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名誉教授保罗·库尔茨(Paul·Kurtz)。这篇文章是库尔茨教授的代表作《禁果-人文主义的道德规范》(Forbidden Fruit:The Ethics of Humanism,Prometheus Books,1988)一书的序言。该序言包括三个部分:一、认知善与恶;二、没有上帝的道德规范; 三、耶稣、摩西、穆罕默德与苏格拉底。本期继续上期,刊出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名誉教授保罗·库尔茨(Pau·lKurtz)。这篇文章是库尔茨教授的代表作《禁果—人文主义的道德规范》(ForbiddenFruit:TheEthicsofHumanism,PrometheusBooks,1988)一书的序言。该序言包括三个部分:一、认知善与恶;二、没有上帝的道德规范;三、耶稣、摩西、穆罕默德与苏格拉底。本期继续上期,刊出第二部分。作者指出,如果宗教的根基被消除,道德不会崩溃。人类查阅圣经或可兰经,求证其信奉的戒律或道德准则,是自欺欺人。因为有神论的宗教仅仅是人类幻想的延伸,没有独立的本体。实际上,人类的行为是由历史文化传统来判定的。所有道德体系的构建都是源于人类的愿望和意图。当我们打破有神论幻想的束缚,才能认知完美的道德范畴。正统宗教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放置障碍,阻止后现代科技社会的创新。有神论的道德体系追求保护古老的教义法则,其源于专断、谬误的基础。“没有神拯救我们”,“我们必须自己拯救自己”。人文主义的道德,比超自然主义的道德更加诚实可信,因为它放弃了虚构的神话,勇敢地面对人类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世俗人文主义委员会(Council for Secular Humanism简称CSH)主席、美国纽约 州立大学荣誉教授、哲学家保罗·库尔兹(Paul Kurtz),以他30多年推动人文主义运动发展的经 验,敏锐地观察到了一种逆向态度的增长,终于 2003年在《自由探索》 (Free Inquiry)杂志 第23卷第四期冬季卷发表了长文《从历史的角度 考察世俗人文主义者的前景》。文章对我们认识今 天世界的宗教、科学和道德等问题,以及如何在世 界宗教高涨的背景下坚持科学理性的人义主义,有 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美国著名伦理学家、纽约州立大学哲学教授、国际人文主义和伦理学学会主席库尔茨于2012年10月20日逝世,今年是他逝世一周年。他长期致力于世俗人文主义研究、传播和教育工作;坚决捍卫科学理性,孜孜以求的追求真理和正义,为推动世界世俗人文主义运动贡献了他全部的智慧。他一生著作颇丰、获奖多多,为人类文明宝库,留下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题目下,我们摘编了C·克鲁克洪(Clyd Kluckhohn)关于文化的论点。C·克鲁克洪生前曾任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哈佛大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著有《自然,社会以及文化中的个性》(1948,与H·A·默雷合著)、《人的照鉴》(1949)、《文化:一种评述》(1952,与A·L·克罗伯合著)和《人类学与经典著作》(1961)等等。本篇资料来源于《文化与个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相似文献   

7.
1 开幕式会场2 CSICOP组织主席库尔茨(左二)在会议现场倾听代表发言3 CSICOP组织中国理事代表团团长林自新和库尔茨亲切交谈4 中国代表团在大会休息期间与印度理性主义协会主席埃达姆 鲁库交谈(左一)5 中国代表团在大会交流现场6 6月23日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主题为《世界上的超自然现象》的 分会场,会后与库尔茨主席(左四)及部分代表合影  相似文献   

8.
L·M·阿尔汉格尔斯基(1925—1982)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博士、教授。他生前曾任苏联哲学协会伦理学分会委员会主席,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任。他一生写了很多伦理学专著和论文,特别重视对伦理学范畴的研究。在1974年出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教程》中,他写了专篇《价值哲学问题和伦理学范畴》,以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伦理学范畴。本以简要介绍他的这部著作中有关伦理学范畴的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CSICOP组织主席、国际人文主义学院 创始人保罗·库尔兹教授所编著的由普洛米休斯出 版社出版的《2000年人文主义者宣言--倡导一种 全新的全球人文主义》一书节选其标题内容编译而 成的。宣言共分十章,始于多位著名的人文主义者 联名所倡导的人文主义道德规范,他们包括亚瑟· C.克拉克,艾伦·克兰斯敦,理查德·邓肯,理查 德·李基等,还有10位诺贝尔奖得主。宣言为不同 文化、政治理念和经济观点的积极对话提供了可 能,提出了新的全球日程,强调建立国际人文主义 新秩序的必要性,展望人类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应杭在《浙江大学学报》第6期(1992年出版)上撰文认为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规范的必然性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在的理论根据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规范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5日通过了“中宗和”第二届委员会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名誉主席:傅铁山、帕巴拉·格列朗杰主席:丁光训副主席(按姓氏笔画排列):一诚、马忠杰、圣辉、任法融、刘元仁、刘柏年、张继禹、陈广元、季剑虹、曹圣洁(女)、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秘书长:余振贵(转载自《人民政协报》)“中宗和”第二届委员会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  相似文献   

