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探索我国被拆迁者在拆迁过程中的心理特征。通过对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的110名被拆迁者进行访谈、资料分析,从而对他们在拆迁过程中的意识和行为进行剖析。结果主要从心理状态、拆迁意识、拆迁计划、自我调节、社会支持和满意度6个方面来探讨拆迁者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据9月25日《法制日报》报道:近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一家11人半月内结婚离婚23次的新闻引起众人的关注和热议。为了占有尽可能多的拆迁补偿利益,在今年3月短短15天时间内,这家相互间关系为表兄妹、亲兄弟等的11名成员,先后结婚、离婚23次,进行户口迁移,小叔子和嫂子结婚离婚,又和嫂子的妹妹结婚离婚,甚至还有人和亲家母结婚又离婚。根据最新消息,这11人因涉嫌非法占有拆迁补偿利益,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房屋拆迁工作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及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当前城市建设拆迁任务较重、资金短缺、安置矛盾很大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是我们亟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拓房屋拆迁与房改相...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项实验研究英语学习者是否具备词素意识和重音意识。实验一词汇判断任务发现,被试对有词素结构假派生词的识别判断难于无词素结构的假派生词,说明被试具有词素意识,但与英语水平无关。因不同后缀决定派生词的重音位置的不同,实验二要求被试朗读由中性或非中性后缀构成的假派生词。结果发现被试具有重音意识,且重音意识与英语水平显著相关。上述两项实验表明,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具有词素意识和重音意识。  相似文献   

5.
意识的建构理论述评:一种对于意识的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的建构理论认为,意识是一种主动的、建构的过程。人们意识到的现象经验是在对当前需要的反应里从先前被激活的图式中建构出来的。同其它意识理论相比,建构理论排除了“头脑中的矮人”的机制,而仅仅扩展了激活过程;它是对意识副现象论的否定,宣布了意识的重要功能;它将意识的探讨置于图式理论的背景之下,从而将意识的研究同知觉、记忆、思维和无意识等其它心理现象的研究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历史意识问题,即如何对待精神科学的历史。具备历史意识需要关注精神科学发展过程中对反身性的运用、对他者的关注,同时摒弃自然科学模式在精神科学中的运用。在本演讲中,伽达默尔论述了狄尔泰生命哲学寻求精神科学基础的得与失,强调了海德格尔关于理解的形而上学意义的重要价值,并在二者的基础上发展了精神科学的历史,推进了对历史意识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据5月22日《星岛环球网》消息:云南昆明近日一村庄出现全村夫妻排队离婚的奇观,村民见面打招呼变成:"怎么还没离?"原来因村庄拆迁"按户补偿",村民希望分家获得更多的补偿款。不过当地相关部门表示,假离婚可能拿不到补偿款。据了解,新闻中提到的是昆明秧草凹村,全村578户1290人,从5月18日开始全村夫妻大  相似文献   

8.
<正>[腾讯新闻]近日有报道称,南京高新区一村庄拆迁时,全村160多对夫妻,上至八十多岁老两口、下至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为获得更多补贴,绝大多数都离了婚。对此,村里的八旬老人竟然说:"很值得!"居民对此也都不避讳,表示大家"都离婚了","离婚能够多得补偿"。拆迁办甚至在跟村里人开会的时候明确表示:你们要办(离婚)立即去办,给你们两天时间,如果不去办,就办不成了。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的"他者"化,是公民借助于"自我—世界的相互关联"的意向性比较,用"他者"符号,在交往对话中寻求关注、表达自我。这种"他者"化意识尽管有着追求自我价值的合理性,但不可避免地触发了国家认同危机,使得公民个体在意识层面对国家的现代性谋划与公民资格缺乏足够情感体悟与价值认同,从而存在意识者被污名化的风险。破除公民意识"他者"化的负面性影响及风险,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训练公民理性思维,用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着力培养公民情感认知,用规范性法治和正当性程序推进和完善社会协商对话。  相似文献   

