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迁移泰北的傣泐人绝大多数是历史上由于战争的原因被掳掠至泰北的,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完成了其国家认同,成为"泰国人",他们的后代继承了傣泐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南传佛教文化观。从佛寺到宗教节庆及人生礼仪的各种仪式都折射出了布施、感恩、孝、行善修身等佛教文化观。在佛教文化观的引导下,僧俗共同构建了相对稳固的神圣空间,并得以延续。在社会文化变迁中不断调适,最终僧俗共同选择了回归传统文化价值观。通过对传统的传承与发扬,泰国境内的傣泐人获得了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全国95%的人信仰佛教。佛教影响到泰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泰国的传统文化,说到底便是佛教文化。我们到泰国旅游观光,常可以看到许多不同时代修建的佛寺、佛塔和佛像,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泰国佛教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3.
泰国佛教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两国社会文化的综合表现,也是人们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的直接反映。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中国与泰国所呈现的建筑文化也有所不同,泰民族在吸收中华文化精华的同时,保留自己本土的社会文化与精神文明,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国佛教建筑文化景观。由此可见,泰国佛教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虽然有着深远的历史关系,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各具本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泰两国佛教界的旷古盛事──佛指舍利赴泰国巡礼侧记启明中国法门寺佛指舍利应泰国政府的邀请,于1994年11月29日上午11时3o分乘泰国空军专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赴泰国巡礼,供泰国僧俗大众参拜。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释迎牟尼在朝野、在僧俗群...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6,(1)
正老挝,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地处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与中国的环抱之中,地形狭长,自古以来就深受周边国家,尤其是泰国和柬埔寨这些同属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的影响。老挝的主体民族老龙族,与傣、壮和泰(泰国)、掸(缅甸)等族有很近的族源关系。佛教传入老挝以前,老挝人民信奉原始宗教和婆罗门教。14世纪中叶,老挝历史上著名的昭法昂王统一老挝,建立了澜沧王国,从此把佛教定为国教。老挝历史上曾存在琅勃拉邦王  相似文献   

6.
正宝胜禅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努力,将佛教与民众现实生活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积极作用,为泾县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和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宝胜禅寺位于安徽省泾县,始建于隋唐,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从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信佛的贵族楚王刘英,到东晋时庐山刘逸民在此集众念佛,开净土之先,再到唐代黄檗希运断际禅师,以及明代佛教领袖季潭宗泐,这些佛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的活动,贯穿了宝胜禅寺的寺院发展史。尤其  相似文献   

7.
泰国佛教历史悠久。自十三世纪至今,佛教一直是泰国国教;它在泰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泰国的历史和文化发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泰国宪法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并且是佛教最高赞助者。拉玛六世(1910—1925)制订的泰国三色国旗,其中红色象征人民和国家,白色象征佛教,蓝色象征王权。泰国文化,富有佛教色彩。佛教寺院,是早期泰国的文化教育中心。泰国的每个男子,一生中必须出家一次,王族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早期以来,泰国佛教传统日益遭受到西方文明和现代性的巨大冲击。如何重新塑造自身作为佛教徒的文化身份成为现代泰国公民的一个重要问题。佛使比丘(Buddhadasa Bhikkhu)对佛教与世俗生活的关系、佛教与政治社会的关系、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创造性地解答,一方面为现代泰国公民-文化身份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也仍然体现出公民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7,(8)
<正>云南是我国历史上就流传有南传、汉传与藏传三大佛教体系的唯一地区,也是三大语系佛教和谐共存的缩影。云南的汉传佛教均为大乘,传承自中原汉地。南传佛教曾被贬称为小乘,但其内部则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传承自邻国缅甸、泰国。大乘佛教从印度北传途经中亚一带来到我国云南汉族地区,南传经东南亚至我国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加强了傣区与印度、东南亚各国的交  相似文献   

