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按通常的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近期,魏小萍研究员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的角度,发表了数篇文章,[1]对这个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提出很重要,也很有意义,使人感觉耳目一新。但总的看来,魏小萍研究员的观点的文本根据尚有不足,特此提出并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当前学术界正在讨论的一、问题。有的同志提出国家政权、军队、法律制度等属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仅仅指哲学、宗教、艺术、法律、道德等观点。许多同志对这种看法,提出了商榷。现在我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有关同志。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个观点近年来受到质疑。于乔提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才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参见《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新探》,《河南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张云勋主张用“社会物质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这对范畴作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参见《略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兼与邹永图同志商榷》,《学术研究》1981年第3期)。朱青君在来稿中则提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物质生活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关系。兹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明确回答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上层建筑的两个部分——政治的上层建筑和思想的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也有新阐述。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及《致约·布洛赫》中指出:政治法律制度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政治法律制度的反映。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指出:“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也就是说,思想的上层建筑决定政治的上层建筑,政治的上层建筑适应于思想的上层建筑。恩格斯和斯大林的论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上层建筑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5.
自从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提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构成的观点以来,在很长的时期里,学术界没有重视社会意识的结构问题,只是满足于指出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70年代未以来,我国学术界普遍注意到并且接受了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两层次结构的观点,并复述着他的主张:社会心理是直接反映社会存在的,思想体系是在社会心理基础上产生的。近年来,有人提出,社会意识是三层结构:除同意普列汉诺夫的高低层划分之外,认为还有一个中间层即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转  相似文献   

6.
政治伦理的现代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传统政治伦理的致思取向和研究视域 对政治伦理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受到政治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关注.由于政治伦理这一问题涉及政治和伦理两个概念,因此,在政治与伦理的关系上,一直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和伦理是对立的,二者互不相容,它们之间没有内在的一致性.如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认为,政治的内容就是"法"、"术"、"势",道德不仅无用,甚至有害,可以为了政治的目的不择手段;在西方,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马基雅维里是政治和理论"对立论"的典型代表,把他称为政治上的"非道德主义者"、"邪恶的导师",认为他向人们推荐了一种政治上"不道德的实践".[1]西方现代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应该是一门能对政治现象进行充分定量,像数学和逻辑学一样精确说明各种政治关系和规则,从而排除政治中的"价值观念"、"价值喜好"的科学;还有一些政治家认为,在政治生活中,对伦理规范应持实用主义的态度,允许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采取一切非伦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于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问题,至少在国内有两种带有普遍性的观点。一种是较为偏激的观点,认为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对立的,逻辑思维妨碍创造性思维;另一种是较为温和的观点,认为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不相干,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在谈到这两种思维的关系时,人们往往褒创造性思维而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问题,有待深入系统的研究,作为初步探讨,本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波普认为,抽象的哲学认识论并非远离政治的;恰恰相反,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认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是相互影响的。他赞成罗素的看法,认为否认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可以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波普宣称他的认识论观点和他的自由主义政治信念是密切关连的,而且这一关连又是自觉的。他在《自传》中写道,他的自由主义政治信念是促使他发表《科学发现的逻辑》的部分原因,而其后发表的政治哲学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和《历史决定论的贫乏》)则是从《科学发现的逻辑》“生长”出来的。下面介绍波普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9.
对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哲学界长期流行的观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两大类,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全部社会历史现象也不外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大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最基本的范畴。哲学家们依据对存在(物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传统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只是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等,即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独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历史的主体,即关于人的问题。似乎一提人的问题就把唯物史观拉向倒退,就陷入费尔巴哈抽象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戴家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道德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生活方式或经济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它受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即...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许多哲学原理教材中,每当讲到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学说时,往往只是停留在一般地重复和论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结论上,而没有深入到社会意识现象内部揭示其本身固有的结构和层次;与此相联系,对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方式和途经实现的,也缺乏进一步的探究和说明。这表明对于社会意识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一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在创立唯物史观时,由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用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解释社会历史现象,因而着重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而对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3.
