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政治哲学层面上,"认同"具有"归属感"或"身份感"的含义。认同是一种辨识过程,其目的在于确立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的归属。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与他者的比较,力图发现自己与他者有何共同点,又有何区别处,从而达到对"我是谁"即自己身份的一种确认。因此,认同是对于"我是谁"的不断追问过程。通过这一追问,自我可以确认自身的特色,确定自己的属性。与之相对应,国家认同就是在他国存在的语境下,国民所构建出来的归属于自己国家的身份感,即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这个国家,意识到自己具有这个国家成员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学海》2021,(1):150-157
《民法典》将人体脱离物的部分问题划入人格权范畴,但是没有明确人体脱离物何时属于人格这一关键问题。当前有关人体脱离物法律属性的各种观点也都不能提供关于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方案。人体脱离物在现代医学上具有生理功能可维持、脱离人体的原因多样化、存在状态易变等特殊性,传统的将人体脱离物归入单一民事权利的做法难以全面涵盖现代医学背景下人体脱离物所蕴含的法益。人体脱离物在物的属性之外,同时具有人格属性。基于物与人格之间共存与对立的关系,人体脱离物实际处于"可人可物"的待定状态。人体脱离物最终是成为"物"还是被纳入"人格",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人体脱离物本身性质等因素的限制。人体脱离物法律属性的判断规则应从人体脱离物的生理功能、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及医学管理规范等层面展开建构,而进一步的应用性分析表明,基于人体脱离物"可人可物"属性建立的判断规则,对于现实案件争议的解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上文化交流的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文化交流是一种主体际的交流。主体际性表述“我”与“你”、“我”与“他”或“她”以及“我”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文化造就了一定形态的“我们”的群体,而文化交流发生于作为不同群体的“我们”与“我们”之间。于是乎,探讨自我和主体际性的问题就与文化交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而“自我”便成了这一系列问题中首先要说明的概念。对于什么是“自我”,初看起来是最自明的,其实最深奥。谁不知道他自己的“我”呢?谁须臾能脱离他自己的“我”呢?谁说话和行动时没有这样的一个“我”在主持…  相似文献   

4.
探索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谁"的沉思     
鲁坤鹏 《天风》2022,(6):38-39
"谁"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和宗教领域探讨的奥秘,从形而上学中的本体论探索存在的本质,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见识,符合自身逻辑思维,以人类的伦理评判存在的性质,使自己在谁的问题上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以及他人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三十年前,费孝通先生在长期理论思考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开拓性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中华民族起源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多元论和一元论、本土说和外来说等争论作出了进一步厘清和修正,对中华民族由多元朝向一体的历史走向作出宏观概括,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迄今仍显现出强大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未来,你是谁?"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有两个子命题:第一个是"未来,你想要自己是谁?"第二个子命题是"未来,你可以是谁?"我l7岁时,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土木科系。就读土木科系以后,我碰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提供了一个"未来,我可以是谁?"的第二个选项,我接受了她的训练。两年之后,我发现,我开始有一个"未来,我想是谁?"的想法萌芽了。那个时候,学校有一位风云人物叫李骥。有一天,在李骥的乐团练习时,我刚好从外头经过,发现这个乐团鼓手好、贝斯好、吉他好,但是如果能够加进一个  相似文献   

