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唐思鹏 《法音》2005,(5):30-32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借此机会,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问: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无疑是走“人间佛教”之路。法师一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请问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有什么内在关系?答:“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太虚法师将佛法判摄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教之佛本,三期三系:“教”指佛的遗教,为整个佛教所依从之根本。“三期”:指佛灭度后…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化》杂志97年第1期“佛艺奇葩”栏内所载《青州佛教文化启示录》一文,以“佛教考古三十年来的重大发现”——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为主要线索,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古代青州的佛教历史和文化,使人读后,受益匪浅。文中指出“据专家初步考证,龙兴寺窖藏埋于北来晚期的某个时间,而是什么原因使龙兴寺将几乎全部佛像砸毁掩埋,却仍是一个谜”。这确是一个颇值一究的谜案,笔者作为窖藏佛像发掘过程的参与者与研究者,愿就此问题略陈己见,以求教于诸位方家及读者。毋庸讳言,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像,残损情况十分严重,或无头,或缺…  相似文献   

3.
禅意三题     
开悟——生命的觉醒什么叫做“开悟”呢?“开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佛陀出现于世就是为此一大事因缘,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即开佛知见,示佛知见,入佛知见。我们学佛也是要为此一大事因缘,即根据佛所开示的佛之知见而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宗旨和根本出发点。因此,说“明心见性”,说“开悟”,并不是禅宗独有的,而是整个佛教的立足点。整个佛教都围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展开。“开悟”一般  相似文献   

4.
一、佛教道德观的特点佛教道德观最重要的特点是以般若为先导,以利他为基础。佛教徒为了自利利他,应当极其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开发。佛把无知说成是无明,是一切烦恼(罪恶)的根本。唯有通达一切知识的人,才能攀登佛的果位。《瑜伽师地论》说,“菩萨求法,当于五明处求。”禅宗荷泽派的圭峰大师认为“知之一字,是众妙之门”。一切正确的知识为么什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 1.知识是自利的先导。《涅槃经》说:“有信无智长愚痴”。指出无知的信仰,是愚昧的行为。佛教主张:信仰要透过知识的考察,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解得分明,才能信得真切,没有透过知识思辨的信仰,看起来很虔诚,实际上这种信仰是很容易动摇的。如有人求菩萨保佑赐福,碰巧得到满足,就信仰笃诚。反之,就感到菩萨不灵,信仰也动摇了。对这  相似文献   

5.
佛教寺院的体系就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在这个特殊的结构体系中,“博物馆”的一切艺术品都具有高度的教学作用,不能把它们看成单纯的艺术品,它们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人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多神教……,其实,佛教所供养的诸佛菩萨不是神,而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理,用一个形象,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多不同艺术形式表达。对佛教在教育上的艺术特性了解了,便不会把佛教当作神教,而且还会佩服之…  相似文献   

6.
黄春和 《法音》2009,(6):54-57
辽代是由契丹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广大地区。契丹族原来信奉萨满教.立国后为巩固在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对佛教的信奉。辽代帝王从太宗开始都奉佛崇佛,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圣宗、兴宗和道宗。这三位帝王不仅扶持佛教.大兴佛教文化事业.而且还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极大兴趣和较高修养。辽代《契丹藏》的刊刻、房山石经的续刻等佛教文化事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展和完成的。在辽帝王崇佛带动下.辽代社会奉佛之风也十分盛行.各地都出现了的奉佛组织——千人邑会.即以民间组成的集体力量来共同履行一项项佛教事业。正是在辽代整个社会崇佛风气的影响下.辽代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什么? 佛教文化是什么? 中国佛教文化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佛教特别是中国的佛教。这是一个大问题,困扰我有好几年了。 几年以前,我得到一个机缘,写了一本以“佛教文化”为名的小书。书出版后,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有述说人生困惑的。  相似文献   

