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书写系统中不存在明显的词边界,中文读者对于词的划分存在较大的差异。词意识和词性均是影响这一差异的因素,本研究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作用于词边界划分的。实验分别选取三年级、五年级、八年级及高二年级学生完成词切分任务。结果发现:(1)词切分认同率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切分出来的词单元逐渐增大;(2)词切分认同率随年级变化的趋势会因词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助词、形容词前、连词和介词后的切分认同率与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但形容词前、数词、量词和介词前的切分认同率并未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结果表明,词意识对中文读者词切分的影响受到词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块提示法,以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共104名为被试,考察语词记忆指向性遗忘效应的机制及其发展.结果表明:(1)各年龄段被试都明显存在着指向性遗忘效应;(2)指向性遗忘效应是提取抑制和选择性编码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年幼儿童与年长儿童、成人之间作用情况可能存在差异;(3)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认知抑制能力差异显著,随年龄增长,认知抑制能力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以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为被试,考察词切分对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设置四种空格呈现条件:正常无空格条件、字间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研究表明:(1)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字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效果相同.(2)与语文学优生相比,学困生阅读任何条件的句子需要更多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非词空格呈现条件对学困生的干扰更大,表明学困生更依赖文本的低水平信息.文章最后探讨了汉语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以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儿童以及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单字词识别中的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的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三组被试都表现出单字词识别中的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且效应发生在低频字上;(2)随年龄的增长和识字能力的提高,儿童汉字识别的错误率降低;而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呈现递减的趋势.小学三年级已经发展出多义词的识别优势,小学五年级的反应模式与大学生的基本接近.最后,从语义反馈量、加工方式差异等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以72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来探讨词切分对初学者汉语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设置四种空格呈现条件:正常的无空格条件、字间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字、词或非词的边界,使不同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是一致的。实验三进一步操纵了学生的阅读技能。结果发现三个实验的结果趋势是一致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阅读有词间空格的文本和正常的无空格文本一样容易。尽管词切分文本对阅读技能高和阅读技能低的学生来说一样容易,但非词空格呈现条件会对阅读技能低的学生产生更大的干扰作用。阅读技能低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依赖于文本的低水平视觉线索。文章最后讨论了词切分对建构中文阅读眼动控制模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小学儿童提问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图片和文章两种不同形式呈现实验材料,以小学二、四、六年级的90名小学生为被试,要求他们对实验材料进行提问,从而考察儿童提问的发展以及刺激材料属性对提问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提问的数量和质量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2)刺激材料属性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儿童的提问产生了影响,六年级儿童对图片的提问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优于对文字的提问;(3)小学儿童的提问元认知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单字词的学习年龄对小学生汉字识别的影响(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小学一、三、五年级的学生为被试 ,采用汉字命名任务 ,选取分别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三、五年级出现的三组字 (分别记为A、B、C三组字 )为材料 ,考察了单字词的学习年龄 (LA)对小学生汉字识别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 :无论年级间比较还是年级内比较 ,单字词的学习年龄 (LA)对小学生的汉字命名反应时和正确率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使用Reed设计的有意遗忘研究范式,以194名小学二、三、四、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不同年龄阶段被试工作记忆中有意抑制能力的差异,探索抑制机制随年龄增长的发展趋势及儿童工作记忆中有意抑制能力发展的敏感期。结果表明:1)大学生被试和儿童被试之间的有意抑制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2)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中有意抑制能力呈递增趋势;3)儿童的有意抑制能力发展在三年级,9、10岁可能存在一个敏感期。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高熟悉度的具体名词组成的联结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判断模式下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预见偏差。研究发现:(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来看,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和延迟判断模式下都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而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时出现显著的高估,而在延迟判断模式下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具体分析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的准确性发现,在即时判断模式下,五、六年级学生的正向联结词对有较好的准确性,而四年级的正向联结词对出现高估;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反向词对都出现高估。在延迟判断模式下,三个年级学生在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上都有较好的准确性。(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开始出现预见偏差。(3)延迟判断能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减小甚至消除预见偏差。  相似文献   

