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著名白话诗人寒山不仅在中国影响较大 ,在东亚诸国也颇有影响。本文主要从韩国禅家灯录、禅师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等方面 ,探讨了寒山诗在韩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寒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其诗作中不仅包含有禅宗“自性清静”、“见性成佛”的禅理,也包含有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从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方面,可以反映出寒山诗中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通过研读寒山诗中的佛理诗,我们可以发现,寒山认为人的生命存在既脆弱而又短暂,他劝谕世人应当珍惜当下拥有的生命,而通过信仰佛教则可以获得生命意义的实现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禅诗既有诗的韵律,又有禅的意味,在唐代发展得非常繁荣,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寒山是唐代著名诗僧,青年时参加科举屡次不第,于30岁左右隐于天台山。寒山禅诗在"物境""情境""意境"这三重世界中达到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寒山禅诗隐于文字背后有意味深长的哲学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4.
悟道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 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  相似文献   

5.
寒山诗歌研究在唐代诗学研究中享有殊荣,以其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深受学者的青睐,在诗坛上有“寒山体”之称,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同时,寒山诗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在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宗教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寒山子所处时代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出发,论述其诗歌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诗歌艺术成就取得之原因。  相似文献   

6.
经由日本古注本解读《凡读我诗者》,可知寒山自视为佛教一大宗主,将其诗歌作为佛教修行证道书,故有意规制读者的阅读行为。寒山希望其诗的读者为一心向佛者,能置身清幽环境里,保持"护净"心态阅读其诗,从而驱除恶业,修成正果。寒山对其诗读法的重视,为日本古代注家所理解,并进行详细阐发,从而将阅读行为与佛教修行紧密结合,形成别具特色的日本寒山诗注释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兴起的禅学热中,我也读了几本关于禅文化的书。其中,质朴自然、悟境深远的禅诗,大大吸引了我,遂一气读完了《寒山诗》这一诗集。现就寒山其人其事其诗作一探讨和赏析。 寒山其人 寒山,亦称寒山子。以三十五岁左右隐逸于浙江省天台始丰县西北七十里的寒岩幽窟之中,故名。《寒山诗》曰:  相似文献   

8.
王梵志诗     
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问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教?”禅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这谁不懂!”二、禅师:“三岁孩儿能懂得。三、八十老翁行不得!四、众生痴迷,岂知善恶! 常常是见钱心即喜,五、见死无不愁。六、广贪财色乐,七、时时度日休。八、平生不造福。九、死被恶道收。十、但看三恶处,大有我般流啊!”十一、白居易听后大悟。主持寄语 本期画的内容是选用《王梵志诗》编的。《王梵志诗》包括自隋末至宋初无名诗人的唱咏。诗文浅显质朴,内容反映佛陀的教义。虽是古时民间作品,今日看来却好似在说当今之人。可见佛…  相似文献   

9.
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经的译播和佛教的发展,僧诗就开始产生。千百年来,缁林诗风兴隆,弦歌继响,诗家辈出,或寓教于诗,寄禅于诗,或以诗喻道,以诗谈禅,杂以说唱,配以书画,使古老艺苑绽一奇葩,为中华诗坛增一瑰宝。在两晋南北朝时,就有高僧支遁、慧远,鸠摩罗什等作了不少示法诗、喻道诗。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古代僧诗也得到蓬勃发展。王梵志、皎然、齐己、贯休、寒山、拾得乃至包括贾岛(曾为僧后还俗)如摧灿群星闪烁在盛唐诗坛。“若有人兮坐山祖,云表兮霞缨,秉芳兮欲寄,路漫漫兮难征。独惆怅兮狐疑,寨独立兮…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寒山是唐代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僧人。他族姓不详,生活年代也无法确定,相传隐居在浙江天台始丰县寒岩幽窟中,所以世人称之为"寒山"。据《祖堂集》《宋高僧传》等记载,沩山灵祐禅师曾在天台山会见寒山;另据《古尊宿语录》记载,赵州从谂禅师也曾与寒山相互问答。寒山在当时名声满播于江浙僧界,据说妙利普明塔院因此改名作  相似文献   

