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学与信息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当代全球化进程积极推进的全面了解已经不止一个十年了。然而,人们对它的兴趣和科学态度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之后,最近它又重新受到关注。其中,有两个主题最为瞩目:生态学与信息革命。虽然,初看这两个主题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们却经常出  相似文献   

2.
王晓田 《心理学报》2010,42(1):37-40
本文提供作者的研究经验和反思, 就行为研究方法学的多样性和互补性, 统计方法与实验想法的权衡, 信-效度的关系, 被试与测试者期望效应对数据的污染, 避免方法学和统计检验的规定成为束缚研究的新八股, 以及理论与实证的互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围绕医学研究及论文写作过程中相关素材的整理这一论题,基于科学认识过程及蕴含其中的科学思维活动的特征,并结合医学专业特点,从阐述素材的不同类型和整理的多重含义入手,揭示整理素材的方法学意义及其价值所在,如挖掘潜在的知识、拓展未来的研究空间等.  相似文献   

4.
行政生态学与生态行政学:内涵比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爱宝 《学海》2005,(3):37-40
“行政生态学”与“生态行政学”概念的内涵及其学科性质主要取决于对“生态学”一词的界定和理解。行政生态学将“生态学”定位为一种哲学方法论与和谐价值观,其实质是一种生态主义的行政社会学理论。而生态行政学将“生态学”定位为原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其价值观又表现为追求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其实质是一种环境保护主义的行政科学。两者既有明显的差异,又有一定的关联,但不可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5.
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近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分析资料的方法进行了客观的回顾与评价,概述了我国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探索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为今后研究科学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东方宗教思想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如何整治当前存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问题提出看法,认为在东方思想中一直存在着与生态保护有关系的丰富思想,其中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和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观念,以及珍视生命的权利等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生态学意义。解决环境与生态的问题,除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之外,思想观念的改变与心灵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东方宗教的思想重视人心的建设,可以弥补因技术落后而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代主流价值观的根源进行剖析,本文认为,现代主流价值观是启蒙以来经典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思维模式影响下形成的.它片面地强调了计算性的理性,简单地将世界看成是物质的组合,追求绝对的确定性.它将人类知识简单化,塑造了一种机械的世界观,忽略了人对高贵价值的诉求,而沉迷于物质主义之中.然而,在自然科学内部,经典物理学的体系不单受到以相对论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生态学的发展,已经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经典物理学为主导的思维模式构成了挑战.本文试图以此为线索,探讨以经典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思维模式对现代价值观的影响,以及生态学所倡导的整体、系统的思维模式对之构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28日-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国际信息伦理学中心协办的中国信息伦理国际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德国、瑞典、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知名学者和国内相关大学、信息产业界、政府监管部门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吴恩多 《学海》2002,(3):203-204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供求矛盾日益巨大 ,给作为信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书目信息服务业带来深刻影响。文章从书目情报需求意识、范围、方式等五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有利于书目情报工作者和书目情报机构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结合这一目标,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提升学生课堂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人类研究的伦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美国 ,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发生了在基因治疗和其他人类研究中致人死亡的不良事件。我国有关人员对人类研究的关注也在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人类研究的方法论和伦理学加以探讨。一、人类研究的历史和教训人类研究 (humanresearch)过去曾称为“人体实验”或“人体研究”。术语的改变是为了使研究者不仅仅去关注参与研究人的身体 ,而是将他们看作一个生物—心理—社会实体 ,具有信念、价值、理想的个体。研究是在广义上理解的 ,它可包括观察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学习拖延是自我调节失败而导致非理性延迟的适应不良行为;最新研究提出了主动拖延的概念,认为主动拖延是自我调节的主动适应行为。根据学习拖延的定义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学习拖延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学习拖延的多视角研究、传统学习拖延的自我调节研究、整体化观点的探索研究。文章依次介绍了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文章最后以自我调节机制为主线,整合了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初步建立了一个拖延整体化模型。该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干预被动拖延,促进主动拖延的有益于健康的整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们自身的研究方法问题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 ,围绕它及其相关的学术规范问题也因此会成为不同的学派、立场和研究风格之间竞争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回应聂锦芳同志的《目前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史论关系问题省思》 (以下简称《聂文》) [1 ] 一文对张一兵《回到马克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的批评来简要地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本文的核心立场是 :第一 ,不能把“史论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正常状态” ,并以此作为“严谨性”标准来评价当前国内马哲史研究 ,更不能在…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challenge and shows how research done on the Kierkegaard corpus is meeting the challenge. It presents eighteen studies,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based Kierkegaard research, and suggesting that the computer might be used to produce more than word counts and locations of words or strings of texts. The study introduces the idea of a multi-dimensional concordance as evidenced by recent research on Fear and Trembling.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国宗教的理解都是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形成的.西方对于中国宗教的认识主要是受弗雷泽、黑格尔等人的学术观点的影响.因此对这些学术观点进行反思,是我们建构中国宗教自己的话语体系的前提.有意无意地将学术论断变成了解释工具;将范畴建构变成了认知方式,而没有充分认识其局限性,乃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我们要自觉地和不断地坚持以哲学的批判精神自我审视,反思宗教学的基本范式,并由此推动宗教学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法是以宗教名义制定的制约信仰者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教法学研究不仅受到东方穆斯林学者的重视,近百年来也成为西方学术界伊斯兰教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就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在伊斯兰教法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提出的理论观点、学术价值以及在方法论方面与东方穆斯林学者的异同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本文认为,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欧美西方学者关于教法传统的研究和著述,有其长处和短处,但其学术价值已然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赏和肯定。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宗教研究应当吸纳、借鉴一切有益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集中精力对宋代儒士关于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经过对文献的反复阅读和深入研究,感觉到儒士佛教观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课题。我也希望我的这份心得能与学界同仁分享,并希望得到高明的指教,故权将我的一些想法略陈于此。一、选题上的开创性所谓儒士佛教观,是指儒士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具体而言,是指儒士对佛教常识的认知、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佛教功用的评价。在以往的佛教与儒学关系研究中,主要涉及这样两个方面:第一,以高僧为中心的佛教与儒学关系的研究。就是研究高僧对…  相似文献   

