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卦变问题的提出卦变是《周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易·泰》卦辞云:“小往大来。”《否》卦辞云:“大往小来”。《周易》所讲的大小往来,也就是阴阳二爻的变化往来。孔疏说:“阴去故小往、阳长故大来。”是正确的。而《周易》所谓的卦变,也就是由于阴阳二爻的往来变化所引起的六十四卦卦象的改变。孔子作《易传》对于《周易》的卦变思想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和发挥。清代学者黄宗羲说:“卦变之说由《泰》《否》二卦小  相似文献   

2.
以往对咸卦的解读多不能切近其本义。事实上,咸卦的主题是讲交往处事的道理或原则。关于卦辞,传统解读多基于男女相感来理解,其实卦辞着重强调的是屈身虚己、礼贤下士。关于初爻,诸家均未着眼于足拇趾与其他足趾的不同去体会“拇”的本质特征。依此角度理解,初爻讲的是要重视与外界的交往。解卦九四亦取“拇”象,且与“朋”象相合,比喻能力再强者遇到险难时往往也需要他人的配合支持。关于二爻,诸家多以腓体躁动取象,认为二爻“感物以躁”乃“凶之道”,实则二爻取象腿肚抽筋,喻勿与坏人、恶人相交。艮卦六二亦与腿肚抽筋有关,喻本当止而不得止之,是以有憾。关于三爻,诸家多以股随足或随身而动,不能自处,喻人无主见而听任摆布,基本得其正解。艮卦九三不取股象而取腰限之象,体现了取象的唯变所适之理,喻本不当止而强止之,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关于四爻,诸家皆以九四为有心之感而未及无心之感,其实四爻讲的是交往处事要心思端正、以心交心。关于五爻,诸家皆未抓住脢的本质特征。该爻实则是讲交往处事要有奉献精神,甘于做配角。关于上爻,诸家解读大致能得其正解,讲的是交往处事不能夸夸其谈,务必言实相符。  相似文献   

3.
震卦所阐释的是人们面临震恐之事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心态及其后果,强调了智与勇的统一。卦辞讲遇震恐时处变不惊、有大智大勇,方堪当大任,是本卦所代表的最佳状态;初九爻讲遇震恐之际虽稍有短暂慌乱,但随即能沉着应对,是本卦的次佳状态;六二爻讲危险来临时,要沉着冷静,不能失去理智、逞匹夫之勇,要根据具体情势,适时进退;六三爻讲心中要有所敬畏、有所恐惧,要时时警醒、谨慎行事;九四爻讲因遇恐惧而缩手缩脚,使平常的行为能力不能正常发挥,是勇不足而影响智(能力)的发挥的结果;六五爻讲常历风险者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而遭致灾祸,是有勇而谋不足的结果;上六爻讲胆小委琐事无成,这样的人一定既无勇又无谋。  相似文献   

4.
船山数论孔子筮得贲之惧,从其卦象、卦辞、卦德的分析中阐述了文饰之别,提出了"及情者文,不及情者饰"和"礼者文也,政者饰也"的思想,据此对老子"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论说做出了有力而激烈的批评,对圣人用贲之道和治世之则做出了正面阐释,其义有二:一是要根据天文和人文来化成天下,二是要用"文"的方式来处理人情物事,二者交相互动,对指导生活与治理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晋卦的主题就是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初爻与二爻讲人在处于上升的初始阶段难免会不断地遭遇挫折与失败,以及在遭遇挫折与失败之后个人的处事态度;三爻讲挺过艰难彰显自己能力的第二个阶段以后,由于事业上获得成功而终于赢得众人的信任与拥护;四爻讲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往往容易患得患失从而导致新的挫折;五爻讲克服患得患失的心态后以宽广博大的胸怀积极开拓取得新的更大成功;上爻讲成功没有终极状态,前进、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前进、上升的路会变得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6.
蛊卦卦义为治蛊除弊、整治腐败,其卦辞和爻辞针对弊坏腐败的局面以及不同程度、情况的弊坏提出了相应的整治策略。清除积弊、治蛊除恶要因时因事而制宜,既不能柔弱姑息,也不能过于刚直,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和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作为执政者,要能够任用贤能,使上下呼应、刚柔相济,以攻艰克难、兴利除弊,最终使治蛊大计获得成功。在蛊乱之世,有志之士应及时奋起,清奸除恶,施展抱负,使社会重现清明之风。在治蛊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困难与危险,提前做好周密安排,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计而后行,同时,要将眼光放长远,做好长期规划,行动实施后要观察核实,使成效扎实长久。  相似文献   

