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恋     
正早晨5点,星光尚未褪尽,父亲在微信家人群里发了一段文字:被亲人强烈地依赖,无论它是以何种方式存在,总归是一种幸福。我知道父亲肯定是刚度过了一个辗转难眠之夜,而后释然感慨,起因是昨天母亲再次几乎走丢的事件。母亲年轻时就不太记路,过了八十,找不到路便是常事了,多次发生过参加活动后坐车到另一个地方或者干脆找不到家让路人给父亲打电话的事。我们担忧的是,哪天母亲再记不住父亲电话号码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成人依恋表征与婚恋依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依恋研究已拓展到成人的依恋表征和婚恋依恋,依恋表征是成人对其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重构,婚恋依恋是成人与情侣间构成的依恋情感联结。该文介绍了依恋表征和婚恋依恋研究的理论背景、测量方法及主要成果——依恋的代际传递性、依恋的临床应用、婚恋依恋对成人婚恋关系质量和工作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成人依恋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依恋表征与婚恋依恋的关系问题、依恋的稳定性与变化问题以及依恋是个体差异还是关系变量等,并分析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传统依恋理论认为个体依恋心理和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无论在信息加工还是个体发展过程中, 个体依恋模式均表现出二重性, 即既具有相对稳定性, 又具有情境敏感性。个体在情境中所表现出的依恋模式是个体相对稳定的特质性依恋和情境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恋启动研究中特质性依恋特征与依恋启动效应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式为理解依恋二重特征及其关系提供了窗口。依恋系统激活的两阶段模型为整合和解释这些相互作用模式提供了框架。未来研究应优化依恋二重特征关系研究中启动效应的操作检验, 考虑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的交互作用, 关注高焦虑群体内的依恋差异, 以理析依恋二重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同时关注依恋策略影响依恋启动效应的时间进程, 探究依恋二重特征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依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依恋的精神病理学的研究;2青少年依恋的发展性研究;3依恋与个体认知、情感和职业成熟度关系的研究。该文对依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依恋的可塑性是成人依恋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而探究依恋的可塑性首先需要了解依恋安全感是如何获得的。依恋控制系统模型指出,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安全感。现有研究中常常将安全基地脚本作为这种内部表征方式,但忽视了另一种内部表征形式,即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先前有几项研究提出并证实了依恋相关情景模拟这一新的依恋安全感通达路径,但尚未回答:这一新的通达路径与已有路径相比有何特异性?其作用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基于此进行特质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通过3项研究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研究1考察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及其特异性;研究2从依恋相关情景模拟的内容和加工过程的角度考察其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机制;研究3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分类方法,并将其用于特质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补充依恋控制系统模型的内容,能够解释依恋系统的情境灵活性,并为理解依恋的可塑性及进行依恋安全的干预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697名60岁以上、配偶健在的老年人进行调查, 对《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进行修订及信效度的检验, 并应用该问卷对老年人的夫妻依恋风格进行划分, 考察夫妻依恋风格与一般依恋之间的吻合程度。结果显示修订后的《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具有稳定的三维度结构以及良好的信效度; 聚类分析显示老年人夫妻依恋以安全型和专注型为主, 而一般依恋以安全型和冷漠型居多。在老年人中仅有39.9%的个体具有相同类型的夫妻依恋与一般依恋, 呈现出较低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的关系。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对598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MHT总分与父亲疏远、母亲疏远、同伴疏远呈正相关,与父亲信任、母亲信任、同伴信任、父亲交流、母亲交流、同伴交流呈负相关;同伴疏远、父亲疏远对MHT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信任、父亲信任对MHT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依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该文对80年代后依恋研究进行了总结。对依恋研究的新的进展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对不同年龄儿童依恋关系的发展进行研究:(2)对依恋与认知和人格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3)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中的研究发展;(4)跨文化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它还会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动物社会依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人类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致的结论是无论婴儿还是成人,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率、皮质醇水平高于安全依恋的个体。而在依恋系统激活时婴儿和成人的脑电活动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却发现了不一致:较之安全依恋婴儿,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成人依恋类型的脑机制研究并无定论。所有这些研究多为相关研究,今后有待于在神经生物水平上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母婴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特别是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依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80年代后依恋研究进行了总结。