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宽即福     
现代人的心里太拥挤,功名利禄衣食住行,林林总总万事萦怀,于是疲惫不堪,却仍于疲惫中举步维艰。或说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所有的艰难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幸福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可静下心想一想,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才会明白,我们所付出的,也许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
交朋友跟做错事有一相同之处——要承担后果。交朋友要付出代价——时间、感情、精力,却不一定得到美好的结果。无论如何,人人都希望得到真正的、恒久的友谊,那么你对朋友的态度、信任和诚意究竟如何呢? 下面有10个处境,在a、b、c中,找出最能反映你  相似文献   

3.
心宽即福     
现代人的心里太拥挤,功名利禄衣食住行,林林总总万事萦怀,于是疲惫不堪,却仍于疲惫中举步维艰。或说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所有的艰难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幸福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可静下心想一想,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才会明白,我们所付出的,也许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4.
另类字典     
代沟——刚刚适应了儿子的长发,他又剃了光头。穷人——同金钱关系空前恶化的人。盲从——你付出代价后,发现到达的是别人的目标。吻——两个人的灵魂在嘴唇上相遇。道歉——伤害别人后的口头安慰。  相似文献   

5.
关于成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幼稚、柔弱而渐渐成熟。瓜熟蒂落是成熟,五谷丰登也是成熟,霜叶红于二月花亦是成熟。但在一切成熟里犹为复杂的要算是人的成熟了。 人的成熟多种多样,不期而至的皱纹爬满额头是年龄上的成熟;遇事温柔敦厚不急不躁不逞强是修养上的成熟;历尽风霜看尽沧桑便能以平常心面对一切是人格上的成熟;读书破万卷知识丰富得如一本大书是思想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共和国的50华诞。50年沧桑岁月,几代人探索前行,有过曲折,付出代价,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有自己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国复兴之路。我国的宗教工作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期,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正如江总书记所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宗教的基本理论同中国民族和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深得各族人民拥护的方针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处理我国民族和宗教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简单的东西     
简单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朴素的道理往往没有人重视。但是,简单的东西并不因为你忽视而失去她的存在,朴素的道理并不因为你不重视就失去了她的作用。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东西,朴素的道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理论。被人们忽视的东西,最终人们会因为忽视她而付出代价,被人们轻视的道理,到头来她会教训人们对她给予重视。水并不因为人们随意糟践而自卑,当人们在干渴难耐的时候,她比黄金还珍贵。树木并不因为人们肆意砍伐而失去价值,当黄沙飞舞,洪水泛滥之时,人们自然会敬重地把她请回来重新培植。我们也不要因为别人蔑视我…  相似文献   

8.
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经历面试这一关,如果申请的是管理岗位,面试可能十分严格而繁琐,碰到大家都心仪的单位,面试的程度可能就有好几道。那么用人单位在寻求合格管理人才时会在哪些方面侧重考察呢? 首先,用人单位对于申请人的经历非常感兴趣,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相关的经历代表申请人有潜力胜任管理工作。当然,这并不是要求申请人都在社会上经过多年的磨练,而只是寻找那些在同年龄层次中阅历或者相关经历更丰富的人。他们看中的是相对成熟程度,而不是绝对成熟程度,否则,用人单位不会在高校中寻找管理人员。例如,笔者在…  相似文献   

