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文革 《天风》2017,(10):38-40
一、引言 马丁·路德倡导欧洲宗教改革至今已有500年。众所周知,路德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会内在的教义反思和道德重建,也为欧洲进入现代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两个方面可以同时在路德具广泛影响力的神学突破之一——对基督教天职观念的理解上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朱卫英 《天风》2017,(7):38-39
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先驱,而且他在教育方面对教会和社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之际,本文从路德时代的教育背景出发,探讨路德所提出的先锋性教育理念及其带给我们今天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天风》2008,(21):48-48
路德会启动"路德10年"庆祝宗教改革500周年近日,路德会在德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个纪念新教宗教改革10年的庆典活动,在未来几年直到2017年,基督徒将会庆祝马丁·路德的改革,并推进与其他信仰对话和更深的神学交流。近日,  相似文献   

4.
赵鑫 《天风》2014,(3):46-47
<正>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483年11月出生在日耳曼中部的艾斯里本。他是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对于新教来讲,他是回归圣经、渴慕恩典的属灵伟人。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历史人物。马丁·路德出生于一个德国农民家庭,他的父亲经营铜矿业,家境不富裕。路德在父亲的期望下,在爱尔福特接受大学教育,1505年开始学习法律。本来要成为律师的路德,在去往爱尔福特的路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德国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宣传品木刻版画中的路德形象,以及其所包含着的激进内容.既可以让我们对以往根据笔载文献把路德说成是保守者的观点进行商榷,也可以利用图像这种完全不同的原始材料,来对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文本材料和视觉材料的对照,来重新解读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我们目前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6.
林辰欣 《天风》2017,(9):31-31
你对宗教改革推手——马丁·路德了解有多少?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年纪念,我们借此重新认识路德——这位外号“火山”、教会史上杰出的先辈。经常在英国、西班牙基督教杂志撰稿的传道、作家威尔葛雷汉(Will Graham),揭晓你可能不知道的有关这位基督教信仰改革先驱的七项事迹:1.路德成为修士的原因多数人都知道路德是奥古斯丁修道院的修士,  相似文献   

7.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诉求与神学主张,都是围绕着圣经展开的。通过探讨路德早年对《诗篇》的注释,以及他后来对律法与福音辩证关系的关注,对"因信称义"的强调,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他的德语圣经的翻译,本文呈现了路德的圣经经验与文本诠释的实践,以及它们对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试图将路德的圣经诠释置入圣经诠释的历史而进行述评,突出他承前启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柳松 《天风》2017,(8):44-45
16世纪,德国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546年)所发起的宗教改革,带来了一场消除当时天主教内部赘疣的变革,一场神学理论和宗教实践上的变革。而对于路德这位伟大人物影响最大的,也是引发其进行宗教改革的源头,乃是圣经。马丁·路德曾起誓忠于圣经,终生捍卫圣经真理。中世纪,一般人很少接触圣经,通常只在弥撒中听神父用拉丁文诵读几段经课。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在维登堡大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打响了宗教改革的第一炮。以此为节点,今年(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各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教宗方济各也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新教的纪念活动。不仅基督教认为宗教改革意义重大,普通学者也认同这一主张,天主教也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触动了天主教的反省,倒逼了天主教内部改革。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宗教改革运动都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改革运动之  相似文献   

10.
陈伟 《天风》2017,(6):43-44
正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德国威登堡城堡教堂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反对"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不但推动教会的改革,也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开辟了道路,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显著的发展,为西方向近代文明的过渡奠定了思想基础,至今仍影响着整个世界。马丁·路德(1483-1546)出生于德国艾斯勒本矿主家庭,父母对孩子们进行刻板的宗教教  相似文献   

11.
<正>导论:今年是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500周年。尽管引发宗教改革的因素包括宗教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等等,但宗教改革最重要的原因是神学上的。为了对抗罗马天主教会,改教家们明确地维护唯靠恩典的教义或维护耶稣基督的福音。"因信称义"是路德恩典教义的核心内容。作为一位重要的改教家,马丁·路德总是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方面,他要反对天主教的官方立场及以伊拉斯谟为代表的天主教人文主义者,另一方面,他又要反对改教阵营中的激进改教派。可以说,路  相似文献   

