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海拾贝     
<正>谁都有忧愁,但有人把它当作过眼云烟,微笑面对。朴素之人拥有珍贵的灵魂。他们外表谦和,内心高贵,拥有静如止水般的内心世界。假如有出售"幸福"的店铺,你会见到人们争相而至,用最高昂的价格购买它,但他们不知幸福只是向真主叩一个头,(无需花费)。  相似文献   

2.
译海拾贝     
<正>马宝成译生活不会赐予我们所爱的一切;但是,知足会给予我们全部的生活;往往,幸福需求的不是钱财;幸福需要的只是一份喜悦。有些人,他们犹如明灯,用他们高尚的思想、美好的话语、善意的微笑照耀着周围的人们;美丽不是你拥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是你拥有聪明的智慧,善良的心灵,纯洁的灵魂。那里有人抱怨,因为玫瑰上有刺;这里有人开心,因为刺上有玫瑰。——纪伯伦冯福江译无品德则无美丽,无论穿着再华丽!  相似文献   

3.
二、获得幸福的方法怎样才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我想这个答案也不一致。有人会去拼命赚钱,以钱多为幸福;有人会努力读书积极表现自己,争取当官,以当官为幸福;有人会通过各种渠道,去寻觅一个理想的对象,以拥有美满婚姻为幸福;有人会注意营养,加强锻炼,以健康长寿为幸福;有人兢兢业业,费尽。动思地创业,以拥有事业为幸福;可是,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拥有这些是否就能得到幸福了,现在世界上有些富翁,他们有跨国公司,拥有千万、亿万的资产,可他们活得并不幸福,比如报刊曾刊登了一个希腊的女船主,她有三十六亿美元的财产…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工作平凡但不平庸,我们的岗位清贫但不清闲,我们的每一点付出、每一分奉献,终将在内心深处绽放出和悦恬美的幸福之花。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感受,它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而呈现各种形态。虽然幸福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但是人类却从未放弃过追求幸福的生活。 长久以来,许多人在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完全错误的幸福概念。他们认为,拥有一些奢侈的消费品诸如昂贵的汽车和一幢别墅就能够带来幸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并不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即使是初恋带来的喜悦也不足以被人称之为幸福。因为这种喜悦一般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就连“休假能带来快乐的心情”也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美国拥有全世界唯一把幸福作为研究课题的科研机构。他们主要研究为什么有的人…  相似文献   

6.
与幸福无关     
一赚钱以及把钱花出去所获得的,有时只是一种方便,而非幸福。譬如买车与备手机,好处是代步与吸纳传播资讯,把一个人很快地从甲地运到乙地及至庚地辛地,还能及时和很多人谈话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简言之,可以多办事,但不一定和幸福有关。坐车幸福吗?如果不论效率,与坐在家中沙发上无甚差别。打手机更谈不上幸福,它不是过新年与吃饺子。虽然有人站在马路边欣欣然以手机通话,仿佛幸福。有人不想多办事,也不想到哪里去以及跟别人谈话。因为这样会妨碍他们宁静(实际是幸福)的生活,如庄子与梭罗。汽车、手机对他们属于累赘,不及书画与琴棋有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做了许多事情,但必定不是拼命打手机以及开车游走所成。乾坤在手岂不比爱立信在  相似文献   

7.
幸福(Well-being)有快乐幸福(Hedonia)和心盛幸福(Eudaimonia)两种取向。心盛(Flourishing)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结构性的幸福评价指标,越来越受研究者关注。生命意义(Meaning in life)与幸福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生目标,具有动力作用,并体现于人的行动之中。生命意义包括意义拥有(Presence of Meaning)和意义追求(Search for Meaning)两个维度。意义拥有体现了意义与幸福的积极联系;而意义追求则反映了意义与幸福的消极联系,但这种消极联系具有短暂性和变化性。从心盛幸福(Eudaimonia)的视角来看,虽然负性经历和消极情绪会降低人当下的幸福感,但是人能在意义追求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目标并体会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内在而持久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珍惜所得的     
刘照楼 《天风》2011,(10):57-57
人们很少想到自己有什么,却总是想着自己缺什么。不要感叹你失去的,而应该珍惜你已经拥有的。 一些人,往往是拥有时不珍惜,一旦失去后才觉得宝贵。或许在不幸降临之前,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追求幸福,但殊不知,事实上我们早已拥有幸福。  相似文献   

9.
刘行 《天风》2013,2(2):29-29
幸福,有人留恋昨天;幸福,有人期望将来;幸福,也有人感觉就在当下。 物质的拥有是一种幸福,儿孙绕膝是一种幸福,有众多的粉丝跟随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们必须是“全方位、高素质”的群体,而仅有学术知识难免使这个群体显得逊色,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之下,这些拥有知识的人才如果能够拥有幸福的体验,他们才会有奉献社会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必须更新理念,上水平,为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服务。  相似文献   

