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和基础。儒学本身是在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成长,在与佛、道的交融中发展的。儒学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对佛、道等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宋明时代的儒学,其实是以原始儒学为基点,融摄了佛、道等多种思想,是儒佛道三教的合一。儒学的当代使命,与儒学自身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的丰富体系中,存在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之处。近年来,北京市道教协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文化的当代诠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教义教规阐释《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可道、可变之“道”,有不可言说、恒常之“道”。  相似文献   

3.
孔子从道思想与传统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从道思想是其价值观的精髓,其基本精神是以道为尚,其内涵大致可分为四 类:对现实政治的态度,对历史和时代的态度,对价值原则的态度,对名利的态度。孔子的从道思 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资源,对于后世思想家和传统人文精神的思想内涵、表现形式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传统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政治合作的精神、政治批判的精神、历 史担当的精神、立足现实的精神、重视传统的精神、追求崇高的精神。孔子的从道思想和传统人文 精神的诸多方面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观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道场,区位优势明显,文化特色鲜明,普陀山各寺院和文化设施,在功能上具有互相依托、互相配合的特点。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观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音信仰遍及东南沿海省市、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已经成为华人世界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形上之道”与西方“Metaphysics(形而上学)”两者都是对超经验的形上事物的研究,但是也存在着根本的不可通约的区别:“形而上学”是着眼于从认识论求“真”的角度来研究的关于自然本体论的“知识”,即“自然形而上学”;而中国的“形上之道”更多地表现为求“善”的内心体验式的对道德境界的追求和精神寄托,即“道德形而上学”。产生区别的内在原因是传统西方以“主客两分”为特征的理性传统与传统中国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德性传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断言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的时候,并不否认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不能发展为逻辑学?通过文化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命运有决定性影响。何以希腊文化能完成从逻辑思维到逻辑学的发展,希伯来文化却不能?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以知识作为终极关怀,使认知主义成为主流,而希伯来文化以宗教信仰作为终极关怀,使反智主义成为主流。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终极关怀:一、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的霸权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不相容;二、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逻辑思维没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7.
侯宝垣道长毕生弘道,德高望重,是我们道教的老前辈。侯道长秉承宿慧,年轻时即萌发皈道之念,后皈依道教全真龙门派。1950年旅港与其他道兄筹建香港青松观,专心修道。侯道长精通斋醮科仪并致力于弘扬道教文化,自1981年起先后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设立青松观海外道场,阐扬道教。香港青松观在他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教务,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回报社会,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为传扬道教培养人才,于1992年创办了“香港道教学院”,聘请内地一些道教学者讲学,以增进道谊。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是无形的、隐秘的、不可言说的,它又被称作“太一”,是最初的泉源,万物的本原,由它生成天地万物。所有这些方面都与基督教创世观有相通、相似之处,那种认为中国古代哲学缺乏本体论传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道与创世说完全可以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9.
白光 《孔子研究》2012,(4):125-126
<正>二十世纪初,中日学者开始将儒佛道三教关系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事实,但是直至世纪之末,学术界才从思想和哲学的层面深入地探讨三者的关系。洪修平《中国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一书是其长期从事三教关系研究的又一阶段性成  相似文献   

10.
在老子哲学中,道既是存在的原理,又表现为存在的方式.作为存在的原理,道超越感性的规定又被理解为真实的存在,自我同一(浑而未分),又超越特定时空,循环变迁又以自身为原因,并呈现无限的品格.以转化和返归为指向,道同时关乎存在的变化和发展.作为存在的本原,道没有具体的规定,就此而言,它又被理解为"无",道与万物的关系,则相应...  相似文献   

