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6、70年代以来,苏联哲学界一直对社会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进入80年代后,社会管理被写进哲学教科书,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了解这一动向,对于我国目前的改革和完善哲学体系都有积极意义。社会管理的本质苏联学者认为,社会管理既是一些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他们认为,马列主义本身就是一门管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管理在最一般形式上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对象。关于社会管理的本质,一般都认为它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管理在广义上就是有目的有系统的影响社会发展,是协调人们的努力以期达到一定结果的一种活动。学者们又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这种活动的本质特征。B·И·拉津认为,最广义的社会管理,它的社会哲学方面,“首先是指人们的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①Г·И·彼得罗夫则强调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前,苏联正在从社会主义“停滞”时期走向全面改革,其哲学理论也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1985年苏联科学院哲学所所长斯捷贝提出哲学研究的改革任务,到1988年10—12月苏联科学院及一些高等院校的哲学单位进行的重大人事变动,显示了苏联哲学改革的坚定立场。这场哲学改革体现着苏联全部社会生活的“新思维”,日下,改革的征兆已经从几个方面萌生了出来。政治与哲学。这几乎是中央集权社会主义国家的共性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主的进步和哲学的发展。过去,苏联哲学界大都偏重于强调二者的联系,实际上将哲学看作为政治的“婢女”,仅仅赋予其政策和决议的宣传、论证职能。现今苏联哲学界却倾向于注重二者之间的区别。一部分学者认为,哲学是意识形态,但不能归于意识形态。另一些学者走向极端,主  相似文献   

3.
五、社会认识中的真理苏联学者认为,理解社会认识本质的中心问题是,在社会现象的认识中是否存在着客观真理?如果存在,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他们认为这种特点具体表现在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和党性、真理和价值、真理和理想、真理和方法等问题之中。 (一) 真理的客观性苏联学者认为,客观真理有不依赖人、也不依赖人类知识的内  相似文献   

4.
三、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一)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一般特征苏联学者认为,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他们看来,社会并非只是社会知识的客体。在科学发展的现阶段,出现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整体化,这些综合科学既是关于自然客体的知识,同时又是关于社会客体的知识。这说明,按照客体——社会和客体——自然界的原则把知识划分为社会知识和非社会知识并不总是合理的。社会认识是作为对主体——客体关系的认识出现的。社会认识研究的是特殊的客观实在——社会的、历史的实在。主体特点是这种实在所特有的。舍普图林指出:“这里的研究客体是非常特殊的。它把观念的东西和主观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哲学思潮与马克思哲学在当代情境中的理论碰撞和互动关系,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领域。学术界对后现代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早期阶段,国外理论界一般认为后现代哲学的出现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超越和扬弃,国内学者则大多对后现代哲学持一种谨慎的拒斥态度,认为它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完全错误的解读;到了后期阶段,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后现代哲学思想并没有超越或扬弃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社会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苏联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兹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和借鉴。社会关系的本质苏联学者对社会关系概念有以下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关系与社会以及活动、交往等社会现象之间是相同的概念。否认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别。另一种意见认为,社会关系与社会以及活动、交往等社会现象之间是绝对对立、不可相提并论的。第三种意见认为,社会关系与社会及其现象之间既联系又区别,二者是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第一要阐明唯物主义地解决社会生活领域哲学基本问题的特点;第二要确定社会现象物质性的范畴;第三要揭示人们的社会改造活动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三个方面正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同时应当指出,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如果不指明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对社会意识的第一性关系,那么就无法对历史作唯物主义理解,而且,如果不把实践当成理论和社会进程认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实际上也就谈不上唯物史观。一、唯物主义地解决社会领域的哲学基本问题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关于这两个范畴的内容问题,在苏联哲学界中,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图加林诺夫把马克思关于“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一著名原理  相似文献   

8.
文稿撷英     
苏联人学四题 1、吴宗英:人学存在乎? 进入八十年代后,虽然苏联对人的问题极为重视,但对于有无人学,是否能建立一个有别于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的新学科——人学,仍然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分歧。在对于人的学科的看法上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见解。一、主张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问题。认为人的哲学应当是关于人的创造的和革命能动性学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由于马列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的学说,因而无须另辟蹊径,建立人学,以有别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还有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善与恶的关系。这三种观点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有意义的研究,但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完善的地方。 我认为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道德的学科,它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其中涉及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与社会进步等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哲学思维的特点一种意见认为,哲学思维的基本特点是联系着主观性去追求客观性。科学的思维力求排除主观性,而追求客观性,揭示完全(当然是尽可能的)排除认识  相似文献   

