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中华书局,2016年,500千字。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复兴之中国精神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凝聚当代中华民族实践理念的精神整体。用实践观点的哲学视域研究中国精神,其学术旨趣在于以中国精神的实践本性与文化传统为主题,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整体和历史逻辑中理解中国精神所具有的实践意蕴与文化传统;在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与"活的传统"中揭示中国精神的德性特质、心智结构,发现其民族性、世界性的意义;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语境中探索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社会基础与实践逻辑,阐释中国精神的现代性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谈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根"与"魂"。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不仅是古圣先贤倡导的做人立世准则,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经》)忠者,德之正也。《说文解字·心部》:"忠,敬也。"本义为严肃认真,尽心尽力。《道德经》十六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相似文献   

4.
探索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应持"存在的呼应"及"同情的理解"的态度。惟有如此,方可真正"走进"传统文化而批判地继承;亦惟有如此,方可谈得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求山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山东重大责任和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山东  相似文献   

7.
正李存山著《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一书于2020年1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主题为"传统文化与中国哲学",所收文章有《"知人则哲":中国哲学的特色》《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孔子与中国哲学"思想范式"》《老子哲学与中华精神》《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国学与中国哲学》等;下篇主题为"儒家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所  相似文献   

8.
<正>很高兴出席这个座谈会。刚才几位领导的讲话,特别是光明日报何东平总编的讲话,使我深受教益。参加会议的,有许多专家学者和征文获奖代表,真是高朋满座,高论满堂,人人持瑾山之玉,个个握灵蛇之珠。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视察曲阜时,提出了著名的"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追求美的理想的文化复兴之梦。宗白华的文化救国理念是以复兴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为手段,以审美救赎、精神自由和人格塑造为具体方法,从而实现其美的理想。立足现实,重新审视宗白华的文化救国理念,是为了探索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路径而进行的美学理论的探寻。从而确立"文化复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挖掘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必须"之间的内在联系;突显出个体完满人格的塑造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膜拜的是神,而神的背后有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强大力量;我们认同的是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和不竭动力。应邀参加谷关大道院的"八八蟠桃圣会",是我第二次到台湾参访。这也使我又一次有机会亲身感受到道教作为信仰、作为中华文化的纽带将两岸信众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一、盛大的"八八蟠桃圣会"  相似文献   

11.
"新子学"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什么,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哪的思考与回答,是当下中国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经典"。"新子学"是对"子学现象"的正视,更是对"子学精神"的提炼。虽然社会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但现代社会文化是传统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社会有可能和有必要继承、弘扬和发展传统社会文化。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汲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新子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根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涵养作用,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繁衍不息,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2)
<正>春节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曾指出:"佛教产生于古  相似文献   

13.
挖掘中国文化的传统底蕴,以现代思维把历史传统变得动态化、现代化、商品化,再把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儒释道"哲思通过室内设计带到不同的商业与文化领域,从而提高中国企业的潜在实力与文化传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生长,积淀着民族的智慧,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是艺术的瑰宝。以往的传统手工艺传播方式单一、传播范围小、距离短,技艺的传承需要依赖师徒传授,文化的传播则依靠书籍资料和作品实物,影响力受到限制。如今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兴盛,文化和技艺的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构建和演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创客"和文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和策略,从而为自媒体时代下传统手工艺"创客"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对于现代人完善人格修养、提高人生境界,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略述一二。第一,修身智慧。道教强调修身为本。儒家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道教作为根植于中华沃土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其中进一步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传统伦理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伦理文化深刻影响和教育着中华民族,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和性格,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显示其伟大的文化力量。在今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上下求"道"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仁爱百姓、修德养性仁善成人、中和有度礼义兴邦、承教继志睦邻和亲、忠恕待人诚信立身、道义相规宽不容恶、志存高远经邦济世、自强不息刚毅进取、公正无私舍利取义、公忠体国御辱图强等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力量,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在推如动何天发主挥教中中华国优化秀的传进统程文中化,的浸润作用,是当前天主教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1.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源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理念、智慧与气度,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和自豪。就天主教界而言,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抵制"去中国化""逆中国化"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统长期陶铸的产物。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位一体,浸透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凝聚为中华民族精神。然而以官学的形态,授受于庠序,流布于民间的,却基本是孔子儒家的思想文化。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学说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全方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定位。孔子儒家思想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和的精神、仁的精神、大同精神、自强精神以及礼的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家礼是礼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狭义的"家礼"指家庭、家族或宗族用以维护内部秩序的礼仪规范和伦理观念。家礼文化指广义的"家礼",涵盖制度、器物、实践、观念等多个层面。家礼文化借助家礼典籍、私塾社学、家训规诫、家谱族谱、礼器服饰、传统建筑、家风传承等载体,实现其教化功能。传统家礼体现了中华民族家文化的独特气质与精神,是"礼文化"的核心内容与价值。借鉴传统家礼教化方式、路径,可以增进角色认知,涵养个人德性;吸收传统家礼伦理内涵有助于我们营造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称情立文"的制礼原则有助于促进社会礼仪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