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定主张"河十洛九"、"河先洛后",与刘牧的"河九洛十"、"河洛同出"说相反。蔡元定强调河图与洛书的区分,与朱熹的"虚中为易、实中为范"说企图融合河图、洛书也不同。其目的是加强十数图与《周易》八卦的关联,九数图与《洪范》九畴的关联,进而将《洪范》纳入易学系统。其子蔡沈的《洪范皇极》以《周易》为象学,对应河图,以《洪范》为数学,对应洛书,正是这一目的的体现。这一区分是对刘牧河图、洛书说的发展,蔡氏父子由此构建了其范数之学。  相似文献   

2.
胡煦易学的河图洛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煦是清初著名易学家,治易兼采汉宋,融合象数与义理,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胡煦认为《周易》为传道之书,阐述天人合一之旨,而欲明周易所传之道,必须从研究河图、洛书开始。他认为河图、洛书同为伏羲画卦之资,反对以洛书为作《范》之具的观点。关于河图、洛书的关系,胡煦提出“河图合而洛书分,河图先天洛书后天”,“图为先天是流行之气,书为后天是对待之形”,批评先天对待后天流行的观点。基于河图先天的看法,胡煦提出“先天河图无拆法”,批评拆补之说,提出羲图文卦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宋代易学中,小衍之数、河洛中五之数、五方五位之数均与数字五有关。朱震所谓小衍之数,系叁天两地之数,其说主要承张载而来,小衍之名可能得自《关氏易传》或邵雍。朱熹所谓河洛中五之数,在关于叁两、大衍之数和体用结构的思考上与朱震小衍之数颇为相似,但更见系统深刻。朱震关于"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理解,应当置于其所谓《洛书》而非《河图》中才能成立。从朱震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易传》"得"与"合"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朱一文 《哲学研究》2022,(4):65-75+129
河图洛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易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数学有密切的关联。宋代图书之学兴起,与隶首作数、周公制礼、张苍定章程等经典故事一道,河图洛书生数进入中国数学起源的叙事系统;同时,由河图洛书衍生而来的纵横图成为古代数学著作的一部分。元中叶以降,朱子理学被定于一尊,河图洛书黑白点图取得了在中国传统数学体系中的固定位置。明清之际,秉承家学的方中通著《数度衍》,发明“勾股出于河图”“加减乘除出于洛书”两说,由此把数学的基础建立在河图洛书黑白点图之上,并重新调整了中西数学体系的结构,开启了河洛之学在算学领域内的新发展。康熙年间,清廷编撰《数理精蕴》《周易折中》,两书都认为“加减出于河图,乘除出于洛书”。清中叶,江永撰《河洛精蕴》亦用勾股解河图洛书。由此来看,《数度衍》对数学和易学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观,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观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是一部系统探析与评判汉宋易学象数学与数术学的专门之作,其研究之高度与广度都远超局限于宋易或汉易的前贤与后学。后世对该书之认识与评价多局限于考据辨伪方面,既未能照见其所具之思想意义,又未能论及其总体之学术宗旨。该书前三卷论汉宋象数易说,黄宗羲以考论《河图》《洛书》与先天图为平生得意之笔。这些考论除了在考据上能发先儒所未发以外,在理论上则关涉到对理气关系的重新勘定。在认为汉宋象数易说多为"伪象"的同时,黄宗羲在该书中也试图建立他的易象学,其宗旨乃是将象数义理会归为一。后三卷论汉宋拟《易》援《易》之数术学,黄氏之首要目的是为了揭示此类数术学之真相,从而将之与《易》本身之象数区别开来,但其对数术学的肯认与研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与其气化宇宙论、经世观念和历史演变观都有密切的关系。以今日之视野观之,该书由于过分强调经典之"真"而将与之不合之象数易说定之为"伪",没能看到汉宋象数易说在易学理论上的创新性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思想意义与价值,此为其局限性之所在。今日之易学象数学研究当承继前贤而再翻新篇。  相似文献   

7.
朱熹从探究《易》之本义的角度,继承和发展了邵雍的先天象数学,提出了《周易》本来是卜筮之书的思想,主张“三圣易”和经传相分,探析了河图、洛书及其关系,进而对伏羲画卦的内在机制以及大衍之数五十的来源做了阐释,从而不仅为象数易学增添了新内容,而且为学人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易》方法。  相似文献   

8.
“河图”、“洛书”之名早在中国先秦有之。《尚书·顾命篇》:“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风鸟不至,河不出图”。《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但是对于河图、洛书的解释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及至宋代,方有陈抟授“河图”、“洛书”,中经刘牧、邵雍、周敦颐等人发展,至朱熹集大成,列“河图”、“洛  相似文献   

9.
全真道南无派第20代宗师刘名瑞不仅阐发了道教内丹思想,而且蕴有丰富而深刻的“三教贯通”的易学思想.以《周易》不仅演绎三才之道,而且尽修养性命之真机,由此对易学之《河图》、《洛书》、无极太极、阴阳八卦等一一展开解说.  相似文献   