8.
康德哲学的重大理论贡献可以说是其所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因为它开启了对"理性"这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的直接批判。同时,康德哲学是在对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危机和认识论危机的思考与回答中形成的,这意味着"哥白尼式革命"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具有重构形而上学世界观和内在价值取向的意义。然而,这一革命的局限性也正在于先验地将"理性"作为考察问题的根据,意图通过纯粹理性批判对时代的哲学课题作出解答,最终由于对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区隔而未真正脱离主体和客体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由此从根本上忽略了实践活动在认识问题以及传统形而上学中所关涉的自由等问题上的根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把椅子     
正主人擦窗户时,把一把椅子放到桌子上忘了搬下来。结果这把椅子骄傲得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现在在这栋房子里最重要!"他满脸傲慢地说。于是他就吩咐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叫他国王的宝座。一只苍蝇听完他的话,落到了椅子上,说:"既然这是国王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记者,关注家庭健康多年,总觉得也 应该把自己的求医经历写出来,供他人借鉴。我的母 亲八年前突患精神病,这对我们来讲犹如晴天霹雳, 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著名的精神病专家北京天正中 医研究院的张惠教授,自从服用她研制的"舒心健 脑"系列中药后,母亲的病才奇迹般的痊愈了。我在 感叹张教授高超的医术时,也从心眼里感谢"舒心健 脑"系列中药,希望饱尝精神病折磨的患者能早日用 上这样的好药,早日脱离痛苦。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寇德(Lorraine Code)首次发问:"在知识论上,认知者的性别重要吗?"自此以后,有关认知主体的性别与认知活动和认知结果的关系问题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谁知道:从奎因到一种女性主义经验论》[1]、《她能知道什么?》[2]和《谁的科学?谁的知识?》[3]等的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中华书局,2016年,500千字。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6,(3)
正[中国经济网]春节期间,一些农村地区亲朋好友聚会都会摆上牌局,而那些打工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没有其他消磨时间的活动,赌博便成了他们互相攀比的最直接的方式。不少人输掉数万元,甚至输光一年打工钱。过去看村里年轻人谁有本事,就看谁勤快、农活做得好,或念书有出息了。可自从大家纷纷外出打工后,挣钱多少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而牌桌上的"票子"就成为了有没有挣到钱的最直观的"证据"。[随感]辛苦打工一整年,平时连件好衣服都不舍得买,在牌桌上却一掷千金,"宁可榆钱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谁","人何以为人","谁在控制内心"……人类,这本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生灵,却偏偏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机制,对自我的追问也从古至今、绵延不断。故而"存在"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本体论之下的深度反思。走出柏拉图的洞穴,仰望康德的星空,戴上荣格的面具,看向拉康的镜子,千年哲学史不断为德尔菲神庙的箴言做以脚注,却未曾想,一门兴起不过百年的学科悄然而至,跃跃欲试。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正好朋友的老公要出差一个月,孩子住校,我想她一个人在家肯定很寂寞,下班后请她吃饭,吃完饭在我家玩儿。她狡黠一笑:"谁说只有我一个?"我大惊,难道她另有别情?她捶我一拳:"我要回家陪陪我自己。"自己陪自己?"对。"朋友说,平时我们都太忙了,上班不用说,下班还有各种事儿操心。应酬的饭局上,我们扮演各种角色;孩子面前,我们需要努力做个好家长;配偶  相似文献   

16.
正刘同早年就是一"屌丝",高中时他一度写下:"谁的17岁比我惨。"他曾是个"三不理"的人:父母不理、老师不理、同学不理。可到了35岁成了副总裁、资深媒体人、王牌娱乐节目制片人、电影制片人,上了年度作家富豪榜。这一场成功的逆袭从何而来?奇特简历谋好职刘同从师范大学毕业找工作压力非常大,他深知首先要写好、做好简历。他在写简历时动  相似文献   

17.
张蓬 《哲学研究》2012,(3):56-60
<正>近年来,关于"当代中国哲学"应具备怎样的形态的讨论,成为哲学界的热门话题。这个问题的自觉提出,来自中国哲学界对自身存在的历史性反省。高清海先生在《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一文中提出的"中国需要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呼吁,有助于我们认真思考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史》2017,(1):102-102
<正>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中华书局,2016年,500千字。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  相似文献   

19.
梦想,是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期盼和追求.当我们将每个人的梦想汇聚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梦想的时候,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道教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梵二会议讨论的有关问题中,伙伴关系(集体领导)把我们带入了第二个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核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里主要指教宗首席与地方主教们的权威之间的关系。地方主教的权利并非来自梵蒂冈。但是,在讨论这一主题的时候,不得不同时讨论"溯源"一词。而且,讨论伙伴关系,会明确地提到梵二所讨论问题中的第三个问题,即教会的运作方式:专制模式,还是民主模式。伙伴关系在梵二会议上如同一支荧光棒,体现了这三个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