7.
卦变说探微     
《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易传》所谓“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即是说《易经》六十四卦本身是处于随时变动之中的状态。“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正是这种爻变而成卦象之变的基本思维,引导人们不断地寻求变化之道,并逐渐形成逻辑的理论体系,从而产生了卦变之说。虽然说卦变者言人人殊,但却都遵循一定的体例。历代言卦变者,主要…  相似文献   

8.
易学思维之葩掇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易》四卦探析其思维特征:从《泰》、《否》剖辨其因果思维,《泰》之以"果"示"因"更属辩证逻辑思维,从而否定C·G荣格关于《易》不从"因果关系论事"的判断。以《蛊》卦之"蛊"不训"弊乱"而应训如钱钟书先生所证之"事"、"事业",论定《蛊》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继承前辈事业,在自己的努力实践中创新业,立新功。以《》卦辞"不利即戎"断句或连读,探析前人关于战争的两种思考,一是果决地抓住战机打击敌人,如周武王讨伐纣之《牧誓》所示;一是先安顿内部,"施禄及下"以得民心,如《左传》"曹刿论战"所示,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的释义为主要讨论对象,重新检讨了前人对此的种种解释,如认为此占所用的方法为传说中的《连山》与《归藏》,以"八"为本卦不变之爻的营数,以"八"为本之二卦阴爻的营数等。通过对大量新材料的考索,运用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笔者得出结论:基于《左传》、《国语》中所用的《易》占皆不出《周易》系统,因而理解本则材料也应放在《周易》的占筮方法中考察;从之卦豫卦反观本卦屯卦,"贞屯悔豫皆八"其实是指本卦屯卦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各三爻,"皆八"就是皆半。"八"与"半"通作,在后世几已绝迹,但在先秦文献和器铭中却并不鲜见。论文还附带讨论了《国语》"泰之八"与《左传》"艮之八(艮之随)",指出二者不宜与"贞屯悔豫皆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周易讲座》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卜筮之书,但又是哲学著作。卜筮产生于无知,同时又是对无知的反抗。巫在卜筮中输入有知因素。筮已不可考,可考见的只有卦。《连山》《归藏》二易久亡,仅存《周易》。《归藏》又名《坤乾》,孔子用以观殷道,而《史记》云“殷道亲亲,周道尊尊”,以《归藏》首坤次乾,《周易》首乾次坤,反映殷周二代历史的不同思想基础。孔子著《易大传》,对《周易》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阐发,使卜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质变;并明确指出《周易》是“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的哲学著作。组成《周易》的四个要素是蓍、卦、爻、辞。《易大传》对这四个要素逐一作了详实的阐释。蓍的变化莫测,卦是蓍的记录,蓍与卦是形与影的关系。爻是对卦的进一步发挥。辞有卦辞(象)和爻辞(变)。在《易》的六十四卦的结构中,乾坤二卦居于特殊地位,是一个最大的矛盾统一体,六十四卦的变化发展都蕴藏在乾坤二卦之中。《易大传》的说明,可以看出六十四卦结构中存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吴澄的《易》学成就,主要体现于其卦统说、卦主说和卦变说。吴澄"卦统说"反映了尚中、尚阳、尚礼的思想,可以比较理想地解释《周易》古经卦序和上、下分篇之由的象数依据,对后世影响深远。吴澄"卦主"说,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乾、坤、否、泰四卦之外,先看是否有坎、离。有坎、离,则以坎、离定卦主; 无坎、离,再看震、巽、艮、兑。卦中有艮、兑,先看是否属十二消息卦。如属十二消息卦,则艮、兑以中爻为主; 如非十二消息卦,则艮、兑以上爻为主。震、巽、艮、兑自相重之卦,以上卦定卦主; 震、巽、艮、兑互相合之卦,除颐、大过、中孚、小过外,皆以下卦定卦主。吴澄"卦变说"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类比逻辑思维。与此前虞翻、朱熹等人的"卦变说"相比,吴澄"卦变说"的卦变来源更加整齐划一,能够更好地满足诠释卦爻辞的需要。吴澄的"卦统"、"卦主"、"卦变"说,总体而言,足成一家之说。通过对吴澄《易》著的研读,可以认为,皮锡瑞等先生对元代《易》学的宏观评价有可商之余地。  相似文献   