18.
19.
谢志斌 《世界宗教研究》2012,(1):109-117,194
本文探究汉语基督教伦理研究的基本思路问题,特别关注具体处境中基督教价值的公共意义问题,论文包括:第一部分,考察1980年以来汉语基督教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总体上看,其中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基本伦理概念(比如人性、爱的观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关观念进行比照的研究,二是实践和具体社会处境的角度,包括从基督教角度对于中国基督徒的道德生活以及全球和本土范围的社会公共问题的研究;第二部分依据相关的基督教伦理研究成果,参照中国思想资源和当代社会的道德议题,反思汉语基督教研究的处境性问题并寻求重新阐释某些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研究采用基督教伦理研究中的实在的和处境化的进路,将之放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并考虑到其具体和当下的条件来展开对基督教伦理思想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干春松 《哲学动态》2007,5(9):28-33
三子思思想的特质:“诚”及其他郭沫若在同一文章中将《尚书》中的《洪范》、《尧典》、《皋陶谟》、《禹贡》诸篇作为思孟学派的作品,多少有些陈义过于宽泛。不过,他是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考虑问题的。由五行到“诚”涉及到了子思思想的核心内容,而并非考据家单纯的“五行”的追索。近代对子思思想的义理层面的研究也可以追溯到康有为和章太炎。出于其经学立场,康有为之思孟论述是今文经学的路数,因此有许多托古改制和微言大义的因素。他在《中庸注》中说:“天下之为道术多矣,而折衷于孔子;孔子之道大矣,荡荡如天,民难名之,唯圣孙子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