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不能全然照搬国外,国外的理论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展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使心理学本土化,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心理学本土化兴起的原因,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和关于心理学本土化和本土心理学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心理学本土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热潮渐退,这可能是由于本土化进程中移植性格与民族情结冲突、矛盾,导致本土化面临边际人格困境所致。从学科史的视角考察,心理学本土化运动是在文化自觉的背景下被动展开的,其边际人格困境的本质是主体意识的缺失。同时,文化多元化观念与全球化进程破坏了文化的时空意义,也割裂了文化的整体性,使得心理学本土化研究面临文化混搭、个体自觉的新常态。新困境、新常态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主体意识的自觉,亟需转变现有的被动本土化处境以实现心理学本土化的自觉发展,即,本土自觉。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本土化目前在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困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代心理学的科学主义倾向明显,导致很多研究者在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根本问题上存在严重的认识偏颇。要解决心理学本土化过程中的困惑,需要重新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本土心理学研究者以思考,帮助其重拾学术自信,促进研究者在未来的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中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工作,进而产生更多的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本土化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话题,本文重点讨论了杨国枢提出的心理学本土化的“本土性契合”判准的含义,并举出两个引例对此一判准进行说明和解释,最后提出了对心理学本土化及“本土性契合”的几点思考,指出心理学本土化应该研究不断运动变化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对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具体方向和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土心理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直接导致了本土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包括论题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方法学的本土化以及学科制度的本土化四个方面。本土心理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将文化的特殊性和跨文化的相似性都纳入本土心理学的研究议程中,它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导致跨文化旅游出现文化冲突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高低文化语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旅游的影响。跨文化旅游的双方都应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尽量减少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对心理本质的不同理解是造成中西方心理学传统的主要分野之一。受西方哲学中追求理性和逻辑的逻各斯主义影响,西方主流心理学着重刻画人类心理的理性一面。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学传统则存在明显反逻各斯立场,它更重视心理的情感一面,力图通过情感的体验而说明自身心理的真实存在,重视发挥自身心理的作用,通过其功能来认识心理。中国本土心理学应注重传承这一本土传统,建立人文主义导向的理论视角,直面人生意义、生存价值等"主观性"主题,以对自身文化心理充分信任的姿态展示中国人的心理世界并与世界同行进行平等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中文化转向大潮中的两个耀眼的新星。理论界在两者的关系上有三种倾向:文化心理学是本土心理学的一种特例;本土心理学是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两者属于类似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两者在对文化的态度、研究范式及方法取向、关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等方面的相似性与共通性,试图说明这两者所显示出的合流趋势,是殊途同归的两支心理学支流。  相似文献   

10.
李抗 《心理学探新》2017,(4):296-300
梁漱溟的心理学是一种"生命范式"取向的心理学,该范式关注人类生命的主体自觉、生活行动和终极意义,区别于科学心理学的"实证范式"取向。梁漱溟的心理学是一种中国式意义疗法的心理学,具有"人心-生活-生命"三位一体的构成内涵。生命心理学范式弥补了科学心理学范式的不足,发展出了一种"有生命的心理学",这对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和人类心理危机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全球化的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心理学或心理学全球化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新取向。它产生的基本动力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的出现,主流心理学的局限以及本土心理学的兴起,其基本目标是研究全体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力图建构起最具统合性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本土化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长春130021)樊友平兴起于80年代初叶的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关于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运动,促使学术界对迄今为止实际上并存于我国半个多世纪之久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心理学———由西方导入的实证的科学心理学与中国文...  相似文献   

13.
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城乡文化心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与乡村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的差异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显得尤为显著,形成城乡心理与行为差异的众多因素之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化影响并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人格、情感定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因此通过文化的视角,利用文化心理学这个载体,在文化心理学的视域下来探讨文化与城乡文化心理的关系,文化与城乡心理差异形成的原因,以为更好的理解和解决当代出现的城乡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宗教本土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之间通过某种妥协、让步而达到的一种新的合并和认同。世界宗教史一再告诉我们,外来宗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与本土文化形成交融互摄的关系从而得以传播。事实上,只有那些本色化较为成功的宗教才得以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张春兴 《心理科学》2002,25(5):591-596,583
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发展取向提出强烈批评。综合各家所论,心理学以往发展的困境乃是由于:(1)自哲学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对人性解释的理论始终纷歧,以致无法形成常规科学条件;(2)科学心理学自始即标榜自然科学而缺独立意识;(3)强调科学方法,忽视人性特质而陷入削足适履困境。因此,今后国内心理学的发展势不能再全盘西化,而应在人性特质与本土文化基础上吸取西方心理学精义,针对国人心理特质研究发展出属於自己的理论与应用心理学。本文最后提出的四会能力教学构想,希望对本土文化取向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发挥一点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土心理学尽管以深厚的本土文化资源作为其发展的后盾,充分体现了文化契合性特征,在获致本土文化资源的滋养下,彰显出极强的生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始生之物的本土心理学还缺失一定的发展规范,理念上还有较为混乱和易混淆的地方,这都成为本土心理学健康发展的障碍。深入地澄清和剖析本土心理学的某些概念和发展上的理念,已经成为促进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两性的择偶选择问题是人类自诞生以来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类两性在配偶选择方面的策略和心理截然不同,都会运用不同的配偶保持策略使自己和对方获益,最后本文讨论了进化心理学对于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和研究的不足之处,说明了进化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及局限。  相似文献   

18.
科学心理学以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策略,内在地要求它与常识心理学划界以谋求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地位,其代价是对人类心理之情感与意义维度的隔离。在移植西方心理学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心理学的争议也内含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中,同时还附加了学术边陲地区特有的学科追赶焦虑。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应突破科学至上的观念束缚,致力于发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人文主义导向的心理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心理问题,并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9.
卓新平 《天风》2007,58(3):34-37
基督教传华历史有着社会政治层面和中西文化交流层面的卷入。在社会政治层面,基督教传入中国有着帝国主义侵华和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其在华立足和传教成功乃“鸦片战争”及其导致的“不平等条约”之结果。为此,中国教会兴起“三自爱国”运动,形成独立发展。但在中西文化交流层面,基督教在华传播历史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历史的重要构成,“政治冲突”和“中西对抗”只是这一历史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全部。因此,中国基督教也有参与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和作用。本文将从上述两大层面来展开分析,以揭示中国教会“和风西送”、积极参与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之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笔者经由回顾自己如何走上本土理学研究的道路,介绍了本土心理学的由来,本土心理学中的研究进路的选择,以及如何使用本土进路选择研究课题.进而提出应该将社会心理学,本土心理学及文化心理学三者结合起来开展华人心理的研究,为华人心理学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声和为人民的社会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