8.
一、楔子近年来,一股气功热传遍中华大地,各种功法纷纷出山,大都自称糅儒释道三家精华而自成一家。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儒之气功是什么?释之气功是什么?道之气功又是什么?这三家气功的精华各是什么?懦、道两家暂且不谈,这儿讲讲佛教之气功。佛教有没有气功?这就是个争论中的问题。“气功”也者,顾名思义,即通过呼吸吐纳,也就是通过所谓“练气”以求达到健体强身目的的一种办法。那么佛教有没有这种气功呢?否定  相似文献   

9.
自觉与行佛     
释星云 《法音》2021,(10):54-59
出版《云水三千》时,曾有人问我:"什么叫云水三千?"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经常在五大洲来回奔忙?"我回答:"天上的白云飘来又飘去,地下的河水流过去又流回来.出家人行脚就是云水.云水到哪里去呢?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云水就是"行佛". 这数十年来,看到佛教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不但信仰佛教的人口逐年增加,尤其佛教所办的各种弘法活动,也都普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这真是值得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曲世宇 《法音》2003,(7):42-45
一、什么是业业果思想是佛教整个因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俱舍论》中说,世界的种种差别都是由于业的作用而产生的。佛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所谓有果必有因。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是因果的存在,客观事物如此,主体生命也不例外,这就是现在人最不能理解的业果轮回。为什么有人聪明绝顶?而有人却愚笨有加?为什么有人大富大贵?而有人却贫困交迫?为什么有人在孩提时代就表现出艺术家的天赋?而有人却先天残疾?所有这一切的不平等难道是偶然的吗?佛法认为绝非偶然,这些差异都是由于“业”的不同而产生。既然业的力量如…  相似文献   

11.
这儿所说的佛像,是泛指一切佛教造像。当我们走进佛教寺院,常常会被造型优美、形象生动、千姿百态而又维妙维肖的各种佛教造像所吸引。这些造像,除了佛像之外,还有各种菩萨、天王、罗汉等像,所有这些佛、菩萨的像,统称为佛教造像。佛教造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其...  相似文献   

12.
佛教是什么?     
首先得说清楚,“佛教是什么?”这个题目,不是古德的公案,不是哪一位禅师振聋发喷的棒喝,也不是我不知轻重要作的什么大文章。我学佛才几年?“佛教是什么?”的话头,轮不到我来说。面对这样的大问题,予生也晚,才学更差,古今中外,巨著煌煌,前辈时贤,山外有山,我怎敢妄说一二?既便想说,这只字片纸,三言两语,又岂能说清?倘若有人正儿巴经地请你用一句话说清楚“佛教是什么”,我想,诸位看官怕也难回答。我要说的,其实是我碰上的一件小事。那还是去年,一天清早,我赶去中国佛学院上课。佛学院在城南牛街附近的法源寺,我家…  相似文献   

13.
大佛脚下     
江南水乡,太湖之滨,历来是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之地,吴文化在这一带给人们以清淡、雅致的感受,为此年年吸引着诸多旅游客人。近二年来这里崛起了一个大景点,那便是灵山大佛。灵山不大,因佛而灵。大佛建成之前知灵山者甚少,开光之后才名闻遐迩,从此车水马龙游客不断。众人来灵山怀着敬仰之心朝山拜佛,发扬的是一片善心。因为善有善报,妇孺皆知。但是毋庸讳言真正理解佛教真谛的朝拜者并不多。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明白善恶,知道扬善抑恶可以说就是懂得佛教了;可是这里显然还有许多内容,不作深一步了解,什么是恶?什么…  相似文献   

14.
拙缁 《法音》2006,(9):43-45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或望而却步;就是那些已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要读哪些经典,又到哪里能请到一些必读的经典,也往往无从措手。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编一部类似基督教《圣经》那样的书,供一般在家信佛、学佛的人学习、读诵。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探索,并且也有不少成果,像《在家学佛要典》、《佛教圣经》等书的问世,都在这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工作。但所有这些工作都还只是一种尝试而已,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具有较强适…  相似文献   

