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左传》作者受创作时代及立场的影响,对春秋时期齐国陈氏事迹的记载多有张扬或回护。一方面通过虚构或移植他人事迹以美化陈氏道德形象,另一方面又用卜筮等方式宣扬其家族享有天命。这样的史料处理,既为陈氏代齐做了舆论准备,同时也模糊了该家族在齐国的真实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荀子思想和稷下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是战国时代特有的潮流;百家争鸣,言路开放,是齐国稷下独兴的学风。萄子生于战国之末,游学齐国稷下,而要实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主张建立封建专制政体下的思想统治,是他。三为祭酒”而不能善终于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邹忌其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姓齐国,从太公开基,建立姜齐,到秦并六国,田齐灭亡,前后延祚不下八百年。其间得失迭见,盛衰相继,而中兴者三主。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为一兴齐国。晏婴相景公,节俭力行,名显诸侯,是为二兴齐国。及田氏嬗齐,佐助威王先“战胜于朝廷”,后称“强于天下”的三兴齐国的人物,就不能不首推邹忌了。  相似文献   

4.
管仲之谋向为史家所称道.大史学家司马迁曾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邀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史记·平准书》)又说:“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仲传》)在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齐桓公,运用管仲之谋,发展经济,充实国力,终于使偏居东海一隅的齐国,成为一度称霸于诸侯的一流强国.笔者根据流传至今的管仲及其学派的著作《管子》一书,并参之以其他文献,对管仲之谋加以研究,探讨其哲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晏子和《晏子春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晏子其人晏子名婴,字仲,谥平。原籍东莱夷维(今山东高密)。齐大夫晏桓子弱之子。约生于公元前585年(周简王元年,齐顷公十四年),卒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齐景公四十八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他讽谏匡君,朝夕不怠,闻名于诸侯,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治理齐国有一定业绩,品德高洁,哲学思想也有所创见,因此成为历史的名人。  相似文献   

6.
由于齐国和鲁国的治国策略不同,反映到他们的教育思想上也存在着差异。齐国开展教育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富民强国,称霸诸侯,而鲁国则是为了维护和推行西周宗法社会的礼制。本文借助现有齐、鲁文化典籍就齐、鲁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与差异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论齐威王     
公元前357年,田齐桓公午去世,子因齐即位,是为威王。威王在位三十七年,开始时,荒于酒色,不问政事,后来发奋图强,使齐国雄霸关(函谷关)东,是我国历史上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人物。一、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尊重人才是齐国的优良传统。太公望建立齐国时,即“尊贤智,赏有功”(《汉书·地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聪明     
正公元前598年,陈国的大夫夏征舒杀死了陈灵公,自己坐上了国君的宝座。楚庄王闻报,高举"替天行道"的义旗,出兵伐陈,诛杀了夏征舒,并顺便把陈国并入了自己的版图,降格为陈县,封王子婴齐为陈公,让他在此留守。开疆拓土乃不世之功,所以在楚军班师凯旋之时,朝中的大臣们纷纷向楚庄王表示祝贺。在这一片喜气  相似文献   

9.
徐学琳 《管子学刊》2011,(1):123-126
高青陈庄西周城址是齐文化考古和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具有高规格的祭祀遗迹,可能为诸侯之社,其葬有齐之宗室、执掌军权之卿,应为齐国近畿军事重镇。综合陈庄西周城址具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可能是西周时期齐国的别都或辅都。  相似文献   

