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续读马王堆帛书《衷》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前文,本文系对<衷>篇后半部分的解读,作者对这部分文字作了详细的辨析疏理,比照贯通今本<易传>及汉魏诸家之说,揭示出帛书<衷>篇丰富的易学内涵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系对帛书<衷>篇前半部分的解读,作者不仅对<衷>篇所释诸卦之文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而且又将其所释之义与今本<易传>及汉魏诸家之说参照互通,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认为<衷>篇解卦时使用了"旁通"说;通过文句格式的比较,发现<衷>篇前文所释诸卦之文字应早于<衷>篇后文及今本<系辞·下>的"三陈九卦";通过对<说卦>相关文字的解读,证明在今、帛本"天地定位"章的差异问题上,应以帛本之说为是. 相似文献
3.
文章疏通了帛书《衷》篇的若干处文意,并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其内涵。如《衷》篇认为《周易》是巫史和文王共同完成的作品,巫史完成其数术部分,文王加入卦爻辞部分,这是对《周易》成书过程的较早表述之一;《衷》篇透露出先秦易学中关于人性的讨论与孟子、荀子都有极大不同,它将文人、武人作为两种人格来讨论也是传世文献中少见的;《衷》篇很多句子可与其它帛书《易传》的篇章合读,它们都很重视阐发《周易》中的德义。此篇帛书中有些句子的思想接近思孟学派,这说明其中有些内容不会早于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4.
帛书《衷》篇"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形,刚柔成[卦]"言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用六贛也,用九盈也"言《坤》卦空虚之象,《乾》卦实满之象;"盈而刚,故《易》曰‘直方大,不习,吉’也。因‘不习’而备,故《易》曰‘见群龙无首,吉’也",其中《坤》六二爻辞乃言龙之象;"《无孟》之卦有罪?死,无功而赏",?""当为"不"之误,"有罪不死,无功而赏",才符合《无妄》卦无所期望而有得之义;"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之"恒"字,当读为"极",极至之义;"‘见龙在田’也者,德也","德"当训为升闻;"‘夕沂若,厉,无咎’,息也","沂"当训为终止休息之义;"‘飞龙[在天]’,□而上也",缺字可补为"亲"。 相似文献
5.
6.
帛书《衷》篇"《川》之详说"章,是研究孔子《坤》卦思想的重要文献.从目前对此章的校释研究看,很多疑难辞语未得其解,需要进一步疏通解读.在此章中,孔子以灾异观念释《坤》卦辞"先迷后得主","学人"当训觉人,使人觉悟之义;孔子以周代"保傅"制度释《坤》卦辞"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吉",以及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非吉石也,亓口口要诚与贤之胃也","吉石"当训告所,言不是告诉方所的,而是讲得贤的;"小事时说","时"当训待,言待时而说;"知勿过数","知"当训交接,指文柔之人与君主交接,不急迫,不促狭;"文人内亓光,外亓龙","龙"训宠,荣光之义,言文柔之人内藏光华,自然外显而有荣光;"隐文且静","静"当训情,言内隐文德,中心笃实. 相似文献
7.
《周易研究》2017,(6)
在帛书《衷》篇中,孔子以"禅让"思想解说《乾》卦用九之辞,表现出对"禅让"肯定、赞成的态度。根据宣扬禅让的《唐虞之道》《子羔》和《容成氏》等文献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及公元前316年发生的燕王哙"禅让"悲剧,可以推断儒家赞成"禅让"的思想在战国中期盛行,至公元前316年左右陷入沉寂。《衷》篇既然记载孔子以"禅让"说解《易》,其当成书于儒家盛行、宣扬"禅让"说之时,而不会是质疑、反对的沉寂之时,由此可推断《衷》篇当成书于战国中期,其下限当在公元前316年左右。从《衷》篇另一部分材料的来源--《系辞》和《说卦》成书于战国早期看,其成书于战国中期的推断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三件残片的缀合和考释,认为所谓的帛书《易之义》原篇题当为《衷》,是孔子后学按照阴阳和衷共济的主题所选定的孔子沦《易》言沦的汇编,编者以为这些言沦是最为适当的论《易》之语,故名其为《衷》;而原记字数“二千”当为“四千”之误;同时进一步考定帛书《要》的篇首当为今本《系辞》的第十章。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众所周知,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极为珍贵的易学文献.在六篇<易传>--<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中,<要>篇较为短小,但价值却十分重大.<要>篇记载的孔子与弟子谈论<周易>的资料,是目前所见最详细、最全面的孔子论<易>文献,极大地弥补了传世文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帛书<要>篇中,"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也","前羊"即翦祥,"弗羊"即祓祥,此句当释为:翦除凶邪而得福,消除灾殃而避祸."孙正而行义",孙正即循正,意为遵循平常的做法.义为宜,行义即行得其宜."则是用倚于人也",倚通奇,"用奇"之"奇"与"孙正"之"正"构成一对范畴."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从亓多者而已矣",是由多人占的一种占法."后世之士疑丘者",疑为责怪之义. 相似文献
16.
《帛书<要>篇校释》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很少给人写序,迄今为止,只给吕绍纲先生写过一篇.我上过吕先生的<周易>课,他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周易>的哲学精神--吕绍纲易学文选>,嘱我写序,师命难违,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写得实在艰难. 相似文献
17.
《周易研究》2019,(4)
帛书《易传》谈及阴阳概念集中在《二三子问》《衷》和《缪和》这三篇解《易》文献中,《二三子问》开篇言"龙之德",以"龙"之神能总述阴阳变易观,包含能阴能阳和变与不变两方面的内涵,以此突出由变化之极而衍生的宇宙万物化生之义。《衷》开篇即提出"《易》之义萃阴与阳"的命题,将抽象的阴阳概念落实到阴卦与阳卦、刚爻与柔爻上,核心是刚柔之变化,由此引申出乾坤、刚柔、动静、天地、文武之大义。《缪和》篇则从天道处立言,其曰:"凡天之道,一阴一阳。""阴阳",诸家多以"四季"解,其实不然,"阴阳"当谓"日月",此乃古书常例。此言天道对立转换的客观规律,可称之为自然天道观,与荀子的天论有某些相同之处。综上,帛书《易传》以阴阳变易观总述事物发展的两重性特征,又以刚柔变化和自然天道观深化之,具体地阐发、运用了传世本《易传》的阴阳概念。 相似文献
18.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研究(日)池田知久著牛建科译(一)本论文发表以前的研究状况本论文是关于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要》篇的初步研究。众所周知,1973年12月,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的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帛书、竹简和木简。马王堆汉墓帛... 相似文献
19.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道家说有了更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