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先金 《孔子研究》2018,(6):148-156
《哲学史讲演录》是黑格尔评判东方哲学的重要文本,其中充斥着对于孔子的多重误解与误说。从黑格尔对于孔子哲学的误说的背景及其理路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内在成因或者说其内部症结所在,主要表现在:一是黑格尔顽固地站在"西方中心论"的哲学立场上排斥东方哲学;二是黑格尔对于东方哲学认识的模糊性甚或浅薄导致其主观臆断;三是黑格尔对于孔子哲学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而导致其作出一些虚张声势的错误论断;四是黑格尔对于"思辨"的形而上学的理解而将"思辨"作为衡量哲学的绝对化标准;五是黑格尔对于哲学史论述方法上过度主观性而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当下应该揭示黑格尔在当时做哲学史讲演时的相关动机,修正其发表的一些不正确的言论,以便还东方哲学及其历史以真相和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著名命题"哲学史是哲学"引发了对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重新思考。黑格尔对这个命题及其逆命题的论述,都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前提。但无论从逻辑上分析还是从历史上考察,"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都是不成立的。通过对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思想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哲学的性质给出否定性的定义,即哲学不是科学,不是宗教,也不是思想史,因为哲学是没有对象的,是不需要权威的,也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精神史杰出成果的那些伟大学说中,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按照恩格斯的著名定义,他“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自然都要有意无意地总结以往的哲学发展。但是,这一事实不应掩盖黑格尔在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特殊的、实际上是举世无双的作用。黑格尔不仅是马克思以前的第一位,而且是唯一的一位这样的思想家:他对哲学史进行了专门的系统研究,并且认为这种研究是制订新的哲学体系所必不可少的(即使不是唯一可能的)方法。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是一个“最早了解全部哲学史的人……”。黑格尔没有局限于对各  相似文献   

4.
<正>一哲学史研究和哲学研究具有一种特殊、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①这当然不是试图将哲学变成一个杂然纷呈的哲学史上的各种观点、意见的集合,更不是浅薄地主张哲学应当是一个关于哲学的历史故事集,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哲学思想的历史特性,将它建立在人类思想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之中。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由分析哲学家所一般持有的观点,这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的对话关乎思想的历史性。无论是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思想,还是黑格尔的思辨-辩证的哲学史,都以赫拉克利特为开端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为对话提供"中介"。黑格尔从辩证法与哲学史的统一出发,把赫拉克利特规定为哲学的开端,但这一"开端"尚未满足哲学的主体性要求。海德格尔则在赫拉克利特的开端性中看到了另一种"尚未",即我们尚未满足开端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差异为我们理解哲学史提供了富有张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总共讲过九次哲学史。第一次是在耶拿1805-1806年冬季学期;两次在海德尔堡(1816-1817年和1817-1818年);六次在柏林:1819; 1820-1821;1823-1824;1825-1826;1827- 1828;1829-1830。1831年11月他开始第十讲,但开了两次讲演会以后,便逝世了。不过,只是在1825年黑格尔才开始在他的哲学史课程中加进了中国哲学。两年以后,才把《老子》加进去。以上说明黑格尔在他生前最后六年中,是把中国哲学当作哲学史一部分来讲授的。黑格尔并没有说明他为什么直到1825年才讲中国哲学。这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在准备哲学  相似文献   

7.
克尔凯郭尔在假名写作中多次或明或暗地批评黑格尔体系中缺乏伦理学,而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却曾经详细讨论过伦理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其根源在于克尔凯郭尔对伦理学/哲学的理解不同于黑格尔以及其他19世纪的伦理学家/哲学家。他把伦理学/哲学视为是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所遵循的不是谢林和黑格尔的哲学传统,而是被称为“生活哲学”的古代哲学传统。由此克尔凯郭尔成为了一个现代哲学的反动者、一个过时的人物,这使得克尔凯郭尔在现代伦理学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显得有些奇怪。  相似文献   

8.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的思路和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与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的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的三个思路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的"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与黑格尔的深度对话中建构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纪念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二百周年和黑格尔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9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 外国哲学史学会执行会长、哲学所副所长汝信主持了会议。学会名誉会长贺麟在会上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出席了大会并发表了讲话。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柏耶尔教授、国际康德学会主席冯克教授、国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侧重点是围绕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发展史线索,探讨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作者认为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德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是宗教哲学问题。从这个基本论点出发,论文第一部分阐明了黑格尔、老年黑格尔派、青年黑格尔派理论活动的思想史本质特点,讨论了对其解释的基本方法。论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研究黑格尔学派运动的一般方法论,对哲学史研究中学派研究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特别从学派研究的视角论述了青年马克恩早期思想发生的基本机制,作者还从思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的高度,解释了黑格尔学派的演变问题,提出了对哲学史研究有普遍意义的分析方法。论文的第三部分揭示了黑格尔学派历史发展的世俗化特点的深层次的(即社会生活现实层面的)必然性,并对思想的世俗化过程进行了社会史过程的转换描述,指出了思想世俗化(无神论)过程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而对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史发展作了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去年暑假在长春市委艺校举办了黑格尔哲学讲习班。由国内著名黑格尔专家张士芙教授主讲。共5讲:1、黑格尔哲学体系三部分之间的关系;2、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3、从西方近代哲学史看黑格尔关于如何把握“最高统一体”的理论;4、黑格尔的《逻辑学》;5、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此外还专门讲了“新黑格尔主义论人”。参加学习的有  相似文献   

