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琳霓  蔡丹  任偲 《心理科学》2019,(5):1120-1126
工作记忆缺陷会影响个体数学能力发展。通过记忆策略、广度、刷新、转换等功能的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改善个体认知功能。然而,工作记忆训练对个体的阅读、数学、流体智力等方面的远迁移效果并不一致。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改善数感、视觉空间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一般技能;也会通过改善语音工作记忆以及空间能力促进数学计算能力,或者通过改善中央执行系统,提升数学问题表征、模式识别、解题迁移、策略选择等复杂的过程,从而促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区分不同数学任务的认知过程,可以获得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迁移效果的进一步证据。今后,神经影像学的证据或许也是未来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提高的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2.
工作记忆训练及对数学能力的迁移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雷江华  王庭照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05,28(5):1120-1126
工作记忆缺陷会影响个体数学能力发展。通过记忆策略、广度、刷新、转换等功能的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改善个体认知功能。然而,工作记忆训练对个体的阅读、数学、流体智力等方面的远迁移效果并不一致。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改善数感、视觉空间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一般技能;也会通过改善语音工作记忆以及空间能力促进数学计算能力,或者通过改善中央执行系统,提升数学问题表征、模式识别、解题迁移、策略选择等复杂的过程,从而促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区分不同数学任务的认知过程,可以获得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迁移效果的进一步证据。今后,神经影像学的证据或许也是未来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提高的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3.
李晴  陈安涛 《心理科学》2018,(6):1318-1324
视频游戏是一类需要借助视听设备并基于一定剧情进行操作的游戏。先前研究大多关注暴力视频游戏对攻击等负面行为的影响,但本文着重探讨视频游戏对个体认知能力的积极影响及内在神经基础,以辩证看待视频游戏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本文对前人研究归纳梳理发现,视频游戏训练能使个体认知能力得到持久改善,同时论述了视频游戏中脑神经基础和奖赏预期对认知能力的调控作用。未来研究应在规范视频游戏训练技术的基础上,用其干预靶脑区以提升个体特定脑功能。  相似文献   

4.
药物成瘾者存在决策缺陷, 并表现出冲动性、风险寻求、奖赏失调、躯体内感信号缺失等特征。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药物滥用导致成瘾者背外侧前额皮层、前扣带回、眶额叶皮层、腹内侧前额皮层、杏仁核、脑岛等脑区受损, 这些损伤是引发其决策缺陷的主要原因。认知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决策能力, 如目标管理训练和正念冥想等可以增强个体工作记忆、促进自我觉察和以目标为导向的行为; 而非侵入性脑刺激则可以直接改变与成瘾者决策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从而提升与决策相关的认知功能。总体而言, 未来认知训练和非侵入性脑刺激在成瘾干预方面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药物成瘾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具有从偶然性用药、规律性用药到强迫性用药的渐进式发展特征。研究提示,药物成瘾存在潜在的个体易感性机制,即在成瘾发生过程中不同个体接触药物后的成瘾风险并不相同,探索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是揭示成瘾易感性机制的重要途径。近十多年来,关于成瘾易感性标记的研究不断积聚。文章从神经认知、神经影像及脑电生理、分子遗传等层面梳理与药物成瘾生物标记有关的证据,试图在基因-大脑-心理-行为的理论框架下,对成瘾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综合阐释,期望为未来研究在探索药物成瘾的候选神经生物标记、寻找临床干预试验的精准靶点等方面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成瘾可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 两类成瘾人群在跨期选择上都表现出高时间折扣率的缺陷, 但也有各自的特异性特征。成瘾人群跨期选择缺陷的神经基础主要集中在评估网络(腹内侧前额叶、纹状体、后扣带皮层等)、认知控制网络(前额叶皮层、前扣带皮层等)和预期想象网络(海马、杏仁核等); 可利用心理训练来改善成瘾人群跨期选择缺陷, 其干预方法包括工作记忆训练、预期想象训练、金钱管理指导等。未来研究应该从成瘾者跨期选择缺陷的认知机制、3个神经网络系统的交互作用机理、行为遗传学以及开发有效的干预方法等方面展开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7.
