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素性质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个启动实验来探讨词素是否具有比喻意义对惯用语加工的影响,实验1表明,词素存在比喻意义惯用语的加工更快速;实验2表明,词素是否具有比喻意义影响惯用语整词的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词素在惯用语加工中发挥作用,同时是一种真实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2.
徐彩华  张必隐 《心理科学》2004,27(2):407-409
用字判断任务考察单字词的词频和累计频率(字频)的作用。实验一发现单字词有词频效应,词频和词素频率没有交互作用。实验二同时发现了累计频率和词频的作用。结果表明单字词的词素频率被部分累计,其词频和累计频率共同影响其加工,支持了汉语词汇加工的双频作用特点,也为匹配汉字频率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合成词加工中的词频、词素频率及语义透明度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王春茂  彭聃龄 《心理学报》1999,32(3):266-273
通过变化汉语合成词的词素累积频率的方法,考察表面频率和语义透明度对加工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控制透明度时,高表面频率词中存在词素累积频率效应,即词素频率越高反应越快;而在低表面频率词中没有。当控制表面频率,变化词素频率和透明度时,在透明词中,词素累积频率高的比低的加工快;但在不透明词中;这种反应趋势反转了:词素频率越高反应越慢。  相似文献   

4.
惯用语是比喻性表达的一种。对惯用语句法分析导致其字面意义的通达,对惯用语语义分析导致其比喻意义的通达,两种加工存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研究者提出惯用语理解的非建构观点、建构观点和关联理论假说。非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比喻意义的直接提取;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词素发挥重要作用;关联理论假说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寻求词素和整词最大程度的语义关联,以及语用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最优功效。大量研究表明,不能简单的将惯用语加工的心理机制纳入统一模型内,惯用语加工受到材料和语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惯用语理解遵循多种心理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5.
汉语惯用语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积家  石艳彩 《心理学报》2009,41(8):659-675
惯用语是固定表达的一种。非构造观点认为, 惯用语已经词汇化, 惯用语理解是提取过程; 构造观点认为, 惯用语意义是建构的, 成分的字面意义对惯用语理解起重要作用。混合模型认为, 惯用语既有整体表征, 又有成分单词表征, 二者都可以成为表征和通达的单元。通过三个实验, 考察了汉语惯用语的产生机制。实验1考察在惯用语产生中是否存在整体表征和成分表征; 实验2考察在惯用语产生中是否存在从成分单词或成分词素表征到整体表征的激活; 实验3考察在惯用语产生中是否存在从整体表征到成分单词或成分词素的激活。结果表明: (1) 汉语惯用语属于混合表征, 既有整体表征, 又有成分单词、成分词素表征; (2)成分词素表征是惯用语整体表征和成分单词表征联结的桥梁; (3) 语义可分性影响惯用语表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重复启动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语义透明度和词素构词频率对动词多词素词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透明度影响多词素动词的识别,识别高语义透明度的动词快于识别低语义透明度的动词。(2)词素的构词频率影响低语义透明度动词的识别,不影响高语义透明度动词的识别。对低语义透明动词,词素的构词频率低的动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词素的构词频率高的动词。研究结果支持汉语多词素词的多层次双系统选择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7.
马利军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4,46(6):754-764
采用词切分范式研究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的理解机制, 探讨在惯用语理解中加工的基本单元, 揭示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的表征方式。研究发现, 词切分范式对语义分解性不同的惯用语有不同的影响。在空格切分的形式下, 语素切分和非语素切分抑制了对语义高分解的动宾结构惯用语的通达, 却未影响对语义低分解的动宾结构惯用语的理解; 语素切分、非语素切分和空格切分均增加了对语义高分解的惯用语的错误率。在阴影切分的形式下, 非语素切分抑制了对语义高分解的动宾结构惯用语的加工, 同样未影响对语义低分解的惯用语的理解。整个研究表明, 在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的表征中, 既存在着语素单元, 也存在着整语单元, 但整语是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加工的优势单元。  相似文献   

8.
马利军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12,35(2):309-313
惯用语的理解机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来自语言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证据都表明,对惯用语的加工存在多样化趋势,而且加工策略和手段会随个体卷入社会生活的程度而变化。惯用语的加工受加工者自身的隐喻知识以及惯用语本身性质的影响。另外,惯用语加工激活的脑区表明句法和语义分析在惯用语理解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惯用语并没有词汇化,但是不能使用统一的加工模型来整合惯用语的理解机制。惯用语自身性质的多样化导致惯用语理解的多种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曦  张积家  舒华 《心理科学》2006,29(6):1359-1363
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和和词义激活已成为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词素分解储存模型、整词储存模型和混合表征模型。针对词义不透明词中词素与整词的关系,利用语义启动和色词干扰的实验范式,对颜色词素在词义不透明双字词中的语义激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词义不透明双字词的词素与整词之间存在着心理资源竞争,表现出相互抑制的关系,它们的力量对比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研究还表明,多词素词中的词素加工,不仅受词素结构影响,也受词素本身性质影响。由于颜色词素的加工既涉及语义系统,也涉及知觉系统,所以虽然在多词素词中处于附加词素的地位,也具有加工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加工: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掩蔽启动范式和ERP技术,利用歧义词素的加工,本研究探讨了歧义词素语义的激活。实验采用3×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歧义词素两含义互为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两变量分别为启动词类型(歧义词素含义1 vs.含义2 vs.无关词)和目标词类型(歧义词素含义1 vs.含义2)。行为结果发现启动词类型和目标词类型存在交互作用,即只有当共享词素同形同义的情况下,目标词的加工才可能被启动,共享词素同形不同义时并没有产生启动效应。ERP结果进一步肯定了行为结果,在N250和N400两个脑电成分上都发现了启动类型和目标类型交互作用有关的效应,当启动词和目标词共享词素同形同义时,同时引发了N250和N400的变化;当共享词素同形不同义时,时程分析时虽然也发现了N250的变化,但是N250的效应较小,小于同形同义所引发的N250效应,持续时间也较短。实验结果说明,在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可以激活,并对目标词汇加工的早期加工阶段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