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灾有大难,大难有大爱,大爱出文学,面对这场空前的地震,我们的文学表现了高尚的情怀.如果说2008年的五、六、七三个月是热得发烫的地震文学的百日阶段,那么经过这一年冷寂的后半年,文坛已经进入了"后地震文学"时代.从抗震救灾的"地震文学"到痛定思痛的"后地震文学",乃至未来的岁月的"灾难文学",惟愿它成为长鸣的警钟悠长地回晌在炎黄子孙的胸腔,回荡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相似文献   

2.
诗词散文大难有大爱地震天灾撼汶川,生死别离转瞬间。华夏儿女同舟济,大慈大爱谱新篇。同心祈祷海内玄裔会鹤鸣,诵经祈祷表同心。天尊应感消灾难,济度众生保安宁。自强不息众志成城气干云,多难兴邦有古训。沧海横流英雄谱,共铸民族复兴魂。端午祝福端午插艾祝平安,驱除不祥灾祸  相似文献   

3.
刘行 《天风》2016,(8):21-22
正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可是,有这么一对普通的夫妻,在大难来时没有各自飞,却选择了携手比翼双飞。他们的感人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这对患难与共、风雨并肩的恩爱夫妻就是林四弟兄与蒋霞美姊妹。林四弟兄与蒋霞美姊妹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下沙镇胡书村人,他们从小在一起长大,不仅同村,且同龄、同信主。两人到了谈婚论  相似文献   

4.
虚实,是就病的性质言,它在辨证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补泻,是就治疗的方法言,它主要是针对着虚实病变而决定运用的.因此,虚则补,实则泻,为辨治的不易大法;补则实,泻则虚,乃辨治确切的必然结果.然而,病变的虚实,治法的补泻,粗略识之,自较易易,若欲辨之准而施之的,亦属大难.兹就阅读文献及临床经验所得虚实补泻诸义,分别汇辑如次,以资辨证论治之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积极健康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对一个民族的存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增进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推动民族发展等方面.民族精神中所蕴涵的才智精华,是指引和推动各民族甚至人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6.
东晋时期道教的终末论(日)小林正美所谓道教的“终末论”(eschatology),其思想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世界将发生巨大的灾难,天崩地裂,恶人灭绝;而善人-─—种民、种臣将得以幸免。大难过后,太平之世到来,这些善人可以见到金阙后圣帝君。此终末论...  相似文献   

7.
过六盘     
汽车跑了几天,终于来到塞上小城泾川。泾川位于陕西、甘肃、宁夏的一个三叉路口上。左拐,过了隆德、华亭,可以到达清朝时期哲合林耶的“水泊梁山”张家川。据说,哲合林耶遭了大难的时候,他们就是躲到这里,终于又壮大起来。右拐,过了平凉、固原,苍苍茫茫、混混沌沌的的眼前,那便是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国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北美的民族史是持续变动的概念框架与大量历史事实不断互动的产物.最早产生的是浪漫主义的民族史,强调事件、伟人和戏剧性;其后的物质主义观点突出经济发展和物质进步;而稍后兴起的职业历史学家把土地、空间等因素同民族历史联系在一起.新世界的观点把新大陆的特殊性视为民族性,把民族历史置于超越民族的框架下.二战以后,北美历史学家试图保留民族的边界,强调民族的内在联系.这种趋势在70年代被关注多样性和碎裂化的思潮取代.90年代,跨民族主义与民族叙事相互结合.北美历史的七种叙述反映并影响了公众观念,动员了民族认同,完成了建构民族、扩展理解和处理信息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从“认同“的概念界定及其嬗变出发,介绍了西方研究者在民族认同的发展、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民族认同与人格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概括了民族认同的一些研究策略.文章最后指出,在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下,民族心理研究,尤其是宏观层面民族认同心理的研究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个涵盖极广的艺术概念,它的内涵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真实性、含蓄性、创造性的特点.因此,把握这些特点,对我们在了解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把握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加深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理解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积家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139-1144
在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杨玉芳研究员和《心理学进展》主编隋南研究员两位先生的共同促成下,《心理科学进展·民族心理学专栏》面世了.作为组稿人,受编辑部之邀,为这一组文章写一个前言. 一 民族心理学研究是心理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在心理学建立之初,冯特就花了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10卷本巨著《民族心理学》(Folk Psychology),内容涉及语言、艺术、神话、社会、法律、文化和历史.冯特将"民族"理解为种族共同体,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一样,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个体心理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民族心理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学研究人的简单心理过程,民族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化是云南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医药文化特质,旨在推动云南少数民族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健康以及弘扬云南民族文化,推动云南经济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建构民族与民族认同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建构民族历史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欧洲的科学历史学为全世界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现代民族历史的建构方式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崛起于欧洲鞍型期(1750-1850).19-20世纪,科学的民族主义历史范式披着浪漫主义、实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主导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建构和历史编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历史学家纷纷尝试批判、取代或超越民族主义的历史叙事.民族的历史叙述不断受到各种跨民族历史视角的侵蚀,不过民族主义范式并未失效,而是与宗教、阶层和种族等视角逐渐融合.当代一些学者主张,历史编纂应该证明认同的连续性变动,解构超越历史的标准和价值观,以抵御民族历史中令人厌恶的糟糕环节.  相似文献   

14.
从普遍联系的角度看,世界上任何民族文化,都有特定的精神价值,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都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特殊贡献.从文化的有机性来看,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构成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民族文化都不可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康庄大道.因此,文化既有民族性的一面,又有时代性和世界性的一面.所谓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反映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人格、国民品性、伦理情趣等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理论表征.它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循化县境内有一处藏族民间神山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共享的圣地,崇信该圣地的信众当中有藏、土、蒙古、撒拉、回、东乡等不同民族.藏语称“阿尼夏吾”,当地穆斯林叫“奄古鹿拱北”.围绕该圣地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相互宽容、共享和谐的特殊地域文化.历史文献及田野调查显示,这一区域内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经过此起彼伏的竞争博弈,最后做到了彼此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笔者提出: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徒之间若能深度了解彼此的民族情感、宗教禁忌、生活习俗等,就能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异.这也是阿尼夏吾神山信仰现象长期延存的内在根源.这一经验对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和谐共处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兵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201-1206
Steele和Aronson (1995)最早提出刻板印象威胁的概念,指出这种威胁使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民族刻板印象威胁表现为个体行为表现下降并影响民族交往.民族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主要机制是工作记忆受损和不认同.通过提供内群体榜样和进行非评价性测试,可以有效地减轻刻板印象威胁效应.未来研究要准确界定种族、族群和民族的概念,考察民族刻板印象威胁与性别刻板印象威胁的区别,研究不同民族的刻板印象威胁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民族精神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际上提出了研究民族精神的概念及其与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民族复兴的相互关系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分别做了概要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我生孩子的喜悦姥姥是第一个知道的。孩子有病的消息姥姥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不想让90岁的姥姥再替我分担这份苦难了,尽管我无论如何是支撑不了的。姥姥把人类不可避免的灾难称之为"天黑了"。姥姥从前说过:"天黑了就是遇上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放弃),是咬着牙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少数民族对中国大一统理论的贡献、少数民族与中国大一统的历史实践、少数民族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构建等四个方面,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政权的历史贡献,少数民族为维护国家大一统而做出的卓绝努力,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建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史实证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不同民族遗传资源研究中"知情同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遗传资源是从事生物学、医学研究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资源.中国不同民族遗传资源是中国最有特色的研究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同民族遗传资源研究项目的开展,应当重视不同民族人类遗传资源领域研究工作中"知情同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