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振宏  刘亚  蒋长好 《心理学报》2013,45(5):546-555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认为, 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受其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 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不同。本研究运用情绪图片诱发被试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 采用停止信号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考察了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中性条件相比, 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促进了停止信号任务中Go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中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2)在停止信号任务中, 相对于中性条件, 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停止信号反应时显著缩短; 在任务转换作业中, 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损失和错误率转换损失均显著降低, 而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损失显著增加。因此, 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受其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 即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增强认知灵活性, 提高停止反应与任务转换的速度; 而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增强认知稳定性, 加快停止信号任务中Go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中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 增加了反应时转换损失。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实验一中40名大学生被试分别在高趋近和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完成隐性注意朝向任务;实验二以35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条件下的注意灵活性。两项实验结果表明,与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条件相比,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下个体的注意灵活性降低,实验结果支持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相似文献   

3.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不同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不同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实验采用类比推理的经典四项比例式"A:B::C:D",选择两种有难度差异的类推题目(同形、反义)作为实验任务,用情绪图片诱发情绪,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探究欲求(高动机强度)、愉悦(低动机强度)和中性情绪影响类比推理的差异及脑机制。结果发现:(1)图式生成阶段:N400、P300和LNC被诱发,情绪在LNC上的主效应不显著;(2)类比映射阶段:N400和LNC成分被诱发,情绪在LNC上的主效应显著。LNC幅值:欲求情绪(高动机强度)愉悦情绪(低动机强度)中性情绪。结果表明情绪对类比推理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类比映射阶段。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均会降低推理质量,延长推理的反应时,部分支持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相似文献   

5.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协调性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只有在低动机强度情绪时才表现出情绪与工作记忆类型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会节省自我控制资源,促进自我控制加工。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36名被试(女20名,男16名),采用4种变化强度(5%、10%、20%、30%)的5种情绪面孔(愉快、惊讶、悲伤、厌恶、愤怒),记录被试对左右视野呈现的中性面孔和情绪面孔识别的正确率,考察情绪效价单侧化效应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积极情绪面孔比消极情绪面孔的识别正确率更高;表情强度高的面孔识别正确率高于表情强度低的面孔;女性被试对左视野出现的消极情绪面孔识别正确率高于右视野出现的消极情绪面孔,相反,对右视野出现的积极情绪面孔识别正确率更高。说明在女性被试上出现了效价单侧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我控制资源理论,本研究通过2个递进实验探究自我损耗下积极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实验1采用“非利手写作”任务操纵被试的自我损耗,并诱发积极情绪,以被试在独裁者任务中分配的代币数为亲社会行为的衡量指标。结果发现:相比于低损耗组,高损耗组亲社会行为水平更低;诱发积极情绪能够补偿自我控制资源。实验2在此基础上,诱发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考察自我损耗状态下不同强度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能缓解自我损耗后效。本研究证实了提高自我损耗将降低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诱发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可以缓解该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不同效价度和唤醒度的情绪刺激是否存在动机倾向上的分离模式。实验1要求被试对表情图片的动机倾向(趋近/回避)进行主观评分,发现被试对低唤醒表情或积极表情有更加趋近的倾向。实验2以运动的线索启动动机倾向(趋近/回避),完成情绪词效价判断任务,从内隐的角度考察情绪刺激是否存在动机倾向上的分离模式,结果发现,被试对动机倾向一致的情绪刺激的反应时更快。趋近的消极情绪词比趋近的积极情绪词的N2波幅更大,远离的低唤醒情绪词比趋近的低唤醒情绪词的LPC波幅更大。结果说明积极或者低唤醒的情绪刺激引发趋近倾向,而消极或高唤醒的情绪刺激引发回避倾向。  相似文献   

9.
以复合汉字为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在心理旋转加工中是否存在整体/局部优先效应。实验一检验视知觉中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二考察心理旋转加工中是否存在整体优先效应。结果表明:延长刺激呈现时间直至被试做出反应,在正镜像判断的纯视觉任务中不存在视觉整体优先效应;在心理旋转任务中,大汉字(整体)旋转条件反应时与小汉字(局部)旋转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复合汉字刺激心理旋转加工中不存在整体优先效应。  相似文献   

