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文本阅读理解中的来源关注,是理解与整合内容信息的前提条件。多文本内容信息之间的矛盾,以及新文本内容信息与个体已有信念之间的矛盾,有助于个体自动化地关注文本来源信息,这被称为D-ISC效应以及P-ISF效应。相关的研究和讨论,揭示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在进行多文本阅读理解时,形成(整合)心智模型的心理表征在先,跨文本模型的心理表征在后。而D-ISC效应以及P-ISF效应属于同一认知策略,即当个体无法顺利形成(整合)心智模型时,被迫形成跨文本模型,从而为前者的形成提供依据或者线索。最后,未来的研究展望也得到了一定的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知识验证信念量表、主题知识问卷和阅读策略量表,对于1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要求其在多文本阅读理解之后进行开放问题回答。结果显示:精致化策略和信息收集策略在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验证信念对于精致化策略的预测作用受到主题知识的调节。该结果不但展示了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间接影响机制,也提示了主题知识的作用在于提供了选择复杂策略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为厘清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知识验证信念量表、主题知识问卷和阅读策略量表,对于1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要求其在多文本阅读理解之后进行开放问题回答。结果显示:精致化策略和信息收集策略在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验证信念对于精致化策略的预测作用受到主题知识的调节。该结果不但展示了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间接影响机制,也提示了主题知识的作用在于提供了选择复杂策略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人们已有的先前信念会导致对于新文本信息认知加工的偏向。文本-信念一致效应显示,在文本基面中,信念不一致的文本信息加工优于信念一致的信息;而在情境模型中,信念一致的文本信息加工优于信念不一致的信息。可靠性评价理论和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文本-信念一致效应。最后,如何通过文本呈现方式或者个体因素,消除文本-信念一致效应的负面影响,也获得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于单一文本阅读理解和多文本阅读理解的多方面比较,本文总结了多文本阅读理解的本质特征,包括以零散且冲突的多文本形式呈现,阅读过程中以立论目标为主,最终形成文档模型的心理表征。由此论证了多文本阅读理解作为新的研究领域,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同时,相关的研究展望也得到了一定的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认识论信念问卷、R-LPQ-2F问卷等工具,对557名初中生一般领域的认识论信念、学习方式、学业成就之间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学校、年级、性别的初中生在认识论信念的某些维度上存在差异,学校与年级两个变量在接受-建构信念上存在交互效应,学校与性别两个变量在零散-联系信念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2)认识论信念对学业成就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3)学习方式在认识论信念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婷婷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7,30(6):1486-1488
本研究以526名高中生为被试,运用自行编制的"高中生认识论信念问卷",考察了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性别差异、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学校差异;在整合建构信念、能力信念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在零散接受信念上存在着学校与年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时间信息的加工一直是当代阅读心理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对时间信息表征的性质、维度特征、提取机制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论, 主要表现为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冲突。我们认为,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加工时间词以及低水平的更新情景模型阶段和通达与整合先前信息阶段, 强印象假设和场景理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前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而后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二个阶段, 因此, 总是难以调和。本项目首先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将二者加以整合, 然后采用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的眼动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表征性质、加工的维度特征、提取过程的激活与抑制特征等问题的探讨, 为本项目提出的时间信息加工的二阶段模型提供行为实验与眼动实验证据, 从而解决该领域中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长期争论。本项目的理论构想与研究技术对文本阅读其他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引入数量比较信息,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对文本阅读中推理的过程与内容进行研究。实验1探讨当文本阅读中存在数量比较信息时,是否能够进行即时整合,实验2和实验3分别探讨了数量比较信息即时整合的过程与内容。结果发现:当文本阅读中存在数量比较信息时,读者能够进行即时的信息整合,这种整合是自下而上的,支持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如果时间足够,这种整合能够达到量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个人认识论理论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认识论是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它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及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该文在对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个人认识论研究中相关理论,其中包括个人认识论的各发展模型,多维度的认识论信念系统模型以及认识论“理论”的观点和认识论资源的观点。最后,该文指出个人认识论的未来研究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提出更整合的理论,并解决有关个人认识论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认识论信念、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拖延不同维度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年级的调节作用,采用分层抽样,对山东省两所大学的1096名一至四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发现,自我调节学习在认识论信念与学业拖延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认识论信念与学业拖延问题/学业拖延降低期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较高的认识论信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降低学业拖延程度,较少受学业拖延问题的困扰。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认识论信念的积极作用倾向于降低。结论:年级因素在“认识论信念→自我调节学习→学业拖延”中的调节作用机制对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认识论信念的层次划分,实际上反映了研究者对于认识论信念本质和结构的认识。研究者们对于认识论信念的认识,随着一般领域——特殊领域——特殊主题的层次之分而逐渐深化。他们普遍认为,当学习者身处特定的学习情境时,与之相对应的不同层次认识论信念则被优先激活。但是,对于不同层次认识论信念之间的内部关系、发展顺序和作用途径,相关研究仍然需要不断扩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篇章阅读中信息加工的研究一直是文本心理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几年,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型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大。与先前阅读加工观相比,动态理解观整合了阅读的即时加工和延时表征以及两者之间动态的相互关系,并试图捕捉篇章中的每一概念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激活情况。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阅读加工则不像以往的研究方法都需要利用被试的实际阅读反应,在阅读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计算机模型能够模拟出人们阅读中的即时表现和阅读后的记忆内容,模拟的数据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也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文本阅读中简单推理情境下的信息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  莫雷  冷英 《应用心理学》2003,9(4):49-53,28
研究采用动窗技术探讨了文本阅读中需要简单推理情境下的信息整合发生的时机。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证明了在需要简单推理情境下的文本阅读中 ,需要推理的信息整合是即时发生的 ,而不是经过追溯才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支持文本阅读的更新追随假设理论。同时本研究发现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不是以词为单位的。  相似文献   