15.
这里有一张照片,摄自河北磁县东艾口石窟。窟大1.2米见方,内设倒凹字形基坛,坛上正壁有一坐佛、二立菩萨像。主佛头光两侧各有一身小坐佛,侧壁坛上也各有一坐佛,时代约在北齐未至隋初。窟内原造像头部已无,现被村民们重新涂漆加塑了头部,使主佛成了头戴明式候头,留须,穿交领红衣的赵公明豫!面对这尊被改头换面的“佛像”,令人震惊,发人深省,引入深思!我国是一个雕塑大国,在难以计数的塑像中佛教造像无疑占据绝对主要的地位。敦煌、云岗、龙门、大足、麦积山、须弥山、南北响堂……的佛教塑像是世界的瑰宝,人类共有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9,(10)
今天开始给大家讲“中观”,本来计划讲一次“唯识”,结果讲了三次,还有些应当讲而未讲到的。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如此。我主要是给大家讲“论开悟”,很希望在讲的当中或讲后对大家能有所启发,获得利益。希望同学们听讲后能鼓起开悟的勇气,至少引起大家对开悟的兴趣。或许有因听讲而开悟的,这虽是大胆的想法,但按道理讲也绝非不可能。前几天有几位同学问我:“你开悟没有?”这叫我很难以回答,只好以不回答作回答了之。记得有人问佛,我们这个世界有始无始?这个世界有边无边?佛没有回答,我模仿佛的办法,似则似是即不是。佛是  相似文献   

17.
从蒙太格语法的局限性看DRT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RT是DiscourseRepresentationTheory的简称,有人译为“话语表征理论”,有人译为“篇章表述理论”或“话语表达理论”,还有人译为“话语表现理论”。这一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荷兰逻辑学家汉斯·坎普提出的,是继蒙太格语法之后又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自然语言逻辑理论,在西方不仅受到逻辑学家与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有些学者甚至已经设计出了基于这一理论的分析软件。DRT为什么能有如此的吸引力?坎普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这一理论的?这一理论究竟能够解决一些什么问题?本文将从…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佛教音乐?它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是什么?佛教音乐究竟有哪些宗教功能?本文想就上述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佛教音乐的界说 据《马氏文通·正名》:“凡立言,先正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者,曰界说”。自注:“界之云者,所以限其义之所止,使无越畔也。”我们须先对佛教音  相似文献   

19.
汪燕鸣先生:你在来信中提的几个问题很好。你在信中表明你是一个哲学工作者,以宗教为学习专业,并且是一个无神论者,这就使简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譬如说,佛教在西方学术界被认为是无神论的宗教,这种看法在我国恐怕很难被人理解和接受。听者一定要问,佛教既然是宗教怎么会是无神论呢?佛教徒信仰的佛和菩萨不就是神吗?我们不时在报章杂志上看到带有批判性的介绍佛教的文章,作者往往先声明一下“我不信佛,不信神”,可见在他的心目中,“佛”和“神”是划了等号的。当然,表白个人的  相似文献   

20.
今天有机会在古城西安,因为佛指舍利的因缘,同以王国华社长为团长的香港传媒高层佛学之旅访问团欢聚一起,用佛教的话说,真的是“法喜充满”。佛教讲“常、乐、我、净”,还讲“慈、悲、喜、舍”,佛教中不是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吗?我理解其中的“乐”和“喜”就是一种欢欢喜喜、欢天喜地的精神状态,佛教就是教我们要以欢喜的态度和心情去面对一切。下面我就围绕佛指舍利即将赴香港供奉这一大事因缘,谈几点感受,具体说来就是:觉光欢喜,众生欢喜,我们欢喜,你们欢喜。奉,庇佑众生。2004年来临,佛指舍利赴香港供奉的时机成熟了。说起来这次机缘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