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人因问题,而作为人因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机关系呈现出从“人机交互”向“人智组队式合作”的跨时代演进。这些变化对人因科学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于非智能技术的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和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跨时代的演进,总结我们近5年所提出的一系列用于丰富人因科学研究范式的新概念模型和框架,其中包括人智协同认知系统、人智协同认知生态系统以及智能社会技术系统的模型和框架。本文进一步从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的角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概念模型和框架,提出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三种新范式取向,分析相应的应用意义,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针对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重点的跨时代转移新特征,本文从“人智交互”“智能人机界面”“人智组队合作”三个方面展望了今后人因科学的研究重点,揭示出人因科学新研究范式取向对未来研究重点的作用。我们认为,人因科学的研... 相似文献
2.
综述人因学在人-自动化交互、人-自主化(autonomy)交互以及人机组队(human-machine teaming)方面的研究,梳理了自动化与自主化的人因学特征和问题,通过建立一个自主化、自动化与人工干预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来表征自主化人因学的问题空间。总结了智能自主化技术所带来的新型人机合作关系,促使采用新的人因学研究和应用范式,重新评估现有的人因学理论、方法以及今后的研究。针对自主化技术的应用,分析当前自动驾驶车设计中的人因学问题。呼吁在自动驾驶车研发中要重视人因学问题,人因学要提供学科支持和完整的人因学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技术、人机交互的新特征、社会和人的新需求给中国人因学(Human Factors)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时机。本文首先讨论和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开拓了人因学科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新技术和新途径, 包括神经人因学, 认知工程, 协同认知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 以及人因学科应用中的一些挑战和策略。然后, 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人因学科, 本文提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人因学科的科研教育体制, 并在此基础上, 注重理论创新, 以创新设计为突破点, 在智能系统、用户体验、航天航空和医疗健康等领域中优先发展和应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 建立完善的人因学科高校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的人因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科研体系, 以及建立人因学科行业资质标准和设计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4.
5.
工程心理学 (engineeringpsychology)是为解决高性能机器与操作人员不相匹配的矛盾而产生的 ,其主要宗旨是追求人机系统的高效、舒适和安全 ,是将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一个典范。早期的工程心理学主要致力于处理军事武器与战斗员相互适应的问题 ,以后逐渐扩展至民用产品领域。参与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学者涵盖了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的专家。由于研究者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侧重点 ,因此除工程心理学名称外 ,还先后出现了人类工程学 (hu manengineering)、人因素学 (humanfactors)和工效学 (ergonomics)等名称。…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为四个时期记述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2.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3.中国心理科学的创建与早期发展(20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心理学发展历程(1950─1994);使读者对我国的心理学发展和近十多年来的状况有一概括的全貌了解。 相似文献
7.
熊十力早期研究佛教心理学,他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佛家唯识学进行诠释,首次提出“阿赖耶识”及所含藏种子相当于精神分析学所说的“潜意识”。不过他认为佛家的“阿赖耶识”有宗教“神我”观念,而儒家的“本心”更能够洞彻心源。在对佛家唯识论的心理学思想扬弃和抛却后,熊十力回归到儒家心学体系中构建其“哲学心理学”。熊氏心理学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没有什么地位,不过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也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明介绍了内丹学西传的功臣卫礼贤(RicardWilhelm),并对内丹学西传在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作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工具与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考察心理学发展与研究工具的关系基础上,总结了心理学研究工具的定义和分类,并重点探索了心理学研究工具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在未来心理学研究中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历史编纂学是研究历史的方法和原理。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探讨的是心理学史的编纂方法和原则。这些原则包括:1)描述对反思;2)客观性对主观性;3)现在主义对历史主义;4)内在史观对外在史观;5)伟人说对时代精神说。 相似文献
11.
