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欣 《佛学研究》2004,(1):386-387
2004年10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中日学术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各高校、各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约10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李贺敏 《法音》2001,(11):45-46
本刊讯11月30日至31日,由日本《中外日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第九次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佛教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始于1985年,是为纪念日本最大的佛教报纸《中外日报》创办九十周年而发起的,比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发起的佛教学术交流会议早一年,同样为每两年召开一次,中日双方轮流举办。10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杨曾文教授和日本东京大学末木文美士教授分别作了基调发言。杨曾文教授在题…  相似文献   

3.
池田大作"人间论"对话思想是具有当代日本新佛教特色的文明间对话理论。此理论的提出与其大乘佛教《法华经》信仰、日本传统佛教日莲思想、创价学会的"创价"精神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可以说,大乘佛教的法华理念为"池田对话"提供了佛理根基,日莲佛教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为其提供了行动依据,创价学会以"人"为本的"创价"精神是其不断拓展对话的直接动因。"池田对话"的开展让创价学会作为现代佛教团体更具开放精神,池田大作提出的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宗教与社会融合发展的"人间论"现代佛学对话理论,亦具有深入探讨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7月4日至8日,应日本道教协会邀请,以任法融会长为团长的中国道教协会代表团一行6人赴日本参加日本道教协会成立一周年庆典暨国际道教文化交流研讨会活动。活动期间,任法融会长、王哲一秘书长还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向日本筑波大学、关西大学和东洋大学赠送了《中华道藏》  相似文献   

5.
日莲对《法华经》“一念三千”的继承(日)渡边宝阳序《法华经》经过中国传到日本以后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圣德太子著《法华义疏》,传教大师最澄著《法华秀句》及其它种种著述,还有他们门下的许多著作,都如实地反映《法华经》在日本的流传情况。并且受此影响,...  相似文献   

6.
达照 《法音》2012,(1):13-22
一、前言天台宗的根本思想就是圆教思想。因此,天台宗的伟大,也就在于圆教思想的伟大!而圆教思想的核心,则是"诸法实相论",这个"诸法实相"的提出,见于《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卷一的〈方便品〉第二,所以《法华经》也就成为天台宗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天台宗的圆教思想就是从《法华经》的"诸法实相"而来的,在整部《法华经》中,对于开示悟入诸法实相(佛之知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又作了明确的指示。  相似文献   

7.
《法华经》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部经典。厩户皇子(圣德太子)讲经的事情未必是事实,但他所著的《法华义疏》是在日本完成的可能性很高,①可以说最晚在奈良时代初期,《法华经》已被日本人所关注了。奈良时代,《法华经》作为护国经典及忏悔灭罪的经典被信仰,同时也成为法相宗、三论宗等各学派研究的对象。到了平安时代,天台宗更是将《法华经》奉为"皆成佛道"的经典,也可以说确立了《法华经》在日本佛教中的地位。此后,镰仓时代的日莲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禅学研究会和日本驹泽大学佛学部共同促成的,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召集并主持的“中日禅学研究研讨会”于1989年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日本代表10人、中国代表40人。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等单位的部分研究生和在京的研究佛学的留学生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法音》2021,(5):45-50
正一、中土观音感应信仰的兴起随着佛教在东土的传播,观音菩萨也逐步为人们所熟知和信受。西晋太康七年(286),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其中的〈普门品〉为现存我国最早的观音信仰文献。姚秦时期,鸠摩罗什译出《妙法莲华经》,对观音信仰的传播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其中〈普门品〉以单行本的形式得以迅速地传播。"光世音"的名号,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3月21日下午,日本东洋大学伊吹敦教授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宗性副会长的热情接待。宗性副会长在会见中表示,日本东洋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在学术方面交流频繁,期待今后双方进一步加深友好交流,为维护中日传统友谊而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0月17-18日,第二届中韩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中韩佛教史上的文化交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韩国延世大学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韩国延世大学、东国大学、东方文化大学院、翰林大学、圆光大学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贾俐主持,中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12.
论《法华经》的空、神变、佛身(日)山雄一(一)“空”在《法华经》中频频出现,下面仅举两个突出的例子,论述一下《法华经》与《八千颂般若经(道行般若经)》“空”思想的渊源关系。早在1969年,藤田宏达氏就已指出:《法华经》第五章(药草喻品)盲者之喻述曰...  相似文献   

13.
应日本高野山大学邀请,《哲学研究》编辑部组成以哲学研究所所长兼《哲学研究》主编邢贲思同志为团长的代表团,于10月7日至22日赴日访问。代表团成员有本刊常务编委卢婉清、曹景元,并特邀本所研究员、因明学家虞愚和本所日本哲学专家滕颖参加。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7,(3)
<正>七、在日本的展开(一)南都对《观经》之受容圣德太子(574-622)为三宝兴隆及治世等目的而对《法华经》、《维摩经》、《胜鬘经》之三经所著作的义疏,被看作是日本对诸经典的最初期的依用,尽管这一说法仍存有真伪的问题。其后,《法华经》、《金光明经》以及《仁王经》一同被作为护持国家的三部经典而被重视。同时也形成了基于此三经的各经的修习法会。奈良时期,"南都六宗"被传承,学派佛教之  相似文献   

15.
由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和山西医科大学共同主办的“卫生保健体制改革比较研讨会”于2007年7月22日-23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德国汉堡亚洲事务中心的Ole Doering先生、马来西亚科学大学的Chan Chee Khoon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陶黎宝华教授、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李瑞全教授及3名学生,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Bendapudi Arunima,  相似文献   

16.
《法华经》的中心思想──以一佛乘思想为中心[日]菅野博史一、序言《法华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经典中的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一。关于《法华经》在印度的成立时间,根据以往的研究,一般推定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若把这300年之间再缩小范围是相当困难的。在传...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2月10日至14日,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年青学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召开,来自大陆、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30余位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与美国旧金山市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研讨会特别邀请三位世界著名学者,美国密歇根州加尔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裴士丹(Daniel Bays),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教授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担任论文的评点工作。会议共收到论文34篇,内容涉及基督教教育、教会…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当代知名分析哲学家R·哈勒(R·Haller)教授应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所洪谦教授的邀请,于1984年9月6日来京进行学术访问。哈勒教授早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后进英国牛津大学在赖尔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奥地利格拉支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奥地利哲学研究和文献中心主任。 9月14日和18日,哈勒教授在北京大学先后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与奥地利哲学》和《维特根斯坦是新实证论者吗?》两个专题报告。22日他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与怀疑论》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哈勒教授就奥地利哲学传统、维  相似文献   

19.
心广 《伦理学研究》2007,(6):103-104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与日本创价大学共同举办的“多元文化与世界和谐:池田大作思想国际研讨会”10月13-15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先生专门发来热情洋溢的祝词,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之享教授代表省委省政府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为大会专门发来祝词,表达了他们良好的祝愿。一、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文化格局会议围绕多元文化与世界和谐这一主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了…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11月27-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儒教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湘潭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学者参与了此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湘潭大学碧泉书院院长陈代湘教授在开幕式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