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元文化主义的悖论——对亨廷顿理论的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夸张地说 ,后冷战时期全球最大的文化事件当属亨廷顿提出的“文明的冲突”论。当然 ,亨廷顿不一定感到幸运 ,因为相当多的人们 (从西方到发展中国家 )把他的理论直接读成煽动“文明的冲突”之论 ,当成冷战思维的新变种。对此 ,亨廷顿大呼冤枉。他为自己辩解道 :“我所期望的是 ,我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 ,将有助于促进整个世界上‘文明的对话’。” (亨廷顿 ,“中文版序”)然而 ,世界局势不幸在按照“文明的冲突”模式发展。 1 999年北约轰炸了科索沃 ,2 0 0 2年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并接着进行了伊拉克战争。在此背景下 ,我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社会发展呈现两大明显趋势:经济全球化;文明一体化。全球化与一体化使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各种文明空前开放,也使同一文明中的各类因子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空前整合。各文化之间的开放和文明内部各因子的整合在文明演进中必然导致的文化现象就是价值冲突。在所有价值冲突中,伦理价值的冲突表现得最为深层也最为激烈。在开放和整合的文明背景下,现代中国伦理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中西伦理的价值冲突和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文明的诸种价值形式之间的冲突。由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以上两类价值冲突又聚合为古今伦理的激烈…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慈善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而现代慈善事业是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为价值取向的.中国走向世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就需要从人类共同的慈善文明中建构通古今融中西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慈善价值观,使其在展现中华文明、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建构的视角指向李荣海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因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绝不仅仅涉及到经济运作方式的转变,它对价值观的建构也提出了相当强烈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5.
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取向马全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出现了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实践向我们提出的迫切需要解...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既不是争夺话语权及同化的问题,也不是消融各自的特色,而是基于和谐在文化差异中分享与互尊。惟有正视这一点,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和思想资源才可能通过与西方经典的相互诠释来与西方文明沟通与交流,并追寻到当今世界根源性精神;进而发现一个为人类理性所能认同的共同的真理与价值标准。恰恰是通过对中西文化元典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文化的冲突不可怕;它是进化的一个条件,但是你必须共同融合才能产生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文化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深刻批判了繁荣的资本主义文化产业表征下的大众文化的控制性和欺骗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转向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大众文化的批判,实现了由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向文化批判的转换。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本质上说仍是生长于资本主义土壤之中,其批判理论由于太过偏重于抽象的文化批判而抛弃了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矛盾的批判,具有明显内在局限性,由此在理论和实践中均逐渐陷入困顿的局面。以此为镜鉴,我们需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文化侵蚀和推销,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张传平 《学海》2006,46(2):15-19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冲击和挑战。市场经济在价值取向上利已和利他的双重特征,以及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突表明,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具有客观可能性和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求我们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自由平等、开放、变革和法治等一般经济伦理观念,而且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实现先进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三重视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转型时期,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样一个相对有限、短暂的历史时空内,蕴含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这三种在西方有着巨大历史跨度的不同的文明类型和因素。这种特殊的历史阶段,展现出中国社会多元化的文化景观。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三种殊异的文化因子,处在不断的交锋、冲撞与整合中,并造成了社会文化的多重矛盾与危机。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生活以及道德观念中的剧烈冲突,就是这一大的文化矛盾的一个折射。因此,要对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基本状况做出恰当的判断,并对其过去与未…  相似文献   

10.
埃及的穆斯林与科普特基督徒共处长达十四世纪之久,双方关系一直比较复杂,既存在摩擦又相互需要,矛盾冲突与融洽和睦并存。二者在信仰层面上确有差异,在某些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有不同,从而引发一系列以宗教冲突为表象的社会问题。但这些冲突与纷争背后还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目前在生态研究方面值得重视的两种思潮。它们在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生态危机的评价方面有共性,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生态问题实质的理解、价值取向等方面有区别。它们对于理解当代生态问题,建构新的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市场经济的文化内蕴邹广文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实施.决非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从社会发展的目标衡量.市场经济的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新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观念,这样我们的实践目标才是真正自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运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实践的内在要求。那么,应该如何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把握市场经济的文化内涵呢,作者认为,1.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视角,既注意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注意分析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育的特殊历史文化环境。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从传统社会问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关系互动模式日益复杂,社会组织规律和社会流动不断加快.文化观念的更新周期也将越来越短,这相应地导致社会系统之间的结构分化不断加剧。在这种结构分化过程中,相应地会产生一些冲突与摩擦,如行为反叛、群体内涵、显性或隐性社会紧张、角色冲突、文化失范等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对社会生活采取有效的调控,这包括由传统社会的人治转变为现代社会的法制,由政治单轨调节转变为法律规范、政治制度、经济准则、伦理道德和文化模式等多轨调节,以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对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追求与维护.然而,自由与平等本身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目标,分别代表着理性主义的不同方面,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知识产权中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追求内在地相互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产权中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主要表现为知识专有与平等接近的冲突、知识垄断与平等竞争的冲突、财产自由与财产平等的冲突.知识产权中自由与平等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无法消除的.知识产权只有根据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努力寻找自由与平等的最佳平衡点,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由与平等.  相似文献   

