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区分了故事语法和故事图式这样两个既易混淆又非常重要的概念,然后介绍了近年来对故事的理解和回忆的研究,指出了故事图式在理解和回忆中的作用。了解故事语法和故事图式理论,有助于进行阅读理解的研究,特别是对于阅读的高层次研究,即故事水平(相对于词和句子水平)上的研究,它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故事图式在故事理解中加工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利用两种不同回忆方式、两个双情节故事和小五、高一和大二共120名被试,初步研究了故事图式在故事理解中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1)故事图式的加工机制主要表现为两级剪辑,特别是二级剪辑;(2)故事图式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处理无关信息;(3)故事图式中与故事语法各类节点相对应的加工单元的力量是不同的,且因年龄而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调查了当用与为交谈目的而进行的口头讲话不同的书面语来叙述故事时,学前儿童对故事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的情况.本研究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按照不同调查者分别观察到的典型变量来分析学前儿童所讲的同一组故事,从而概括出一个综合性的观点.被试是33名三、四和五岁的儿童,要求他们复述一个相似的故事“三个小猪”,对被试最后写出的故事的分析是根据(a)是否出现Stein和Glenn故事语法规则中所包括的六个范畴;(b)故事结构的复杂性;(c)规范的故事特征的使用和(d)记叙文的构思.结果显示,年龄不是故事知识的灵敏预测物,言语能力才是更有效的预测物.本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学前儿童对故事内容知识的掌握先于对结构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儿童对句子的理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心理语言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一向引起心理语言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的重视。几十年来心理语言学家们提出各种理论,使用各种方法对儿童理解句子的过程及其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的研究就是这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心理语言学家Bever,T.G.在六十年代初首先使用“理解策略”(Comprehen-sion strategy)这个词解释人的理解过程,其意思是人们在理解中不是使用了所有程序,而是可以找到某种“捷径”或“窍门”。不过,他并没有给理解策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众多研究者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可以概括出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的基本含义,即儿童理解句子  相似文献   

5.
曾涛  邹晚珍 《心理科学》2012,35(6):1404-1409
本研究利用个案跟踪语料和控制实验数据,考察了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基本层次词汇在产出和理解方面均占优势,名词层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位层次词语的增加。儿童对范畴层次词汇的正确产出和理解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基本层次、下位层次和上位层次词汇。本研究为佐证基本层次词语在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中占据概念的主导地位提供了经验支持,并支持原型理论对儿童范畴分类能力发展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情绪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情绪的研究也就必然应与此系统的复杂性相适应,并反映出这一系统的结构,从而形成情绪研究的一整套方法.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系统加以说明.一、情绪的多水平分解由于情绪是多水平性的构造,一般地讲,研究情绪就须首先将其分解为不同的水平层次,以避免在笼统复杂的构态中产生模糊不清的研究结果.因此,必须对所涉及的情绪问题加以具体化、明确化,明确此研究对象处于情绪构造中的哪一水平层次上.首先要解决情绪的分类问题.对此不同学者看法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通感意象是文学作品中使用通感修辞形成的意象。它由语言结构、间体结构和意义结构三个层次构成,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通感由于通感意象的由浅到深的结构层次而实现其美学效果。语言结构是指文学表达中感觉表象相互挪用形成的意象结构;间体结构是指其中的感觉表象之间并无主次关系,它们相互之间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意义空间。正是间体结构使得通感区分于比喻与拟人,同时还将通感导向了一个多维、立体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8.
巴利语是记录南传佛教三藏圣典所使用的语言,也被一些佛教国家的传统说法认为是释迦牟尼佛当年所使用的语言,该语言在准确记录和传递佛教思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究了几个佛教基本词汇的巴利语原意,并分析了相应汉译词汇与巴利原语在指示义理方面的偏差,借此指出准确理解佛经词汇所指代的义理的重要性.进而呼吁学界和佛教界对巴利语、梵语等佛典原语的学习和研究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西方,哲学家们对语言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和专门的研究方法的、独立的哲学学科,即语言哲学。不过,由于历史的和文化传统的缘故,英美哲学家和欧洲大陆哲学家,无论是在对语言的理解上还是在研究语言哲学的角度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当英美的语言哲学家们醉心于对语言结构进行科学的逻辑分析时,欧洲大陆  相似文献   

