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觉学习是指训练或经验引起的知觉上长期稳定的改变,揭示了成年大脑也具有可塑性。以往知觉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知觉学习的属性,如知觉学习的特异性、迁移性和时间进程等。近年来随着fMRI、ERP技术的应用和电生理、心理物理学技术的提高,知觉学习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不仅把知觉学习包含的脑区从初级视皮层扩展到了V4等视觉信息加工通路的中间阶段,而且还揭示了与注意等相关的高级脑区的作用;不仅研究在知觉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皮层区域变化,而且还探讨了知觉学习引起的细胞水平的变化,为大脑可塑性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知觉学习经典范式中的视觉搜索任务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知觉学习过程。研究考察了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简单搜索任务、复杂搜索任务和限制时间的复杂搜索任务上的知觉学习特点。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复杂搜索任务中初始搜索时间显著长于正常控制组;在限制时间的复杂搜索任务中更进一步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的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控制组儿童;而且两组儿童视觉搜索任务的正确率与汉语阅读的识字量成绩存在显著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复杂搜索的知觉学习缺陷,这种缺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儿童的阅读技能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中美大学生各30名,探讨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背景表情对个体知觉目标表情是否会产生影响。结果:(1)当有背景表情时,中国被试对目标表情强度评定的时间比无背景表情时的评定时间长;且背景表情与目标表情一致时,中国被试判断目标表情的强度最强;不一致时,则最弱;而美国被试对目标表情强度的评分及反应时不受背景表情的影响。(2)当背景表情发生变化时,中国被试对于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显著高于美国被试。结论:美国被试会将注意力放在目标表情上,不易受背景表情的影响,而中国被试对目标表情的判断会受到背景表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双眼瞳距使得空间某物体在左右眼视网膜的成像存在微小位置差异, 这种差异被称为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 是立体视知觉的重要信息来源。对双眼视差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始于18世纪初, 迄今已有接近两百年的历史。近年来, 双眼视差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用电生理、脑成像技术考察双眼视差在视觉背、腹侧通路的模块化表征, 其脑区表征反映出视觉系统的层级式、平行式加工规律。其二是应用知觉学习范式研究双眼视差的可塑性。未来研究应综合脑成像和神经调控技术考察双眼视差的神经机制及其学习效应, 包括双眼视差与多种深度线索间的信息整合和交互作用。应用方向上, 可结合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化训练范式, 实现立体视力的康复和增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从长时记忆的视角探讨视知觉学习的学习效应。本文从视知觉学习的编码、巩固和再激活再巩固阶段等三个方面简述视知觉学习的干扰现象,并试图阐明干扰背后的原因。笔者建议,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关注视知觉学习巩固阶段产生干扰的神经机制,再激活再巩固阶段知觉记忆整合在减少不同学习间干扰中的作用以及情境信息对多学习训练程序中记忆干扰的影响三方面研究,以优化训练程序,减少或消除不同视知觉学习的互相干扰。 相似文献
6.
对性别角色知觉差异的一项归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引言近期有关归因认知过程的研究表明,人们对特定目标事件的解释和他们提取出来与其比较的相反的背景事件有关。按照这种观点,面对一种待解释的目标事件,人们首先会提取出一种与其比较的背景事件,然后对两种事件的特征进行心理扫描,并进行特征比较和匹配。目标和背景事件之间难以匹配起来的、不同的特征(目标事件有而背景事件无,或者相反)才会被作为目标事件的候选原因。这种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人们为目标事件作出的归因不取决于目标事件本身的性质,而取决于与之比较的背景事件。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们是如何提取… 相似文献
7.
选取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预期按键反应作为知觉运动学习任务.在运动学习任务中,设置了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两种练习方式以及三个练习一测试组块.通过分析不同练习方式和练习-测试组块对练习成绩、测试成绩以及元认知监测的影响,考察运动知觉学习的背景干扰效应、练习伴随低估效应以及元认知监测的依据.结果发现: (1)缩短练习与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经典的背景干扰效应没有出现; (2)在知觉运动学习的多组块练习过程中.元认知监测准确性没有出现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3)集中练习组更多地以当前的练习成绩作为依据进行预测,从而导致了对预测的高估. 相似文献
8.
9.
10.