对依恋研究的新的进展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⑴对不同年龄儿童依恋关系的发展进行研究 ;⑵对依恋与认知和人格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⑶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中的研究发展 ;⑷跨文化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它还会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稳定性,研究者们认为成人依恋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测得的依恋风格的稳定性来考察。采用各种自陈式问卷和半结构访谈方法的研究显示,在成人发展的不同时期,成人依恋风格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果暗含了成人依恋也有波动和变化的空间,研究者们提出生活压力、社会认知和个体差异三种模型对成人依恋的变化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释。成人依恋稳定性方面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对象的范围、解释模型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仍存在可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老年阶段进入依恋研究者的视野是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才陆续开始的。十几年来,该领域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一系列研究考查了不同依恋对象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包括对兄弟姐妹、成年子女、配偶、父母的依恋以及一种特殊的依恋:符号化依恋;不少研究发现了依恋模式分布的年龄效应,冷漠型和安全型依恋是老年依恋的主要模式,这与年轻成人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当前关于老年依恋的心理功能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大领域:(1)老年依恋与慢性疾病中的照料;(2)老年依恋与心理健康。对于老年人依恋的研究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老年依恋的测量工具亟待改进,跨文化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依恋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的依恋理论主要包括习性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而对于依恋的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的依恋研究,依恋的精神病理学研究以及依恋的跨文化研究。本文将对此做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经历三个阶段鲍尔比代表的第一阶段创建了理论框架爱因斯沃斯代表的第二阶段发展了陌生情境技术并积累了大量观察资料和跨文化资料;80年代以来的第三阶段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依恋与社会情绪的整合等方面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琳  桑标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67-275
近几年来,国外发展心理学领域的许多研究者关注“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inter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f attachment patterns),其意为:根据特殊照料者(常常是父母)有关依恋的心理状态可以预测婴儿与特殊照料者之间依恋关系的安全性。该研究领域可以从理论背景、测量方法、研究进展及研究意义这几方面稍作评述。目前该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是代际传递性的内在机制研究。E.Meins(1997)提出“将心比心”(mind-mindedness)的概念,Annie Bernier等(2003)认为其可作为一种内在心理机制来解释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  相似文献   

17.
成年期的依恋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恋和探索是依恋理论中密切相关且最重要的两种行为系统,但后者受到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少。在成人依恋研究的推动下,已有相当的研究者关注到成人期的探索活动,他们的研究视野扩展到各种领域,包括工作、闲暇、学业、成就动机等,既考察了探索过程的情感与体验、信息加工,也考察了探索的结果层面。该文就已有研究的理论背景、方法和成果进行了概述,并对成年期探索的界定、评估手段以及自我报告类的成人依恋测量工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彩娜  孙颖  拓瑞  刘佳 《心理学报》2016,(8):989-1001
采用两个实验探讨了安全依恋启动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考察了特质依恋风格的调节效应。实验1采用回忆书写任务启动安全依恋,采用3(启动分组:安全依恋启动,积极情绪启动,中性启动)×3(目标词类型:信任相关词,信任无关词,非词)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不同启动分组对信任词汇反应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积极情绪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相比,安全依恋启动能显著提高信任的词汇决策反应时,特质依恋焦虑起调节效应。实验2采用被试间设计,考察安全依恋启动对信任博弈任务中信任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安全依恋启动组被试在信任决策中分配的金额显著高于中性组被试,特质依恋焦虑起调节效应。研究结果验证了安全依恋对人际信任的"拓延–建构环"效应,对于促进社会信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 出差的那些天,我特别忙, 一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有一次在电话里让妻子给我邮寄快件, 说完就匆忙把电话挂了。3岁的儿子在我们通话时就站在妻子旁边,见妻子放下电话,便问:“妈妈,是爸爸的电话吗?”妻子顺口说了句:“是爸爸打的。”儿子一听,泪水立刻涌出了眼眶,说:  相似文献   

20.
亲子依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心理学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经历三个阶段:鲍尔比代表的第一阶段创建了理论框架;爱因斯沃斯代表的第二阶段发展了陌性情境技术积累了大量观察资料和跨化资料;80年代以来的第三阶段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依恋与社会情绪的整合等方面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