11.
第三次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于4月29日至5月4日在湖南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苏联哲学的改革与人的问题”,与会者60多人(包括四位来自西德和美国的学者)。现记会议讨论要点于后: (一) 改革中的苏联哲学的特点与会者一致认为:苏联哲学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的特点是:(1) 对苏联哲学以往历程的深刻反思和对已有哲学观念的重估;(2) 哲学向人学主题和历史性转向和跟进;(3) 哲学变得更加公开、更加开放、更富于参与精神。但与会的外国学者却对这种变化大多持谨慎和保留态度。 (二) 哲学向人学主题的转向和跟进与会者认为,哲学向人学主题的真正转向和跟进始于80年代,特别是1985年以来,倡导建立人学和对人进行综合研究的呼声日益高涨。1989  相似文献   

12.
作者首先指出,随着历史学的发展,它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也复杂起来了。因此,在历史学面前不可免地要提出一系列哲学问题。但由于资产阶级学者的历史哲学观点的局限性,影响到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作者认为,把历史哲学分为批判的(关于历史认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和教条主义的(关于历史过程的理论),有它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和作为历史学、作为历史意识的历史是不相同的,它们各有自己的独特的问题。作者认为,资产阶级的历史哲学著作是极其广泛的,但把它们综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一、宗教的;二、存在主义的;三、实证主义的。宗教历史哲学认为历史问题首先是神学问题,它求助于彼岸的超历史的力量,主要是站在过去的立场来批判现存的社会;存在主义把历史看作是人的存在问题。在存在主义看来,历史哲学是人的哲学,通过个人存在研究历史的基本问题。实证主义哲学家认为历史学是经验研究的具体领域。哲学既不研究历史过程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也不研究一般的历史认识理论,而是对现实存在的历史学作具体的逻辑方法论研究。实证主义局限于历史学的逻辑方法论的分析,回避对具体历史现实的研究,把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思想体系当作自然准则接受下来。作者对这三派作了一定的分析和批评,但对它们的某些观点又表示同意和赞赏,说它们提出了重要的历史哲学问题,阐明了历史研究的某些特征,特别是历史说明的逻辑对批判陈旧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概念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于19肥年7月27-3正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暨“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50余名理事、学者出席了会议,就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热烈讨论,作了有益的探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快慢乃至成败的问题。与会学者分析了以往讨论中对待传统思想文化的三种基本态度,认为,那种…  相似文献   

14.
去年12月7日至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筠泉同志和我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术访问。在这期间,我们访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三地的哲学研究所、大学哲学系和一些哲学杂志编辑部,会见了部分苏联学者,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中苏两国学者通过彼此交谈,增进了对各方研究情况及某些理论观点的了解。现就苏联学者对异化、系统方法与辩证法的关系、辩证逻辑及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看法,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5.
3 如前所述,苏联学者认为生态伦理学是“一个现代资产阶级道德哲学派别最流行的名称”,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生态伦理学的科学性。由于下述原因,苏联学术界开始关注起生态伦理学: 一是生态危机已成为遍及全球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与人类的伦理道德状况是密切相关的;若不能在运用其他手段和途径的同时也运用伦理道德的手段和途径,生态危机就不  相似文献   

16.
对哲学如何定位的几点看法赵德志(辽宁大学哲学系主任)在面对哲学陷于困境,人们重新审视哲学,尝试通过对哲学的再认识,寻求哲学的再生之道中,学者们的认识和态度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哲学的性质和功能持经典式理解,认为哲学的困境是社会偏重于经济发展所致,随...  相似文献   

17.
围绕对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哲学的认识,俄罗斯哲学界产生严重分歧,争论焦点是对苏联哲学的评价。霍鲁日称赞宗教哲学,但对苏联哲学即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其他多数学者否定米丁、尤金等人所代表的官方哲学,同时肯定具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还有人提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宗教哲学都是俄罗斯文化与历史的产物,两者并非截然对立。争论双方的共同缺点是没有把苏联哲学放到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8.
苏联哲学界将苏联七十年的哲学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一)十月革命胜利至三十年代;(二)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三)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种分期法,主要是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第一个时期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过渡时期;第二个时期为确立社会主义时期;第三个时期为发达社会主义时期。下面仅就苏联哲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伦理学基本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如下四种不同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第二种看法认为“善恶问题是道德的特殊矛盾,也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第三种看法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是道德的性质、起源与标准的问题”;第四种意见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求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1.近几年来,主体客体的关系问题能否成为哲学基本向题,是哲学界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笔者既不赞成“哲学基本问题应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取而代之”的主张,也不赞成“主客体关系问题并非哲学基本问题”的论断,而是认为主客体关系问题应该是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要弄清主客体关系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必须首先明确主客体范畴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主体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认识、选择和改造客观事物能力的人;客体则是作为主体在实践中认识、选择和改造对象的客观事物。从外延来说,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