10.
常正 《法音》2007,(6):46-49
本刊讯应泰国佛教总会、泰中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泰国艺术大学、泰国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的邀请,以及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11.
源自中国的韩国佛教,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是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明最富营养的精神食粮。 据不完全统计,现韩国佛教宗派有很多,可将其归纳成三种类型:保持传统佛教的法脉及传统佛教僧人的修道生活,如曹溪宗、天台宗等;娶有妻室,但着僧装,过着僧俗并容的修道生活,如太古宗、观音宗、三论宗等;娶有妻室,不着僧装,接近于居士佛教的在家宗团,如真觉宗、总指宗等。其中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9,(8)
正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传播与发展过程,形成了特色鲜明、深博宏富的中国佛教传统,内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中国佛教的历史,本质是从教理教义、戒律伦理、礼仪轨范等各方面深度中国化的历史,亦是吸纳、融合、滋养中国本土文化的过程。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表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10)
正本刊讯9月24日至25日,"2016崇圣论坛"在云南大理隆重举行。来自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的2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位高僧大德、驻华使节,以及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本次论坛由云南省佛教协会、云南东南亚文化交流中心、大理崇圣寺共同主办,论坛紧扣"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以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就全球化时代的佛教发展、丝路佛教、佛教经典、历史与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诏等傣、副秘书长全柏音,云南省佛教协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佛教在民族资本主义勃兴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佛教的开放性与流动性在城市空间中得以发挥,形成了与城市经济、生活、文化相融合的城市佛教。城市佛教团体在民族实业家加入信仰者队伍之后,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居士佛教”,城市居士群体成为复兴佛教的中坚力量。大乘佛教伦理观为商业人士开展入世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商业发展对佛教的神圣性也有所侵蚀。城市佛教寺院热衷于举办经忏佛事,产生了佛教俗化的危机;居士团体的兴盛改变了传统僧俗关系中的权力模式,出现“俗尊僧卑”的现象,也考验着佛教主体“僧众”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5,(8)
<正>本刊讯8月2日至8月6日,少林文化代表团一行80余人,在少林寺常住院和下院法师的带领下,赴泰国开展"少林文化丝路行"活动。行前,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指出:"中外文化交流是少林寺的优良传统,而‘一带一路’,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系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这和少林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高度契合。"8月2日,少林文化代表团一行前往泰国索通寺、龙福寺参访,受到寺庙住持的热情接待。当天中午十一点半,泰国北柳府市及泰国佛教众明慈善联谊会在北柳府明化善坛(护善社)宴请少林文化代表团一行。泰国原国防部长、中泰工商  相似文献   

16.
正佛教源于古印度,佛经最初所使用的语言是巴利文和梵文,传到中国后,分别翻译为汉文、藏文、蒙古文、满文、傣文等多种语言,为中国人提供了了解和学习佛教经典的契机。佛教传到中国后,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思想、习俗又有了新的发展。譬如在建筑、绘画、石窟雕刻艺术等方面都具有佛教中国化的特点,藏传佛教地区的佛教建筑更具有藏族地区和中原文化结合的艺术特点,在唐卡艺术以及藏医学领域也具有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两千多年的佛教和平传播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流传基本上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互动的,其中唯一的例外,是中韩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7到10世纪,韩国僧俗人士在中国佛教最兴盛时期参与到共建中国佛教文化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了携手共建、共同推动东亚佛教的繁荣和发展。这是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奇迹。今天在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的时候,我们总结中韩共建中国佛教文化、进而共建东亚佛教文化的历史,对于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有着重要的启示、借鉴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8.
峨眉山因独特的自然环境而与佛教、医药联系密切,文献中多有记载。峨眉山历代佛教祖师中,有释宝彖、无暇、月潭、太虚、仁恒等涉医祖师,他们或以精湛的医术疗治僧俗病人,或把医药文化与峨眉普贤道场建设相结合,在塑造并传扬峨嵋"普贤精神"的同时,也塑造、传播了中华医德文化,推动了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佛教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造新的思想和文化,影响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间佛教就是近现代中华大地上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佛教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为了进一步探索人间佛教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方法,发挥人间佛教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由香港佛光道场赞助,  相似文献   

20.
释庆道 《法音》2021,(4):21-24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与本土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既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佛教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丰沃的土壤中,渐渐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蓬勃发展,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因此,佛教不仅是第一个实现中国化的外来宗教,并且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又成功地融入了本土的社会价值观中;而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的佛教,已经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