10.
认知风格对学生解题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实验,对初中生的平面几何成绩与其认知风格之间的关系、解题者对迁移题与源题之间共性关系的意识水平对解题迁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平面几何成绩与认知风格有显著的正相关;(2)在平面几何解题过程中,当迁移题与源题之间具有结构共同性,且表面相似性和条件隐蔽性为中等程度时,解题者对先后问题之间共性关系的意识水平对解题迁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 辩证唯物主义确认,心理或意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第一性的,而心理、意识则是第二性的。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着的。人的意识则依赖于物质,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列宁曾经说过:“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沒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验,对初中生的平面几何成绩与其认知风格之间的关系、解题者对迁移题与源题之间共性关系的意识水平对解题迁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平面几何成绩与认知风格有显著的正相关;(2)在平面几何解题过程中,当迁移题与源题之间具有结构共同性,且表面相似性和条件隐蔽性为中等程度时,解题者对先后问题之间共性关系的意识水平对解题迁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意识支配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掌握所学知识。一、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转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思维活跃,对知识能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14.
读词者是指能够流畅地进行字词识别和解码, 却难以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的学生。以840名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语素意识(包括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复合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工作记忆、一般智力等测查, 通过现状描述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1)一年级汉语儿童读词者的检出率为0.7%, 二年级之后的检出率在6.5%~10.1%之间; (2)在语言特异性认知因素上, 控制了年龄和智力后, 与其他学生相比, 读词者在汉字识别任务上表现较好, 在语素意识各个任务及口语词汇上表现较差; (3)年龄和智力是造成读词者比率增加的一般因素; (4)同音语素意识和口语词汇是造成读词者比率增加的语言特异性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5.
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关系曾经是纯粹的哲学问题,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促进了对这一问题的实证视角考察。实证取向认为,意识和无意识同属人类心理的机能,并能够在外在的任务操作中表现出来。现代认知心理学发现了对应意识机能的外显过程和对应无意识机能的内隐过程,两者相对独立又共生共存。任何认知过程都是意识和无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表现出权衡的特点。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揭示了意识和无意识在发生学意义上可能的先后关系。无意识在心理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普遍的、抽象的、抗干扰的,而意识则建筑在无意识的基础之上,有着更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潜意识作为一种未被直接察觉到的意识,同显意识一样贯穿于人类意识发生与发展过程的始终,并以集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于一体的特殊反映方式,参与大脑整体思维功能的实现。以往,虽有不少潜意识之说,但大都拘泥于心理学的“本能论”、“泛性论”和“非理性主义”范畴,造成了潜意识研究的种种困惑。本文则从哲学角度对潜意识的本质及其在认识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作了探讨,旨在实现人类理解自我的飞跃。潜意识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仅在实践中逐渐被人们所公认,而且也为现代实验心理学通过对脑阈限下的各种不同潜意识信』急的电反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3~6岁幼儿共118名作为研究对象。以助人任务为实验情境,设置了慷慨施恩者VS吝啬者(情境一)、施恩者VS好人(情境二)和传承知恩图报意识(情境三)三种情境,研究幼儿在三种不同助人情境下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情境一和情境二中的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为5岁;情境三中幼儿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推测为6岁以后。各情境下知恩图报意识随年龄增长而提升。  相似文献   

18.
祁志强  彭聃龄  丁国盛 《心理科学》2010,33(5):1051-1053
分别用图片命名和词汇判断任务考察汉英双语者在不可预期条件下进行的语言切换。实验一中,当被试分别用英语和汉语命名图片时,英语和汉语出现了相等的切换代价。实验二中,当被试进行词汇判断时,只有英语出现了切换代价;而汉语没有出现。研究表明,双语者语言产生与理解中切换的认知过程有本质的差异且预期条件的变化影响了语言产生中的切换。  相似文献   

19.
韩玉昌  张健  杨文兵 《心理科学》2014,37(3):549-554
采用ERP方法,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被试在决策过程中的框架效应。分析的脑电成分为N200和P300成分。结果发现:场依存者的反应时显著高于场独立者;场依存者诱发的N200和P300平均波幅均显著低于场独立者;大脑右半球的N200和P300平均波幅均显著高于左半球。这些结果表明,场独立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具有理性,基本不受决策问题表述方式的影响,且该决策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右半球。  相似文献   

20.
恐惧管理理论(TMT)强调死亡意识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而情绪在该理论中的作用颇受争议。近年来,原有的"无情绪假设"遭到质疑,死亡意识凸显后情绪的缺失被认为与采取的测量时间、方式和对照组有关,而非没有情绪。焦虑、恐惧和厌恶可能是死亡意识产生的不同情绪反应。在梳理上述争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情绪是死亡凸显效应中的重要环节,应将情绪纳入TMT的认知模型,并对认知模型的改善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