12.
李尚信 《周易研究》2015,(2):27-31,84
丰卦的主题是讲明德之丰,其卦辞则讲王者的丰大明德,各爻爻辞则围绕明德之丰讲三个问题:第一,臣子要择明德之主而事;第二,君主的明德亦有被遮蔽的时候,君主的明德被遮蔽后,其丰大之明德有一个从被遮蔽到重新复显的过程;第三,古人倡导的是明德之丰大,如果过分贪图物质享受,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奢侈或丰大,则其凶必至。《周易》古经很可能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部明确谈到去蔽的著作,荀子的去蔽思想无疑是对《周易》古经去蔽思想的深化与发展。而本卦只是讲明德被遮蔽而不是完全消失,此一理路似为《中庸》等所继承并发扬光大,而开显出中国哲学人性论的已发和未发、已显和未显的重要和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明夷》是问题较多的一卦。在传统易学的脉络下,前五爻与上六爻之间,存在着明臣与暗君的对举。《明夷》的主旨在于阐明君子处"明夷之世"行"明夷之道"。爻辞"明夷"二字的理解,是传统易学诠释困境的症结所在。其实,爻辞的"明夷"多是以明夷鸟比喻(或象征)君子。各爻的内容,分别与殷周之际的相关人物和史实对应。初爻指文王囚羑里的经过,二爻指文王脱羑里的过程,三爻指文王克崇杀崇侯虎,四爻指比干之死、微子之去,五爻指箕子之佯狂而为奴,上爻指纣王之昏聩以致陨落。春秋以后,"明夷鸟"的古义逐渐湮没不闻,造成了后世的诠释困境。儒家对《周易》"观其德义",使原本以史实叙事为主的卦爻辞,获得了系统的义理化阐释。《明夷》的个案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周易》"经""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阴阳变化理论,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政治,过去曾有人称《易》学为经世之学,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六十四卦的模式,乾坤为天地之始,继乾坤之后的屯卦则为创世之始。《屯·象传》说:“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是说世界初创,社会洪荒,君子治世如治丝,要从杂乱中理出头绪来,变无序为有序。所以,“经纶”二字,就是指对国家社会要依据阴阳变化进行治理,这是作《易》的根本目的。本文将就此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若讲筮法,需讲筮法起源。若讲筮法起源,我们当然要先讲到卦。“卦”这个字,“从圭从卜”,可知“卦”与“圭”及“卜”有关。“圭”即土圭,是古代用来测量日影长短、进而以此确定节气和季节变化的天文仪器。最原始的圭,实际上就是一根竖立的杆子,用以测量日影。近年来,学界就阴阳爻画的起源有种种猜测,如数字说,生殖器说,蓍草之节说云云。敝人愚见:既然“卦”的古字为“圭”,那么,组成“卦”的基本符号阴爻“--”与阳爻“—”的产生,我们难道不应该先从“圭”上思索一下? 如果把竖立以测量日影的杆子看作古人定为阳爻的依据,连同日影的杆子恐怕就是阴爻的来源。如果把杆子放倒,就成“—”,这就是阳爻。把杆子连同日影放倒,即成“∧”,这就是阴爻。考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易卦竹简上,其阴爻皆作“∧”形,即其证。随后转变成“(?)”形(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之阴爻形  相似文献   

