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友成同志在《科学世界观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较量》一文(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8期,以下简称“杨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深受启发。但我不同意杨文的基本观点。同时,对目前学术界有些同志提出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关系本体论(参见俞吾金《马克思物质观新探》一文,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以下简称“俞文”)或者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社会交往的作用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说明人的本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一、社会交往是人的类本质形成的前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重要论断,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  相似文献   

3.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反思人的问题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概念正式出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但其基本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它是马克思长期对人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果。马克思一踏上哲学研究的道路就有一种基本倾向,即不大关心世界的本体,而是注重人;不大关心自然,而是注重社会。在《博士论文》里,他褒扬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因为在他看来,伊氏原子论是一种社会学说的自然基础,这种社会学说就是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马克思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和实现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中实现的。这样,在对哲学本质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正##技术哲学是人们对技术的哲学反思,是运用哲学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技术所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1984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年鉴》,在"研究状况和进展"栏目中首次刊出文献综述《技术哲学研究简况》,将技术哲学列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领域。学术界通常认为,陈昌曙于1982年10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和统一》一文是中  相似文献   

5.
选择论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哲学界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讨论,把哲学研究的视角转向了主体自身的认识。拙作《认识定义新探》(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发表之后,不少同志针对我的看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目前在认识的本质问题讨论中,出现的多种观点并存的态势,应该说是我国哲学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好现象。因为它开辟了从多角度、多方位研究认识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价值本质的新探索──读《价值哲学新探》孙显元《价值哲学新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以下简称《新探》)是王玉梁研究员继《价值哲学》之后的又一部新著。它总结了我国近年来价值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价值哲学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价值哲学基本范...  相似文献   

7.
齐振海教授主编的《管理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论述管理中的哲学问题的专著。该书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管理哲学资料,并概括了现代管理的新资料、新经验,把我国管理哲学的研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该书编著者不仅重新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管理哲学的体系,并对管理哲学的许多内容和观点进行了新的探索。一、建构管理哲学的新体系以前人们认为管理哲学是哲学在管理学中的具体应用,或者是对管理进行简单的哲学探讨,因此他们或者照搬哲学的体系,或者沿袭管理学的体系。与此不同,《管理哲学》的体系是从对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最抽象的概括中提取出来的,“管理”在这个体系中始终居于  相似文献   

8.
思维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近年来,国内对它的研究有较大的发展。1980年起,钱学森在《哲学研究》、《自然》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述思维科学研究的文章,对思维科学的意义、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此后,不少作者在《自然信息》、《潜科学》等刊中对思维科学进行了较多的讨论。1984年8月,国防科工委主持召开了全国首届思维科学学术讨论会,会上,钱学森回顾了几年来思维科学的研究状况,强调了思维科学研究的迫切意义,并对思维科学的基础学科作了进一步阐述。会议代表中有人工智能、心理学、哲学、美学、文学、数学和语言学工作者。代表们对思维科学的体系和研究方法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及其形态建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进程 ,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包含着概念辨析、问题探讨、内容更新、体系调整、形态建构等全方位的具体工作 ,而最为重要的 ,在我们看来 ,还是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 ,这对于我们的全部研究工作尤其是新哲学形态建构具有规范和导向的作用。在拙著《哲学研究方法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 998年出版 )等中 ,笔者曾经依托于对元哲学问题的探讨和对哲学发展史的梳理 ,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和相关分支哲学问题的一些看法 ,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也引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  相似文献   

10.
徐纪亮先生主编、汝信先生作序的10卷本《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此书是该社继80年代出版了8卷本《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和2卷《续编》后,出版的又一套大型当代西方哲学史的研究专著。此书对当代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评介。其中包括: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科学哲学、道德哲学、逻辑哲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人文哲学和社会哲学等10个大派。而每一个派别中,又挑选10名左右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分别对他们的生平和著作、学术观点和学术影响进行了翔…  相似文献   