10.
对小学儿童掌握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调查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正确使用结构助词的百分率,除了五年级略有下降外,其它都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三、四年级的增长幅度较大,六年级的正确率已达87.9%.2)三个结构助词中“的”字儿童最易掌握,“得”和“地”次之.3)四种不同类型的作业(听写、填充、联词组句和改错)之间无显著差异。4)作业中判断使用哪一个结构助词的主要策略有直接迁移,凭语感作判断及依据词性作判断等。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耀武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02,25(2):184-186,183
有意遗忘是一种新的关于记忆研究的实验范式.主要探讨个体抑制能力的发展。研究使用的实验材料分为单字和双字词.被试为小学二、四、六年级共90名学生。实验结果发现:①对于两种实验材料单字和双字词,小学生有意遗忘中的认知抑制能力随年级而提高;②小学生对两种材料的抑制能力存在差异,表明小学生在有意遗忘中的抑制能力受材料的意义性和材料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大学生和老年读者为对象,采用消失文本范式,通过操作注视词消失的延迟时间,考察了不同年龄阶段读者对注视词进行视觉编码的过程.结果发现:(1)注视词延迟消失严重影响小学三年级和老年人的总阅读时间,但对小学五年级和大学生读者总阅读时间的影响不显著;(2)注视词消失不影响小学五年级、大学生和老年读者基于词的平均凝视时间,但影响小学三年级读者的平均凝视时间;(3)所有消失条件都不影响大学生被试的基于词的回视次数,但严重影响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和老年读者的回视次数.这些结果表明,中文阅读过程中,对注视词的视觉编码能力在小学五年级阶段已趋于成熟,但进入老年阶段出现老化;视觉编码的保持在儿童词汇识别的中后期加工阶段中仍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25名印-英双语者为被试,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词切分对印-英双语者阅读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阅读印地语句子,实验二要求被试阅读英语句子,词切分方式有三种:正常条件、无空格隔词加灰条件和无空格条件。结果发现:(1)对印-英双语者阅读自己的两种官方语言来说,空格因素在其阅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删除空格会明显影响他们的阅读;(2)在无空格隔词加灰条件和无空格条件下,印-英双语者阅读英语时下降的速度显著低于阅读印地语的,这表明空格因素的作用会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史滋福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8,31(1):181-184
采用生活情境测查任务和经典测查任务探讨了任务情境对青少年贝叶斯推理的影响,以及生活情境测查任务中不同证据信息对青少年贝叶斯判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在生活情境测查任务中,从小学六年级到大学二年级,被试的贝叶斯推理能力稳步缓慢提升(相邻的两个被试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不相邻的两个被试组之间差异更容易达到显著水平),发展没有出现加速期,而经典测查任务情境下没有表现出年龄差异;(2)贝叶斯推理作为条件概率的判断不仅受任务情境的影响,而且同一任务情境中不同证据信息也会影响贝叶斯判断.当证据信息与先验信念一致时,被试可以充分利用线索进行推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 通过分析动态协助或干扰词切分对阅读过程的影响, 考察汉语阅读过程中词切分的位置与数量。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通过改变注视点附近词语的颜色来促进词汇的加工进程, 发现协助词n+1切分可改变被试的眼动模式, 说明至少加工词n+1可导致词切分效果; 实验二以类似方法干扰相应的词汇加工进程, 发现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被试的眼动模式朝相反方向变化, 表明实验一结果并非由外源注意转移引起。综合分析两个实验中各种条件下首次注视概率分布、再注视时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单一注视时间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在汉语阅读中存在两种词切分现象, 一种由加工词n+1引起, 另一种由加工词n引起。  相似文献   

16.
以小四、初二和高二年级中有音乐经验和无音乐经验的学生为被试,采用等级量表评定法,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在无概念提示和有概念提示的条件下,要求被试对音乐旋律片段的张力进行判断,探讨概念提示和音乐经验对于音乐张力感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音乐张力感知是一个随个体成熟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之间音乐张力感知变化较大,到高中二年级趋于稳定;音乐训练经验仅对小学四年级被试的音乐张力感知有促进作用;(2)概念提示有助于小学四年级被试对音乐张力概念的理解,而对高二被试无显著促进作用,说明音乐张力概念的掌握  相似文献   

17.
以223名小五、初二、高二学生为被试,探讨对学习项目的加工水平与再认中场合效应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年龄特征。结果表明:(1)当对学习项目进行深加工时,场合因素对三个年级再认效果的影响没有表现出年龄趋势;当对学习项目进行浅加工时,场合因素对小学五年级再认效果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初二、高二年级的影响,而初二、高二年级的差异不显著;(2)小学五年级学生再认中的场合效应与掩蔽模型的假设一致,初二、高二年级学生的场合效应与加和整体匹配模型的假设一致。  相似文献   

18.
吴岩  李天虹 《心理科学》2018,(3):572-578
采用启动范式,利用词素语义透明度效应,在汉语词汇识别过程中探讨了三、五年级儿童对词素语义的加工。实验采用3×2×2混合因素设计,变量分别为年级(三年级vs.五年级vs.成人)、启动词类型(词形相关vs.词形无关)和目标词类型(透明词vs.不透明词)。结果发现启动词类型和目标词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当词形相关时,被试对透明词判断的正确率更高;当词形无关时,被试对不透明词判断的正确率更高,反应时更快。此外,未发现启动词类型、目标词类型和年级两者或三者的交互作用。结果说明三、五年级儿童在汉语词汇阅读过程中,词素语义可以被激活并影响到当前词汇的加工,词形相似性会对这种词素语义透明度效应产生影响。此外,词素语义透明度效应在三、五年级以及成人间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眼动技术,通过观察词边界效应的年龄差异,探讨阅读中词切分机制的年老化。实验1要求青年组与老年组被试阅读正常呈现条件和3种提示正确词界信息(颜色词界、空格词界、阴影词界)的句子。结果发现,正确词界积极影响老年组眼动数据的程度大于青年组,说明正确词边界效应代表的词切分机制受年老化的影响。实验2要求两组被试阅读正常呈现条件和3种提示错误词界信息(错误颜色词界、错误空格词界、错误阴影词界)的句子。结果发现,错误空格词界、错误阴影词界消极影响老年组的眼动数据的程度大于青年组,但其消极影响两组眼动数据的程度没有差异,说明错误词边界效应代表的词切分机制具有稳定性。综合两项结果可知,中文阅读中至少存在两种词切分机制,它们的易老化性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以30名小学二年级学生2、4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和2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运用McGurk效应研究范式对汉语母语者视听双通道言语知觉的表现特点、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三个年龄阶段被试均接受纯听和视听两种条件下的测查,被试的任务是出声报告自己听到的刺激。结果发现:(1)汉语为母语的二年级小学生、五年级小学生和大学生在自然听力环境下的单音节加工中都受到视觉线索的影响,表现出了McGurk效应;(2)二年级小学生、五年级小学生和大学生受视觉言语影响的程度,也就是McGurk效应的强度没有显著差异,没有表现出类似英语母语者的发展趋势。该结果支持了McGurk效应"普遍存在"的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