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情境实验考察存在不安全感对内隐物质主义态度及外显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并探索潜在的动机机制:控制感寻求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高存在不安全感组的内隐物质主义态度显著高于低存在不安全感组,控制感寻求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但存在不安全感对外显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结果为死亡心理防御的动机机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对中国被试而言,物质主义也是个体应对存在不安全感的一种策略,该策略可以满足个体寻求确认和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死亡提醒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晋斌  郭永玉 《心理科学》2011,34(2):461-464
死亡提醒效应是指个体在死亡提醒后会产生世界观防御或自尊寻求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心理机制是以死亡想法通达性为指标的潜在死亡焦虑,影响因素则包括年龄、宗教信仰、结构需求、自我控制、依恋类型等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情境启动。未来研究应解释与死亡无直接关联的刺激可引发类似效应的原因,进一步阐释与证实潜在的死亡焦虑,并明确自尊对死亡提醒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死亡提醒效应是指由于死亡提醒而引起的世界观防御或自尊寻求。对死亡提醒效应的测量主要考察死亡提醒后,被试在世界观防御或自尊寻求上的反应。死亡提醒效应在健康、消费、司法、政治及和平领域均有所体现,并对现实生活富有启示作用。未来研究应细化世界观的概念,并借鉴本土文化中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4.
江向东 《学海》2006,(2):154-160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念所做的区分;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建构;最后,还附带讨论到了法国哲学家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对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时间性与其“向死存在”之逻辑关联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恐惧管理理论对道德五种基本准则以及道德判断的影响。85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与控制组。全部被试首先完成道德五基准问卷。实验组被试接受死亡凸显提示后观看短片并完成一系列道德两难问题的判断;控制组接受一般负性事件提示。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而言,实验组被试倾向于作出直觉而非理性判断,并且死亡凸显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受到厌恶情绪的中介作用。同时,当故事情节发生转换时,实验组被试倾向于作出与原有道德直觉规范相一致的道德判断。本研究从恐惧管理理论出发,为道德判断的情理之争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智慧是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经验与练习习得的一种德才兼备的综合心理素质,包括聪明才智与良好品德两大成份.智慧可分为常规智慧与应变智慧、群体智慧与组织智慧、个人智慧与一般智慧、德慧与物慧等,可用三维智慧量表、自我评估智慧量表以及智慧发展量表等进行测量,并与年龄、性别、文化、教育、人格、思维方式、智力等存在重要关联.今后应该深入探究智慧的概念与结构,拓展其研究方法、测量工具与教育策略以及开展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表明死亡凸显会抑制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加工的自我优势,可是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注意瞬脱对抗效应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58名被试在经历不同的启动任务后,完成自我姓名、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的注意瞬脱任务。行为结果发现自我姓名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表现出稳定的自我姓名加工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电生理数据发现死亡启动后自我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消极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而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并不受启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共同表明死亡想法凸显会使个体将抑制自我加工(自我姓名、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作为应对远端死亡焦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死亡信息无处无时不在。恐惧管理理论认为,死亡暴露会促使个体采取两种防御机制:支持文化世界观和提升自尊。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数据显示,死亡暴露会促使这些消费者偏爱国货、支持文化世界观,内在机制是爱国主义情绪的唤醒。但对将购买外国货视为追求高自尊和高身份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而言,尚没有学者检验死亡暴露会促使他们继续购买外国货以提升自尊,还是转而购买国货以支持文化世界观。本文用实验检验了这两种竞争预测,发现死亡暴露会增加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国货选择,但机制是补偿个人控制感的缺失。同时,已有探讨死亡暴露与国货偏好的研究并没有检验何时死亡暴露将不再增加国货偏好,本文发现启动亲密的人际归属感是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表明死亡凸显会抑制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加工的自我优势,可是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注意瞬脱对抗效应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58名被试在经历不同的启动任务后,完成自我姓名、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的注意瞬脱任务。行为结果发现自我姓名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表现出稳定的自我姓名加工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电生理数据发现死亡启动后自我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消极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而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并不受启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共同表明死亡想法凸显会使个体将抑制自我加工(自我姓名、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作为应对远端死亡焦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死亡心理是人类面临死亡及相关事件时所产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复杂心理状态。目前, 研究死亡心理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理论是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简称TMT)。但该理论存在以下争议: (1)在死亡的基本认知方面, 恐惧管理理论呈现出不一致的研究结果, 如死亡是否与不确定性无关, 死亡是否导致恐惧情绪, 寻求个体生存是否为人类的核心议题; (2)在社会文化层面, 恐惧管理理论提出者的文化背景对待死亡的普遍态度是呈否认的, 但是跨文化的研究显示其他文化背景对待死亡的态度却呈现出接纳或蔑视; (3)在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结果方面, 呈现出较多的矛盾性, 表明研究中有重要的调节因子未被涉及。基于此, 死亡心理可能的研究方向拟从认知、行为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梳理。未来死亡心理研究需秉承科学与文化并重的原则, 并结合死亡心理的内容与过程, 关注群体面对死亡时的心理规律, 开展死亡心理影响下的身心健康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环境中的存在感指个人感觉与虚拟刺激环境有关或参与的程度, 它是虚拟现实技术有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包括空间存在感、参与和真实性三个维度.具身存在和情感归因两类理论,以认知、情感为不同侧重点, 解释了存在感的产生机制.存在感通过自陈问卷并辅以电生理指标进行评估; 受使用者个体特征、情绪状态以及虚拟现实系统特征等因...  相似文献   

12.
