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湖北省6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相对剥夺感影响社交焦虑的路径,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和自我关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相对剥夺感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社交焦虑;(2)核心自我评价在大学生相对剥夺感与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关注调节了核心自我评价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即随着自我关注程度提高,核心自我评价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864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和网络过度使用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2)负面评价恐惧通过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过度使用产生影响,这一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焦虑-自我控制的序列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促进对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与预防。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孤独感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选取61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刍思维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反刍思维和孤独感分别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焦虑;(2)反刍思维可以正向预测孤独感;(3)孤独感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反刍思维可以直接影响社交焦虑,也可以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对658名具有社交网站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以及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能显著正向地预测大学生社交网站依赖;(2)积极自我呈现在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高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大学生,低关系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社交网站使用更多地通过积极自我呈现影响其社交网站依赖。  相似文献   

5.
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IA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江苏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交焦虑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导致社交焦虑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田芊  邓士昌  郭佳 《心理科学》2012,35(5):1096-1101
我国约有一半的大学生经受着考试焦虑的困扰。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以62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自我决定动机的3种类型和拖延行为的2种类型对考试焦虑的忧虑性、情绪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 无动机对考试焦虑的2种类型都有正向的直接影响。(2) 唤起性拖延仅对情绪性有正向直接影响,而回避性拖延仅对忧虑性有正向直接影响。(3) 唤起性拖延在无动机影响考试焦虑的情绪性中起了重要的部分中介作用,而回避性拖延在无动机影响考试焦虑的忧虑性中起了重要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认知评估、自我调控和网络社交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心理需求量表、网络利弊权衡问卷、自我调控问卷和网络交往问卷对5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心理需求可显著正向预测网络社交;对上网的好处和代价认知评估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自我调控在心理需求和网络社交间起调节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可显著影响网络社交,对上网的好处和代价认知评估在二者间起中介作用,自我调控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心理需求影响网络社交的内在机制,可为网络时代大学生进行健康网络社交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8.
躯体变形障碍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其发展过程中,社交焦虑是重要的预测因素;然而两者潜在的中介机制却未得到研究者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大学生 (N = 875)中探究外表拒绝敏感性在社交焦虑与躯体变形障碍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 (1) 社交焦虑显著正向预测外表拒绝敏感性与躯体变形障碍,且外表拒绝敏感性显著正向预测躯体变形障碍; (2) 外表拒绝敏感性在社交焦虑与躯体变形障碍之间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发现,个体的社交焦虑可直接影响躯体变形障碍,也可通过提高外表拒绝敏感性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楚啸原  刘珂  理原  雷雳 《心理科学》2021,(1):134-140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考察了网络游戏中虚拟商品感知易用性对其使用意愿的影响,以及感知有用性、玩家神经质在其中的作用。采用虚拟商品使用意愿问卷、感知易用性问卷、感知有用性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神经质分量表对559名有过网络游戏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虚拟商品的感知易用性可显著正向预测使用意愿;感知有用性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2)虚拟商品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受到玩家神经质的调节:对于低神经质的玩家,该间接效应显著;而对于高神经质的玩家,该间接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探讨社交网站中的自拍与友谊质量的关系,及线上积极反馈和外倾性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社交网站中的自拍、线上积极反馈、友谊质量和外倾性量表对4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表明:(1)社交网站中的自拍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友谊质量;(2)社交网站中的自拍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影响大学生友谊质量的后半段路径受外倾性的调节,具...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对377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自我感知的外表吸引力、外倾性、表现欲及自拍发布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 自我感知的外表吸引力显著地正向预测个体的自拍发布行为;(2)外倾性在自我感知的外表吸引力与自拍发布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 表现欲能调节外倾性与自拍发布行为的关系,随着表现欲的增加,外倾性的中介作用增大。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个体自拍发布行为的作用机制,促进了人们对网络自我表露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630名具有社交网站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对妒忌的影响,以及向上社会比较、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使用显著正向预测妒忌;(2)向上社会比较在社交网站使用与妒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该中介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高自尊大学生,低自尊大学生的向上社会比较产生更多妒忌。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潜在心理应激事件。本研究以线上问卷调研形式在疫情爆发上升期考察了民众对此疫情的可控性评估及应对方式对抑郁焦虑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控性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焦虑,他控性对抑郁焦虑无显著预测作用;(2)前行应对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焦虑,创伤应对显著正向预测抑郁焦虑;(3)前行应对在自控性与抑郁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即自控性通过正向预测前行应对进而负向预测抑郁焦虑;(4)前行应对在他控性与抑郁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他控性通过正向预测前行应对进而对抑郁焦虑产生积极影响;(5)然而,创伤应对也在他控性与抑郁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他控性通过正向预测创伤应对对抑郁焦虑产生消极影响。本研究对可控性评估和应对方式对抑郁焦虑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尽管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已经被证实为增强社交焦虑的重要风险因子,然而对其中介和调节机制依然知之甚少。当前研究旨在探索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和自我建构的关系。614名大学生自愿参与了当前研究,并完成了一份包含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和自我建构问卷的测验。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正向预测社交焦虑,而反刍思维完全中介了两者间的联系。调节分析表明自我建构调节了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反刍思维的影响。条件间接效应分析进一步表明反刍思维的完全中介作用仅存在于依存型个体中。当前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如何影响个体社交焦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对60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移动社交媒介的过度使用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考察孤独感和焦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睡眠质量与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孤独感、焦虑三个变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过度使用、孤独感、焦虑三个变量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孤独感和焦虑在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中起多重中介作用,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通过孤独感和焦虑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还通过孤独感-焦虑中介链对睡眠质量产生间接效应。移动社交媒介的过度使用会使青少年感觉更加的孤独和焦虑,从而对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旭  陈世民  郑雪 《心理科学》2015,(3):721-727
为探讨成人依恋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PIU)的内在机制,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了483名大学生,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考察了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在成人依恋与PIU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孤独感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PIU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2)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在依恋回避对PIU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成人依恋通过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影响PIU,且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的中介机制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间关系的分歧出发,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考察网络社交倾向的调节作用及强迫性网络使用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网络同一性实验量表、自我同一性实验问卷以及强迫性网络使用量表对275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网络社交倾向对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线下社交倾向的大学生,网络同一性实验对自我同一性有消极预测作用;但对于线上社交倾向的大学生,中等程度的网络同一性实验会积极预测自我同一性的发展;(2)强迫性网络使用在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总之,网络同一性实验整体上不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但若把握好"度"也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社交回避与苦恼在情绪调节困难和手机成瘾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7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情绪调节困难会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2)相貌负面身体自我是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3)社交回避与苦恼是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4)社交回避与苦恼是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因此,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和社交回避与苦恼在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与干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社交焦虑认知行为模型的理论视角下,本研究拟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不确定性容忍度和依赖型自我构念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424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结果表明:(1)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且不确定性容忍度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显著;(2)不确定性容忍度的间接效应受到依赖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而言,该中介效应在高依赖型自我构念群体中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而且对社交焦虑的预防和干预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昳  陆桂芝  李勇 《心理科学》2018,(5):1261-1267
为明确自我关注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负面评价恐惧、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作用以及性别差异。选取4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关注部分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社交焦虑;(2)关系型自我构念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在高关系型自我构念下,自我关注可以显著预测负面评价恐惧;在低关系型自我构念下,该预测作用不显著;(3)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在女生群体中,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大于男生群体,且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显著;而在男生群体中,该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