Joni W. Splett Kelly Perales Colleen A. Halliday-Boykins Callie E. Gilchrest Nicole Gibson Mark D. Weist 《Journal Of Applied School Psychology》2017,33(4):347-368
The Interconnected Systems Framework (ISF) blends school mental health practices, systems, and resources into all levels of a multitiered system of supports (e.g.,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and supports). The ISF aims to improve mental health and school performance for all students by emphasizing effective school-wide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social-emotional, behavioral, and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Teaming is 1 of 3 foundational components of quality ISF implementation at school, district, and state levels. After introducing the ISF, the authors highlight the core implementation components (i.e., teaming, data-based decision making, 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and then elaborate on characteristics of well-functioning ISF teams. The authors provide a case example to illustrate each characteristic and review 5 measures teams may consider using to evaluate their functioning and SF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2.
《心理科学进展》2025,33(6)
本研究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 立足数智技术发展的科技前沿, 旨在揭示人机协同销售场景下, 智能化数据分析看板(机器)与卖方(销售人员)如何协同可为多方(卖方−买方−平台方)创造价值的机理。将智能化数据分析区分为描述性(发生了什么)、诊断性(为什么会发生)、预测性(将会发生什么)和干预性(应该做些什么), 探讨不同关系(交换关系vs.共有关系)导向下的关键问题: 何种数据分析与卖方何种能力协同可促进销售行为变化, 进而提高短期交易结果; 何种协同可提升买方体验, 进而提高长期关系质量; 进一步识别出两种关系导向的适用情景(即不同的市场环境特征)。本研究将为人机协同、数据分析、平台企业价值创造路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洞察; 帮助平台方与卖方清晰认知并运用智能化数据分析为卖方−买方−平台方创造价值, 推动人机协同销售实践创新, 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甘绍平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9,4(3):370-384
The concept of human dign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nity and human rights have been important subjects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academia.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ncept of dignity, which has left
great influences in history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attribution-dignity”, the “theory of autonomy-dignity” or the “theory
of moral completeness/achievement-dignity”, and the “theory of end-in-itself-dignity”); it then exposes the obvious defects
of these modes of understanding; finally, it tries to define dignity as a moral right to be free from insult.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dignity and human rights is clarified as a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Rather than being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rights, human dignity is one of human rights. The idea of dignity nevertheless has a particular status in ethics
in that it embodies a kind of core moral concern, representing a basic demand rooted in the human self or individuality, and
hence representing an important aspect of human rights. We may anticipate that sooner or later, the idea of human dignity
will become, together with other human rights, the onl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 society.
__________
Translated by Zhang Lin from Zhexue yanjiu 哲学研究 (Philosophical Researches), 2008, (6): 85–92 相似文献
14.
15.
Hidayat Bin Hussain William A. Wallace 《Journal of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1995,4(3):133-159
An experiment in multicriteria decision support was conducted that examined two types of information displays, two different multiattribute models and two levels of task complexity in a laboratory setting with students as subjects. The findings focused on the ‘process’ behaviour and the ‘design’ elements of th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Findings concerning the process behaviour suggested that the subjects' actions on data acquisition were guided by their cognitive preference for the attributes, but that the subjects had no discernible search pattern for evaluation. Findings for design included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display and model in weight estimation and assessment.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oftware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一条独特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竞争中其他资源的无差异化导致了人力资源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人力资源问题时,心理学应该突出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优势:从个体关怀的角度出发;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重视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联系;强调意识层面的问题。要想对管理实践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应该掀起一场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工具化和可操作化运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心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整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心理学主张将不同区域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不同区域人群的心理共同性和差异性,它侧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区域心理与行为差异的研究,而区域心理差异的形成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文地理学作为与区域心理学相呼应的学科则在很大程度上给与区域心理学很大的支持。因此,他们之间的整合既有利于区域心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美国现象学心理学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叶逐步形成与发展的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哲学基础,总体上体现为一种内源性研究取向,强调反思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的结构与意义,主张发展作为人文科学的心理学,坚持把“生活世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根基,重视意识“意向性”的心理学价值,发展特有的心理学研究程序与方法。处于非主流心理学地位的美国现象学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贡献,但其影响又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对243例患者使用SAS、SDS、DSQL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有并发症、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情绪,并发症出现时更易出现抑郁情绪。提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对医护人员要进行规范系统的心理干预培训,特别对病程10年、有并发症、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更要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