9.
论品德的心理结构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品质的认识与其他科学知识的认识一样,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掌握的过程。人的道德品质认识形成和发展既要受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和教育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也要受到自身的成熟程度、认识能力、知识和经验水平等个人因素的制约。一般说,道德知识具体表现在道德概...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一门年青的科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朝气蓬勃的科学、为人们关注的有着无限美好前景的人的科学,正出现在学术舞台之上。为两个文明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也正在形成之中。心理科学要前进,要发展,要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就迫切需要改革与改进。这既是为我国心理学落后的现状决定,也是由心理科学能更佳地为实现四化、为建设两个文明所制约。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阶段是人格发展舜口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整合的特殊时期;从生理理成熟到心理成熟的个体发展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历程中的“黄金时代”。他们的心理没有达到真正成熟的状态,而且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十分容易出现人格障碍。中学生的人格障碍大致分为偏执型、分裂型、情感型、适应型和边缘型5种类型。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积极人格研究为当代中学生人格塑造指明了新的方向。积极心理学旨在把人类的积极品质应用到最前沿中来,发现和培养积极人格,而个体的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也会渗透整个生活空间,从而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加强中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促使其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格,从而从容应对自身生理和心理变化,适应激烈社会竞争,并且更有效率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自我控制是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个体在自我控制的同时,也要为每次控制付出代价,产生自我损耗,导致随后自我控制的失败。本文回顾了双任务范式中诱发、测量、克服自我损耗的方法,认为未来研究应探索任务的有效性、多采用三任务范式等,在克服自我损耗方面,应同时关注短期克服损耗的方法和提高整体控制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每个时代都有许多新的成熟的历史任务涌现在人类的面前,它们成为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紧要问题。在完成这些业已成熟的任务上,一天、一小时的延误都是应当受到惩罚的。工艺学教导我们:铁要趁热打。在历史上,在革命形势方面也出现过许多非常紧要的关头,革命者要想不对人类犯罪,就必须在这个时候立即行动起来。这样的形势不是常常重现的,错过了时机就是无可挽回的和无可补偿的损失。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想仓卒地解决那些各种必要的条件和前提尚末成熟的任务,那是预先注定要失败的。越过还没有完成的当前的任务而过早地提出将来的任  相似文献   

14.
杨宁 《心理科学》2003,26(3):575-575,570
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也是最令人惊讶的方面之一是其个体发生过程中的“全方位”的不成熟;从身体和生理特别是神经系统发展的不成熟,到行为、认知乃至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不成熟,也就是说,人类个体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童年期(不成熟期),这在所有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如何看待这种不成熟,它在个体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对于我们认识童年期的本质,理解儿童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浮嚣的尘世越来越不安静,能静下心来沉思的人越来越少。追逐名利,心中自然难以平静;喜欢热闹,心中自然浮躁。人,要活出自我,活出境界,还是要让这颧悸动的心平静下来,去读书,去思索。人的思想火花产生于三种状态:一是产生于激烈的争论中,火花一现;二是产生于观察与思考,灵光一现;三是产生于阅读中的思想碰撞和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的爆发。这三种状态都离不开思考。不论短暂还是漫长,不论顿悟还是大觉,不论浅近还是深远。不过,第三种思考更成熟,更深刻。  相似文献   

16.
智慧语丝     
正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实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疗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毒物。——茨威格生活,不是等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起舞。——宫崎骏漫画故事集有些事就是不值得被原谅,跟大不大度没有关系,各有各的底线,做错了就应该考虑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我们读书吧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全托幼儿是24小时生活在幼儿园中的,其带给孩子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与日托幼儿是完全不同的。从我们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年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相似文献   

18.
帖前1∶3 信徒属灵生命之特有品质就是信、望、爱。而“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所存的忍耐”则是信徒属灵生活的三大必然表现。其中,“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即“爱心的劳苦”,也是神对每个事奉者必需的要求。 爱,必然会付出代价,也必然会因为爱而主动、乐意地去  相似文献   

19.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充满矛盾,导致行为偏差,往往容易“折腾”: 孩子成长到青春期阶段(12岁-19岁),所谓进入人生比较麻烦的阶段。这个时期生理发育进入高峰,外形、内脏机能成熟及性成熟,心理发育则出现了以“矛盾性”为特点的征状,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运用情境故事考察了246名12-16岁中学生在三种亲社会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结果表明,12-16岁中学生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年龄差异主要存在于12岁(低年级)和14岁以上(中高年级)中学生之间,初中阶段是个体道德情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情境类型对中学生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存在显著影响,表现为在付出代价最高的利他情境中,中高年级中学生出现更多的混合情绪判断与移情定向归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