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搬进了新家.之后的某一天,隔壁传来敲门声,很久都没有人应答.于是母亲就开门询问,这才知道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基督徒,而那个来访者也是位基督徒,是来探访她的.母亲向来为人热情,就招呼那位来访者来家里坐坐,等邻居回来.而那位来访的姊妹就借机向我母亲传起了福音.此后的一段时间,隔壁邻居也常常来我家,向我母亲讲圣经,而我也跟在母亲身边一起听.记得那年的圣诞节,母亲第一次带我去了当时还是聚会点的江湾基督堂,而那日的所见所想,时至今日仍镌刻在我内心——我看到自己的同班同学穿着洁白的圣衣,唱着《平安夜》进殿.  相似文献   

2.
王兴晓 《天风》2014,(11):12-13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搬进了新家。之后的某一天,隔壁传来敲门声,很久都没有人应答。于是母亲就开门询问,这才知道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基督徒,而那个来访者也是位基督徒,是来探访她的。母亲向来为人热情,就招呼那位来访者来家里坐坐,等邻居回来。而那位来访的姊妹就借机向我母亲传起了福音。此后的一段时间,隔壁邻居也常常来我家,向我母亲讲圣经,而我也跟在母亲身边一起听。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76岁了,但回忆童年往事仍历历在目。在信仰上最值得我回忆的是合家晚祷。幼时我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我们幼小的姐弟四人和母亲同居一室。我母亲是个小学教师、虔诚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4.
主爱救我     
陈赛英 《天风》1995,(3):26-27
“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雅5:20) 我自幼就生长在一个基督徒家庭,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当我13岁时,就进了一所教会办的学校读书。由于我只是个挂名的基督徒没有基督的生命,所以在学校表现十分不好,自认为家庭比较富裕,看不起同学,经常调皮淘气,屡犯校规。所以每学期我的操行总是不及格,成为一个出名的坏学生,老师和同学都不愿和我接近。 有一次,出于好奇心。  相似文献   

5.
<正>"变水为酒"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充分显出了耶稣的能力和荣耀。对基督徒而言,凭着信心相信神迹的真实性毫无难处,但在行神迹的过程中,耶稣对马利亚的称呼和回答令人费解。圣经告诉我们:"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  相似文献   

6.
李恩义 《天风》2009,(3):37-37
我的母亲于2008年12月25日(圣诞节)11点被主接去,在世83年.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7.
5040天的行走     
徐晓俊 《天风》2014,(11):39-39
2013年11月24日,我来到教堂,距离上一次参加礼拜2520天,距离受洗5040天。5040天,成为基督徒14年。但真正认识主耶稣,却是从现在才开始。 对于我来说,关于主耶稣基督最初的认识,几乎都来自我的外婆和母亲。外婆是一个做了近6 0年文盲的老人,在古稀之年,因为认识耶稣基督,不仅成功脱盲,还因为能流利念诵和抄写圣经,成为同辈中的"知识分子";而我的母亲,因为突然的病痛而接受福音,冀望得到人所不能的医治。  相似文献   

8.
《天风》1999,(8)
艾洁同道: 我信主已有4年了,但还没有受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受浸,做个名副其实的基督徒?我想做真正的基督徒,做梦都想,可是我觉得自己还不够。经过洗礼非常容易,但上帝要求的如行为、信心、爱心、思想道德等方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曾浣凌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抗战初期在澳门培英学校任教时,母亲最初接触到基督教。不久后她接受福音受洗归主。从此,侍奉主就成为母亲一生的目标。从抗战期间在重庆开始为基督教女青年会工作始,直至“文革”后被请回基督教全国三自协助推动教会事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侍奉     
田素良 《天风》2014,(11):54-54
我的母亲名叫吴桂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温柔善良和蔼可亲,但凡与她接触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位"好心人"。 一、尽忠孝敬,遵主诫命 1959年夏天,我的姥姥突然全身瘫痪,躺卧病榻。当时年仅15岁的母亲从此承担了所有家务和照顾姥姥的任务。对长年瘫痪卧床的姥姥,母亲细心照料,无微不至。姥姥脾气急躁,母亲便凡事尽量顺着姥姥,想方设法讨姥姥喜欢。  相似文献   

