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放  王一博  邢锦涛  郑雪 《心理科学》2018,(5):1178-1184
通过网络抽样法对405名年轻男同性恋者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年轻男同性恋者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并探讨内化同性恋嫌恶和应对自我效能感在其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年轻男同性恋者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2)内化同性恋嫌恶、应对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3)应对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理论和乐观的保护性作用的视角下,采用问卷法对12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自尊;(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够直接负向预测自我概念清晰性,还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受到乐观的调节,相对于乐观水平高的个体,间接效应在乐观水平低的个体中更为显著;(4)此外,在乐观水平高的个体中,上行社会比较对自尊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都不显著,但是上行社会比较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仍然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自尊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维护与促进个体自我概念健康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自我同情的“利他”心理机制,研究1采用自我同情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5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自我同情正向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2)生命意义感在自我同情与亲社会行为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在自我同情与亲社会行为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自我同情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研究2采用干预法对被试的自我同情进行为期7天的干预,结果发现:随着自我同情水平的提升,被试的亲社会行为也显著提升。该研究揭示了自我同情影响亲社会行为的潜在心理机制,对自我同情的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142名在校大学生、170名在职夜大学员和200名临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生命意义体验预测未来取向应对的潜在机制。第1个时间点测量生命意义体验与正性情绪,第2个时间点测量积累资源与未来取向应对。三个样本的结果表明:(1)生命意义体验与未来取向应对显著正相关;(2)生命意义体验通过积累资源的中介作用预测未来取向应对;(3)生命意义体验通过正性情绪与积累资源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未来取向应对。本研究证实,生命意义体验能够促进个体进行资源的积累以及对未来应激事件的压力应对,体现出生命意义体验在不同年龄段群体中的适应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101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意义寻求在自我反思与智慧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生活事件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自我反思显著正向预测智慧;(2)意义寻求在自我反思与智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意义寻求的中介作用受到生活事件的调节,生活事件调节了自我反思通过意义寻求影响智慧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自我反思对智慧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亲子依恋、自我概念与大学生自我伤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四所高校562名大学生为被试,检验了亲子依恋、自我概念与自我伤害之间关系的三种模型,以讨论其内部关系。结果表明:1)父子依恋和自我概念、母子依恋和自我概念均对自我伤害行为具有保护作用,支持了累加效应模型;2)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通过自我概念的部分中介作用对自我伤害产生间接影响,支持了中介效应模型;3)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对自我伤害的保护作用在低自我概念组中明显,支持了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排除假说。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基于自我差异理论与自我验证理论探究自拍照编辑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采用自拍照编辑问卷、线上自拍照积极反馈问卷、一般自我概念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5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自拍照编辑的频率、积极反馈、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自拍照编辑的频率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影响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通过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通过积极反馈及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3)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在自拍照编辑的频率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自拍照编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女大学生健康使用社交网站及社交网站的功能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文版),测量了429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创造思维,并对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父亲温暖、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创造思维,父亲惩罚、严厉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创造思维,母亲教养方式与之呈现出相似的预测模式;(2)自我概念在父亲惩罚、严厉与独创性间起中介作用;(3)在自我概念的三个维度中,只有自我认同在父母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与创造思维间起中介作用。作者着重探讨了父母惩罚、严厉,自我概念与创造思维的关系以及对父母教养子女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在感恩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感恩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吉林省3所高校大一到研三的10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感恩、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三者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且三者分别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感恩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含了两条路径:通过生命意义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和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感恩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预防及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我差异理论,在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和游戏化身认同的视角下,采用问卷法对42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现实-理想自我差异(AISD)对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化身认同、沉浸感和游戏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2)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对化身认同和游戏成瘾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不仅可以通过化身认同的单独中介作用,还能通过化身认同和沉浸感的序列中介作用对游戏成瘾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游戏化身在成瘾者的自我概念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为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通过分析成瘾者对游戏化身的认同,了解其现实和理想自我的特征,并改善其对现实自我的接纳和认同,从而预防和控制游戏成瘾。  相似文献   

11.
