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道教》2009,(3):61-61
詹石窗在《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由于生活的需要,有关城隍神信仰的经典应运而生。《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就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关于城隍神信仰的经典。通过《城隍经》的种种描述可知,城隍神在道教中乃是“劝善消灾集福”的思想象征,这种思想象征既是道教劝善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也是社会道德需求的具体表现。由于城隍神信仰深植人心,道教通过特有的艺术表征方式,塑造了“赏善罚恶”的城隍神形象,从而在民间社会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隍神是中国民间颇有影响的城市保护神。本文根据史藉文集、笔记小说、道教经典的有关记载,对城隍神信仰的由来,城隍神的职掌、城隍神信仰与民俗,城隍神信仰与道教诸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述。还对城隍神信仰的变迁,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清朝时,中国几乎凡有城、有镇的地方,都有一位城隍老爷。城隍之多以“十万八千”来形容,恐怕也不算夸张。这些城隍是地方神,他们在世时都有名有姓,他们一般都是与该城(或镇)关系密切的古人。“百姓祭拜他们,无非是祈求这些城隍能“安邦护国、除凶剪恶、涝时放晴、旱时降雨、管领一方亡灵”。兹列部分地方城隍在世时名姓于下:苏州——春申君黄歇(战国);绍兴——庞玉(唐);上海——秦裕伯(元末明初);浙江义乌——显佑(元末明初);杭州——周新(明);松江——李待问(明);浙江遂昌——史可法(明);北京——杨椒山(明…  相似文献   

4.
城隍是中国民间的城市保护神。城隍在宋代被纳入道教的神灵系统,它作为道教吸纳的民间神祗之一,在道教民间神灵中颇具典型性。因此,城隍神民间信仰的形成,城隍何以衍化为道教的神祗,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隍经>的种种描述可知,城隍神在道教中乃是"劝善消灾集福"的思想象征,这种思想象征既是道教劝善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也是化解社会道德危机的迫切需要推动下形成的.由于城隍神信仰深植人心,道教通过特有的艺术表征方式,塑造了"赏善罚恶"的城隍神形象,从而在民间社会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隍神本为民间俗神,道教将之纳入神灵系统。城隍信仰起源很早,至少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如班固两都赋序云:"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①经过历代的发展,城隍信仰从明代开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朱元璋"于临御之初,与天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隍信仰十分普及,大概是仅次于深入到家庭生活中的灶神信仰。在古代中国,几乎每个府、州、县都有城隍庙,供奉守护城池的城隍神。作为有着悠久建城历史’的福州自然也不例外,福州城隍庙建造时间很早,城隍信仰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唐宋之际,随着道教的兴盛与发展,出现许多新的道派,如洞渊派、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太乙派、东华派、净明派等。他们多以雷法为用,济世度人,安邦护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里,仅就太乙派的历史、沿革、道法而论。一、由冯佑、刘浩然肇始的太乙派冯佑,平生好道,  相似文献   

