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的文学明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激情以及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批判。罗丹非常钦佩他,能够为他雕像感到非常的荣幸。罗丹开始就个人的认识,赋予雕塑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学。巴尔扎克雕塑中充满着强烈的个人真实情感,它所表现出来的生活哲学也影响着观者,罗丹将情感和理性通过刻刀一刀刀刻在作品,留给观者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永恒思想。罗丹的创作在19、20世纪雕塑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罗丹的历史地位在于他赋予了雕塑以新的意义。到了罗丹这里,雕塑的意义改变了,它成了艺术家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人思想的工具。罗丹从个人的认识出发,赋予雕塑作品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他把人的情感与理性都熔铸于他的雕塑中,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罗丹雕塑是19世纪人性觉醒后应运而生的艺术成果,作品充盈着丰富的情感和生命的外放。罗丹在时代的浪潮中,把纯粹的雕塑美引向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上升到更深刻的哲学思考中,从中寻找到全人类共通的属性。其作品厚重,激情澎湃,具有浓烈的悲壮美。  相似文献   

4.
罗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他在美术学校读书的时候,学习十分努力,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曾满怀信心地报考心仪已久的巴黎美术学院,但三次落榜。第三次考试时,主考官竟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时间。这对于年轻的罗丹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痛苦至极。不久,罗丹亲爱的姐姐也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5.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庭,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及资产阶级上流社会文艺的熏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茨威格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巨变、传统思想观念全面崩溃的时代,其间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以此为钥匙开启人类灵魂的大门,来探讨周围那些虽不愁衣食,但精神落寞空虚的人的行为及心理。 茨威格一生除一部长篇小说《焦躁的心》外,其它皆为中短篇,因而最能显示其小说创作特点的是其中短篇小说。较为著名的有:  相似文献   

6.
杰出的罗丹和法国画家鲁奥尔特(1871-1958)都画过耶稣;法国雕塑家罗丹的画集《草图》第三册中就有耶稣像。因为他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所以使人以为他曾经亲眼见到过耶稣。怪不得人们都说:“圣泰莱萨·蒂阿维拉能画出耶稣的双手;而罗丹却能画出耶稣的面庞。”鲁奥尔特画的耶稣像,题为《天父啊,求你怜悯我!》  相似文献   

7.
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在他写的《回忆录》里这样描述他的不朽作品《流浪的犹太人》的诞生过程:有一天我整天都在工作,到傍晚时正写完一章书,猛然间发现纸上画了这么一个犹太人,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画成的,或者为什么要去画他.这就是说,罗丹是在无意之中,信手画下这幅传世名作.这种“无意识”的信手行为是他不自觉地运用了灵感思维,在灵感的驱动下完成的.心理学认为:创造性行为是指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发现新问题,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在某种情况下,用独特的知识体系来改组和创新的一种有选择性转换的整合的心理活动的外显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通常以灵感思维为中介来实现.人的创造性行为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既有长时期的准备和积累,又有短时间的攻关和突破;既有经久的沉思,又有一时的顿悟.  相似文献   

8.
巴金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个执着的思想家.特别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汹涌澎湃的激情,执著的思考和探索,构成了巴金创作心态的主要特征.这种心态是他伟大人格的体现,赋予了他巨大的艺术创造力,使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五年前的一个傍晚,天边挂满火烧云,映得满屋华彩,我的堂兄——著名艺术家白鹭先生,在他那弥漫着灰色粉尘的工作室里静静地对我说:“我终于完成了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我由衷敬佩地对着疲惫不堪的白鹭先生说:“你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组系列作品,就是白鹭先生历五年之艰辛创作并获世界基尼斯中国总部颁发的“中国基尼斯之最”证书的瓷影浮雕艺术——“观音法相”。  相似文献   

10.
博尔赫斯对于二十世纪的拉美文学具有深刻的影响,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其作品中大量包含了他对时闻、自我以及写作阅读发展动态的细腻思考。埃德温·威廉森的《博尔赫斯大传》涵盖了博尔赫斯的生平和他的全部作品,时博尔赫斯生平描写可谓是最细致的。作者把博尔赫斯的生平与其作品紧密结合,进而发现博尔赫斯每部作品中包含的自传性,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异常迷人的博尔赫斯,也提供了理解博尔赫斯文学花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罗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他在美术学校读书的时候,学习十分努力,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曾满怀信心地报考心仪已久的巴黎美术学院,但三次落榜。第三次考试时,主考官竞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2.
罗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他在美术学校读书的时候,学习十分努力,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曾满怀信心地报考心仪已久的巴黎美术学院,但三次落榜。第三次考试时,主考官竞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是充满激情地(不论外露的还是内向的)去热爱“生活”。他对他所眷恋的美好事物,情意绵绵,心驰神迷,即使是一厢情愿,也往往至死不渝。罗丹曾告诫艺术家:“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核心是爱“生活”。  相似文献   

14.
策划大师     
汤姆先生是位挺有天分的作家,可惜时运不济,作品一直得不到读者的热捧。他为此很苦恼,时常借酒浇愁。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几位朋友和一位科幻作家小聚,作家说,他正创作一部题为《时间按钮》的作品,如果你们是其中的人物,你们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八月之光》展示给我们一个被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压抑了人性的荒诞世界,描写了南方人被清教主义所异化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的精神困境,表现了福克纳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姚晓鸣 《美与时代》2003,(12):79-80
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是新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美学思想的精髓是理想主义。这在他的著名作品《诱拐》中有着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安徒生这一名字及其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通常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具有充分民主主义的和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将安徒生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主题,一是对上层统治阶级丑恶本质的深刻揭露与批判,如《皇帝的新装》;一是对下层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9.
小说《方教授焚稿断痴情》(《作品》一九八三年第五期)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年过半百的方正在某电影制片厂修改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其公开身份是A大学的图书馆馆员(到电影厂不久,A大学将他晋升为副教授)。由于他其貌不扬,加上不修边幅,极不时髦,因而人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位青年作家来到方正的住处“信手翻翻他的稿子以找出疏漏之处,待他回来后哂而正之。”但是“展卷一看,竟惊呆了:娟秀,  相似文献   

20.
刘勰在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的《体性》篇中讲到了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问题,并具体总结出了文章写作中的"八体",以期在思想内容与表现方法上体现作品由于作家的个性而表现出的不同变化。与刘勰观点相近的是英国文学理论与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罗斯金崇尚人物的自然美与生命美,在他的论著中,关于"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问题阐述,他偏向于与刘勰相近的"为情而造文"的观点,但同时罗斯金比刘勰更侧重于讲求人物情感的生发,在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上更偏重于形式,对于"情感"所占比重二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