药物成瘾是指持续使用成瘾药物, 出现耐受性和戒断症状并严重阻碍正常社会功能的精神疾病。工作记忆在调节药物成瘾行为中扮演了中心角色:在神经易感性和易感人格特质基础上, 低工作记忆容量导致危险决策和去抑制性, 进而影响寻求药物和复吸行为。目前的研究基于已经产生成瘾的个体, 无法区别神经易感性、人格特质以及工作记忆缺陷是药物成瘾的原因还是结果; 而且, 仅从认知角度研究药物成瘾的原因, 会忽视该行为受多个因素影响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任务转换训练是提高个体执行功能的方法之一。学者们采用不同的任务范式进行任务转换训练。研究结果发现, 任务转换训练可以降低个体的转换代价、提高其他认知任务的绩效。训练效果可以维持一定的时间。但是, 也有研究未发现明显的迁移效果和维持效果。年龄、其他执行成分的参与度、认知灵活性和策略可能会影响训练效果。任务转换训练可能通过提高个体解决任务设置冲突的能力、提高与任务转换相关的额-顶脑网络的参与程度以及建立自下而上的自动控制来提高个体的转换能力。未来研究应当对现有研究方法和程序进行标准化, 从执行功能整体与分离的结构特征角度看待任务转换训练, 寻找更为灵活的训练手段, 如tDCS技术。  相似文献   

9.
赵鑫  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521-1531
从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入手, 以不同人群为研究对象, 采用活动记忆任务, 从行为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探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可塑性。结果发现, 工作记忆刷新功能具有可塑性。具体表现为, 通过刷新功能训练, 个体在工作记忆刷新任务上的成绩提高。工作记忆刷新功能训练使得个体对刺激的识别能力增强, 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能力提高, 进而促使工作记忆中的更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其它认知功能, 但是, 相对于认知能力稳定以及衰退的个体, 这种迁移效应在工作记忆能力发展个体中的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往研究表明,工作记忆是一个资源有限的系统,但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工作记忆成绩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工作记忆训练是指针对低容量的个体进行针对存储系统或者中央执行系统各成分的训练,以提升个体工作记忆绩效及影响任务相关脑区的活动。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在评估工作记忆训练的效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利用工作记忆训练来改善个体的工作记忆在具体的方法、训练成效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药物成瘾者的感觉寻求人格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药物成瘾具有明显的心理成因,其中,成瘾者的人格特点,特别是感觉寻求人格特质,是导致药物成瘾的重要病原性因素。中脑边缘体多巴胺系统是感觉寻求行为与药物成瘾行为共同的脑奖赏系统,而多巴胺受体的遗传表达至少部分建立在个体执行新奇寻求和药物成瘾的行为上。感觉寻求特质对药物成瘾的作用受环境因素(父母,同伴)调节。文章也评述了感觉寻求相关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针对"相关线索-习惯性用药行为"联结的消退训练,降低渴求感,建立新联结,达到减弱或消退成瘾记忆的目的。探索以"动作消退动作"的方法对成瘾动作记忆进行消退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途径偏向矫正方法对28名男性药物成瘾者开展为期4周的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试渴求感、生理指标、途径偏向效应和Addiction-stroop task的干扰效应量,比较训练前后的指标变化,了解训练的效果。结果:训练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的途径偏向效应没有显著的组间和交互效应,但训练组在训练前后途径偏向效应发生变化,趋向显著性,t=1.26,p=0.071。渴求感在训练组显著降低:t=1.38,p=0.05。Stroop的反应时间呈训练时间主效应:t=4.18,p=0.04。结论:途径偏向矫正消退训练可以改善成瘾者的途径偏向效应和渴求感状况,预示着通过身体动作建立"相关线索-拒绝用药行为"联结替代原有的"相关线索-自动化用药行为"联结,降低渴求感,减弱或消退成瘾记忆是有可能的。未来的研究需要采用更为精确的影像手段进行测试,验证基于动作认知的成瘾记忆消退训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廖素群  郑希付 《心理学报》2016,48(4):352-361
认知重评能有效降低个体对情感刺激的负性情绪体验, 但指导性认知重评在恐惧记忆治疗中效果存在争议。本文将认知重评范式与辨别式条件恐惧反应范式结合, 以效价和US预期值为指标, 探讨指导性认知重评训练对恐惧情绪习得和消退的影响效果。以低认知重评能力个体为被试, 在实验前24 h进行指导性认知重评训练。条件性恐惧任务为期2天, 第一天完成条件性恐惧的习得和消退任务, 第二天完成条件性恐惧的再消退任务。结果显示, 经过重评训练后个体在条件性恐惧任务中的恐惧情绪效价显著较低, 说明认知重评有效降低低认知重评能力个体在急性应激状态下的负性情绪体验。所有被试均成功完成辨别式条件性恐惧的习得和消退任务, 因此重评训练并不削弱个体对危险或者安全信息的辨别能力。但在条件性恐惧的消退过程中, 认知重评指导训练加快了恐惧消退, 且24 h后测得的条件性恐惧程度显著较低, 说明指导性重评提高了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效率, 并减弱了条件性恐惧的消退返回。  相似文献   

14.