9.
学界关于城隍信仰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明清或唐宋时期城隍信仰的发展,而元代作为城隍信仰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我们至今仍对元代城隍信仰不甚了解,对诸如城隍是否在元代成为官方信仰,是否纳入国家祀典等问题莫衷一是。有鉴于此,本文对《全元文》所收全部52篇《城隍文》逐篇加以细读,重点考察《城隍文》作者和作文背景、城隍庙时空分布、城隍神神性和身份、城隍神职责功能、城隍庙修缮和维护的资金来源、官府和普通民众的城隍信仰,并一一列表加以说明,同时也参考未收入《全元文》的相关史书、野史杂录和笔记小说等资料,以期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和呈现元代城隍信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际存在有“三清仙境”信仰、“三宝神君”信仰、“三洞真经”信仰与“三清尊神”信仰等几种不同的信仰形态与内容。因其皆与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等名号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可称为广义的“三清”信仰。这种信仰的具体形态与内容,在历史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先后相续,几经演变,最后才定型成为“三清尊神”信仰,成为宋明以来道教各派奉祀的最高尊神。本文试就道教“三清”信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及其宗教内涵作一学术性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上看,江苏道教的城隍文化是道教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传播时间长、分布地区广、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等特点。明代之后,各地城隍庙所主办的城隍崇拜、城隍出巡及城隍庙会,成为道教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通道,也成为官方管理民间社会的一种手段。在当代社会中既要保持城隍信仰的神圣性,又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努力发挥城隍文化所内涵的正直、善良、忠诚和节义等优秀品格,使所开展的城隍文化活动能够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泰山是五岳独尊的东岳,其神以“大帝”称之,地位显赫。历代帝王或巡狩、或封禅、或神祭、或褒封,奠定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道教诸神中的崇高地位,“被供奉为神灵界的王者”①。正史中有许多关于东岳大帝的记载,东岳庙也遍及全国大多数地方。本文将从泰山神———东岳大帝信仰的起源、东岳大帝的身世和职司、对泰山神的祭祀和褒封以及东岳大帝信仰的影响等问题入手,从东岳大帝信仰具体而微地反观道教神仙信仰所蕴含的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的人文精神、以及这种信仰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一、泰山神信仰源于对泰山的自然崇拜泰…  相似文献   

13.
<正>道教兴起以后,根据社会变迁的需要,将泰山神纳入道教神灵体系之中,并延伸出道教的地狱信仰,重塑了中国人的“地狱世界”。与此同时,脱胎于传统民间信仰的泰山神信仰逐渐完成了道教化的过程,成为道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对泰山神信仰的吸纳、利用、改造和扩容,不仅丰富、完善了道教本身的理论体系,也从侧面反映出道教中国化的历史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道教的理想人格与神和仙范恩君在人格主义哲学中,人格是指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基础。“神仙”是道教生命价值的理想,是道教理想的人格。(一)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神仙信仰是道教最基本...  相似文献   

15.
道教官观,是道士修道、祭神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道教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围绕道教宫观而形成的“神缘”网络,则是“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化中的重缘之一,它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宗教社群为纽带的社会人际关系。从道教本身来讲,它就是一个庞大的“神缘”网络,而道教官观则是这一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期以来道教宫观一直是道教信众的聚会点,发挥着它所特有的神缘功能。一、神仙信仰的教化功能道教宫观供奉的神灵,既包含着道教奉神的原则,又具有一定的劝善教化功能。道教众多神…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道教的神是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大尊、道德天尊等神尊。因此,道教几乎所有的“十方丛林”和著名宫观均供奉有上述神尊,如果没有供奉“三清”、“玉皇”等主神,似乎该道观不为丛林,或格局正待完整,不然为小庙(即子孙庙)。这种情形亦成为道教丛林宫观一种习惯或说是道教丛林一种规范和模式。在湖南的一些庙宇中,除祀奉一般道教神明外,还有一些庙宇供奉着地方神祗。这些庙宇将人们自发的信仰观念及民俗文化与道教文化交织在一起,反映道教功德成神的特质。现将主要的和有一定影响的这一类的庙宇简介如下,以便分析它与道教…  相似文献   

17.
要宣传无神论,就要了解有神论。要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就要了解传统文化。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探讨了中国古代城隍神信仰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城隍神信仰和国家政治的关系,对于认识我们传统文化的性质,可能有某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城隍神"劝善消灾集福"的思想象征詹石窗在《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由于生活的需要,有关城隍神信仰的经典应运而生。《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就是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作为专指敦煌城的"城隍"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敦煌城及周边城市不时地遭到外族入侵所致.而敦煌的城隍神信仰并不甚流行,原因是敦煌盛行毗沙门天王信仰,毗沙门天王已经代替了城隍神,担当起了护卫敦煌平安的使命,成为敦煌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20.
要宣传无神论,就要了解有神论。要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就要了解传统文化。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探讨了中国古代城隍神信仰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城隍神信仰和国家政治的关系,对于认识我们传统文化的性质,可能有某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