12.
1981年12月25日至26日,辽宁省外国哲学学会在沈阳召开了会员大会。会上有关同志分别介绍了全国首次日本哲学和哲学史学术讨论会、全国中外比较哲学讨论会、纪念康德、黑格尔学术讨论会和第二次全国外国当代哲学学术讨论会的情况。与会同志讨论了当前外国哲学史研究和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讨论集中在异化与人道主义以及如何对待欧洲哲学史这两个问题上面。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在《哲学史研究录》中说:“在古代哲学史中,苏格拉底的杰出贡献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概念,即把伦理学加进了哲学,而过去的哲学只是考虑自然的。”黑格尔的这种思想是根据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而来的。这就是说,他们都认为,伊奥尼亚学派先建立了自然哲学(物理学),而后苏格拉底才建立伦理学。黑格尔又进一步指出,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建立伦理学,因为他具有真正的“反  相似文献   

14.
关子尹 《现代哲学》2005,68(2):69-90
本文分引论、通论、分论和结论四部分。在“引论”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康德和黑格尔对哲学史的看法,但作者认为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问题,就是康德把哲学史看得太轻闲,而黑格尔则把哲学史订得太封闭。在“通论”中,为了探讨哲学史撰作的意义根本,作者列举了一些要目,作为反省的据点,其中包括:康德就“学院意义的哲学”与“世界意义的哲学”的区别、哲学活动的“处境”问题、哲学史撰作涉及的处境差距、哲学史的过去与未来导向、哲学史的主动性和进步问题、哲学史的分期和标名及种种有关的复杂性、哲学史的发展与脉络问题等等。在“分论”中,为了说明上述要目对哲学史的撰作和理解的深远影响,作者列举了西方哲学史各种最具代表性的分期和标名,以显出其中所可能涉及的种种复杂性,并作出初步的批判的反思。在“结论”中,作者带出“实质”和“虚灵”两种哲学史撰作风格的区别(前者为史实导向而后者为意义导向),并指出必须能于前者之上进一步发展后者,哲学史家才能于哲学史的撰作中取得方法上的主动和让哲学史的意义空间得到有创意的开拓。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乃是哲学发展史的理论再现。这不就是说,黑格尔体系无非是历史-哲学过程研究的总结吗?但是为了做出这种总结,必须要有一种能在某种程度上预见以后研究结果的哲学观点做主线。显然,这种哲学观点不可能是总结哲学史的结果,即使总结可以证明哲学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孰先孰后,是黑格尔体系先于他的历史-哲学研究还是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在其心灵哲学中既延续又突破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古代灵魂哲学。康德的心智哲学和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对笛卡尔心灵哲学的不同形式的展开,它们分别对后来的英美分析哲学和德法现象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依据整个哲学史背景来把握笛卡尔的心灵概念与灵魂、精神和心智三个概念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的开山者老子,其学说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集西方古典哲学之大成的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这听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亦明显受到中国古代道家“形上学”思想的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  相似文献   

18.
有关西方哲学通史,广有声誉者如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雨伯威格的《哲学史概论》、A·韦伯的《哲学史》、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以及罗素、梯利、科普尔斯顿的《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早在解放前就写出过不止一种“西洋哲学通史”,解放后一方面移译了苏联人的《哲学史》,一方面又尝试着写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己的”“欧洲哲学史”读本,从建国初到80年代初期,这类著作还是相对少见。但从80年代以后中国人自己编的“西方哲学史教程”这类书已不下数十种之多。适逢此时由苗力田、李毓章主编,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为主而写出的《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新编”)奉献到了读者面前。因此对这本新教程存在的意义就更值得格外审视一番了。 哲学既可以被看作一种思想观念体系,也可以被看作一种活动;既是不计利害关系的求知或对好奇心的满足(亚里士多德),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和马克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对社会和政治哲学以及对历史哲学的贡献,他的哲学史讲演以及他对人类历史细节所作的综合性分析,均已为人们所熟知并常常加以探讨。在这些领域里,他提出的许多最具独创性的、最能引起争议的见解,其中大多散见于他那部卓越的、受益于无数详尽评注的《精神现象学》。但人们很少(尤其在二十世纪)注意到黑格尔的仅有两部真正著作中的另一部,即他的《逻辑学》。这种忽视格外引人注目,因为黑格尔本人经常声明,《逻辑学》是他的体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进行,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图找出并指出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1]黑格尔的美学建立在他唯心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之上,乃至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但是在他那有些神秘化甚至晦涩的叙述中却时时闪现出令人叹服的真知灼见。我们应该善于将这些宝藏从那貌似神秘的外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