):722-732
网络购物越来越成为大众钟爱的购物方式,而网络口碑在网络购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消费者作出决策需要参考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15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操纵产品网络口碑,探讨不同追加形式(不追加、追加一致和追加不一致)和口碑方向(正向、负向)对购买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口碑方向调节追加形式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正向口碑组中,不追加和追加一致组购买意向显著高于追加不一致组;负向口碑组中,不追加组,追加一致组和追加不一致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还发现了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满意度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最后对商家如何管理追加口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的权力感与冲动购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菲  朱华伟 《心理学报》2016,(7):880-890
本文探究消费者的权力感对冲动购买的影响。通过3组实验研究发现,权力感影响人们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冲动购买意愿,其机制在于高(低)权力感的人面对实用品(享乐品)有更高的信息加工流畅性;进一步,当高权力感的人具有享乐目标时,他们反而在享乐品上表现出更高的冲动购买意愿。最后,本文就研究结果的理论贡献及管理启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段珅  孟陆 《心理学报》2021,53(11):1271-1285
排名列表是帮助消费者快速识别品牌或产品优劣的手段。研究基于空间隐喻理论, 探究排名列表的不同展示方式(垂直vs水平)对消费者列表项目评价的极化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5个实验发现: 消费者对于垂直排名列表相比水平排名列表中的项目具有更大的评价极化效应, 并且验证了项目感知差异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即垂直排名列表的评价极化效应是由个体较高的排名列表项目感知差异所驱动的。此外, 当属性可评估性较低时, 才会出现不同列表项目的评价极化效应; 相反, 当排名列表项目属性可评估性较高时, 该评价极化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别品牌延伸认知效果的眼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学生为被试,利用眼动记录技术,结合言语理解中的歧义句研究范式,将品牌名称嵌入句子环境中,探讨消费者评估不同类别著名品牌的延伸效果时的认知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消费者对不同类别的品牌延伸产品进行评估时的心理过程相同;(2)品牌延伸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最好是在品牌主打产品所在类别的内部进行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