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冰 《管子学刊》2010,(4):92-94
"八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中,木类乐器有着特殊的作用。木类乐器之属"柷"状如漆桶而有椎,"敔"如伏虎,背有鬛二十七,在礼乐中的演奏中分别用于乐起与乐终,起到了率领礼乐演奏起止的关键作用,后世"柷"、"敔"在儒家礼乐思想"八音和谐"中起到特殊的象征意义。进一步研究"八音"的意义所在,认识到木类乐器的作用更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手风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最早在1818年由奥地利人黑克尔发明,是簧片乐器。手风琴音色婉转动听,风箱带动强大的气流能自如控制声音,可演奏出任何风格的作品,还可变换多种音色;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轻巧便于携带;是一件非常实用的乐器。由于手风琴音色特殊,很多著名的乐曲被改编为手风琴版本,我国的《北京喜讯到边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3.
同族乐器是指同一门类的乐器,在演奏技法、形制等方面有着更多相近相通的地方。利用同族乐器的这种相通性,能在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学生的技能结构。本文拟以二胡为例,以乐器的相通性为切入点,从乐器的形制、音色及按弦等演奏方法等方面,探讨同族乐器在音乐师范院校专业拓展方面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以期对音乐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技能教学诸课程中,除钢琴必修外,第二乐器的学习是必不可的。它对于学生掌握多种器乐演奏技巧,熟悉多种不同种类的乐器性能、表现力,在艺术表现中的应用,以及对全民族普及艺术教育,提高艺术素质,增强艺术修养和艺术实践、鉴赏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几年来在高师二胡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就其教学特点作以简论,供同行参考。 一,高师生源民乐演奏现状。 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西洋乐器在我国逐步普及,形成了学习的热潮。20世纪80年代起,电声乐器大量进入文化市  相似文献   

5.
宋芳  宋群豹 《管子学刊》2008,(4):119-121
千百年来人们用“声如磬”来形容陶瓷的特殊音色,可见陶瓷和音乐有着很深的渊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陶瓷乐器从远古时代的单音陶埙,逐渐发展成为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陶瓷乐器。本文从陶瓷乐器的起源、形成、历史、分类、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陶瓷乐器在陶瓷艺术史和音乐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乐律学、音程和弦调式、音乐发展、乐器造型、乐器的音律定律、乐器的表现性能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的各方面与黄金分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真正感受到正是冥冥之中的黄金分割,才使我们创造出无比美妙动听的音乐。  相似文献   

7.
石蔚 《管子学刊》2013,(1):51-55
春秋战国时期的器乐艺术,已经成为独立的音乐形式,受先秦时期音乐思想的影响,使乐器演奏的声音形态中,蕴涵各种声音之外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意象特征,即以乐器声音、音色以及不同乐器组合象征统治者的地位,象征某种理念,隐喻某种声音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身体做乐器,辅助学生学习音乐,可以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效应用身体乐器,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夯实学生的乐感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口、手、脚等身体部分做乐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音乐学习中,全面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一、身体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意义从教学实施角度来看,指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运用身体乐器,就地取材,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9.
《法音》2020,(4)
正藏传佛教所用乐器种类众多,传统意义上将其归纳为击奏乐器、摇奏乐器[1]和吹奏乐器三种,其中犍稚隶属于击奏类乐器,也即打击类乐器。对于犍稚,作为局内人的佛教信徒或是僧侣,以及作为局外人的非佛教人士一般对其知之甚少,但纵观藏族古籍文献关于犍稚的著述颇多,包括收录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的《犍稚经》《犍稚时经》和收录于《丹珠尔》的《犍稚偈赞》,以及由藏族著名学僧所著《犍稚论述正言·绽放慧者意中荷花之七马君主》(以下  相似文献   

10.
当下,音乐作为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普及非常迅速,喜欢、学习音乐的人不计其数。而学习音乐对中小学生智力开发、陶冶性情很有益处,对其审美观念甚至人生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堂音乐教学之余,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培养孩子的良好气质,许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习钢琴、古筝、小提琴等乐器,学习一门乐器已成为家长们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必选。而对于选择什么乐器,中还是西,传统还是现代,其所做的选择的原因是什么,效果又如何?对于这些看似平常问题的探讨,实际上对于我们客观认识当前中小学学生乐器学习之类型选择倾向,以及这样的倾向所反映出的大众对待中西音乐的心理趋向、对中西乐器的认识状况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