10.
汉语综合理解能力的测试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丽霞  陈永明  崔耀 《心理科学》2000,23(4):390-394
采用两个测试,多媒语言理解测试和文章的阅读理解测试,分别测量了大学生的汉语综合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多媒语言理解测试根据Gernsbacher的多媒理解量表编制而成.文章的阅读理解测试是莫雷编制的<语文阅读水平测量>中的一个分测验.测斌结果表明(1)两个测试之间有显著相关和较高的一致性,说明阅读是汉语综合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2)汉语综合理解能力有两个成分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理解能力;(3)书面语言的阅读理解与口头语言的听力理解显著相关,说明外部语言的理解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顺叙,是常用的一种写用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顺叙看起来没什么,做起来并不容易。初学写作的同志,由于没有掌握“顺叙”的技巧常常把文章写得平铺直叙、淡而无味。因此,认真地研究一下“顺序”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重读《水浒》中,“武松打虎”的故事,仔细分析故事中顺叙手法的使用,觉得很受启发,施耐庵不愧为大手笔,他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结构文章,有声有色地叙写了打虎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刻划了打虎的英雄,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在运用顺叙手法上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张晓贤  桑标  洪芳 《应用心理学》2010,16(4):349-355
社会性害怕和内疚都属于个体体验到的消极情绪,但这两种消极情绪对个体而言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本研究采用临床访谈的方法,以9岁和11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他们对内疚与社会性害怕这两种情绪的理解能力,结果发现,(1)随年龄的增长,9-11岁儿童对内疚情绪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儿童到了11岁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内疚的第二、第三层次。(2)相对于模糊故事,在内疚故事中,儿童表现出更高的对内疚三个层次的理解。(3)两个年龄组的儿童都能很好地理解社会性害怕情绪。因而本研究认为,儿童对社会性害怕情绪的理解明显好于对内疚情绪的理解,且儿童对内疚的理解可能建立在对社会性害怕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毛特纳曾有一个著名的观点 :“要是亚里士多德说汉语或者达科特语 ,他肯定会获得一种完全不同的逻辑 ,或者肯定会得到一种完全不同的范畴学” (Mautner,S 4 )。这一观点常常被理解为逻辑论证意义上的语言相对主义。毛特纳本人和后来坚持语言学或逻辑 -语言学相对性论点的人也持这一立场。不过 ,这一陈述首先是不够清楚 ,而必须加以澄清的。此外 ,它在某些方面也使人误入歧途。首先 ,我们必须追问 :这一陈述是否涉及印欧语言或欧洲语言规范中的一门具体语言或一个结构族 ?逻辑形式的结构是否受特定的前提如主谓宾结构或者主谓结构 (S是P)的…  相似文献   

14.
王亚同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2):13-18
本文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Just和carpenter最新提出的语言理解容量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容量理论认为工作记忆限制语言理解,激活是加工和贮存的媒介,工作记忆的激活量因人而异。容量理论还可以从量和质两方面说明语言理解的个别差异,这一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句法调节性,其二是句法模糊性。本文还介绍了有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托班幼儿虽处于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语言的组织和连贯性较差.在学前阶段,故事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笔者本学期通过语言故事教学的策略课题研究和学习发现,在托班实施故事教学时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语篇阅读理解的推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忠义 《心理科学》1999,22(3):271-272
1语篇阅读理解的推理研究何以受到重视近些年来,在语篇(text)层次上进行阅读理解的推理研究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语篇阅读理解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对言语理解研究不断深人的结果。认知心理学在其产生时注重的是字词理...  相似文献   

17.
句法优先理论假设词类加工功能上优先于语义、动词论元结构和话语信息加工。来自德语和法语的证据显示, 词类违反阻断语义整合和动词论元结构加工, 因而词类优先于语义和动词论元结构。关于词类加工在功能上是否优先于话语信息加工, 尚无来自任何语言的证据。汉语证据尽管显示词类并不优先于语义, 但未充分讨论任务因素的影响。将来研究有必要使用ERP技术和违反范式, 从语义整合、动词论元结构加工和话语水平加工等多个层面, 同时操纵词类的正确性和非句法因素, 考察句法特性上与德语和法语不同的语言, 如汉语和韩语。这方面研究将有助于洞察一个语言的语言学特性如何制约或调整词类加工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8.
1前言“和”与“或者”是汉语中的两个虚词。当它们作连词时,分别表示并列关系和选择关系,它们又有逻辑上的意义与语言上的意义之分。国外有学者曾对儿童“和”与“或者”的理解情况进行过研究。BoS.Johansson和BarbroSjolin(1975)使用三种测查方式──“自发使用测查”、“故事测查”、“示物测查”,研究了幼儿对“和”与“或者”的理解情况,发现;4岁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和”与“或者”(“AND” &“OR”),儿童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受语境影响。我国朱曼殊、缪小春(1989)研究了幼儿对几种…  相似文献   

19.
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是指儿童在理解某些尚未真正掌握的新句法结构时经常使用的一些“规则”。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发现了许多儿童使用的理解策略,并对之提出了各种解释。如D.I.Slobin 把儿童的理解策略看成是先天的普遍的能力,这种普遍能力即是儿童先天的分析加工机制,他认为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是主动从周围环境中不断归纳提炼语言的规律性的过程。H.H.Clark 和E.V.Clark(1977)认为儿童语言获得过程是一个主动提出假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阅读理解分测验考查何种能力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一首先通过文献法初步概括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阅读理解的能力考查体系,进而使用出声思维的方法对该考查体系进行验证和补充,最后通过专家调查论证方法对其进行最终确定.结果表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阅读理解考查了6种能力,分别是提取信息能力、理解意义能力、理解细节能力、分析结构能力、概括能力及推断能力,其中提取信息能力和理解意义能力是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二使用该能力框架选取合适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阅读理解题目,组成一套阅读理解测验,并借助认知诊断方法,通过专家标定测验的Q矩阵,利用实测数据对研究一构建的能力考查体系的完备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