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主席指示我们说: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主要之点,或者说,本质的东西又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主席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地引用列宁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分析具体的情况。”(见“矛盾论”、“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时局  相似文献   

2.
一 《哲学笔记》是列宁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是列宁研究哲学时各种读书笔记的汇集,其中包括三十二篇读书笔记和五篇读书批注。写作年代从1895年开始到1916年为止,但其主要部分写于1914—1916年。就内容看,《哲学笔记》中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一书的笔记外,列宁大量阅读了资产阶级哲学,哲学史、自然科学等著作。列宁最注意的是黑格  相似文献   

3.
一五四文化运動中的封建主义逆流梁漱溟的思想所代表的階級方向,是很容易識別的。他在他最早的系統闡述自己哲学思想的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裏,就有过很明顯的表白。他說他之研究这些哲学問題是在一九一七年蔡孑民約他到北京大学去任教的時候,他“第一日到大学,就问蔡先生他們对於孔子持甚么态度?”並且向蔡声明:“我此來除去对釋迦孔子去發揮外更不作旁的事”!  相似文献   

4.
康德既没有在他的道德哲学中,也没有在他的《人本学》中,“提出过一种详细的理性的行为哲学”,这是近现代有关康德的文献一向感到遗憾的事情。放在我们面前的F.考尔巴赫的这本全面解释康德的书的标题,却一下子就使我们感到不胜惊讶,因为它谈的竟完全是康德哲学中的“行为原则”问题。多年来他发表了一大批论康德哲学的书籍和文章,这些著作不但证明了他是最杰出的康德解释者之一,也证明了他是一个最坚持己见的人。当然他也知道,康德本人“并没有很明显地使行动的概念成为他的哲学的论题”。然而康德哲学的“论述”却贯穿着“能交织出一种行为理论的线索”;他甚至认为  相似文献   

5.
一百年前在莱比锡初次问世的恩格斯的著作《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是一部划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论战性著作。列宁认为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它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最重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时代     
哲学与时代江丹林,包霄林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悲观地认为,哲学的产生总是落后于时代,“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哲学不能给现实以任何指导。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完美统一的马克思,则创立了“改革世界”的哲学,他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形象地比作为人类解放报晓的“高卢雄鸡”。哲学确实有落后于社会现实的一面,但是,它又具有预见、指导、推动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在于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感。这种现实感不但不与研究的学术价值相抵梧,而且为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所必需。那么怎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现代感呢?笔者认为:1.立足现实,捕捉时代基本矛盾所表现出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之所以能给哲学带来根本变革,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无产阶级,就因为他是这样做的。列宁之所以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也因为他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也应当这样做。2.哲学要真正把握它的时代,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返回理论自身进行审视,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对已经创立的理论进行自我评判,依据实践的新发展检验理论,修正某些已经过时的观点;挖掘以往为人们所忽视而又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22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诞生一百一十周年。 列宁留给我们的哲学遗产是丰富的、宝贵的。他写作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文献。他在俄国的民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联系整个马列主义哲学的对象的定义来研究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象的定义问题。不能把一定数量的定义的并存看作是哲学知识的科学性不足的标志。凡是研究结构复杂的客体的理论科学都会有这种情形。列宁在摘录黑格尔的《逻辑学》时指出:“定义可能有许多,因为对象有许多方面”,接着,他引用黑格尔的话:“被下定义的对象愈丰富,也就是说,它  相似文献   

9.
张一兵 《学海》2008,19(1):38-44
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之后,列宁更加注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学习和研究.在1909年到1913年前后,列宁写作和发表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重要文章,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卡尔·马克思>一文.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列宁在哲学素养方面的很大提高,也能看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哲学笔记》是列宁在一九一四——一九一六年深入地研究哲学,尤其深入地研究了黑格尔的著作时所写的读书摘要、札记、批注和短文的汇集。它在认识论、辩证法、逻辑的同一,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的辩证过程等很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列宁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哲学遗产。是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不读的书。但是,由于《哲学笔记》摘录了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的言论,特别是摘录了许多黑格尔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概括自然科学史,是提高我们的哲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列宁指出,包括各门科学的历史在内的整个认识史,是“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瓴域”;列宁在提出哲学研究的任务时还写道:“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伊里因科夫(1924-1979)在苏联哲学界属于后起之秀。他从1953年获得哲学副博士学位并到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以来撰写了许多著作,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发表了许多精湛的见解。伊里因科夫一生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唯物辩证法。他从不回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些尖端而又难度极大的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回答,观点明确,前后一致。他的著作和观点往往成为争论的焦点,一再受到伊利切夫等人的点名批评,但也受到哲学界前辈罗森塔尔和凯德洛夫等人的支持。他的著作和文章曾被译成18种文字。他的第一部著作《马克思〈资本论〉中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使他一举成名。这本书被认为是在把辩证法当作逻辑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加以深入研究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著作。罗森塔尔为该书所写的前言指出,这本书“研究了辩证方法的最本质和最有趣的方面之一,即马克思所说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该书被誉为“整个一代哲学家学习马列主义哲学的参考书”,成了“推动在这个方向上开展一系列研究的强大动力”。(苏联《哲学问题》1979年第6期)此书共五章,下面的译文是该书第五章《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中的第一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苏联哲学家们在研究辩证法的个别问题,尤其是在研究辩证法的原理、规律和范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列宁关于哲学工作纲领的遗训,是要对唯物辩证法这门哲学科学进行总体的研究。因此,Ф. B. 康斯坦丁诺夫院士写道:“苏联哲学家的使命,就是对辩证法理论这门完整的科学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写出象黑格尔的《逻辑学》那样的唯物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哲学史家A·C·弗雷泽在整理编纂《贝克莱全集》(四卷本,1901年出版)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了贝克莱哲学中的一片“新大陆”——《西利斯》。他向人们宣告:“长期以来,尽管它为哲学史家和传记作家们所忽视,但不愧是十八世纪英伦诸岛上的形而上学作品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部著作。”“每当我们翻开本书时,总能见到新的思想火种的闪烁”,“通篇都体现著作者那令人意想不到的创造才能。”经过对《西利斯》和早期著作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弗雷泽大胆地提出了一种关于贝克莱哲学的新奇解释:贝克莱有两套哲学,一是以《人类知识原理》为代表的早期著作中所表达的唯我论哲学,一是《西利斯》所阐发的柏拉图式的“神中心论”,“万有在神论”(panentheism);“当我们从《人类知识原理》进到《西利斯》,我们就从洛克过渡到了柏拉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一本“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张岱年(序》的著作,对这点我有同感。学术无禁区。能够超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找出第四个“学脉渊承”——中国传统哲学,确乎“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的”。当然,“研究起来难度很大”。(同上)因为这个问题在张允烟博士的论文《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学脉渊承),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1期)和著作出版之前,还很少被触及到。正因如此,我才仔细阅读了本书。读后,受到不少启发,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该书需要…  相似文献   