16.
“剥”之义有二:《彖》释“柔变刚”,即“柔剥落刚”。“剥”读“bō”。《大象》释“山附于地”,象征“刚被剥倒在床”。“剥”读“pū”。二者结合,为“剥”之全义。爻位不同,象征“剥(pū)床”原因有别:“初”因足受剥(bō)伤而剥(pū)床;“二”因膝受剥(bō)伤而剥(pū)床;“四”因腹受剥伤而剥(pū)床。自汉代以降,将上述二义不恰当地剪接,其结果变成了“剥(bō)床”,混淆了“剥”的主客体,有违卦旨爻义,诂中遗憾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7.
帛书《衷》篇"《川》之详说"章,是研究孔子《坤》卦思想的重要文献.从目前对此章的校释研究看,很多疑难辞语未得其解,需要进一步疏通解读.在此章中,孔子以灾异观念释《坤》卦辞"先迷后得主","学人"当训觉人,使人觉悟之义;孔子以周代"保傅"制度释《坤》卦辞"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吉",以及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非吉石也,亓口口要诚与贤之胃也","吉石"当训告所,言不是告诉方所的,而是讲得贤的;"小事时说","时"当训待,言待时而说;"知勿过数","知"当训交接,指文柔之人与君主交接,不急迫,不促狭;"文人内亓光,外亓龙","龙"训宠,荣光之义,言文柔之人内藏光华,自然外显而有荣光;"隐文且静","静"当训情,言内隐文德,中心笃实.  相似文献   

18.
禅定与神通     
释昭慧  柯春玉 《法音》2002,(6):18-23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禅定与神通”。说到禅定,许多原理是显密相通的;而特殊的法门,也很难用这么短的时间介绍出来,所以,以下只把这个题目作一个纲要性的介绍。禅定的原理首先讲禅定的原理。在佛经里,曾将禅定用“心一境性”来形容,所谓心一境性,就是把心约束在一处一境。一般人做事心猿意马,心力分散,因此把无穷大的潜力埋没掉了。禅定的功能,就是要把无穷大的潜力开发出来;开发潜力,则一定要先对治散乱心,不让它东攀西缘。所以禅定不是一起步就什么都不想,而是要把所想的集结在一个所缘境上,这个时候就能达到所谓“制心一…  相似文献   

19.
庄子既反对"江海之士"的避世,即抛弃世界而隐迹山林,因为避世一来有违命运的安排,推卸了人所应承担的诸如"事君"、"养亲"等最起码的责任与义务;二来太过刻意,且往往止于逐末,更有甚者,还有可能以隐邀名,以名渔利。庄子也反对儒家的入世,即卷入国家政治生活而居于庙堂,因为一来入世无效,乱世之乱,绝不会因个人的介入而得以整治;二来入世会对自身生命构成心灵上与身体上的双重戕害。故此,庄子倡导游世,游世乃是一种既顺应这个社会,又不丧失自我追求的处世态度,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顺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内不化"。"在世"而非"入世","远世"而非"避世"的"游世"之道,成就了庄子在乱世之中独特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20.
孔子解《易》十九则见于今本《系辞传人孔子解语,影响后世学术慧命世教人心至大,可由《中庸》“言而世为天下则”一语以蔽之。此十九则包括:一、慎言行。为君子之相机,一身之荣辱系焉;二、同心之利。孔子以其臭如兰、其利断金为喻;三、谨慎。言慎之为用至大,百行之所宜先务;四、谦。易特立《谦卦》六爻皆吉,《周易》仅见;五、戒亢。过高极亢,动而有悔;六、慎密。凡机密军国大计,万不可外泄;七、咎由自取,不可怨天尤人;八、履信思顺。守信顺理而行,无往不利;九、感应为宇宙真理,精诚人无靡不感通;十、凶,言处困当知所据,否则辱,危立至;十一、藏器待时,为国家培育有用之人才;十二、惩小人以安社会;十三、善可日益,恶不可积累;十四、居安思危。存亡、治乱之机在焉;十五、度德量力,为自处之道;十六、烛照机先,知机之谓;十七、不远而复,改过之速;十八、阴阳和合而万物育焉;十九、贪得无厌之求,凶败立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