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一根拐杖遇上一块玻璃,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确实想不到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多拐杖能把玻璃敲碎吧。但是,当一根拐杖和一块玻璃同时遇上了一个人,就有故事了。玻璃不但没有碎,而且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  相似文献   

2.
当一根拐杖遇上一块玻璃,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确实想不到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多拐杖能把玻璃敲碎吧。但是,当一根拐杖和一块玻璃同时遇上了一个人,就有故事了。玻璃不但没有碎,而且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他出生于1946年,因为家境贫困,9岁才入学,还是因为贫穷,14岁就辍学了。穷怕了的他第一愿望就是过好日子。为了谋生,他种过白木耳,当过水库工地炊事员、修理员、知青连农技员,还倒  相似文献   

3.
两个故事     
故事之一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间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口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  相似文献   

4.
为了我的远方我已用了几个轮回的祈求今天.我终干能够决定要用我今生今世去远涉涉过险途,踏过戈壁攀过李白都嗦吁戏的高峰和虎愁猿哭的悬崖……背一副最纯洁的行囊拄一根最坚毅的拐杖幸福地跋涉在憧憬的路上我虽听不懂一缕缕清风的耳语但我将用一天天去猜想我虽看不透中国月所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结交了一位76岁的日本朋友,她叫坂本伸子。跟坂本伸子交往,我感到一种心情上的爽朗,意志上的激励。她与一般的老年人不同,她的独立性让我吃惊。76岁的高龄了,还一人从日本跑到中国厦门来学中文。作为一位老人,独自呆在陌生的地方生活,本身就不太容易,而她还努力成为了厦门某高校的留学生,每天拄着拐杖去学校听课。  相似文献   

8.
回家的路上,不知何时起,多出一个卖报纸的孩子。看上去有10岁左右的年纪,左腿被截肢,拄着拐杖,只凭一条腿站在那里叫卖。我从发现他起,每天都要走过去买他一份报纸。起初几天一手交钱,一手交报,很平常。  相似文献   

9.
安乐与忧患     
一天,朋友要我做个游戏:不借助任何东西,让一根火柴在手里烧完。我划着了一根火柴,火苗从火柴头开始沿着火柴杆慢慢地燃了上来,我的手指不断向后退却。最后再无路可退,火苗烧痛了手指,我一哆嗦,未燃完的火柴杆扔在了地上。朋友说,他能将一根火柴在手里燃完,接着便做了个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万菊来 《天风》2008,(14):36-37
这次回家探亲,见到了阔别己久的童福全弟兄。我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正在自家的客厅里拄着拐杖来回走动进行锻炼,见到我来,又听到我的声音,非常亲热地招呼我。他的声音很响亮,中气很足,见我来看他又是寒暄,又是让座,亲热得不得了。为了展示他的康复佳绩,他乐呵呵地舒展偏瘫的左手,灵活地运动着手指头。看得出来,  相似文献   

11.
重担     
记得小时候,一位老爷爷曾出了一道谜语:“世上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黄昏时三条腿走路。它是什么?”当时,没有人能猜中。他就笑呵呵地说:“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拐杖。”“对了。拐杖现在已经成了我的第三条腿。人出生后不久只能爬着走(四条腿)——人生的早晨;长大了用两条腿走路——人生的中午;随着人生担子年复一年的增添,到了老年——人生的黄昏,就步履  相似文献   

12.
记在心上     
红山小贩中心有一卖海鲜的摊子,生意极好。那天中午,我足足等了半个小时,还不见食物端上来,忍不住前去提醒。那位摊主尽管忙得不可开交,还是抽空抬起头来,温和淡定地看着我说:你刚才叫的是豆腐鱼片汤,我已记在心上了。我已经记在心上了!啊,真是叫人耳目一新的话。这话,令人安心,使人放心。虽然客似云来,可是,每一  相似文献   

13.
正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国汽车玻璃协会会长,被称为"玻璃大王"。他自幼家贫,初中没毕业就被迫辍学,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当过厨师、修过自行车,尝遍艰辛。1984年,38岁的曹德旺开始了自己创业。如今,他创造的福耀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玻璃制造商,市值已突破600亿元。那么,白手起家的曹德旺,靠的究竟是什么?有一双发现商机的眼睛1984年的一天,曹德旺到武夷山玩,顺手给妈妈买了一根拐杖。当他肩扛拐杖准备搭乘别人  相似文献   

14.
理性的拐杖     
在进入人类生活用品的大家族中,拐杖是理性的化身。拐杖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他和人相处的时间最久,在人还不能算人的那个时代,就有了拐杖。好像书上讲过,人猿最早使用的是石头,其实用石头之时猿就会用拐杖。只是那时不叫拐杖而叫树枝或棍子。棍子可以猎食,可以防卫,也可和现代拐杖有同一功能,但拐杖比  相似文献   

15.
那年我五岁,放学回家,抱着门前的小树摇。父亲瞪眼呵斥我:“别晃它,树要是伤了根,还能活吗?”我便松了手,悻悻地跑回屋写自己的作业。后来老听娘唠叨,人怕伤心,树怕伤根。当时还小,不明白个中道理,不过从那以后,我没敢再伤害过一棵树,哪怕是一颗弱不禁风的小杨或小柳。  相似文献   

16.
小葱     
正每个菜摊子上几乎都有小葱。小葱一般不是卖的,而是用来送的。老顾客来买菜,买萝卜买土豆买白菜,多少不拘,临了问一声:"给您点葱?"也不等回答,就扯了一撮,掖到袋子里递过来。面目不熟悉的生客,买的不多不少,摊主也会问:"要点葱不?"那人顿一下,笑笑地说:"谢啦,您给点吧,我下面条。"若是遇到吝啬的买主,买二两小白菜下面条,还让饶上一把葱,摊主就说今天没有。  相似文献   

17.
一马贤先生与癌症苦斗经年,仍时时微笑。那年元宵节,北京冷风凄厉。87岁的马贤先生,扶着拐杖,我们并肩穿行在薄暮下的教子胡同。华灯初上,小街人声鼎沸,两旁餐厅飘出的蒸汽追逐着光束,云绕弥漫。老人清瘦,步履从容,不急不缓,拐杖锥地之声清脆响亮。那天上午,他早早就来电话邀约我们共进晚餐,说我是来看望他的汉族青年,汉族同胞注重元宵节。  相似文献   

18.
岁月忽已晚     
照镜时,忽然惊叫:我有白头发了——如临大敌,急急地拔下来,还拔错了,弹有虚发,居然拔了几根才对了。 后来,后来,英雄气短了,因为,白花花一片,至少有几十根,还拔吗?  相似文献   

19.
赵皎钦 《天风》2002,(5):29-29
目睹眼下的这幅图片后,能发人深思,令人感慨万分,使人产生连篇的遐想,给人留下永恒的记忆。然而,这三位拄拐杖人出现在一个画面,这不是人的安排,也不是巧合,这是神的大爱,把他们连在一起。元月6日,哈尔滨地区降下入冬第一场大雪,这天上午基督教松浦堂礼拜散后,北方基督徒冒风雪严寒敬拜主的场面映入我的眼前,我跟随散会的人群来到圣殿门前,看到照片里左边老弟兄拄拐杖  相似文献   

20.
1840年,喀山大学。夏天来临的时候,学校大门外不远处有两个卖甜瓜的摊位。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两位摊主为了招徕顾客,展开了明里暗里的竞争。他们一个挂出“不甜不熟包换”的招牌,另一个招牌上则写着“不好吃退钱”。当然,两人也都练就了一副巧舌如簧。每天,他们和顾客进行着不见硝烟的心理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