10.
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线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丽  王振宏  王克静 《心理学报》2011,43(12):1408-1417
运用书写任务与信息反馈方法诱发与信任不相关和相关情绪, 采用信任投资任务和自我报告法研究了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受信者信息与情境线索的依赖性, 即线索效应。结果发现:(1)在不相关情境和对受信者熟悉的条件下, 三种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 积极情绪条件下的投资信任和直接报告的信任显著高于中性与消极情绪条件下; 在不相关情境和在对受信者陌生条件下, 积极情绪条件下的投资信任和直接报告的信任与中性和消极情绪条件下的投资信任和直接报告的信任差异不显著。(2)在相关情境和在对受信者熟悉条件下, 三种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 积极情绪条件下的投资信任显著高于中性与消极情绪条件下; 在相关情境和对受信者陌生条件下, 三种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 积极情绪条件下的投资信任和直接报告的信任显著高于中性与消极情绪条件下, 中性与消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存在受信者信息与情境线索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视知觉组织在整体知觉中的作用--脑损伤病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大脑损伤如何影响复合图形的整体知觉。三例病人脑损伤部位分别在大脑枕区、顶区、颞区、额区及基底节和豆状核。复合图形被呈现给病人和正常对照被试。强迫选择识别等任务表明,当空间相邻性决定局部图形的知觉组织时,病人识别整体性质的正确率高于(ZD和FL)或略底于(GK)识别局部性质的正确率;当形状相似性决定局部图形的知觉组织时,病人识别整体性质的正确率显著降低,而识别局部性质的正确率受到的影响较小。在同样的任务中正常被试识别整体和局部性质的正确率受知觉组织因素的影响很小。这些结果提示大脑损伤对整体知觉的破坏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基于形状相似性的知觉组织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结合数数任务和情绪flanker任务,探究不同认知负载条件下,高低趋近动机对情绪刺激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负载组中,高趋近动机条件下,对积极目标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消极目标刺激;低趋近动机条件下,对消极目标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积极目标刺激。且高负载组中,各条件下的反应大多都显著慢于低负载组。低负载组中没有发现各条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高负载条件下,高趋近动机促进了积极情绪刺激的加工,低趋近动机促进了消极情绪刺激的加工,高负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情绪刺激的加工。  相似文献   

13.
结合数数任务和情绪flanker任务,探究不同认知负载条件下,高低趋近动机对情绪刺激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负载组中,高趋近动机条件下,对积极目标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消极目标刺激;低趋近动机条件下,对消极目标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积极目标刺激。且高负载组中,各条件下的反应大多都显著慢于低负载组。低负载组中没有发现各条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高负载条件下,高趋近动机促进了积极情绪刺激的加工,低趋近动机促进了消极情绪刺激的加工,高负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情绪刺激的加工。  相似文献   

14.
吴彦文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07,39(5):785-794
采用心理不应期研究范式,三个反应时实验检测了心理旋转任务和其他认知操作任务能否并行加工的问题。在每个实验中要求被试快速、系列地完成对高低音的辨别任务(T1)和不同旋转角度的正反像辨别任务(T2),T1和T2呈现的时间间隔运用变化的SOA。结果发现:(1)T1的反应选择对T2的反应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T2上PRP效应显著。心理旋转的操作成绩随着SOA的缩短而降低。(2)在T1上同样存在随着SOA缩短,反应时增加,正确率下降的趋势。T2的反应选择对T1的反应选择同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T2的反应选择对T1的中枢加工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表明当T1的反应选择占据中枢瓶颈时,心理旋转任务和其他认知操作任务在中枢瓶颈中并行得到了有效的加工  相似文献   