11.
潘斌 《道德与文明》2017,(6):146-154
柏拉图主张强制的灌输绝不会在人心里留下烙印。这意味着,理想城邦的成员必须发自内心地被理性的论证说服,真心觉得做一个理想城邦的公民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所以,《理想国》一直在试图理解现实中人性的各种可能性,人所可能具有的许多种幸福观念。它试图构建一个理想的城邦,其中每一个阶层都是幸福的,即便他们有可能缺乏美德。但是,在他尝试去证明每个人在理想城邦中都能过上好的生活之前,苏格拉底首先得把他们从现在的糟糕生活中带出来,或者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很坏的。为此,他需要一个劝导性的幸福概念,一个普通人都可能会接受,并且可以用来证明他们现在的生活并不幸福的概念装置。它的目的是把人们从对现在生活的不知反思的满足或者失落中拉拽出来,因此它部分是反常识的,但又部分是依赖于常识的,希望借助人们内心固有的一些正确信念来帮助他们脱离谬误。  相似文献   

12.
正朋友在一家事业单位任职,工作顺风顺水,家庭和睦美满,孩子聪明可爱,和公婆也相处融洽,但她依然感觉不幸福。一阵子羡慕别人家拥有大奔,一阵子又羡慕别人家拥有豪宅,隔一阵子又羡慕起自由职业者的无拘无束,总之,她没有一天觉得自己是上帝的宠儿,是一个极其幸福与幸运的人。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她就是一个"幸福盲"。  相似文献   

13.
品味失败     
追求生活的美满是人生的一大愿望,然而真正实现这一愿望又谈何容易呢?漫漫人生路上,失败和烦恼是永远伴随着我们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调味品。在形式上,你有贤惠的爱人和幸福的家庭,但事业上不一定就一帆风顺;你在事业上大有可为,却有可能失去家庭的温馨;你拥有爱,并非就拥有快乐;你享有万贯家财,却可能缺少幸福。在内函上,应当怎样把握生活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正在等待幸福,那么你已经错过它了。 在我作了关于幸福的讲座后,听众中的一位妇女站起来说,“我真希望我丈夫也来听你的讲座。”尽管她非常爱她的丈夫,她解释说,但和一个不快乐的人相处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位女人促使我把我一直探索的东西──认真对待幸福的理由──用笔写出来。我告诉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可能地在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朋友面前表现得快乐。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那么问问孩子,有一位忧郁的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滋味。或者问问父母,如果他们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们会遭受怎样的痛苦。我不是一…  相似文献   

15.
调适心理 感受幸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生活得很现实,追逐金钱,追逐物质享受。很多人认为只要有了金钱,有了大房子,有了汽车就拥有了幸福。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金钱和幸福能不能等同呢?  相似文献   

16.
幸福人生向来无固定的模式,不同的人衡量幸福的标准不同,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的理解也会常有变化,但人生的幸福莫过于三件事:有人信你,有人陪你,有人等你。有人信你。一个人身处困境,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在怀疑你,责难你,但只要有一个人对你深信不疑,你就不会对前途绝望,丧  相似文献   

17.
陈巧凤 《天风》2004,(3):32-32
记得小时候,唱过这么一首儿歌:“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幸福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正如,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以及幸福甜蜜的婚姻与家庭。但究竟什么是幸福?看过张坷老师的一篇文章《这也是幸福》中如此描绘:夏天,拉灭昏昏欲睡的灯,轻轻撩开窗帘,让月光柔柔地漫过眼睫,漫过没有一点皴皱的心地,这是幸福。 秋日,独自跑到山上,寻一块被阳光染成金色,散发清香的草地躺下,任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在都市之中,出现了这样一族男女,他们显然已到了婚姻年龄,却依旧孑然一身,独来独往,形似“独身主义者”。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档案袋中,早已填上了“已婚”二字。他们有夫有妇,甚至拥有一个比别人更为幸福的家庭。不同的是,这些夫妻实行一地分居。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时间和空间都为他们提供了朝朝暮暮相厮守的良好条件。但他们并不每天生活在一起。只是到了周末或某一个约定时间,才“集合”起来。夫妻在一起生活一天或一段时间,然后再“解散”。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家庭内分居”。由于家庭内分居与传统的观念格格不入,所以不为社会所理解,不过分居家庭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这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相似文献   

19.
<正>地久天长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苏格兰举世闻名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歌颂的就是友谊地久天长,王小帅导演的这部电影中也赞扬了始终不渝的友谊,但它更多表达的是对悲伤默默无声的隐忍,悲伤的情感或许才真正地地久天长。俗话说:幸福的人不看手表,意思是说:幸福的人并没有感受到地久天长,他们只是觉得时间飞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者基于幸福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指出孔颜二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带给他们的不是乐而是苦,孔颜二人只有或超越或辩证地转化这些外在条件才能获得"道德之乐"。从这一幸福观出发,"孔颜之乐"就是从"物质之苦"中获得的"道德之乐",是"苦中作乐"。而从《论语》文本出发,孔颜二人拥有知足常乐、视贫贱如富贵的幸福观,他们能够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箪食、瓢饮、陋巷"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获得幸福。在这一幸福观下,"孔颜之乐"不仅是"道德之乐",亦是"物质之乐",即是"乐中之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