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贡"即藏语对同仁地区的称谓,意为"金色的谷地"。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内,东临甘肃夏河,西连贵德,南接泽库,北与循化、尖扎县接壤,黄河上游主要支流隆务河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6,(11)
正本刊讯10月28日,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总裁、日本净土宗大本山知恩寺法主福原隆善长老率领日本净土宗第203次友好访华团一行22人访问中国佛教协会。学诚会长亲切会见福原隆善长老一行,并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学院授予日本福原隆善长老"中日佛教友好使者"及中国佛学院"名誉教授"荣誉证书。学诚会长表示,福原隆善长老是中国佛教界的老朋友,长期以来,为弘扬日本净土信仰,深化  相似文献   

3.
正树豫务滋,除恶务本"树豫务滋,除恶务本" 是执政纲要,是一条光明的通天大道,为人们擦亮双眼,使人认准目标。"树豫务滋,除恶务本",犹如金枪铁戈或者锋利的刺刀,勇于挑战邪恶,将恶魔除掉。决不允许邪恶逍遥,严防祸及己,殃及国。"树豫务滋,除恶务本",是一种修身之道,是治理的绝招。一个人高尚品德的培育,不可能一朝一夕见效,而是要循序善诱,潜移默化,不断地提高。自古就有"夫子循循然善诱  相似文献   

4.
荀子的正义观与其天道观的关系很少受到学界重视,而高度评价他的天道观以其"天人相分"的无神论打破上天权威。但无神论的天道观恰是造成荀子正义观缺乏超验维度的原因所在:因为他在打破天神权威的同时供奉起人神权威,在抨击"信神的奴役制"的同时又鼓吹"信仰的奴役制"。当虚拟的超验信仰缺失之后,社会正义便丧失了价值独立的坐标意义,于是荀子的正义思想便落入"权威正义"的误区。他以帝王、圣人、师父、礼制、名分世俗的权威作为正义的标杆,鼓吹"隆礼""隆一""隆圣""隆君",构筑了一个无神的权威迷信体系,并以"言隆以为极"的极化思维大力神化圣人、美化君主、鼓吹尊卑、推崇人治、凝固真理,对后世的帝王专制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贺敏 《法音》2005,(5):46-47
本刊讯4月27日至29日,应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佛教大学理事长水谷幸正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兼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陈文尧副秘书长等3人,赴日出席佛教大学新一任校长福原隆善先生的校长就职祝贺会。二十余年来,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日本佛教大学与我会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是日本第一个也是唯一一所与我会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议和持续为我会培养人才的国外大学。该校至今共接收我会派出的留学生、访问学者共9批13人,成功举办了十届佛教学术交流会议。新任校长福原隆善先生对我会也非常友好,是近几年来我会派往该校留学人…  相似文献   

6.
小议修真     
"修真"是道教学问的总枢.对于道门中人而言,修真乃务道第一件大事."超凡人圣,得道成仙",即是修真之果证.故道门常将修道称之为"修真",将修道有成的高道称为"真人"或"高真".如南华真人庄子就称老子、关尹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当代道教两大宗派(即正一、全真)均将"修真"作为立教本旨.可以说,"修真"是涵盖道教全体大用的核心理念.本文拟从"务道原真"、"立教本旨"、"返本开新"三个方面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荀子"隆礼",但又"重法"。他往往将礼法并提,说:"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成相》,下引《荀子》只注篇名)"刑"也就是"法"1。他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就在于礼义和法制,"礼"和"法"是治国的最高原则。又说:"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道》)"至",极,使……成为最高。"至法",使法制高于一切。这是说推崇礼义,使法制高于一切,那么国家就会正常,就会太平。在"礼"与"法"的关系上,我们知道,"隆礼"是荀子思想的核心,礼治主义是荀子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宗教》2023,(10):F0004-F0004
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热贡艺术发源于公元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普贤菩萨》彩唐《文殊菩萨》泥塑夏吾角俗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荀子在继承和发扬孔孟德治、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将孔孟理想化的以德治国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人之性恶"认识论的基础上,强调社会治理、天下统一必须实现"礼"与"法"的有机结合,推行"隆礼重法",即在强调"礼"的教育引导与规范作用的同时,注重"法"的强制规范和约束作用。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对于今天构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儒学无疑是其主导部分,儒家的宗教观对于中国古代宗教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孔子提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孔子把宗教问题提高到了"务民之义"的高度,而"敬而远之"则包含了今天所说的"政教分离"的含义。中国古代佛、道教都很发达,历史上宠佛信道的皇帝不少,但是国家从来没有把佛道教当作意识形态,国家的官方文件没有用佛教术语写成的。而且把国家政策与个人信仰分开,也符合当代社  相似文献   

