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信仰对于民间美术的产生、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民间信仰是民间美术发展背后的强大的民俗文化力量,同样民间美术对民间信仰也有反作用。研究民间信仰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对于了解民间美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中,那些位列仙班的神祗人物往往会吸收古代民俗信仰、国人生存意愿、大众审美理念等多方面有益元素以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从而塑造和产生出独立于传统道释人物造型之外属于民间信仰中民众膜拜的"万应之神"。畅行数百年的"皖北三绝"中的天长天官画与灵璧钟馗画结合了民间木版年画、门神画等相关艺术类型的表现特征,如此在不同地域的民间绘画中赏析神祗的艺术表现,及其背后的民间俗信便会对当地民间愿景、民俗审美情感以及民间绘画艺术的理解与挖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生殖崇拜文化是民间美术的基本文化内涵之一,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且与民俗与民间美术交叉、互渗。民间美术中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偏向于个案研究,有利于深度地解析民间美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道教斋醮科仪与民俗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史籍、道经、笔记、小说、方志的有关资料,对道教斋醮科仪与民俗信仰的关系进行了纵向的考察,侧重探讨了民间岁时节令中的斋醮习俗,道教神仙节日的斋醮活动。认为道教在民间频繁的斋醮活动,是道教与民俗信仰结合的重要途径。道教斋醮与民俗信仰结合的根本原因,在于斋醮能够满足民众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5.
剑川石窟周边的白族社会,一直保持着对石窟的崇拜与信仰。当地白族民间许多民俗活动,其实是来自对石窟的崇拜,并植根于白族佛教信仰传统之中。白族社会中许多看似“民间”的习俗,大多渊源于佛教密宗信仰。宗教信仰演变为民间习俗,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6.
戏剧艺术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是一个跨学科话题,也是一个文化人类学话题。城隍信仰遍及全国,祭拜城隍老爷的民俗氛围自古浓厚,与之相关的戏剧文化事象也相当丰富,为研究者不可忽视。结合历史文献与当代田野,深入考察城隍信仰与民俗戏剧之间的关联,并在百年回眸中就其随时代社会变迁而升降起浮的命运进行透视,由此反思文化遗产及民俗艺术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以民俗学作手段对中原曲词文学中的信仰民俗进行研究阐释,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与评价当今中原地区民间仍流传的种种千奇百怪的民间信仰仪式和习惯,提高广大民众的精神文明素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探究民间美术在平面招贴中的应用方式,并基于民间美术在平面招贴中的应用法则,探究民间美术的形式与内涵、图形与色彩等方面在平面招贴中的具体应用,能够在平面招贴设计中应用民间美术在创新中找寻出更加适合的结合途径,利用巧妙的设计手法将"传统"与"现代"无缝衔接,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民俗符号,帮助平面招贴设计在学习西方表现形式的基础之上有所升华。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民俗文化和民间信仰的地位与作用"是民俗学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三年来,浙江大学和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省内学者和民间人士对浙江省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信  相似文献   

10.
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李玉昆广泽尊王是闽台和东南亚颇有影响的神。本文根据地方文献等有关记载,论述了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广泽尊王的职掌、广泽尊王的民间传说与民俗诸问题。认为对当前民间信仰应正确引导,发挥民间信仰对联络乡谊亲情,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作...  相似文献   

11.
羌人信奉"万物有灵",除了众所周知的白石崇拜,神圣或灵异植物信仰亦体现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考察羌族民间信仰可知,杉树尤其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圣植物;杉木崇拜在尔玛村寨民俗中可谓无处不在,跟其族群生活、族群传统以及族群观念有深层次关联。结合文献与田野、历史与现实,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解读之,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西部民族迁徙走廊上的羌民族及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河南民间美术内容丰富、造型古朴、色彩明丽,富于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各类民间美术样式与地域民俗相辅相成,成为河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相似文献   

13.
姜庆莹 《美与时代》2016,(10):114-115
民俗艺术是我国民间存在的具有地方风土人情的一种美术形式,看似大俗的民间艺术,被艺术家加工后变成一种大雅的艺术形式。民俗美术的出现对中国文化传承起着促进作用,并且对中国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民间信仰固化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文化,如流传的故事、场所神祇、碑牌、题字、壁画,乃至选址、民俗活动、文物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传承的强大惯性。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温州民间信仰历史久远,社会基础深厚,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6912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民间的文化生活、信仰表达中,狐狸或言狐狸精是一个独特且典型的存在。历史长河之中,狐仙信仰层层沓沓,流脉相因,有唐一代堪为典型。"无狐媚,不成村",民间狐狸崇拜繁盛,而且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狐的"雌化",即狐狸精与年轻女性形象的贴合。本文拟对唐狐形象的雌化或女性化问题进行分析,在观照文化史研究范式的同时,呈现唐代社会风俗变迁的历史真实,发掘其民间信仰之民俗与信仰表达的双重面相。  相似文献   

16.
论民间信仰的和谐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本文所说的民间信仰是指:长久在中国社会广大基层民众中流行信奉的有宗教内涵(即信仰超自然神秘力量)而又形成传统、融入民俗的信仰形态。它既不像正统宗教那样有  相似文献   

17.
城隍神是中国民间颇有影响的城市保护神。本文根据史藉文集、笔记小说、道教经典的有关记载,对城隍神信仰的由来,城隍神的职掌、城隍神信仰与民俗,城隍神信仰与道教诸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述。还对城隍神信仰的变迁,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水陆画是供举行水陆法会时使用,它既是宗教绘画,又是民俗艺术。本文通过对毗卢寺水陆画的宗教文化与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初期三教融合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并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融为一体,民间艺术家们正是借助宗教题材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念。因  相似文献   

19.
在旧时,祠堂主要是用来祭拜祖先的场所,是全族人的中心。它吸收了当地民间建筑形式的精华。如今,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川北祠堂已经逐渐颓败。一个地方的祠堂却仍然能够体现出当地人对宗族、道德、伦理、生活的观念,蕴藏民俗道德、族群、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莆田市民间信仰门类繁多、历史悠久,与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华侨社会渊源深远,又与佛教、道教及民俗活动交融,形成了多元的历史文化现象。做好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工作,在团结信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各级党委、政府立足早部署早落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间信仰社会治理新模式,注重落地见效,取得一系列成果, 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