14.
探究东亚儒学的建构逻辑,不仅要关注东亚儒学的可能性根据,还要关注东亚儒学的建构语境和原则。通过匡正日本学者子安宣邦对"东亚"概念的误读,证成东亚儒学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多元化语境。在这种语境下,东亚儒学必然被建构为一种包含东亚各国儒学的"殊异性"于自身、又具有"整体性"之特质的儒学形态。通过对"东亚儒学"建构中存在的三种互动关系的分析,解析出"东亚儒学"建构中的主要原则。这些原则透显出东亚儒学建构中的实践智慧,为东亚儒者处理各种复杂性思想议题以及自身的系统化和整体性发展,提供了理性指引和规范引导。综合地看,东亚儒学提供了儒学发展的新视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东亚文化认同中一种重要的思想资产,在全球文明对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更好地担承此种责任,东亚儒学应当把建构文明对话的秩序平台,创建文明对话的理性规范,寻求解决文明冲突的话语模式以及确认文明对话的宽容原则之内涵与边界等一系列理论及实践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成为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有此胸怀与视野,东亚儒学必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季中扬  李静 《学海》2014,(6):37-41
城乡文化共同体是维系城乡居民相互认同的文化纽带,包括共享的文化观念、文化符码、文化形象、文化记忆等,其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并为人们在情感上所认同,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化价值取向。建构城乡文化共同体可以破解社会排斥,有效化解来自乡村的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危机,促进新兴城市文化尽可能吸纳、包容乡土文化,包括乡土社会的文化观念、民间信仰,以及可以转化为现代视觉经验的文化符码与民间艺术形象,从而建构一种和而不同的新型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学的思想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图通过对生态伦理学思想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以显示人类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向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文明、进步。生态伦理学的思想方法主要表现为 :整体论——从人类与自然的对立思维模式向整体有机的思维模式的转型 ;最优论——从人类追求效益最大化向追求效益最优化的理性转变 ;双赢论——由单向功利型价值取向向多元互惠型价值取向转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思潮的方兴未艾 ,价值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焦点。近代是一个价值观念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 ,研究中国近代价值哲学的转型及重建 ,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的价值转型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重建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同·异———本体追逐与人格模塑人不仅生活在事实系统中 ,而且生活在以美和善的标准建构起来的价值系统中。本体哲学作为文化的深层内核和哲学形而上的集中体现 ,以最系统、最理论化的形态凸显了人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在这方面 ,近代与古代哲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个人的不同追求和理想。1.同一·异多———不同…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传统与当代道德建构阮纪正儒家文化是一种泛道德主义的文化,它在建构我国古代道德和维系传统社会方面,积累了不少的历史经验。我们知道,伦理道德作为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的。特别是对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民族来说,任何发展都不可能断然地割断原先的传统。但问题在于当今时代我们的社会转型中,文化转型也是不可避免的。儒家文化所规定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精神境界,明显地跟当代社会的走向不符,由此也就产生了儒家文化传统自身的扬弃和超越问题。本文从现代中国思想史上“归宗儒学、…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道德价值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聚焦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学者都把道德价值视为法律的灵魂和生命内核,作为法律得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源头,旨在通过阐释法律背后的道德涵量,探讨法律运作的内在价值基础,建构现代社会“德法交融互动”的良性行为规范机制。由此,东西方文明的成果都成了中外学者考察、吸纳的宝贵思想资源。伊斯兰法文化作为东方智慧的明珠,伦理道德精神是其文明之光,在伊斯兰法律思想体系中,处处闪烁着道德精神的光芒。其中,“以道德为价值基础”的法理精神,“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正义追求,“德法并用、…  相似文献   

20.
基督宗教伦理道德既是欧美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的深厚渊源,又为社会服务和利他助人专业行为提供价值基础,还能广泛深刻影响世人的社会生活模式与行为规范取向.基督宗教伦理反映欧美社会主流文化模式,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奠定价值基础.在社会结构转型与非基督宗教社会处境下,关键是如何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