10.
李玉洁 《管子学刊》2007,(3):26-29,41
本文主要对春秋齐国的继承制度进行研究,认为春秋齐国存在着国君宠爱夫人之子而立的现象。如齐釐公宠夫人之子小白,因其母有宠,即位为齐君。齐桓公有十多个儿子,但只有六个宠夫人(每人一子)的儿子有资格争立。因此齐桓公六个宠夫人的儿子,其中五个做了国君。相反,齐昭公之子舍,虽被立为太子,但因其母无宠,"国人莫畏",得不到齐国人的支持,即位之后被弑,而没有为君。本文探讨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并论述了齐国的这种国君宠爱夫人之子而立的现象是一种任人唯亲的制度,是引起齐国内乱、霸业衰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 ,后人有称姜齐者。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殷 ,功高盖世 ,在分封诸侯时被列为首封。因其为东夷人 ,所以把他封到东夷人居住的齐。也有人说齐本是旧名 ,姜太公袭其旧而建齐国。建国之初 ,姜太公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举贤尚功”、“通工商之业 ,便鱼盐之利”的方针 ,不仅促进了齐国经济的发展 ,而且由此奠定了齐文化的基本框架。《诗经 .齐风》是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齐地风俗的集中表现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剖析《齐风》中的诗篇内容和形式 ,探讨齐地的风俗习惯 ,从而了解齐文化的某些特色。《齐风》 11首 ,反映…  相似文献   

12.
齐国历史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齐国历史年表(起公元前1122年,迄公元前771年)公元前(以下简称前)1122年己卯周武王(姬发)十三年齐太公(姜尚亦日吕尚)元年武王封太公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西北一里)。曰齐(侯爵),以夹辅周王室。(姜尚是齐国的始封君主)太公“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旧殷商诸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莱人,夷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齐国政局屡有变动。自五子争立后,齐国公室日渐衰落,中经崔、庆之乱与栾、高氏之变,姜齐国君虽然还保持名义上卿大夫共主的身份,然而齐国政权已经逐渐落入陈氏家族手中,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因素便是卿大夫家族的私属武装。一、齐国卿大夫家族的私属武装春秋...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是变法图强的时代,韩、赵、魏、楚、燕、齐、秦等诸侯大国都曾根据各自的国情进行了不同的程度的变革。在各国的变法中以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最具特色。因此本文欲对齐、秦两国在战国时期的变革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齐、秦变革对两国兴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齐文化研究在国外陈书仪"齐文化"这个概念的名称,在中国,只不过是近十几年才叫起来;在外国,对先秦齐国的一些文化现象,至今还没有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进行系统的探讨。但是,对先秦齐国的文化典籍、圣哲先贤及其思想的研究,起始时间并不晚,而且也不乏高质量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6.
赵锦程 《管子学刊》2004,(3):5-7,22
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中管仲的法律思想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从道法结合、礼法并举、以法统政、重刑慎罚、富国强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先秦齐国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初分封立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前后存在了约有八百年之久。春秋时期,齐桓公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又发展成为七雄之一。齐之所以存在时间如此之长,又是诸侯国中强国之首,固然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齐国乡里制度述论仝晰纲乡里作为地域性行政区划,始于西周。在西周封国中,齐、鲁、宋、陈、郑等诸国都有乡里设置的文献记载,其中以齐国最具特色,也最为完备。本文试对齐国的乡里制度略作论述,以就正于方家。一、乡里起源及嬗变齐国故地位于今山东东部沿海、黄河下游...  相似文献   

19.
《管子》理财之道及其渊源郑杰文礼崩乐坏、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齐国首先在东方崛起,成为五霸之首。齐人号令诸侯,左右天子,其原因在于兵强。兵强在于国富。齐之国富,在于擅长商业经营。其中,管仲的作用不容忽视。据说,他为桓公富国强兵制订了一系列经济措施,成效...  相似文献   

20.
田骈即陈骈。田骈是他称,陈骈是自称(上古音“田”、“陈”同入真部),和当时齐国统治者陈氏同宗。他是有名的稷下学者,与慎到、尹文、环渊同时。田骈的著作,隋志、唐志已不著录,亡佚已久。近现代的中国思想史家都没有讨论田骈的思想。说来也算幸运,我们这次研究中国古代法学竟发现了田骈的遗著,这就是《管子》书中的《霸言》、《君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