11.
日本诗人野川隆曾移居到中国东北,从事过援助中国东北最底层贫农的活动,《屯里的圣母》《老头儿的诗》是野川隆的代表诗作,是作者到屯子调研工作时有感于当地农民生存艰难的现状所写的诗,被称为现代日本诗的绝唱。两首诗通过屯里的"圣母"和"老头儿"这样两个典型人物的悲苦命运,透视了当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与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下东北农民的精神面貌与惨痛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于东北农民的真挚的赞美与深切的同情。给凄冷悲凉的心灵带去些许温暖,也给残暴的统治阶级当头棒喝。正因如此,野川隆最终被捕入狱,成为了为中国农民而献身的诗人。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5,(5):60-65
"君子不器"是揭示《论语》中对于"君子"的规定的关键,它昭示了孔子心目中君子的使命应是修德、弘德,而非局限于某些专门的才能。由于孔子对君子使命的这一规定,历史上儒门子弟基于"君子"的士阶层社会特征,认为只有从政和治(儒)学这两条路才是正途,其他如农、工、商、医、卜等等都是"小道"。士阶层是以"务德"为本,不崇尚专门化才能训练的,这与孔子对周代兴衰的反思、与其对政治制度的思考有关。但当受教育人群大大扩充、"君子"概念逐渐下移之后,如果仍然从"务德为本"、鄙视"小道"的角度来理解"君子不器",则会造成空谈流行、"实学"不彰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4)
正寺院,作为佛教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它是僧众的修行道场,也是对外的弘法平台。所以,个人认为寺院发展的重心应该放在"内修外弘"的正务上。因为,"自利利他"是大乘菩萨必备的精神;"内修外弘"是每个僧众的本分与使命,  相似文献   

14.
黄老学是战国中后期主流思想流派,它"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摄名、法之要",对先秦百家思想进行了理性的总结,提炼出"隆礼重法"的治道精神以"一天下"。作为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深受黄老学思想的影响:在本体论上以"道"为基,衍化"天""气""性""礼""法";在认识论上以"虚壹而静"为方法,"解蔽"心灵,以加深对"道""礼""法"的认识;在方法论上以"道治"为基础,衍化出"道法""礼法"等治道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隆礼重法""德主法辅"的治道精神。认识到荀子思想的黄老意,有利于澄清学界对其思想的误读,了断学术纷争,提高对其思想利用的精准度和效率,于现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充未能充分理解韩非子"非儒"的复杂性,批评韩非子"非儒"不当,认为儒者体现了一种无可取代的人文价值,并非无用。其实韩非子并未彻底否定儒者的社会价值,也未彻底否定道德,只不过强调在现实政治领域,儒者的德化措施效果有限,治国应该权衡利弊,用众而舍寡,务法而不务德。王充认定韩非子有"无德之患",正确指出韩非子思想中隐含着滥杀无辜的危险倾向,但同时也忽略了韩非子"法术之士"的人格以及法治理想国所蕴含的道德因素。王充非难韩非子"求奸"过分强调口问而耳闻,与"术意""法意"相违,其实是割裂了"法"与"术"的内在逻辑联系,未能深入理解韩非子的"法治"与"术治"思想。王充思想驳杂,不主一家,具有"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特征,其"非韩"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批驳韩非子的思想,同时也是想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6.
卢怀慎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他的有名却与一个绰号有关,叫"伴食宰相",说白了,就是"陪伴吃饭的宰相"。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沦落到只能陪人吃饭的份儿上,不能不令人觉得有些尴尬。说起"伴食宰相"的绰号,还是有些来历的。当时与卢怀慎一同为相的,还有姚崇。姚崇以"善应变成务"著称,能力超强,深得皇帝的信任。卢怀慎自知能力与  相似文献   

17.
隋唐儒学上继魏晋,下启宋明,气势恢宏,别开生面。它"轻细目而重大义,贱杂家而标儒家",实为承启之中枢。文献作为思想的载体,其多寡流变能如实地反映出思想发展的跌宕起伏。通过对隋唐儒学文献的搜集整理、类比分析,可以探知其经学文献"理乱、务统、开新"和"汇融"的流变大势,以及隋唐儒学发展的兴衰开合。  相似文献   

18.
正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其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写作理念,对后人极具启发作用,其《师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李贺敏 《法音》2005,(7):44-44
本刊讯7月5日下午,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佛教大学理事水谷幸正先生,佛教大学校长福原隆善先生等一行5人,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副秘书长陈文尧先生、张琳先生,常务理事兼北京广济寺监院演觉法师等的热情接待。在谈话中,学诚法师对水谷幸正先生一行在中日关系处于困难的状况下访问中国表示感谢,并希望在中日两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的基础上共同努力,不断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中日友好、世界和平、人类福祉。学诚法师同时对福原隆善今年四月荣任佛教大学校长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日本净土宗及佛教大学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12月7日上午,上海玉佛禅寺于觉群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弘扬宪法精神·加快法制上海建设——2014年玉佛禅寺"宪法宣传周"学习座谈会"。座谈会由玉佛禅寺寺务处主任长春法师主持,玉佛寺全体法师参加。今年的12月1日至12月7日是上海市第26届宪法宣传周。本届"宪法宣传周"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制文化,加快法制上海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