殷融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747-1755
死亡凸显效应(mortality salience effect)是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TMT)中一个最重要的假设,它认为与死亡有关的想法会加强个体的世界观防御。不确定感管理模型(uncertainty management model)对死亡凸显效应做出了新的解释,指出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个体的不确定感对防御行为的影响。将这种理论和TMT进行了整合与探讨,可以认为死亡凸显对个体具有双重影响,个体在思考自己的死亡后会启动双重防御体系。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各种防御方式互相影响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黄丽芹  孙寅  罗思阳 《心理学报》2022,54(5):497-515
COVID-19疫情是一场重大的全球健康危机, 一些国家在控制COVID-19感染和死亡率上存在明显困难。我们提出, 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不利于对疫情的控制。跨文化分析结果显示, 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正向预测COVID-19死亡数、每百万死亡数和死亡率, 独立自我建构负向预测疫情前期控制速度。演化博弈模型和跨文化实验进一步提示, 个人主义文化通过增强个体在疫情背景下的死亡恐惧, 增加个体违反疫情管控的流动性倾向, 从而降低了整体疫情控制的效率。我们的结果支持自然-行为-文化协同进化的理论模型, 提示文化对COVID-19病毒传播管控和死亡可能性的影响, 为各国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死亡想法凸显会抑制个体的自我加工,而生存启动是否会对自我加工产生相似或是不同的影响尚不可知。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人格特质词自我判断任务为研究范式,探究死亡和生存启动对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死亡启动时,自我加工所诱发的后期正成分(LPC)显著小于褒贬加工;生存启动时,自我加工的LPC成分显著大于褒贬加工。即死亡想法抑制自我加工,而生存想法促进自我加工。  相似文献   

15.
创业活动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创业者时常体验失败恐惧。对于创业者而言, 失败恐惧亦敌亦友。已有研究较多关注失败恐惧对创业行为的抑制作用, 忽略了失败恐惧的形成及其对创业行为的激励作用。本研究基于情绪和认知属性分析创业情境下失败恐惧, 认为损失相关和暴露能力不足的创业事件可能诱发失败恐惧, 创业者的执念激情和预防定向能够诱发失败恐惧; 然后, 阐述失败恐惧对创业行为的3种不同影响:激励、抑制和压抑, 并考察创业环境特征对失败恐惧与创业行为的调节效用。本研究拓展了失败恐惧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情境, 丰富心理学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感事件理论和经典压力理论, 也为理解复杂多样的创业行为提供新视角, 深化创业心理与创业行为关系的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16.
刘雷  索涛 《心理科学》2018,(3):553-558
延迟折扣研究领域日益重视情绪的影响作用。本文基于三类研究取向对情绪与延迟折扣关系研究进行了回顾。情绪效价和唤醒度均影响延迟折扣,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具体情绪类型不同,其对延迟折扣影响也存在差异。除此之外,本文就情绪信息理论、情绪动机维度理论和评估倾向理论如何解释延迟折扣进行了详细阐述。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考察情绪影响延迟折扣的认知神经机制,从而为延迟折扣的负性情绪效应的干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社交焦虑认知行为模型的理论视角下,本研究拟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不确定性容忍度和依赖型自我构念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424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结果表明:(1)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且不确定性容忍度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显著;(2)不确定性容忍度的间接效应受到依赖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而言,该中介效应在高依赖型自我构念群体中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而且对社交焦虑的预防和干预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内外家庭对幼儿心理理论影响的研究,可将家庭微系统分成三个子系统:家庭基本环境子系统(包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兄弟姐妹数量类型)、父母与儿童互动子系统(包含依恋类型、教养方式、情绪表达和亲子游戏)和兄弟姐妹与儿童互动子系统(包含合作冲突和假装游戏)。家庭微系统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影响机制模型可假设为:家庭基本环境子系统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着父母与儿童互动子系统,兄弟姐妹数量类型影响着兄弟姐妹与儿童互动子系统。父母与儿童互动子系统、兄弟姐妹与儿童互动子系统中的各变量均通过心理状态术语使用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该模型需要实证研究加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观点采择是指个体从他人或他人所处情境出发,想象或推测他人观点与态度的心理过程.观点采择能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群际关系.依照研究内容是否涉及群际互动,可以将前人研究分为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静态研究中,观点采择可以通过自我—他人融合、不公正感知等中介机制影响群际关系.动态研究中,观点采择可能引发反应性自我中心主义与评价关注,进而影响群际关系.未来可以从观点采择的真实干预、对群际冲突感知的影响以及检验观点采择与群际关系的调节变量等角度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光注视在人类社交以及捕获和维持注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 目光注视如何与客体交互以引导注意分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 本研究采用双框线索范式, 以具有两种注视方向(直视或回避)的面孔或实物作为客体, 通过操纵线索到目标间的SOA来考察目光注视对客体注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1发现, 目光注视对客体效应的影响只出现在300 ms SOA时; 进一步分析发现, 客体效应的差异来自于直视条件下被试对无效相同客体位置上的目标比回避条件下反应更快。这表明与回避目光相比, 直视更能捕获我们的注意, 从而产生更大的客体效应。实验2将面孔对比度反转, 排除了低水平物理特征对实验1结果的影响。实验3使用两种注视方向的眼睛叠加杯子作为客体, 以探究目光注视效应是否能扩展到其他客体中, 结果与实验1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 目光注视能够与客体交互共同引导注意分配, 直视更能捕获注意, 但受SOA的影响, 上述结果支持了感觉增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