12.
法国《哲学文库》1962年第3—4期发表墨西哥哲学家、博士、教授、努埃沃莱昂大学哲学与文学院院长、西班牙美洲哲学协会主席奥古斯丁·巴撒惠·弗尔诺旦兹·德·瓦莱(Agustin Basave Fernandez del Valle)的文章《墨西哥哲学》,介绍墨西哥的两个著名哲学家何·瓦斯康塞洛斯与安·卡索。这篇文章节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学术界对孔子思想的看法分歧很多,但是有一点大家似乎没有什么异议,就是孔子思想是属于“人文主义”,而非宗教的。可能不同的学者在使用这个概念时还有不同的侧重,但主要的意思应是一致的,就是指:孔子“强调‘人’的价值”,主张“天地之间人为贵”(嵇文甫《关于孔子的历史评价问题》,见《近四十年来孔子研究论文选编》齐鲁书社1987年,第3页)。并且,“他最关心的是一个良好政府与和谐的人伦关系为基础的良好的社会”(陈荣捷《孔子人文主义导言》,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4期)。而相比之下,对超验的上帝、鬼神、灵魂等问题则不大重视,或者简直可以说不愿多谈。孔子在回答子路问鬼神和生死时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就显然是表达了一种拒  相似文献   

14.
<正>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的《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以下简称《渊源》)一书于2008年6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际学术界在佛学研究尤其是佛教信仰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渊源》一书凝聚了作者十几年苦心钻研的成果,呈现出众多创新性特点。我认为以下这几个方面尤为重要:第一,研究思路新颖别致,全书结构完整紧凑,内在逻辑严谨贯通。黄心川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指出,"本书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这样的意见.探索中心——支持CSICOP组织(对超常声称进行科学调查委员会)出版《怀疑的探索者》和CSH组织(世俗人文主义委员会)出版的《自由探索》,2001年11月决定在乔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召开一个特别会议,题目叫做“科学与宗教:它们能调和吗?”探索中心要在人类兴趣所  相似文献   

16.
印度洋海啸造成的灾难既动摇了一些人的宗教信仰,也唤醒了另一些人潜在的宗教意识。中国几家媒体趁势而上,海外的电子刊物《新语丝》遥相对应,开展了一场关于人类是否应该“敬畏自然”的大论战。一家出版社以《敬畏自然》为名,将文章结集出版。社长宫敬才教授(他也以一篇《生态危机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参加了该论战)亲自命笔为之撰写了题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是学者的天职》的序言(见《博览群书》2005年第5期,以下简称《序言》)。笔者拜读之后,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于是不揣冒昧,写了如下评论文字,愿求教于方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相似文献   

17.
1《吕氏春秋》中的中医学治则思想《吕氏春秋》作为杂家名著兼采先秦诸子各家之说,有些学术观点与《内经》很接近,如其反对用宗教迷信方法抵御疾病,说:“今世上(尚)卜筮祷词,故疾病愈来”(《季春纪第三·尽数》)。《素问·五藏别论》则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吕氏春秋》蕴含有许多中医治则思想,在《内经》中亦有所体现,如《季春纪第三·尽数》曰:“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孝行览第二·孝行》又曰:“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养生治国须“知本”“求本”,治病亦须“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就是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和逻辑——方法论。自英国哲学家J·S·穆勒的《逻辑体系》(1843)问世以来,社会科学哲学一直是西方哲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主题之一。不过,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点。六十年代以前,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支配着社会科学哲学领域;六十年代以后,人文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19.
羌族习俗     
本文为徐嘉瑞著《大理古代文化史》一书中辑录的美国学者格莱汉教授(Dr·David Crockett Graham)所著《羌族习俗》(Tbe Customs Of The ch’iang)的第三部分“住所和村庄”,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20.
凸显"责任"的西方应用伦理学--西方责任伦理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毛羽 《哲学动态》2003,(9):20-24
自 2 0世纪下半叶以来 ,北美、欧洲诸国的伦理学界相继出版了相当数量的关于责任伦理的论著 ,例如美国著名哲学家范伯格 (JoelFeinberg)的《责任理论》 ,唐纳德·肯尼迪(DonaldKennedy)的《学术责任》 ,特里·L .库帕 (TerryCooper)的《行政伦理学 :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 ;英国约翰·M .费舍尔和马克·拉威泽 (JohnMartinFischerandMarkRavizza)的《责任与控制 :关于道德责任的理论》 ;德国汉斯·约纳斯 (HansJonas)的《责任之原理》 ,伦克 (HansLenk)的《应用伦理学导论 :责任与良心》 ,汉斯·昆 (HansK櫣ng ,又译孔汉思 )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