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永恒追求。东西方的理论均认为意义源于个体内在的自我结构,即自我概念。为了验证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对68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现场实验结果显示,控制生命意义基线水平和正负情绪后,自我概念仍显著预测生命意义;且自我概念提高组的生命意义得分显著高于降低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在高、低生命意义词汇记忆任务中,相比于低生命意义词,自我概念提高组对高生命意义词的再认率更高;相比于高生命意义词,自我概念降低组对低生命意义词的再认率更高。这些结果均表明,自我概念影响生命意义。结果暗示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强大的内心才是个体生命意义构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study conc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cept clarity, religiosity, and well-being, 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influence of religios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cept clarity and sense of meaning in life and self-esteem. Self-concept clarity was found to be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sense of meaning in life and self-esteem; intrinsic religious orientation was found to be a predictor of sense of meaning in life, while the quest religious orientation was a predictor for self-esteem. The cross-products of self-concept clarity and intrinsic religious orientation were found to be related to the sense of purpose in life, which would point to religiosity being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cept clarity and sense of purpose in life. The cross-products of self-concept clarity and quest religious orientation were found to be a predictor of self-esteem, which indicates a mediating effect of this religious orient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concept clarity and self-esteem.  相似文献   

13.
意义疗法是以存在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构建个体生命意义为目的,实现生活正负两极性的动态平衡,从而解决其心理困扰获得心理治愈与成长的一种整合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起源于Frankl意义学说的意义疗法是通往人类美好生活的路径,它源于对苦难生活所隐含意义的本质认识。在理论上,意义疗法以意义定向看世界为中心,以意义管理理论和双系统模型为支架; 在方法上,为保障意义获得,应遵循8个基本问题和12条原则,充分发挥意义源的作用,实现意义获得的双路径统一; 在技术上,灵活采用趋向性(PURE)策略、回避性(ABCDE)策略、以及双视角双通道策略或其它策略的整合。意义疗法因包含了精神成分而超越了心理动力学和个体心理学等传统心理治疗方式。未来研究还需明确意义疗法整合了哪些流派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细化意义疗法主要的技术与策略的操作步骤,考察成熟幸福感量表在中国文化下的适用性,以及充分整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检验意义疗法在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冲动性特质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对63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校园排斥在冲动性特质与高中生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特质经由校园排斥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受生命意义感的调节,随着生命意义感的增加,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效应逐步减弱。冲动性特质可以通过校园排斥增加高中生自杀意念强度,而生命意义感能有效降低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我调节学习模型的视角,探究正念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调查863名高中生。结果表明:(1)正念对高中生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正念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独立中介作用及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倦怠。因此,正念可以负向预测高中生学习倦怠,提升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可以缓解高中生学习倦怠,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Previous terror management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mildly depressed participants show a greater increase in worldview defense in response to reminders of their mortality than do nondepressed participants. Because the cultural worldview is posited to provide a meaningful conception of life, we hypothesized that mildly depressed participants who defend their worldview in response to mortality salience (MS) would increase their perception that the world is meaningful. A preliminary study first examined the Kunzendorf No Meaning Scale as a measure to assess perceptions of meaning. In the primary study, mildly depressed and nondepressed participants contemplated their own mortality or a neutral topic, evaluated two targets in a manner that either allowed them to defend their worldview or that did not, and then completed the Kunzendorf No Meaning Scale. As predicted, mildly depressed participants who had the opportunity to defend their worldview in response to mortality salience reported greater meaning in life than did mildly depressed participants who did no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efend their worldview, or mildly depressed participants not exposed to mortality salience.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depress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Meaning in life is an important construct for psychological theory which has received littl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partly because of uncertainty about measurement scal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ree scales to measure meaning in life, the purpose in life (PIL) test, the life regard index (LRI) and the sense of coherence (SOC) scale. Results suggest that meaning in life can be regarded as 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with meaning able to be attained in several different ways. Oblique factor solutions were accepted, and higher-order analyses conducted for all three scales. A general second-order meaning in life dimension was identified only for PIL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scale may be the best general measure of the construct. It is concluded that further work should be undertaken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dimensions of meaning in life.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一般自我概念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三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一般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能为社交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发展自我概念与提升生活满意度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了控制感、自我认同、对政策支持的感知等因素如何影响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通过对300多名来自北京、香港和台北的老年人的调查,发现控制感和政策支持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显着,二者不仅主效应显着,同时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政策支持在控制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高政策支持感增强了控制对生命意义感的正向作用;自我认同在控制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对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与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