15.
文本阅读过程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莫雷  王瑞明  何先友 《心理学报》2003,35(6):743-752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问题。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20名。实验材料按照主 人公特征与其目标句行为的关系总体上分为一致与恢复一致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两个目标句,出现在不同位置。实验1主 要探讨阅读过程中背景信息的激活与协调性整合的性质与特点,实验2主要探讨阅读过程工作记忆中前后信息的协调性整合 问题。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个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通过共振激活的背景信息,还是保留 在工作记忆的文本信息,如果与新进入的文本信息有局部的不协调,那么就会产生协调性整合,整合的结果不仅维持了文本的连 贯,而且将相关的信息建构成整体的信息块  相似文献   

16.
文本阅读过程中跨文本背景信息激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雷  曾庆 《心理科学》2005,28(1):2-5
研究文本阅读过程中跨文本背景信息激活与整合模式。实验1探讨被试在阅读分为两个故事的每篇材料时,后面故事的信息能否通过共振激活前面故事的信息;实验2进一步验证读者是否将分为两个故事的材料作为一个文本来阅读。结果表明,被试是将分为两个故事的材料作为两个文本来阅读,并且阅读后一个故事时可以跨文本激活前一个故事的信息。本研究证实了跨文本的共振激活,深化了O’brien等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了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实验材料按照特征描述与目标行为 的关系总体上分为可能、不可能和重新可能三个版本。实验1主要探讨了文章开始部分有明显的焦点信息时情境模 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检验了更新追随假设的合理性;实验2主要探讨了文章开始部分没有明显的焦点信息时情境 模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检验了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的合理性;实验3使用再认探测任务,进一步检验了更新追 随假设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的建构和更新是一个双加工过程,在 自然阅读过程中,读者根据所阅读的信息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信息加工活动,既会有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所支持的 协调性整合,也会有建构主义的更新追随假设所支持的焦点整合  相似文献   

18.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条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王瑞明  莫雷 《心理学报》2004,36(1):15-23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深入探讨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条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实验自变量是主人公特征与其目标句行为的关系,在实验一中有三个水平,一致、协调一致和恢复一致;在实验二中有两个水平,协调一致和恢复一致。实验一采用ANOVA对三种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信息必须与先前的协调性信息有局部的不一致或不吻合是引发协调性整合的充分必要条件;实验二采用t检验分别对出现于不同位置的两个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协调性整合的结 果不仅维持了文本的连贯,而且将相关的信息建构成整体的信息块,文本阅读过程是一个包含流畅性阅读和以协调性整合为重要形式之一的整合性阅读的双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明  莫雷  李利  金花 《心理学报》2008,40(11):1165-1177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自我报告法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具体机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14名。实验1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探讨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只有语义相关上的局部不一致但没有事件相关时能否发生协调性整合。实验2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间探讨文本阅读过程中单纯语义相关没有事件相关时,目标句阅读是否会自动激活跟其有关的背景信息。实验3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和被试的自我报告指标探讨协调性整合是否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即探讨被试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能否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总的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语义相关时可以引发信息激活,但只有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事件相关时才会发生信息整合;另外,协调性整合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不能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冷英  莫雷  吴俊 《心理学报》2008,40(7):788-799
探讨文本阅读中读者追随目标焦点信息建构情境模型的过程。实验1采用“目标启动+目标整合”的方式,探讨读者在显性焦点情况下的阅读是否会追随目标信息更新情境模型。实验2采用“目标启动+目标未整合”的方式,探讨显性焦点下对目标信息进行的追随建构,是发生在目标焦点整合后还是在阅读进程中即时进行。实验2a运用动窗技术,实验2b则采用眼动技术来探讨这个问题。实验结果总的表明,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追随目标焦点信息建构情境模型,并且这种建构是即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