11.
寒山和庞居士是唐代著名白话诗人,他们尽管是隐士、居士,却都有着强烈的宗教精神——济世情怀。他们的诗歌对当时和后来的民间风俗、信仰以及民众心理意识有深刻的影响,这是其他文人诗歌和僧诗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对他们诗歌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民众文化心理,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齐胜利  崔小敬 《法音》2022,(5):42-47
<正>以唐代寒山、拾得公案及其诗歌为核心的天台三圣(丰干、寒山、拾得)文化对后世禅宗及高僧大德接引学人的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元代禅林中,对于寒山诗的阐释、引用既继承了宋代禅林的思想传统,如对于“水牯牛”“圆月”等禅趣意象的继续使用,同时也有了新的诠释和发挥。  相似文献   

13.
贾静 《中国道教》2011,(4):20-22
道教与中国茶文化渊源颇深。尤其是道教繁荣发展的唐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甚至僧人也多受道教思想影响,而唐代也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歌发展的光辉时期。所以,道教、茶、诗歌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唐代诗人、茶人群体身上有诸多表现,比如李白、温庭筠、李商隐、皎然、卢仝等人。作为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的皎然,虽属禅门中人,也深受道教思想文化的熏染和浸润,在其表达茶文化思想的主要方式——茶诗中体现了丰  相似文献   

14.
白敏 《中国宗教》2024,(1):62-63
<正>大约出现于中唐时期的寒山诗,内容多反映现实且涉及佛经义理,语言通俗易懂,追求不拘格律而直抒胸臆,与当时的元白诗风遥相呼应。寒山诗以文学为载体,将佛教义理中国化、世俗化,不仅在宋代禅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深受宋代文人学士的喜爱和推崇。  相似文献   

15.
王林丽 《美与时代》2004,(10):70-71
唐代商贾诗,是指唐诗中描述商贾、商人妇在社会、家庭和个人三方面生活的作品.汉代乐府民歌中也出现过商贾诗,但其数量和质量都不及唐代商贾诗.本文试通过整理分析,简论唐代商贾诗的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唐的期出现了一批归到“寒山”名下的诗歌,现存有六百宗首。其语言通俗直白,风格朴野骇俗,与唐代诗坛意蕴浑厚、精致典雅的诗风截然不同。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讽刺世相、劝喻世人的作品,言语犀利,思致深刻,在中国诗歌史上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今天读起来也还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寒山诗作者应当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在仕途上不得意,与统治集团当权派相疏离的人物。白■《湛渊静语》卷二记曰: 吕洞宾,寒山子,皆唐之士人,尝应举不利,有群于俗,盖楚狂、沮溺之流,观其所存诗文可知。 楚狂、沮溺都是《论语》里的人物,被孔夫子批评,…  相似文献   

17.
崔小敬 《宗教学研究》2006,17(4):105-109
本文提出佛道争锋影响和决定了寒山形象的演变。寒山在较早的道教记载中是一个隐居修道者的形象,后来逐渐佛教化,演变为佛教高僧的形象。但道教并未因此放弃对寒山的所有权,而是通过阐发寒山诗中的道教精神、编造新的寒山作品等手段,力图重塑寒山的修道者形象。  相似文献   

18.
王梵志诗不以抒情取胜,而以说理见长,凸显出对文人诗表达方式的分道扬镳.它把说理表达方式引入诗歌,使诗歌带有剀切训导倾向,但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借助一定方法,使之含有能启发人们思维、联想和想象的理趣,主要采用比喻、对比、类比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寒山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确切身份,因为在正史中没有关于寒山的任何记载,而且在传统中国社会里,他也一直没有被正统文人所接受,直到清代所编的《全唐诗》和《四库全书》。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无名者”,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欧洲却引起了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6,(4)
王维奉佛,见之于多种史料,是一个客观事实,要论王维,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古人论及王维“诗中有禅”之处甚多,但大多采取了感性的,甚至带有神秘意味的评点方法,拈花微笑,难以言喻。今人论述王维佛教思想时,又往往失之简单粗糙,以批判代替分析。我们认为,要全面理解王维的诗,就必须对王维的佛教思想作一客观的、细致的、理性的评析。要深入探讨佛教思想对王维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应了解王维与唐代佛教各宗派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