知觉学习是指知觉能力随着知觉训练或经验逐渐改变的现象。它具有特异性-迁移性,可以根据时程划分为快速学习和慢速学习。知觉学习意味着与知觉直接对应的脑区神经元激活方式的变化,并且与注意有着一定的联系。目前周边视觉的知觉学习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对于非语词刺激,随着练习,判断目标刺激(例如刺激朝向、游标视敏度)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对于语词刺激,周边视觉的知觉学习可以帮助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通过提高视觉广度来提高周边视觉的阅读速度。周边视觉的知觉学习还有着重大应用价值,可以帮助中央凹视觉缺损的人们提高周边视觉能力,帮助恢复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Latent inhibition (LI) refers to findings of poorer learning with stimuli preexposed as irrelevant, compared to novel stimuli.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traditional LI, two experiments with human subjects were conducted. Experiment 1 used a simplified visual-search design. As in previous studies, but now with a simpler design, there was a LI-like effect, thereby supporting the position that attentional learning to irrelevantly preexposed stimuli is reduced. Experiment 2 introduced conditions that were designed to exclude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novel popout to the visual-search LI-like effect. It was shown that the effect could be observed independently of contributions from novel popout. In addition, when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good and poor attentional learners on the basis of visual-search LI scores, traditional rule-learning LI was established in good attentional learners, whereas it was absent in poor attentional learners. Togeth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visual-search procedures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 measure for LI, and, as such, they support attention-based explanations of traditional LI. 相似文献
13.
学习支持对儿童在多媒体语境中学习英语词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旨在考察中文翻译与主题提示两种学习支持对儿童在多媒体语境中学习英语词汇的作用,为此设计了三种学习条件:无支持条件、中文翻译条件和中文翻译 主题提示条件。对学龄初期儿童在上述三种学习条件下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考察和分析表明:儿童在无支持条件下的学习效果较差;中文翻译可以明显促进儿童对语句的理解,但无法提高儿童对目标词的掌握;中文翻译 主题提示条件下儿童对单词语义的掌握最好,他们表现出了较多的跟读行为,并更倾向于认为学习任务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14.
对感觉记忆在相同范畴视觉搜索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三种字母卡片为刺激物,通过两种靶字母搜索实验,探讨了感觉记忆在相同范畴视觉搜索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信息都可能利用时的搜索成绩,明显高于限用短时记忆信息时的搜索成绩。这表明,感觉记忆信息可以直接用于相同范畴的视觉搜索。 相似文献
15.
合取谬误是一种常见的判断偏差,它指的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个体评估合取事件及其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对合取规则系统性偏离的一种现象.实验1 就认知需要类型对合取谬误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高认知需要的被试较不易表现出双重合取谬误和单合取谬误.实验2 探讨了警告类型对合取谬误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警告时个体最易表现出单合取谬误,其次是间接警告,最后是直接警告;此外,认知需要与警告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高认知需要的被试在直接警告和间接警告时更少表现出双重合取谬误,在直接警告时更少表现出单合取谬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加工分离程序(PDP)与多项加工树模型,对比检验PDP与背景鉴别模型的构思效度;操纵加工水平与项目比例,考察再认记忆中的内隐学习效应。结果表明:(1)包含和排除测验都表现出加工水平效应,包含测验具有视听通道效应。(2)在单一操作中分离出意识回忆和自动加工两种过程。(3)在语义编码条件下出现了概率学习效应,自动加工可能具有情境依存性。未发现支持背景鉴别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空白间隔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辨认残缺汉字的方法考察空白间隔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空白间隔的长短和不同的插入位置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适当长度的空白间隔(大于等于600ms)能导致干扰效应的消失;(2)该空白间隔的位置越接近递进进程最后阶段,残缺汉字的辨认成绩越好,越不容易出现干扰。实验结果支持竞争激活假说,不支持失匹配假说。 相似文献
19.
Danielsson H Rönnberg J Leven A Andersson J Andersson K Lyxell B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6,47(3):177-186
Memory conjunction errors, that is, when a combination of two previously presented stimuli is erroneously recognized as previously having been see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face recognition task with drawings and photographs in 23 individual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and 18 chronologically age-matched controls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individual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committed significantly more conjunction errors, feature errors (one old and one new component), but had lower correct recognition, when the results were adjusted for different guessing levels. A dual-processing approach gained more support than a binding approach. However, neither of the approaches could explain all of the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learning disability group were only partly related to non-verbal intellige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