12.
马丁·路德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文明史和路德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路德的学习、教职和改教生涯来看,他对人文主义学术基本上持积极和肯定的态度,人文主义学术对路德的圣经注释、改教发现以及教牧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不能过分地强调路德与人文主义之间的一致性,还必须注意到这种一致性是建立在深刻的分歧之上的。作为一位宗教改革家,人文主义对他来说更多的只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路德对待人文主义的态度、认识和立场,反映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胡玉明 《天风》2022,(9):13-15
基督教中国化的本质是神学中国化,灵修中国化则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表现.马丁·路德以圣经为最高权威,重申"因信称义"的教义,不仅推动了宗教改革,也回应了时代的挑战.路德以信心为特征的灵修观,是在其灵性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基督教中国化不断走向深入,神学思想建设成果向信仰实践转化时,路德的"信心灵修观"为灵修中国化提供了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汤士文 《天风》2017,(6):40-42
正"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三大原则之一~1。这一原则对于信徒明白真理,接受福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一原则在历史上,甚至在今天,有时会被人误解和滥用,从而导致"因信废行"和"因信废德",背离了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本义,也严重损害了基督教的形象。在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之际,笔者以"因信称义,以爱体信"为题来思考马丁·路  相似文献   

15.
4.信义宗教会教制创设与神学伦理学传统从历史文献来看,新教教会诸形态起源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而信义宗作为最早的新教教会却并非以分裂大公教会为初衷,或者说,路德及其改教同道的确是以改革教会积弊为己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路德一直是承认罗马天主教是大公教会,尽管他从未停止对罗马教廷的批评和反驳。他写到:"尽管罗马城比所多玛和蛾摩拉更加败坏,  相似文献   

16.
马丁·路德继承了奥古斯丁的“两座城”理论,发展出“两个王国”理论,初期认为两个对立王国基础上存在两种对立的治理,后来转变为超越了二元对立、转而进行合作创世的两种治理思想,天职的作用从与魔鬼斗争到末世转变为与上帝合作创世,因此,路德神学的重点从末世论转变为创世论,反映了路德从出世到入世越来越积极的尘世伦理.以“两个王国”理论为基础,路德促进了近代国家的世俗化进程,对宗教改革以来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姜晓文 《天风》2017,(7):40-41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在威登堡教会的大门上,改革就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席卷整个欧洲。在普世教会共同纪念路德改教500周年之际,笔者尝试探讨路德的“唯独圣经”及其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7年7月30日至8月4日,第十三届世界路德研究大会在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地——维滕堡路德城召开。此次大会正值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纪念,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200余位学者齐聚维滕堡,展示和交流近些年来路德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大会分全体会议、研讨会和简短发言三种形式,对1517年的马丁·路德思想与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传统的一致性和断裂性做了全面审视,主要集中在九十五条论纲的争论和对话、圣经解释学和方法论意义、神学思想的灵性来源和心理学要素、讲道词中的神学思想和宣道中的教理训练、教牧工作和祈祷思想、历史和当代处境中的路德神学思想。大会首次设立中国分会场,来自中国大陆的四位学者做了简短发言。  相似文献   

19.
赵鑫 《天风》2014,(2):46-47
伊拉斯谟:哲学家、神学家(约1466—1536)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马丁·路德通信,批评路德。他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但忽视自然科学。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1466-1536),中世纪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神学家,北欧的人文主义者,对日耳曼、瑞士、英格兰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出生于鹿特丹,少年时父母双亡,16岁被监护人送往共同生活兄弟会所办的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20.
马丁·路德开始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是基督教历史上几个世纪以来教会改革的延续,但它引起的是宗教更新而不仅仅是教会改良;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德意志民族立身欧洲民族之林的开端,但它引起了德意志民族的继续散裂而不是统一.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教会历史上和德国世俗历史上的悖论式影响,基因于运动的主体——德意志民族的基督徒贵族.他们是马丁·路德呼唤的对象,他们应该并能够改变神圣罗马帝国的欧洲性和基督教会的普世性,进而彰显德意志民族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