16.
张一兵 《哲学动态》2007,5(10):11-14
以往苏联、前东欧学界和西方列宁学的学者在研究列宁“哲学笔记”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将其视为一本书,但这个作为一本书的《哲学笔记》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一个列宁在长达20年之久的时段中学习和研究哲学的不同摘录笔记、札记、心得和阅读批注的有明显理论性质级差的文献汇集。所以,列宁的“哲学笔记”并不是一部现成在手的哲学著作,它只是记录了列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达20余年的哲学学习和研究的各种不同性质、形式多样的亚文本和似文本群。它直接反映了列宁自己的哲学学习和研究过程是一个跨世纪的复杂思想认识过程。专门标识…  相似文献   

17.
在我看来,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政治理论方面的著述,的确很早就成熟起来,并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第二国际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的现实斗争中,愈来愈站在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可是,在哲学理论方面却不尽然。列宁的理论出发点不是哲学观念,而恰恰是俄国革命的现实;他对哲学的关注也是源于对现实斗争与科学世界观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在前苏东学术界的传统研究中,对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理解缺乏真实的历史时间性;为了建构和维护一种同质性的“列宁主义哲学”,不惜抹煞列宁思想过程的具体理论质性,而以平滑的同质连续逻辑总…  相似文献   

18.
当英国历史学家忽视任何与历史哲学相关的最新著作时,他可能会得到谅解。因为,历史学这个专业中的专家已经反复告诉我们,历史哲学这种思辨性和分析性行为,对于历史编纂学的实际工作,即使有所助益也是很小的。G.E.爱尔顿(Elton)教授的《历史学实践》(1967)一书的首页就挑明了这个最直接明了的告戒。他建议我们,“《历史和理论》的每一个新成员都想发表一篇力图给历史赋予一个哲学基础的文章,而且,某些这样的文章也是有趣的。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推进了史学论文。”因此,在爱尔顿看来,几乎没有必要授权他在另一个学科中的同行去评估历史编纂学的认知要求。历史学家本人,而且只有他自己,才有资格为了实际的需要去决定历史学方法的目的和用途。而对这种保护主义方法的危险性的诊断,则留给了后期的A.汤因比(《汤因比论汤因比》,1974年)。汤因比声称,爱尔顿正在“处心积虑地试图创造一个‘职业的’历史学家的封闭的领域”,在汤因比看来,这种封闭的领域“对任何形式的研究都是致命的”。当然,超越历史学和哲学的界限是有危险的,汤因比本人在历史学专业中没有什么名望,这可能会被看作是这种危险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9.
作者(R.W.Sellars,1880年一)是批判实在论代表之一,美国密支根大学教授,《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的编委,著有《批判实在论》、《进化的自然主义》等书。本文原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1965年3月号,译时作了删节。作者说他主张“进化的唯物主义”,“拥护渐进论”,“同萨特尔的存在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作者认为,英美经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是现代哲学斗争中的三个主要竞争者。他反对各派哲学之间的斗争,要人们放弃对自己哲学的信仰,彼此“相互滋养”,并且要减少“哲学上的文化隔阂”,创立和追求一种既不属于这三派哲学但又把它们的特点融合起来的哲学。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时,他对现代修正主义者歪曲利用马克思早期著作颇感兴趣。他一方面诽谤和歪曲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唯物主义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混合”,是按照黑格尔的正一反一合思考问题,并且“难以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另方面企图模糊、取消辩证法同庸俗进化论的界线,辩证唯物主义同存在主义和新实在论的界线,寻求什么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甚至胡说什么“列宁寻求建立一种实在论”。作者说,存在主义在欧洲已成了流行品,它“作为第三哲学势力起作用”。他认为,存在主义的着重点就是人的状况问题。作者把萨特尔当作存在主义的代表,认为他对于研究这三派哲学“最有用”。他说萨特尔的观点是自然主义的和人道主义的。然而,他却无意中给萨特尔帮了倒忙,道破了萨特尔伪装赞成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认为他既想避开唯物主义又想避开唯心主义,力求用妥协的办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色勒士的观点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竭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时,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企图在哲学上使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彼此调和、互相融合,并且同现代修正主义者“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呼应。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前言(3—8页)中说明了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他说本书是密切结合现代世界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经验来研究列宁对唯物弁证法的贡献的。作者认为,本书不是纯历史的或纯哲学史的著作;它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列宁对弁证法所作的贡献,他认为这在哲学上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