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前有一位母亲携着他的幼子,向西盎山上天主的圣殿走去。她是哀尔加纳的妻子亚纳,那幼子就是撒慕尔,他们两人祈祷着拾极登上圣殿的台阶, 到达以后,母亲便转向大司祭赫利说: “我主,我求你!我主,望你长寿!我就是曾在这里,在你旁边祈求上主的那个妇人,那时我曾为这个孩子祈求,上主赏赐了我向他所祈求的。所以我要把他献于上主,他的一生岁月是归属于上主的。”(列王纪一1:26-  相似文献   

2.
泥沙 《天风》2005,(2):6-7
经文:林后12:8-9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是人们心情最为激动、最为开心的事情。对此,基督徒也然。但作为被主呼召做他福音事工之仆人的我们来说,最让我们喜乐与愉悦的事,莫不过用心数算主恩典的时候。正如《新编赞美诗》237首副歌所说的一样:"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主的恩典都要记清楚。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必能叫你惊讶立时乐欢呼。"圣经中"恩典"一词就多达57处之多,应该说恩典是所有基督徒所向往的。因为"恩典"二字在原文中有祝福、福气、拯救、恩宠的意思。主的恩典是我们作为主的仆人力量之保证。相反,倘若一个主的仆人或基督徒在其信仰生活中感觉不到主恩典的存在,显然他(她)的信仰是没有实际内容的。无数主的仆人有旺盛的侍奉热忱,在圣工中任劳任怨,一生无怨无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们呢?就是他们始终不忘记临到自己身上主丰富的恩典。  相似文献   

3.
我的母亲     
雷荣恩 《天风》2017,(5):43-44
<正>我的母亲陈爱灼是一位平凡、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在我的心中,却如家后面的大山一样崇高,家门前的大海一样伟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的那段岁月里,信耶稣的父亲在劫难中不幸离世。我们家庭也受到牵连,母子相依为命,靠着主的恩典活了下来,母亲为养活我所付出的牺牲,超出常人百倍、千倍……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眼泪     
施比受 《天风》1995,(12):25-26
母亲,一生坎坷,多遭患难。从我懂事起,不知道有多少次听到她哭泣的声音,看到她掉泪的情形。母亲的泪在我的记忆中特别深刻。 第一次听到母亲的哭声是在37年前。当时,礼拜堂被关闭,我们一家六口被赶出了礼拜堂,一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后来借住在一位主内弟兄的两间房里。最初的每一夜。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曾浣凌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抗战初期在澳门培英学校任教时,母亲最初接触到基督教。不久后她接受福音受洗归主。从此,侍奉主就成为母亲一生的目标。从抗战期间在重庆开始为基督教女青年会工作始,直至“文革”后被请回基督教全国三自协助推动教会事  相似文献   

6.
母亲     
母亲今年七十岁,她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勤劳、善良的一生将永远影响着我! 母亲对儿女特别关心照顾,尤其在神修生活上,为儿女们立着善表。母亲常年如一日进堂、无论天气如何。每逢教会节日,她更忙了,外地来的教友多,母亲为  相似文献   

7.
一、儿女是主所托付给我们的产业,要靠主恩典,忠心地照料。 蒙主怜悯,我一生下来,妈妈就把我抱到主面前:“主啊,求你使我儿爱你更深,比我们夫妻更爱你,我不求他们世上亨通,只望他们一生爱主。”长大  相似文献   

8.
万立成 《天风》2008,(9):39-39
在遥远的大西北内蒙临河区,有一位非常爱主的老姊妹,她就是四位神学生的母亲--李翠芹.她从小就跟母亲信了耶稣,跟随主60多年,经历了"破四旧,立四新"和"文化大革命",却没有被那些浩劫吓倒,因为她深知主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盾牌,更是我们的拯救者.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2)
正圣经主要用两门古典语言记录,旧约是希伯来文、新约是希腊文。回忆起在神学院学习圣经原文的心路历程,不禁思绪万千。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得蒙上主恩眷,我能有学习圣经原文的机会。这两年,希伯来文课上领受的恩典何等丰盛,每堂课上都有平安的祝福。上帝为我们预备了一位好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她总是耐心地教导、鼓励我们。她的授课新颖有趣,不时通过唱歌让我们身心乐在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信箱     
怎样才能上神学院?编辑部同工:您好! 我是主内弟兄,志愿一生事奉主! 自从信靠主耶稣以来,我常常为许多教堂缺乏传道人而心急如焚,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蒙主的恩典,得主赐的智慧,登上讲坛,传扬福音,荣神益人啊! 但眼下的我,虽然对主大有热心,却少有能  相似文献   

11.
张永泉  茹雪 《天风》2015,(4):58-59
我的母亲贾青云是一位虔诚侍主的基督徒。她谦卑、顺服、温柔、忍耐、良善,从不张扬自己。她就像无花果树,只结累累硕果,从不开炫耀自己的花。她一生虽未站过讲台,却用自己的好行为为主做了美好的见证,她的一生得到了众人的称赞。虽经幽谷,心存盼望,忍耐等候我的母亲于1952年随父亲从河南老家来到陕西省三原县基督教会。父亲是位牧师,我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1966年"文革"开始,当时的三原县是"文革""重灾区",从此我的家便进入了"寒冬"。一夜  相似文献   