10.
宋代之后,图书之学成为象数易学中的一支显学.探索《易》卦的起源与《洪范九畴》的由来,是其兴起的基本原因.就现存文献而言,黑白点的易图首见于刘牧的著作.李觏则是在反思刘牧易图说的基础上推出其视域下的图书之学的.李氏的图书之学指出:河图、洛书是真实存在的;伏羲不仅取河图八方之位和洛书五行之象,还参照了宇宙万物之情状,从而画出了八卦;河图演示的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方位,洛书昭示的则是天地阴阳之气的会合,而会合之后有象有形,象、形不可分割.他的这一图书之学识见,对后世图书之学起到了重要的引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周易》的图象之学是我国传统易学的重要内容,以"图"解《易》也是传统易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常光明先生专心致力于"易图"的系统研究达三十余年,他在早年系列相关论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研究的新成果,编纂成《周易图解》一书,将《河图》、《洛书》、《八卦图》、《太极图》、《六十四卦图》诸图的研究融为一体,既单独解析各个"易图",又综合论述诸图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周易》系列"易图"得以全面而完整的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气数、蓍数、九宫数三个方面论述了郑玄易数哲学 ,分析了其在易学和哲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作为经学家的郑氏通过注释和阐发《易纬》 ,探讨数在宇宙起源和发展的作用 ,其思想深度和广度并不比其他思想家逊色 ;其蓍数说直接影响后世易学家注经 ,也是宋人“河图”之根据 ;其九宫数说是宋人“洛书”之根据 ,是借助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对当时天人关系作的一种新论证  相似文献   

13.
江永在《河洛精蕴》中通过对以往图书之学的批评与反省,重新界定了图书之数与卦画阴阳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纵横阴阳之数构建了全新的图书易学。他以河图纵横阴阳之数为基础,将河图与先天之学相融合,与洛书之数相匹配,又能够推展出后天八卦,从而打通图书、先天、后天之学,使其可以相互转化。江永试图以此解决过往图书学"图不能与书通""卦不能与数合""欲发明而未昭晰"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宋代易图,完全突破了象形化的物象图画层面,以白黑点为元素展现出完全抽象化的图像。从图像来说,其核心内容除了"数"便是"方位",是一种完全以形象表达抽象的模式。而在黄宗羲、毛奇龄、胡渭等人看来,这样一种图像化的经典解释方式无疑是易学发展中的重大突破。但作为一种经典解释的方式,易图学一定是对《周易》的解释和发展,而不能被当成圣人作《易》之由本末颠倒。这种对于易图学的不同定位,使得清初学者们在重新构建易图学的同时,不仅赋予了"大衍"、"四象"等概念以新的诠释,也在重新梳理"象"、"数"关系的同时,开出了易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范谔昌曾从李处约受易学,传陈抟《周易》象学,为陈抟易学南支重要传人。其后学有刘牧、黄晞、陈纯臣等。范谔昌《易》著作有《大易源流图》《易证坠简》《周易证义疏》等。其易学引入了汉易纳甲、纳音之法和道教"五子归庚"之说,较陈抟更进一步。其《易证坠简》在校勘《周易》经传方面有一定成就,而辨《系辞》命名及《易传》周、孔述作次序,开后世怀疑《易传》非孔子所作之风。《周易证义疏》一书则可能是在《大易源流图》《易证坠简》的基础上阐发河图、洛书象数之说的义疏体著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剖析了毛奇龄专门考辨与批驳河图、洛书的名著<河图洛书原舛篇>,指出河图、洛书原本书籍之类;陈抟之徒窈取郑玄五行生成数为河图,纬书九宫图为洛书,后人又牵强附会,妄加推演,皆为无稽之谈;黑白点图式乃方外异氏所为,属于丹道一类,不可篡乱经文.那种以图、书为画卦作<易>之本、中国文化源头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7.
宋人治《易》,著作丰富,尤注意“图”“书”的发挥和运用。所谓“图”“书”,主要指“河图”与“洛书”,是宋人附会并发挥前人注《易》之图而来。这些《易》图又被后人互相附会发明,愈演愈繁,自宋至清,绵延七、八百年之久,《易》图据说达到数千种之多,形成宋、元、明、清四代人讲《易》的一支新学派,被称之谓“图”“书”之学。  相似文献   

18.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四个千古之谜。作为“易学”之源,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自《易传》始,古代“易学”家们早就把它们四者拴在一起了。可这种必然的内在关系究竟表现在哪里?古往今来,谁也没有说清楚。笔...  相似文献   

19.
河图、洛书与朱熹哲学陈超近几年来,研究河图、洛书的不乏其人,并且对两图所表征的意义进行了有益探讨。但是,有些探讨往往和《周易》中的神秘主义相结合,曲解了河图、洛书的本来意义。事实上,河图、洛书不过是道士陈传和学生种放、刘牧所为,后朱熹用之构筑自己的哲...  相似文献   

20.
江永为清朝杰出的经学家、天文学家、音韵学家。他终生潜心于教学与著述,为探索科学与实学做出了鲜明的表率。在易学上则比较注重对河图、洛书的阐发。江永主张河图、洛书衍生先、后天八卦。为论证自己的观点,江永运用了"河图中宫五、十"生成万物的思想。他认为河图之四方、八个数字皆由五、十所生成。只要我们让河图横列的乾九、兑四、离三、震八站立起来排列在左边,让河图纵列的巽二、坎七、艮六、坤一排列在右边,即可以得到先天八卦图。接着,把河图五行与八卦五行相对应,在河图五行方位中引入先天八卦五行,则后天八卦图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