11.
龙霞 《现代哲学》2016,(4):24-30
讨论“异化劳动”概念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系,应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大文本的内在关联入手。尽管马克思在《手稿》中表述“异化劳动”的用语直接承袭自费尔巴哈的“类本质”,但“异化劳动”所葆有的真正“本质规定”,却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文本所开启出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同一性”的价值视域。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中,正是这一价值视域,自始至终奠定和引领了“异化劳动”概念的产生、发展及蜕变,并最终推动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从这个意义而言,“异化劳动”概念理应被视作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起步;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同一”的价值视域,亦被置入马克思哲学自身之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2.
由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技术哲学学术交流会暨《工程·技术·哲学》出版座谈会” ,于 2 0 0 2年 5月 11日至 12日在大连召开。全国 3 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围绕“技术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这个主题 ,对技术哲学与技术的跨学科研究、技术哲学界与工程技术界的联盟、我国技术哲学 2 0年来的发展脉络、技术哲学的中外比较与国际交流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还就办好大连理工大学创办的国内第一部技术哲学研究年鉴———《工程·技术·哲学》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1 当代技术发展带来的哲学问题  技术哲学研究要关注高新技术带来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著作中,恩格斯对宇宙学中的哲学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至今未被人们所充分重视——对于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对奠定自然辩证法的基础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重温这些思想,对于解决现代宇宙学中一些新的哲学问题或科学疑难问题,仍然有很大的启示。 恩格斯关于宇宙学哲学问题的论述,内容极为丰富,下面我们着重考察其中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康仕慧 《哲学动态》2006,(11):11-13
迈克尔·达米特(M ichael Dummett)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分析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等领域,尤其是他关于弗雷格哲学的研究奠定了他的整个哲学生涯,他是20世纪反实在论和数学哲学中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有:《弗雷格:语言哲学》(1973);《直觉主义的成分)(1977);《弗雷格哲学的解释》(1981);《弗雷格和其他哲学家》(1991);《弗雷格:数学哲学》(1991);《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1991);《分析哲学的起源》(1993);《语言的海洋》(1993)等。2005年12月~2006年5月作者在英国牛津大学访问期间对他…  相似文献   

15.
近期我国出版了几本以“艺术哲学”命名的书,有翻译外国的,也有我国学者撰写的,对艺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都有所说明,但对艺术哲学与美学的关系则没有说,或说得不够清楚,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法国文艺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对艺术的本质及其产生,艺术作品的分类及其关系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证,而对艺术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2016年5月,第13届《哲学分析》论坛——"生活哲学与现代人类生存"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围绕会议主题,与会者发挥学术专长,运用中西哲学传统资源,结合现代社会语境,对生活哲学的观念内涵、理论建构以及实践意义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诠释与讨论。本期专题刊出的这组文章是从论坛发言整理稿和参会论文中选取的。复旦大学张庆熊教授的《谱系与本质:生活世界的本体论》、台湾中山大学游淙祺教授的《现  相似文献   

17.
道德的功能和本质——兼评肖雪慧、夏伟东等同志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初,肖雪慧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的文章;半年后,夏伟东同志在《哲学研究》刊文与肖进行商榷;次年,肖亦在《哲学研究》载文作答。自此以来,我国伦理学界在一系列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学术会议中,也将肖、夏所争论的问题作为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先后写了不少文章。至今,这场争论仍在继续之中。肖、夏之争主要是围绕着道德的功能与本质问题展开的,其他同志的有关文章或会议发  相似文献   

18.
谢洪恩同志在《哲学研究》1989年第3期和1990年第3期所发表的《道德的功能和本质》和《对道德适应性关系的辩证思考》两文,指出道德在具有社会功能、肯定性适应功能的同时,还兼备个体功能、否定性适应的功能。谢洪恩同志对道德功能类型的分析,是精辟的,读后深受启发。略歉不足的是,两文对道德本质以及本质的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解,颇有偏差,尤其是在方法论上把道德的本质和功能与经济基础、社会物质结构割裂开来,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历史哲学研究已经得到了史学界和哲学界的重视。《世界历史》及《史学理论》等一些刊物开辟了有关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的栏目,《哲学动态》从1988年开始系统地介绍了自维科以来西方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本文现将近年来国内历史哲学的研究综述如下,并简单地谈一下目前研究中尚待注意的问题,以期有助于今后国内历史哲学的研究。一、历史哲学的涵义之争伴随着对西方历史哲学的介绍,国内学者存在的分歧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哲学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20.
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关于人性、人的本质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到 80年代中后期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再到 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所谓“人学”热 ,中国哲学界对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 :人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哲学中 ,并不存在所谓“人学的空场”。不过 ,上述研究基本上还只是看到了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对象意义 ,还没有把它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内在理论维度去理解和确认。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 :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 (《光明日报》2 0 0 1年 2月 6日。以下简称“《俞文》”)中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