11.
道性思想是在南北朝时期受佛性思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至孟安排的<道教义枢>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道性理论.<道教义枢>中的道性思想既继承了传统道教的思想,又进一步吸收了佛教的重要思想.<道性义>用理和中道来解说道性,为修道成仙提供形上学的根据.进而,又彰显染净说来为道教完善修行解脱理论.道性思想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和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7,(3):160-166
作为当代儒学理论建构系统的典范之一,道论诠释学以"道"为核心,在创造性地综合儒道佛的基础上以"存在三态论"重构了中国哲学的古典存在论,阐明了与这样一种"道"之存在论密切相关、相互支援并且具有一定方法论特征的道之"诠释学"。这种道论诠释学蕴含着诸多富有独特意味和创造精神的理论特征与思想价值:以"诠释学"这一理论框架重新整合、安置了中国哲学的存在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以"存在三态论"这一思想建构有机地综合了中国哲学与文化领域儒道佛三大思想系统,厘清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可能与相应关系;高度重视社会历史生活总体视域下的意义诠释与生存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实践哲学特征;适当地提升了语言在中国哲学中的存在论地位。  相似文献   

13.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观念,具有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人文特色。"道"的内涵可以从哲学层面、人文层面、价值层面去理解其奥义。在哲学层面蕴含了"道"的本源性、超越性、遍在性;在人文层面凸显了"道"内涵中人的主体性、理性的力量、精神性追求;在价值层面其包括了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与道合一的人生观、尊道贵德的价值观,"道"论从不同角度彰显出其是中国文化基因中蕴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儒、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在美学领域儒、道文化更是各有千秋,但是又有着相同之处.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礼"它是以"仁"为根基,偏重于伦理学."仁"在儒家的思想之中是最高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是可以达到的,如<孟子·告子下>即说"人皆可以为尧舜"[1].  相似文献   

15.
郝经“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主张的理论基础,是儒家传统的“用夏变夷”、“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华夷观,而这一主张的提出,又是对儒家传统华夷观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郝经一生从事的主要政治活动,一是呼吁蒙古统治者“行中国之道”,从而为其在中原的统治提供合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敦促南宋王朝承认蒙古“中国之主”的合法地位并采取合作态度,以避免生灵涂炭和南宋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8日上午11时,台湾台北市道教清静道场文化交流团一行18人,在参拜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老君台,洛阳上清宫、关林(关帝庙)后,专程前来焦作市神农山清静宫道观进行道教文的热烈欢迎和盛情的接待。此次台湾道友的赴豫交流活动,增进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沟通了海峡两岸道教文化交流,加深了台豫道友之间的友谊和道情。台北市清静道场参访神农山清静宫$沁阳市道协  相似文献   

17.
一 良好的道风是道教立教之基,也是当代弘扬道教正信的根本保障。作为全国道教界的最高学府,中国道教学院一直秉承爱国爱教、承启道风的优良传统,将道风建设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道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端正道风既是爱教的根本要求,更是爱国的基本表现,也是培养合格道门人才的关键所在。纵观道教历史,道教中兴之时,必有加强道风、严整戒律之举。道风对于道门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8.
葛洪《抱扑子外篇》卷五之《君道》,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论述了"君臣"治国执政之道。葛洪的"君道"治政思想具有独特见解和系统观点,其基本思想和观点是儒道治政思想和理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性-"水"性-人性-中国人人格具有内在一致性,形成了一个一以贯之的有机体系。在这一有机体系中,作为"道"性的"代言人","水"性成为"道"性与人性及中国人人格间的"中介者"。以"几于道"的"水"为中介,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分析,反观得到了道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人的人性建构及人格特征,具体表现为:在思维上明"道"并懂得"道"的运行规律,以联系、变化和矛盾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情绪情感上静而不躁,意志品质上柔韧而不强作妄为,行事处世上既超脱一已之私、于物寡欲,又能待人谦退不争,并能从整体上显现出"道"之"自然本真"的根本特性。文末探讨了道家思想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中国人独特的人格特征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可能的适应情形。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峨眉山佛教是继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形成以后,于北宋初年钦定的普贤菩萨道场。而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普陀山观音道场和九华山地藏道场,是明代万历以前形成的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