11.
与神相约     
还没见到她人,就已认识她了。她叫郑雁,20多岁,长得端庄秀丽,基督徒,每天来为母亲的病做祷告。 母亲得的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巴金森氏症,又叫震颤麻痹。一开始是手脚止不住地颤抖,后来发展成为全身阵发性剧烈痉挛,最后将导致全身瘫痪,目前尚未治疗的方法。母亲得  相似文献   

12.
渊声 《天风》2017,(7):64-64
问:我丈夫因为在单位表现不佳而被辞退,五十多岁无业在家,性情大变,动不动就火冒三丈,在外酗酒回家后还打人。一开始我尽量宽容理解,但他变本加厉,让我忍无可忍。我想离婚,可教内有人称:除了对方淫乱或主动离开外,基督徒不得先提离婚。这让我很不解,难道基督徒妻子被家暴的丈夫打死也无权离婚吗?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傅怡冰 《天风》2018,(10):11-12
各位尊敬的领导、教会同道、亲友、弟兄姊妹们:我敬爱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8月20日凌晨4时30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各位今天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父亲的追思礼拜,我本人和我先生,以及代表我母亲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父亲出生在一个基督徒家庭,从小沐浴主恩,5岁起就跟着家长来沐恩堂做礼拜。  相似文献   

14.
林至诚牧师是闻名海内外的大文豪林语堂的父亲,他是漳州平和县坂仔礼拜堂牧师,他不仅对坂仔教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还培养了林语堂放眼世界的眼光以及乐观的性格. 林至诚是漳州天宝五里沙人.他9岁时,父亲被太平军拉去当脚夫,从此下落不明.母亲是名普通的农妇,据说会拳术,臂力很强,曾经用一根竹竿,赶走了十几个土匪,这件事在当地传为一时佳话.从林语堂的回忆("我父亲是一个牧师,是第二代的基督徒"),可知他的祖母听过福音,接受了基督的救恩,成为基督徒.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每个基督徒必备熟读的一本圣书,它是基督教至高无上的信仰准则和行动指南。圣经是基督徒生命的粮食,口渴者的活水源泉,是信徒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也是指引人们进入永生的道路,因此主耶稣告诫门徒“你们查考圣经,因  相似文献   

16.
良牧 《天风》2009,(7):63-63
问:我是一个从小信主的基督徒,结婚多年.我对丈夫常好言相劝,但他至今还不肯信主.问题是他非但自己不信,还常常逼迫我的信仰,甚至不许我去礼拜.这件事令我十分痛苦,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6):47-47
看不见了一对基督徒母女第一次坐高铁,途中吃香蕉解饥。母亲刚吃了一口,此时火车正好驶入漆黑的隧道。母亲惊问女儿:"你吃了香蕉没有?"女儿答:"没有啊!"母亲说:"你千万别吃了,我才咬了一口,眼睛就看不见了!"[提示]时间上前后发生的事,不一定都有因果关系。神圣晚餐一位受洗不久的张先生,第一次听见牧师宣布下个主日礼拜后有圣餐,请大家预备参加。"  相似文献   

18.
信仰与生活     
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思想的主题是青年基督徒在平日生活中、工作中当怎样行事为人,怎样把我们的信仰与平日的生活溶为一体。 对我们青年基督徒来说,我们的一生才刚刚开始,我们在这条路上的奔走也才刚刚启程。我们的前面还面临着许多人生  相似文献   

19.
金颖 《天风》1997,(10):19-20
各位,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讲坛上心情很激动,也很兴奋,因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颗东方之珠——香港,已经重回母亲的怀抱,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每一位爱国的基督徒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会为之欢呼和雀跃! 我曾经到过香港,但当我的双脚跨过罗湖桥的瞬间,我却全然没有了旅游的新鲜好奇,涌上心头的是无比的沧桑和心酸。是啊!  相似文献   

20.
思恩     
马玛 《天风》1998,(10)
思恩是我的儿子。两个多月前出生在我县的中心医院。临出院时,婴儿的出生证明上要写上宝宝的姓名,妈妈问我取个什么名字,我说叫“思恩”吧。 思恩,思想神的恩典。 我的外太婆是基督徒,外公外婆是基督徒,妈妈也是基督徒。小时候,我常常跟随妈妈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