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658名具有社交网站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以及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能显著正向地预测大学生社交网站依赖;(2)积极自我呈现在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高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大学生,低关系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社交网站使用更多地通过积极自我呈现影响其社交网站依赖。  相似文献   

2.
李昳  陆桂芝  李勇 《心理科学》2018,(5):1261-1267
为明确自我关注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负面评价恐惧、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作用以及性别差异。选取4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关注部分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社交焦虑;(2)关系型自我构念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在高关系型自我构念下,自我关注可以显著预测负面评价恐惧;在低关系型自我构念下,该预测作用不显著;(3)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在女生群体中,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大于男生群体,且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显著;而在男生群体中,该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有限自制力理论,探讨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和特质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湖北省和河南省各一所综合性大学621名使用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好奇与错失恐惧、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与特质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错失恐惧与特质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特质自我控制与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2)错失恐惧在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特质自我控制调节该中介路径的后半段。具体而言,相对于高特质自我控制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低特质自我控制的大学生更加显著。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人际好奇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错失恐惧是社交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错失恐惧问卷、社交网络整合性使用量表、社交网络支持量表和中文社交网络成瘾量表,调查了重庆市三所高校的493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探讨错失恐惧影响社交网络成瘾的机制。结果发现:(1)错失恐惧显著预测社交网络成瘾,错失恐惧水平越高,个体社交网络成瘾水平越高。(2)社交网络整合性使用在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社交网络支持在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社交网络整合性使用和社交网络支持在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满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降低社交网络使用程度、提升现实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防社交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5.
李爽  毕重增  黄丽 《心理科学》2014,37(2):400-404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影响,并探讨了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反思自我评价能够预测自信。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影响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当个体的关系型自我构念水平高时,反思自我评价越积极,个体越自信;反之越不自信。当个体的关系型自我构念水平低时,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强迫倾向与大学生网络闲逛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边界条件,对50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强迫倾向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闲逛;(2)错失恐惧在强迫倾向与大学生网络闲逛之间起中介作用;(3)关系型自我构念在强迫倾向与错失恐惧之间起调节作用,当关系型自我构念水平较高时,强迫倾向更容易引发错失恐惧从而导致网络闲逛。研究结果揭示了心理健康状态对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社交网站支持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机制.采用社交网站支持量表、感觉寻求量表、错失恐惧量表和社交网站成瘾量表对5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支持正向预测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2)错失恐惧在社交网站支持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觉寻求调节了社交网站支持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社交焦虑认知行为模型的理论视角下,本研究拟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不确定性容忍度和依赖型自我构念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424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结果表明:(1)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且不确定性容忍度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显著;(2)不确定性容忍度的间接效应受到依赖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而言,该中介效应在高依赖型自我构念群体中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而且对社交焦虑的预防和干预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社交网站成瘾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素质-压力模型的视角下,采用社交网站成瘾量表、认知负载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武汉市三所全日制中学88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成瘾、认知负载、核心自我评价和抑郁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社交网站成瘾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认知负载和核心自我评价能在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社交网站成瘾通过三条路径影响抑郁:一是认知负载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认知负载-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社交网站成瘾对个体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556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2)友谊质量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扩展性社交倾向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通过友谊质量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上述中介作用仅存在于扩展性社交倾向较高的个体中。  相似文献   

11.
Yin  Lipeng  Wang  Pengcheng  Nie  Jia  Guo  Jinjin  Feng  Jiaming  Lei  Li 《Current psychology (New Brunswick, N.J.)》2021,40(8):3879-3887

Previous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that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NS) addict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relation. The current study teste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nvy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NS addiction and FoMO, and whether this mediating process was moderated by need to belong. The model in this study was examined with 704 Chinese adolescents (mean age = 16.80 years, SD = 0.92). Th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regarding SNS addiction, envy, FoMO, and need to belo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NS addict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FoMO. Medi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nvy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NS addiction and FoMO. Moderated mediation analysis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mediated path was stronger for adolescents with higher degrees of need to belong.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confirming the mechanisms that moderate the mediated paths between SNS addiction and FoMO. Besides, the findings provide a potential way to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SNS addiction better and help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high levels of FOMO on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的视角理解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压力感知在大学生人格与手机依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在压力感知和手机依赖之间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青少年有问题手机使用自评问卷、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和大学生压力量表对1478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神经质、开放性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压力感知和手机依赖;宜人性负向预测压力感知和手机依赖;压力感知在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影响手机依赖间起中介效应;性别调节神经质−压力感知−手机依赖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结果表明,降低压力感知水平可减少神经质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且这一影响对男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述情障碍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机制,以122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大学生述情障碍、手机成瘾倾向及孤独感彼此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可以显著调节孤独感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正念和孤独感在述情障碍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形成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领悟社会支持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采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自我损耗对运动表现影响及其调节变量。通过中英文文献搜索,共纳入31篇文献和37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613。结果:(1)总体效应量检验发现,运动任务中的自我损耗为中等效应量,d=0.55,95%CI为[0.39,0.71];由于存在发表偏倚性,该中等效应量可能会被高估。(2)调节变量检验发现,自我损耗效应量较少受研究对象来源、研究对象类型和运动任务类型的影响;但受损耗任务类型和技能型任务中压力情境的影响。(3)执行运动任务时,主观体力感、心率和肌电等指标不存在自我损耗效应。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自我控制资源的领域普遍性以及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与注意控制理论整合的观点。未来研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拓展运动任务中自我损耗应对和自我控制训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探讨了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口碑信息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1)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激发不同社会距离感;(2)接收高解释水平口碑时,社会距离远平台的用户购买意愿更高,接收低解释水平口碑时,社会距离近平台的用户购买意愿更高,平台类型与口碑类型在解释水平上匹配时影响力最大;(3)其机制是:口碑类型通过调节用户心理表征的解释水平对加工流畅性的影响,进而调节了“平台类型→解释水平→加工流畅性→购买意愿”这一链式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自我客体化量表、体像比较量表、限制性饮食量表和意志控制量表对487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客体化、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和限制性饮食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意志控制与自我客体化、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以及限制性饮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2)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在自我客体化对限制性饮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自我客体化对限制性饮食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均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即在低意志控制群体中,这两种效应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