哲学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阶级斗争属于社会存在。如关锋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存在’则是对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和阶级对立及其斗争事实的概括”(《春秋哲学史论集》,第106页)。这就是说,关锋认为阶级斗争属于社会存在。这种提法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9,(4)
古希腊学者在构建国家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学说时,就开始研究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必然存在性。柏拉图提出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进一步主张人类在本性上是政治动物。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和权利通过联合的共同体得以实现,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自然力量被贬抑为政治力量附属品。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承认人的政治学属性,认为人是无法脱离政治活动而存在的动物。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历史的演化过程后发现,人的政治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根本来源在于劳动的分工和异化。国家的政治关系决定了人的一定本质属性,人的政治性随着政治关系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论最基本的范畴。本文的任务,并不是全面论述这对范畴,而是就学术界关于这对范畴分歧较大的若干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 有的同志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的流行说法,是不科学的”,“它本身不是物质”。因而提出了“社会存在同它的物质承担者的关系”这个命题(《论上层建筑不是社会存在》,载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及某些论著,对社会意识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说清楚,或说得不正确.本文就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社会意识和意识的关系关于社会意识,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规定从原则上说并没有错.但细究起来,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说清楚.第一,“意识”前面和“社会”两字是什么意思?是说意识具有社会属性因而叫社会意识,还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社会存在因而叫社会意识?第二,是否意识就是社会意识?“意识”前面加不加“社会”两字在内涵上有没有区别?按照传统的理论,存在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存在,一种是社会存在,而思维和存在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近代心理学是由資产阶級建立起来的,因之它的基本观点就不能不和資产阶級对人的基本看法有密切的关系。 在启蒙运动时期,資产阶級提出了“自然人”的概念,认为人的一切能力都是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价值观念”范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价值观念”范畴的研究王学川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价值观念的讨论正不断深化。现将讨论中一些颇有争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价值观念的内涵关于价值观念的内涵,大家见仁见智,大致可区分为三类观点。第一类观点偏重于非理性,认为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意志、态度和意向等。具体提法有:(1)价值观念是与主体理想、志向、需要密切联系的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2)价值观念是思维主体所形成的对客体认识的欲求倾向,是对思维材料的取舍标准及思维过程的理想目标。(3)价值观念是反映着人们的追求和向往目标的较为理想的意识。(4)价值观念不是指对价值的认识,而是指对价值的态度,是人们在价值选择、评价、创造中表现出来的取向准则。(5)价值观念可理解为个人的基本态度和根本意向,它们在个人过去所获得的经验和当前要作出的抉择之间起着一种媒介作用,并能简化待处理的问题,能提供对行动的准则和激励,从而指导其行为。(6)价值观念并不反映价值关系,而是反映主体对价值关系的态度的社会意识。第二类观点认为,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主体的理性、自觉的观念形态。具体提法有:(1)价值观念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现象或价值关系的系统看法,是以往价值生活经验积淀  相似文献   

19.
尹继佐在《学习与探索》今年第3期上著文认为,把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现象--道德,概括为“社会意识”似乎是不够的。道德,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和民族传统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十分复杂而又广泛的社会现象。文章认为,对道德作宏观上的分析,这一体系是由道德活动,道德关系和道德意识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0.
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有密切的关系 ,这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承认。以疼痛、弹响、下颌运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颞下颌关节最常见的疾患。既然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关系密切 ,那么 ,咬合紊乱与这种疾病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如何通过科学证据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两者的关系 ?1 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TMD)孰因 ,孰果对于这个问题 ,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最主要的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咬合紊乱可导致TMD ,咬合紊乱是因 ,TMD是果 ;第二种观点认为TMD可导致咬合紊乱 ,咬合紊乱是果 ,TMD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