12.
孙得胜 《天风》2014,(2):34-35
"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多巴胺40毫克,静滴,五分钟测一次血压","氧饱和度太低,孙医生,要不要用呼吸机","暂时不用,待血压升上去再观察……"贵州某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内,一位被称为孙医生的人表情中带有几分焦虑,与平日的风格稍稍不同,因为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正是他的父亲,而这位患者还有一个更特殊的身份——主的仆人,教会长老。其实我就是这位孙医生,在缅怀家父的日子里,我再一次回想他的一生,数算主的恩典。父亲孙绪谏长老,  相似文献   

13.
孙得胜 《天风》2014,(2):34-35
"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多巴胺40毫克,静滴,五分钟测一次血压","氧饱和度太低,孙医生,要不要用呼吸机","暂时不用,待血压升上去再观察……"贵州某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内,一位被称为孙医生的人表情中带有几分焦虑,与平日的风格稍稍不同,因为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正是他的父亲,而这位患者还有一个更特殊的身份——主的仆人,教会长老。其实我就是这位孙医生,在缅怀家父的日子里,我再一次回想他的一生,数算主的恩典。父亲孙绪谏长老,  相似文献   

14.
说来惭愧,在母亲有生之年,我对她不甚了解,确切地说有许多的不理解。在阅读失而复得的父母四十年代的书信后对母亲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就是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才读懂我的母亲——高毓馨。事情要从一篇真实的报道说起: 是我的疏忽和大意,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把母亲一直珍藏了五十多年与父亲往来的书信流失到了社会上。感谢我主——全能的上帝,是神  相似文献   

15.
邓灵勇 《天风》2009,(10):32-33
2009年5月27日,福建省厦门市杏林高浦教会106岁的杨奖希老姊妹走完了坎坷且充满恩典的人生旅程,安息主怀。出殡那天,从杏林、同安、南山等地教会赶来的弟兄姊妹和老姊妹的80多位子孙们,含泪为一生坚定信仰与琴结缘的百岁老姊妹送别,人们也纷纷传颂着她那非同一般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爱     
林志华 《天风》2006,(16):4-5
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箴23:25)。经文:箴23:25母亲节,是美国宾州费城安娜姐妹发起的。她母亲是一位慈祥、深受信徒爱戴的主日学教师。她含辛茹苦地独自养育安娜和她的盲人妹妹成长,母女三人相依为命。1905年她母亲安息主怀,安娜因失去这样一位情深的母亲悲痛欲绝。她觉得受苦最多,牺牲最大,而获得最少的就是母亲。她向社会各界呼吁,希望能建立“母亲  相似文献   

17.
时间过得真快。母亲离别我已经整整一百天了。2008年2月18日,是我一生中最哀伤的时刻,也是最难忘的日子。傍晚18时15分,母亲走了,离我而去了,她是在恋恋不舍中,轻盈的走了,我知道母亲走得虽然急切,尽管难舍人世。但经历坎坷的一生铸就的刚强会令母亲从容而去。母亲为什么会走得那么快?因为母亲已近80岁了。天主看她在世上立了不少功劳,已经很累了。所以召叫她到天堂上去和他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小年出生之后,我时常想:作为母亲,最需要给孩子的,是什么?那一年,我有两位朋友因癌症去世。都是女性,都是70后,一位38,另一位37。都是单亲母亲,孩子分别是15岁与8岁。一位是肺癌,另一位是乳腺癌。有一位,和我曾经走得很近。她20岁结婚,26岁就净身出户,无家可归,带着三岁多的女儿在几个妹妹家轮流借住。她  相似文献   

19.
奇妙的恩典     
赵志恩 《天风》2008,(12):42-43
这个题目在赞美诗中常用“奇异恩典”、“奇恩无边”、“赦罪恩典”、“拯救洪恩”,及“主恩无数”、“主恩最奇妙”等词条。基督徒的姓名中也常带有“恩”字,例如志恩、得恩、承恩、恩赐、甚至直接叫恩典为名字的也有。  相似文献   

20.
正四年前,新生中有一位女生,名叫"苗苗"。这个夏天,苗苗和她的小伙伴们就要毕业了。他们刚入校的时候,我在早祷中分享"在恩典中成长"。赞美诗《奇异恩典》的作者约翰·牛顿,根据《马可福音》的一段经文,将基督徒生命成长,分为"苗的恩典"、"穗的恩典"、"子粒的恩典"几个阶段。三个意象取自《马可福音》:"地生五谷是出于自然的:先发苗,后长穗,再后穗上结成饱满的子粒。"(可4:28)苗的恩典属灵生命成长之初,如同刚萌芽的幼苗,一切都是新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