强迫性是一种与不顾严重后果的固着行为密切相关的神经心理结构, 大脑神经系统对强迫性行为的调控机制崩溃是导致药物成瘾的直接原因。以往研究对于奖赏系统(中脑-皮层-边缘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已经具有丰富的了解, 但针对药物成瘾的强迫性特征本身以及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了解有限, 尤其是缺乏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特征的系统考察、缺少遗传学研究以及非兴奋剂类药物的汇聚证据。项目拟结合人类成瘾行为的遗传学视角(海洛因成瘾者与其无药物使用的兄弟姐妹对照), 结合神经认知、脑电生理、神经影像等不同层面的方法和技术, 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的外在表征、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与个体差异有关的遗传易感性进行探索, 期在进一步识别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 为探寻潜在的药物或非药物干预靶点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15.
对网络成瘾大学生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辅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中令人堪忧现象,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和研究.本研究试图通过现场实验方法,探索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干预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通过该模式辅导训练,实验组大学生在网络成瘾、自尊、感情与社会孤独、认知情绪调节等方面都得到显著的改善.这表明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辅导模式对矫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工作记忆训练: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不同人群的工作记忆进行训练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个体的阅读能力、智力水平等得到提升。工作记忆的训练还可以改变人类大脑的活动,而且对于特殊儿童临床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对原有的认知理论以及相关理论模型提出了挑战,为工作记忆训练运用于教育、临床治疗等领域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理解工作记忆开辟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改进训练内容、完善训练形式与指标、探索一套与工作记忆缺陷个体临床治疗相结合的工作记忆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7.
工作记忆训练指针对工作记忆各成分进行的训练,以实现个体记忆与其他认知能力的提升。该领域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试图利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个体的数学能力。然而回顾过往的研究,发现研究所关注的数学能力类型、针对的被试人群、使用的方法、结论等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没有系统性综述专门探讨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回顾和数学能力有关的工作记忆训练方式,然后结合元分析,从数感、运算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三个方面,分别回顾归纳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的提升作用。具体而言,尽管研究数量相对有限,工作记忆训练可能有效改善数感,其效应量为中等(Cohen’s d=0.51);而可能无法有效改善运算和数学推理能力,它们的效应量小(运算:Cohen’s d=0.04;数学推理:Cohen’s d=-0.06)。此外,训练目标类型与训练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 个体冲动性在成瘾疾患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 可能成为成瘾行为的潜在易感标记以及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靶点, 但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变化发展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项目拟综合跨成瘾谱系比较、纵向追踪设计、冲动行为干预等研究途径, 采用人格测量、神经认知、神经影像等技术, 首先比较尼古丁依赖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冲动性结构及其在前额叶–纹状体环路的结构功能改变; 然后采用混合分组设计筛选出具有高低冲动性的非成瘾青少年进行连续追踪研究, 考察冲动性对尼古丁依赖与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效力; 并采用认知行为训练, 对吸烟成瘾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冲动干预, 考察行为干预对冲动性水平及前额叶–纹状体环路功能的改变, 以及对不同成瘾行为发展的抑制后效。旨在探索冲动性作为成瘾的潜在易感标记及干预靶点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考察闯入性思维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认知重评的调节作用。以37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闯入性思维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认知重评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闯入性思维和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闯入性思维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3)“闯入性思维—自我控制—网络成瘾”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段受到认知重评的影响;与低认知重评的个体相比,闯入性思维对高认知重评个体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小。表达抑制不能调节闯入性思维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闯入性思维会通过降低自我控制来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而且认知重评会削弱闯入性思维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认知训练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和延缓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衰退。通过总结近7年(2008~2014年)关于老年人认知功能训练的研究,比较训练的有效性、训练效果的迁移和保持,结果表明,大部分实验都发现了积极的即时训练效果,训练效果得到保持的研究以认知控制和综合认知能力训练为主;大部分的迁移都集中在与流体智力联系较密切的认知功能如工作记忆和注意力等上;部分研究探索了认知功能提升的大脑神经可塑性基础。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将行为训练与神经测量手段相结合考察训练效果的迁移与保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的影响,并深入考察认知训练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