15.
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的影响。采用3(情绪体验:中性、积极、消极)×2(行动控制风格:行动导向、状态导向)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延迟匹配记忆任务实验。研究发现,中性与积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 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结果差异显著,行动导向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结果表明,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7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枝玲  施建农  恽梅  方平 《心理学报》2003,35(4):527-534
该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各25名(平均年龄分别为6岁10个月和6岁11个月)为被试,以选择反应、图形匹配、心理旋转、和抽象匹配为基本认知任务,对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作了比较研究。研究者对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超常儿童基本信息加工能力显著优于普通儿童,具体表现在反应时更短,或正确率更高。(2)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信息、加工的差异与任务难度有关,在选择反应和图形匹配任务中,超常儿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常态儿童。而且,在图形匹配任务中,任务难度越大,差异越显著。而在心里旋转和抽象匹配任务中,超常儿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常态儿童。(3)任务的难度无论对超常组被试还是常态组被试的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都有影响,但影响方式不太一样。在反应时上,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两组被试的反应时都明显延长;但在正确率上,则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常态组被试的正确率降低,而超常组被试的正确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即任务难度问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林慧谊  陈京军 《心理科学》2022,45(6):1306-1313
采用心理旋转范式和词汇判断范式,探讨媒体多任务经验不同者,在听觉信息干扰和视听信息整合情境下对图形一致性和真假词的判断表现。结果发现:(1)以判断图形一致性为实验任务,在无声和低音干扰条件下,低经验组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高经验组,两组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在高音干扰条件下,高经验组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低经验组,正确率则没有显著差异。(2)以真假词判断为实验任务,对真词的判断,在三种听觉条件下,高经验组在语音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最短,与低经验组无显著差异,但正确率显著高于低经验组,与另两种听觉条件没有显著差异;低经验组在语音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另两种听觉条件,正确率则显著高于无声条件,与不匹配条件差异不显著。对假词的判断,低经验组在三种听觉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高经验组,正确率与高经验组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媒体多任务经验丰富者相比经验缺乏者受到任务无关的纯短高音干扰的影响要小一些,在需要视听通道语义整合的加工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复合字母刺激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字母材料结合正镜像判断任务,首次揭示了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一延长复合字母材料的呈现时间,检验心理旋转实验常用的正/镜像判断任务中的视知觉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二将实验一的复合字母材料旋转一定角度,考察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结果发现:(1)延长复合字母呈现时间后的字母正镜像判断任务中,被试判断大字母和判断小字母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大小字母是否一致对大字母判断和小字母判断的影响无显著差异;(2)在排除了视知觉的整体优先效应存在的情况下,发现心理旋转加工中存在明显的整体优先效应,大字母(整体)旋转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小字母(局部)旋转条件下的反应时;(3)旋转角度一致性对大字母旋转和小字母旋转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无显著影响,表明心理旋转的整体优先效应模式可能有别于视知觉加工的整体优先效应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梅  郭德俊 《心理学报》2008,40(3):301-306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积极情绪图片所诱发的情绪状态对任务转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任务是数字分类任务,分为保持和转换两个阶段。首先要求被试对靶刺激形成一定的习惯化反应,然后改变任务要求。实验1以53名大学生为被试,分别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条件下完成任务,发现在与中性条件相比时,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消极情绪延缓任务转换。实验2以37名大学生为被试,增加了一种转换条件,考察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的心理原因,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因偏好新异刺激而促进任务转换  相似文献   

20.
李彩娜  孙颖  拓瑞  刘佳 《心理学报》2016,(8):989-1001
采用两个实验探讨了安全依恋启动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考察了特质依恋风格的调节效应。实验1采用回忆书写任务启动安全依恋,采用3(启动分组:安全依恋启动,积极情绪启动,中性启动)×3(目标词类型:信任相关词,信任无关词,非词)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不同启动分组对信任词汇反应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积极情绪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相比,安全依恋启动能显著提高信任的词汇决策反应时,特质依恋焦虑起调节效应。实验2采用被试间设计,考察安全依恋启动对信任博弈任务中信任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安全依恋启动组被试在信任决策中分配的金额显著高于中性组被试,特质依恋焦虑起调节效应。研究结果验证了安全依恋对人际信任的"拓延–建构环"效应,对于促进社会信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